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名勝新詠:清水古槐、羅什寺塔、天梯石窟、大雲古鐘樓

2020-12-24 天馬競輝文社

武威名勝新詠(四首) 作者:李寶生 甘肅武威 編輯:素茶 圖片:網絡

(一)

清水古槐①

參天蔽日冠綠蔭,

樹高百尺亦有根。

五百年前大槐樹,

堂堂正正武威人。

懷念祖鄉老鴰窩②,

凝神聚力新農村 。

水入大海總有源,

四海皆為中華魂

註:①武威民間一直流傳著「祖先來白山西大槐樹」的說法。清水張堡村古愧系先祖遷武威時種植所帶樹苗,茁壯生長至今,己有5OO年歷史。

②武威民謠:問我故鄉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在哪裡,大槐樹下老鴰窩。

(二)

羅什寺塔

斯塔玲瓏豎筆峰①,

天目寶瓶放光明。

西眺庫車桑梓地②,

東望長安譯經宮。

駐錫涼州拾七載,

禮佛宏法十萬眾。

金舌不爛今猶在③,

香菸氤氳拜聖僧。

註:① 羅什塔與感應塔、清應塔史稱武威城內「文筆三峰」。②公元344年,鳩摩羅什誕生於新疆庫車。 ③羅什遺言:所譯經典無誤,死後焚身舌不爛。羅什塔即聖僧舍俐塔。

(三)

天梯石窟

凡人慾得登天梯,

縱有天梯心亦迷。

窟內大佛大智慧,

方知蓮芳出汙泥。

若要證性輕觀水,

須識空字圭組辭。

我佛莊嚴指迷津,

心隨明月清風起。

註:天梯石窟始鑿建於1600年前十六國北涼時期,乃我國石窟之祖。天梯石窟開鑿被後人稱為「涼州模式」,並影響到龍門、雲崗、莫高等窟的鑿建。

(四)

大雲古鐘樓

朝迎紅日出平沙,

暮送夕陽落蓮花

銅鐘一千二百歲,

聲震河西傳天涯。

天崩地裂安如山,

鐵柱磐石成佳話。

見證蒼桑逢盛世,

金聲吉祥十萬家。

註:①武威東臨騰格里沙漠。西依祁連山支脈蓮花山。 ②1757年,以李煥彩為首之有識之士聚武威全城之力,歷時近4年,大修古鐘摟,使之「億萬斯年,永垂不朽」。在1927年4月23日八級大地震中,大雲寺其餘建築均坍塌,唯古鐘樓巋然不動。

