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甘肅已經進入冬春旅遊季,各種惠民活動豐富。在甘肅眾多的旅遊資源中,以石窟資源為最,甘肅境內經敦煌、張掖、武威、永靖,再到天水、慶陽、平涼形成一條著名的「世界石窟藝術長廊」,境內分布大小石窟170餘處,此刻,趁著優惠季,錯峰出行,不妨開啟一次深度體驗石窟藝術的文化之旅。
甘肅曾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伴隨經貿往來和文化傳播,敦煌莫高窟、張掖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慶陽北石窟、涇川南石窟……共同構築成了完整的甘肅石窟藝術體系。甘肅石窟開創年代久遠、延續時間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體現了中國佛教藝術最全面、完整的發展過程,這些藝術珍品為甘肅贏得了「石窟藝術之鄉」的美譽,也驚豔著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的眼睛!
莫高窟
「世界藝術寶庫」
提起莫高窟,人們總會把「神秘」二字與其聯繫在一起,經變畫、飛天、供養人、壁畫這些詞彙想必已在腦海中縈繞,如果你不想在旺季看人海,那麼,選擇冬季來莫高窟正是時候。冬季的莫高窟增開4個洞窟,一次可遊覽12個洞窟,而且門票是旺季的一半,對於想深入了解莫高窟文化的遊客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莫高窟16窟
莫高窟是一座浩瀚的「世界藝術寶庫」,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通過《千年莫高》和《夢幻佛宮》兩部以莫高窟歷史文化為背景、時長20分鐘的主題電影,讓遊客與敦煌莫高窟進行全方位、近距離的親密接觸。
觀影后可乘車前往洞窟。冬日的宕泉河畔,格外靜謐。一排排高大的白楊環護著層層密布的佛龕寶藏,陡峭的灰色巖壁上,窟間以棧道相連,自北向南又由南至北成「之」字形排列。莫高窟保存完好的洞窟就有735個,像蜂窩一樣密密麻麻、錯落有致,延綿1600多米,規模宏大。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莫高窟正是以其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莫高窟自樂僔開鑿第一個洞窟以來,一直籠罩著佛國世界的神秘光環,經歷數代,長達1600餘年的歷史長河中,它的神秘吸引著無數絲路旅人,在這裡開窟造像,站在九層樓大佛前,不難想像唐代「窟龕千餘」的盛況……
無論你是初次造訪,還是念念不忘,莫高窟都值得你一來再來。
交通:從敦煌市乘車前往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觀影后可乘坐景區直通車直達洞窟。
門票:半價優惠(12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
建議遊玩時間:4小時
炳靈寺石窟中國石窟的百科全書
在臨夏州永靖縣西南35公裡處的小積石山中,坐落著被譽為「中國石窟的百科全書」——炳靈寺石窟。
炳靈寺石窟大佛
從劉家峽大壩乘船西行54公裡水路,首先迎接你的是紅色砂礫堆積而成的奇峰峭壁丹霞奇觀——小積石群峰,眾峰競出,各有異勢。姊妹峰亭亭玉立,尤為顯眼。沿溝而上,便是洞窟遍布的洞溝。抵達炳靈寺碼頭,就到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遺產名錄》的炳靈寺石窟景區。
