「我家寶寶出了月子就可以一覺睡到天亮了,你家的怎麼夜間還要喝這麼多次奶?」
面對這樣的疑問,很多沒有經驗的媽媽都深有體會。初為人母,如果不掌握一點科學餵養的方法,順其自然慣著寶寶,很容易讓寶寶養成夜裡頻繁吃奶的習慣。寶寶頻繁吃夜奶的痛苦,只有當過媽的人才懂!且不論這樣的餵養方法對不對,就單對嬰兒和母親的睡眠來講,都是一個十分頭痛的問題。夜夜哭,夜夜鬧,夜夜吃,這樣的日子怎麼樣才算是個頭呢?
怎麼會養成餵夜奶的習慣?
寶寶出月子了,一天天長大,你會發現,寶寶夜裡漸漸可以睡一個時間比較長的覺。可是有些家長會擔心寶寶睡的時間長,會餓壞。然後中間會把寶寶弄醒了然後餵奶。結果這樣一來二去寶寶夜裡清醒的機會會越來越多,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喝奶的機會就會變多,慢慢寶寶便被大人養成了喝夜奶的習慣。
還有一種情況是寶寶夜裡醒來就哭,媽媽沒有仔細排查原因,或者為了省事起見,直接塞乳頭餵奶,你會發現,吃奶是制止寶寶啼哭的良好方法。可曾想過,吃奶可以制止寶寶啼哭,但寶寶啼哭並不一定就是因為餓了要吃奶。有時候是因為不舒服,或者是對母親的依賴。這個時候完全可以選擇其他方法來安慰寶寶,比如擁抱、輕拍等等。一旦養成一哭就餵奶的習慣,寶寶就會一醒了就要哭,一哭就必須吃,而且醒來的頻次會越來越高,最後甚至晚上要吃七八次,鬧整個通宵。
久而久之,媽媽也會發現,寶寶醒來餵養是一件很累的事情,造成寶寶自然規律的紊亂,大人根本無法好好休息,而習慣一旦養成要狠心戒掉是不容易的。
早期如何幹預不餵夜奶?
實際上餵夜奶是媽媽養成的習慣。如果已經成為習慣,要想糾正肯定有一定的難度。
在寶寶月齡小的時候儘量養成飢餓餵養,養成個很好的睡眠和餵養習慣,不管是母乳餵養,奶粉餵養還是混合餵養,都是按孩子飢餓的時候給寶寶餵養。尊重孩子的睡眠時間,孩子也會體諒媽媽夜裡不折騰。越是媽媽想控制孩子,孩子反過來就會干擾媽媽。
寶寶夜裡醒來不要圖省事直接摟過來餵奶,而應當仔細排查孩子啼哭的原因,儘量選擇用摟抱、輕拍等其他方式來安慰寶寶,給寶寶足夠安全感,幫助她再次安然入睡。
有什麼辦法斷夜奶?
1.調整睡眠時間
寶寶的睡眠是有周期的,一個周期在60分鐘左右,周期結束後會自動醒來,如沒有飢餓感或尿意,便會自動轉入下一個睡眠周期。寶寶若正在睡眠周期中,請不要去打擾他。5個月左右的寶寶每天平均睡眠時間為14小時,這時期大多數嬰兒夜間不吃奶,能睡長覺,持續睡6小時以上。
2. 科學減奶,循序漸進
要幫寶寶戒掉夜奶,媽媽要先從自身下手,要克服寶寶一哭就不忍心的心態,還要有計劃地科學合理地安排寶寶的餵養次數。從第4個月起,就可以去掉夜裡的一頓奶,然後慢慢減少夜間餵奶的次數,比如從4次到3次,再到2次,1次,讓寶寶慢慢習慣。當寶寶添加輔食後,可在晚餐臨睡前,餵寶寶吃一頓米粉或其他輔食,因為多樣化的食物比單一的奶粉更有飽腹感和不易被消耗。
3. 延遲最後一頓奶
可以先把寶寶晚上臨睡前的最後一頓奶延遲,到10點左右,把他餵飽。若寶寶在3、4點仍醒來,先哄他,給他水喝,不要餵奶,媽媽要明白只要睡前吃飽了,寶寶基本不會餓。耐著性子哄寶寶,用手輕拍寶寶哄他睡覺。如果剛開始嘗試這方法時,寶寶餵水後仍然吵鬧不止才餵奶。奶粉要衝得比平時稀一點,慢慢地他就會延長連續睡眠的時間了。
4.選對方法 科學調理
崔玉濤醫生表示家長要選擇自己心裡能接受的一種斷奶方法,自己心裡能接受的才可能成功。夜裡睡覺前給寶寶餵了奶後,由家裡別人帶著孩子在隔壁房間睡,媽媽不要露面。這樣寶寶半夜會醒來想要喝奶,但是看不到媽媽會好很多。媽媽不出面孩子會打消這種念頭,說明哭鬧媽媽也不會餵奶,這樣可能會慢慢的安靜睡覺。如果沒有人幫忙帶開寶寶或者無法忍受孩子哭鬧,就等斷了母乳,喝夜奶的習慣就自然戒除了。
寶寶吃夜奶,年齡越小糾正越容易。10個月至一歲了一直習慣吃夜奶,夜裡不給奶吃,寶寶必定會哭鬧。如果想要斷夜奶必定要狠心,否則會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