相關焦點

  • 武威名寺--文化名城之古涼州
    武威名寺--文化名城之古涼州 2020-06-05 0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仨的旅行足跡-武威·天梯山石窟/鳩摩羅什寺
    吃過早飯直接到嘉峪關景區,因今天計劃晚上到達武威,在景區前打卡式的看看,就啟程趕往下一站了。金塔胡楊林,明知道現在不是看胡楊的季節,但還是想看看。也的確不是季節,景區幾乎遇不到遊人,胡楊、沙棗鬱鬱蔥蔥,但也是一處休閒漫步的好場所。晚七點到達武威。武威,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在原匈奴領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
  • 武威天梯山石窟景區大佛窟底部維修施工公告
    武威天梯山石窟景區大佛窟底部維修施工公告 2020-06-09 0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的樣子開始栩栩如生」 武威天梯山石窟搬遷壁畫彩塑完成修復
    「你的樣子開始栩栩如生」武威天梯山石窟搬遷壁畫彩塑完成修復敦煌研究院專家在修復文物修復師正在對大面積殘損切割壁畫進行拼接修復每日甘肅網12月17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2月15日,來自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天梯山石窟和文物管理科消息:截至目前,武威天梯山石窟搬遷壁畫彩塑已完成修復。
  • 古涼州的一處千年石窟,號稱石窟鼻祖卻少有人知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佛教在古印度地區逐漸傳播開來,並開始經由古絲綢之路開始向中國傳播。佛教在中國境內的傳播,主要是經西域地區(今新疆)過河西走廊傳入中原等地的。在西域三十六國的故地,不乏像克孜爾千佛洞這樣的石窟巨作。在河西走廊,尤其是古涼州的故地佛學留下的石窟古廟也代表了佛教發展的一個頂峰。
  • 修復修繕工程 讓武威歷史文物溢彩
    修復修繕工程 讓武威歷史文物溢彩 2019-08-15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威歷史上最早的寺院大雲寺及其歷史演變
    鐘樓重簷歇山頂,五彩作鬥拱,整個建築挺拔俊秀,高聳入雲,造型獨特,氣勢宏偉,既是武威的一大佛教聖地,也是「涼州八景」之一。大雲寺自創建以來,進行過多次修繕,最終毀於1927年大地震,唯古鐘樓及大鐘安然無恙。武威保存著4通與大雲寺有關的碑刻,綜合考察,將對大雲寺的創建、擴建、修繕及易名等基本上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
  • 武威古鐘樓放歌:古鐘樓啊,祁連是你的脊梁,大漠是你的胸膛
    武威古鐘樓放歌 作者:李寶生 甘肅武威 編輯:素茶你是一座鐘摟高聳雲天屹立城市東北隅傲然一千六百年有歷代金戈鐵馬嘶鳴有唐宋明清詩人歌行有西域胡樂蹙篥演奏有江浙琵琶捻彈撥弄更多的是絲綢之路的駝鈴它加入合奏才使鐘聲更有韻更動聽你是鐘樓
  • 天馬行空 自在武威 旅遊者心中的「詩與遠方」
    本文照片均為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田蹊 攝武威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並深受廣大遊客青睞,「天馬行空·自在武威」正在成為無數旅遊者心中的「詩與遠方」。冬春遊武威,可避開旅遊高峰,靜品文化,慢遊山水,頤養身心。
  • 讀景記丨冬季來甘肅 看「世界石窟長廊」
    在甘肅眾多的旅遊資源中,以石窟資源為最,甘肅境內經敦煌、張掖、武威、永靖,再到天水、慶陽、平涼形成一條著名的「世界石窟藝術長廊」,境內分布大小石窟170餘處,此刻,趁著優惠季,錯峰出行,不妨開啟一次深度體驗石窟藝術的文化之旅。
  • 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是石窟界的鼻祖,卻很少人知道其存在
    在兩晉南北朝期間,中國開始出現大量名聞遐邇的佛教造像石窟。尤其是在甘肅,從來就不缺少精緻的石窟造像。中國四大石窟中的兩座——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就處於甘肅境內,也都是始鑿於那個時代。不過我國四大石窟卻不是最早開鑿的石窟,今天,筆者和朋友們介紹一下這座石窟界的鼻祖。在武威市南50公裡的祁連山脈中,有一片開闊的盆地。
  • 武威天梯山舍民宿——〈歸心〉打造
    武威天梯山舍民宿——〈歸心〉打造 2019-08-28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光華李亞鶴:神秘西涼石窟?中國第一佛?歷經風雨千年都保持原樣!
    這是位於天梯腳下的一處夏天氣候宜人世外桃源的地方,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還充滿了人文歷史和秀麗風景,它就是——天梯山石窟。據金光華李亞鶴了解,這是我國最早開鑿的石窟,有著巍峨的中國第一大石佛像、精美的壁畫,歷經風雨千年後依舊保持原樣,景象無一不令人驚嘆!
  • 鮮為人知或業已消失的武威匾額
    久而成為武威一景,曰夜雨打瓦。出南二城門有一城牆,照壁牆中立一劍,劍頭正對天梯山。此劍又稱分水劍。劍上裹布,布上有文。立劍於此,意為分黃羊、雜木兩河之水,使武威免受水災之禍。據王寶元先生在《涼城滄桑》記載,明代再修涼州城時沒開西門,後宋晟鎮守涼州時,增闢西門。宋為安徽定遠人,明史有傳,曾四次鎮守涼州,前後達2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