炳靈寺石窟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石窟由下寺區、上寺區、洞溝區三部分組成,以下寺最為壯觀,它們分布在長200米,高60米的懸崖上。炳靈寺石窟尤以其唐代作品藝術成就最高,窟中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名僧法顯的墨書題記,是國內石窟中保留最早的紀年題紀,對全國其他古老石窟的斷代提供了標識,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稱之為「中國石窟的百科全書」,正是由於它是我國石雕藝術延續時間最長的石窟之一,保存有中國石窟最早期、中期和最晚期的壁畫和石雕,其內容非豐富,題材廣泛,在我國石窟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比於佛窟,有人更醉心於這裡的風景,搭乘快艇凌波而至,登岸環顧四周如畫,山谷內空靈如般若聖境,湖水如翡翠般清澈,尤其是在冬日,人少景美,更是難覓的幽靜之處。
交通:蘭州自駕或乘大巴到達永靖縣,前往劉家峽大壩。
門票:門票50元/人
建議遊玩時間:3小時
天梯山石窟「石窟鼻祖」
林木茂盛、泉水潺潺,在武威市城南57公裡處的中路鄉燈山村張義堡有著號稱「中國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涼州八景「天梯古雪」說的就是天梯山冬日雪峰皚皚,此刻,說走就走,一起領略天梯山滄桑之美。
因其山峰陡峭峻拔,道路崎嶇形如懸梯,故稱天梯山。天梯山石窟,又稱大佛寺,距今有1600多年歷史。天梯山石窟的開鑿早於龍門石窟和雲岡石窟,對於研究中國石窟文化有著深遠意義。
正是這座石窟精神內涵的所在,充滿著無限的恬靜與神秘,吸引人們一次次來到這個偏居一隅的石窟。
天梯山石窟
然而最令人震撼的是,這座建於唐代的大佛,高近30米。大佛依山而坐,腳下碧波蕩漾,薄雲纏繞其身,流露出對人間的關注和智慧的光芒。左右兩側侍立二弟子、二菩薩和二天王6尊造像神態各異,造型生動。大佛就這樣在風霜雨雪中,靜靜坐了一千多年……
如果要問去天梯山看什麼?那就去看大佛夢幻般的眼睛,他飄渺迷人的眼神越過今生,參透來世,穿越千年歲月不老。大佛許你一汪如水的心淨,再無紛擾世間的貪嗔雜念。一幅山、水、佛、雲渾然一體的壯觀奇景給這片冬日蒼涼大地平添了靈秀娟美之氣。
交通:從武威市區乘坐武威——哈溪的大巴車,車票價:11元,下車步行2.5公裡。
門票:半價優惠(12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
建議遊玩時間:3小時
馬蹄寺石窟天馬飲水落馬蹄
距離張掖市65公裡處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臨松山谷裡,隱藏著一處距今1600餘年歷史的石窟群——肅南馬蹄寺石窟群,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飲水落有馬蹄印而得名。
冬日裡的馬蹄寺沐浴著暖陽,顯得更加空靈而神秘,而雪後的馬蹄寺瓊枝玉葉,粉妝玉砌,更是美不勝收。
馬蹄寺現在對外開放的是其北寺,景區面積較大,內部縱深有3-4公裡,除了山間遍布開鑿的眾多佛像洞窟外,主要值得參觀的地點有千佛洞、格薩爾王殿、三十三天佛窟等區域。
千佛洞因有500多個摩崖佛塔窟龕組成,規模龐大,是馬蹄寺最獨特之處。石窟群中最為大氣磅礴的三十三天石窟,造型別致,規模之大為全國之最,也是中國唯一一處棧道修築於山體之內的石窟。
馬蹄寺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區。在這裡,還可以住裕固族帳篷,賞裕固歌舞,嘗草原風味美食,體驗甘肅獨有少數民族裕固族的民族風情和生活方式。
交通:從張掖市汽車南站乘坐馬蹄寺旅遊專線車。(特別提醒,馬蹄寺石窟景區較大,更適合開車遊覽。)
門票:半價優惠(12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
建議遊玩時間:3小時
拉梢寺石窟摩崖大佛彩繪
相傳鳩摩羅什拉樹梢成山,因而得名拉梢山。平展的巖壁就像巨大的一幅畫布,抬頭仰望,仿若看見了曾經工匠們開窟、造像的場景。
拉梢寺石窟摩崖大佛彩繪
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佛坐蓮臺上,雙手掌心向上,神情含蓄自然,衣帶飄飄欲動。兩旁是躬身肅立的脅侍菩薩,手持蓮花、瓔珞垂珠、赤腳站立、滿面笑容。人們最為嘆服的是一座只剩下頭部的北宋時期的菩薩頭像。人們把它命名為「東方維納斯」,如此命名,大抵是因為它的殘缺。
門票:半價優惠(12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
交通:武山經洛門大巴車可到達
建議遊玩時間:2小時
麥積山石窟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人們說麥積山一年四季景不同,冬日的麥積山在白雪的覆蓋下更顯燦爛奪目,尤其是站在凌空棧道上,遠山含黛,雪壓枝頭,儼然一幅國畫長卷,美不勝收。
麥積山自公元384年開鑿以來,就註定了它的不平凡。麥積山石窟現存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石窟菩薩佛像
麥積山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一般從東崖上,西崖下,通過長長的走廊,到達山腳下,抬頭仰望,一種神聖的力量撲面而來。沿著山體棧道來回盤旋,把目光投入到佛龕中,感受石窟藝術的魅力。麥積山石窟見證了絲綢之路佛教東傳的足跡,201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遺產名錄》,它是絲綢古道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最具潛力的旅遊勝地。
石窟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棧道「凌空飛架」,其驚險陡峻為世罕見,形成一個宏偉壯觀的立體建築群。麥積山石窟群中最宏偉、最壯麗的一座建築是第四窟上七佛龕,又稱「散花樓」,位於東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約80米。據說把撕碎的紙片撒下,會向上飛起,這裡是麥積山石窟的精華所在。如果你不想錯過每個景點,那一定要提前做足功課。這裡的每一個佛龕上都有「薄肉飛天」,車馬出行圖從不同方向看馬頭都不一樣,還有5號唐代石窟上的最美飛天……這份久遠的滄桑等你來慢慢體悟。
交通:從天水南站乘公交車1.5小時可到達
門票:80元/人
建議遊玩時間:3小時
南石窟寺七佛盛景
平涼市涇川縣城向東7.5公裡的涇河北岸,就是被譽為「隴東石窟雙明珠」的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七佛盛景(李延福 攝)
進入山門,面前一座低矮的山包,拾級而上,就來到了石窟區。南石窟開鑿在涇河北岸紅砂巖上,是北魏年間涇州刺史奚康生始鑿,距今有1500餘年的歷史了,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的5窟,均坐北向南,保存完整的只有大小兩窟。
當光線從窟門投射進第1窟,首先看到的是7尊立身佛像,那氣場立即會深深地將你吸引,一下子就從世俗世界墜入了佛國世界。整個窟呈長方形,前壁門頂上開一方形明窗,覆鬥形頂。窟內正壁及左右壁臺基上雕有七身立佛,均高7米,是用山巖整體雕塑,頭飾螺髻,高鼻大耳,面部豐滿,長衣垂膝,神態莊嚴安詳。七佛右手上舉,左手下垂,作說法姿勢。像這樣7尊站佛集於一窟,形象高大、造像獨特,為全國罕見。表現七佛為主的七佛窟的出現以此窟和北石窟寺為最早。每佛兩旁均有2尊脅侍菩薩,共14尊,高約3.5米,風姿綽約,亭亭玉立,前壁門兩側各雕一彌勒菩薩,高5米。
窟頂東、北、西有浮雕佛傳故事,儘管風化嚴重,依舊可見精細的雕刻。
4號窟為3米見方的小窟,正面供著三尊菩薩,兩側壁畫上刻有十六羅漢及八大菩薩、六力士,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民國初年出土了「南石窟寺之碑」,不僅從此碑刻得知了當時開鑿的一些史料,而且,書法成就也得到廣泛讚譽,此碑原存於1號窟,後保管在離南石窟寺不遠的王母宮石窟。
交通:從涇川縣駕車約15分鐘可到達
門票:20元
建議遊玩時間:1小時
文丨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荊雯
圖丨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田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