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石窟—-洛陽龍門石窟

2020-12-14 藍諾棒棒噠

中國有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大同雲岡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是僧侶們在深山隱士修行時居住的場所,建築形式很簡單,一般就是就是一個方亭,中間用柱子支撐,周圍建幾個修行的禪室,窟外為柱廊。中國的石窟最早是仿印度石窟開鑿,多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

石窟藝術是一種佛教文化,最早建於魏晉時期,在隋唐時期達到頂峰。我國現存的主要石窟群均為魏唐時期的作品。這階段的創作,不僅吸收了印度佛教藝術精華,還融合了中國繪畫,雕塑的傳統技法和審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漢化過程,是研究中國社會史、佛教史、藝術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香山和龍門山上,中間有伊河川流而過。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裡,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唐代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

龍門石窟因伊河從兩山穿過分為西山石窟和東山石窟。西山石窟有大中型洞窟50個,主要是北魏和唐朝的作品。古陽洞、蓮花洞、藥方洞、賓陽中洞等為北魏時期的代表洞窟;奉先寺、潛溪寺、萬佛洞、等為唐代代表洞窟。東山全是唐代的窟龕,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個,如二蓮花洞、看經寺洞、高平郡王洞等。咱們現在去龍門石窟主要觀賞以西山石窟為主。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北魏時期的代表洞窟:古陽洞,蓮花洞,藥房洞,賓陽中洞。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到洛陽,同年開鑿古陽洞,它是龍門石窟造像群中開鑿最早、佛教內容最豐富、書法藝術最高的一個洞窟。龍門二十品。古陽洞中就佔有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窯中。「龍門二十品」指選自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它們記載著佛龕的雕鑿時間、人物、目的等,是魏碑書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 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

蓮花洞因窟頂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蓮花周圍的飛天體態輕盈,細腰長裙,姿態自如。人民大會堂的蓮花頂就是依據此蓮花設計而成。龍門石窟中最小的佛像,僅有2釐米高,在蓮花洞南壁上方,生動細緻,栩栩如生。

藥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而得名,建於北魏晚期。有藥方150多種,涉及內科、外科、小兒科、五官科等,藥方洞的藥方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藥方,對研究中國醫藥學起重要的作用。 賓陽洞分為三個:中洞,南洞,北洞。「賓陽」意為迎接出生的太陽。開鑿於北魏時期,是北魏的宣武帝為他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歷時24年,因為政變等多方面原因,只完成了賓陽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所以現在把中洞作為北魏代表,南北二洞則作為唐代洞窟的代表。中洞裡邊的帝後禮佛圖,反映了宮廷的佛事活動,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在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被盜往國外。現存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美國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唐代洞窟的代表:奉先寺,萬佛洞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這裡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面部圓潤,眉目含笑。據《大盧舍那佛龕記》載:「實賴我皇,圖茲麗質。」也就是說盧舍那是以武則天的形象所雕刻的。

萬佛洞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口南側還有一尊菩薩像,她是龍門石窟唐代眾多菩薩像的精美範例。菩薩通高85釐米,頭部向右傾斜,身體成「s」形的曲線,非常優美端莊。中國著名戲劇大師梅蘭芳早年參觀龍門時,被她那優美的形象所吸引,此後經過藝術加工,成功地運用到他的表演中。

龍門石窟除了石窟藝術之外還有香山寺和白園。

香山寺因盛產香葛而得名,始建於北魏,女皇武則天在洛陽稱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請,賜名「香山寺」,並重新修建。白居易在洛陽做官的時候,捐資六七十萬貫,重修香山寺,並寫了《修香山寺記》。自此香山寺名聲大振。文章中及其推崇香山寺:「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此外,白居易還搜集了5000多卷佛經藏入寺中。白居易自稱「香山居士」。

白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墓園,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居住洛陽18年。

相關焦點

  • 洛陽龍門石窟 景點介紹
    洛陽龍門石窟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馳名中外。有世界文化遺產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A級景區等多種重量級「頭銜」,吸引了眾多國內遊客前來參觀遊玩。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
  • 洛陽龍門石窟簡介(圖)
    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2000年11月,聯合郭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A.D.493年),嗣後歷經西魏、東魏、北齊、隋、唐、五代的營造,從而在這裡行船那嘎了南北長達一公裡、具有兩千餘座窟龕和十萬餘尊造像的石窟遺存。這歷時500多年的營造過程中,包含北魏和盛唐兩個造像的高潮階段。
  • 河南旅遊景點大全—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北魏孝文帝年間龍門石窟開始鑿建,歷經多個朝代陸續營造400多年,南北長達1公裡,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尊,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
  • 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北朝石窟都在龍門山,古陽洞自慧成至東魏末50多年的營造,表現出列多的中國藝術形式,大佛姿態也由雲崗石窟的雄健可畏轉變為龍門石窟的溫和可親。以賓陽中洞主佛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著微笑,龍門石窟比雲崗石窟表現出更多的中國藝術佛像。
  • 昨日,龍門石窟景區的大石門建成開放
    今後,您來到龍門石窟景區,會看到這裡多了一座大石門,大石門後面還「藏著」一片青翠的樹林,而這些只是龍門正在建設的西北服務區的一角。  昨日,《洛陽晚報》記者從龍門石窟管委會了解到,西北服務區的設計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大師。在她設計的這些旖旎建築的背後,還有一串串故事。
  • 中日攜手,搶救龍門石窟百年老照片
    3月,在洛陽博物館舉行的日本東京大學珍藏關野貞龍門石窟百年老照片展上,展出了65張拍攝於1906年至1918年的龍門石窟老照片,吸引了眾多洛陽人的目光。展出結束後,日本友人把這批老照片捐贈給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  百餘年前的龍門石窟是個什麼樣子?很多讀者都很感興趣。
  • 中國三大石窟在河南洛陽首次聯袂開展
    新華社鄭州10月18日電(記者李文哲、馬驍)「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18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展。精美院藏文物、3D列印窟龕、洞窟VR……豐富的展示手段讓現場觀眾身臨其境,一飽眼福。
  • 中國四大石窟之首,擁有一千五百年歷史,就在河南洛陽
    咱中國四大石窟,分別是莫高窟石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和咱們河南的龍門石窟,要知道龍門石窟可是中國四大石窟之首,是國家的5A級風景區,全國重點的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四大石窟之首,龍門石窟當然得有和其他三個不一樣的地方,今天就好好給大家介紹介紹龍門石窟。
  • 洛陽「龍門石窟」,石刻藝術的瑰寶,你來過這嗎
    進入洛陽的這個城市在我心裡一直很憧憬,憧憬著自然,憧憬著美麗的風景,我嚮往著盛開的牡丹花的景色,除此之外,洛陽的龍門洞窟也是久違地聽到的盛景,景色絕佳,石刻藝術在這裡有著極致的出現,這個景色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一起被稱為中國的四大石窟,這裡的景觀極為精緻的石刻藝術解釋
  • 洛陽龍門石窟遊覽全攻略:伊河兩岸景色美,歷史人文故事多(上)
    今年8月中旬,在遊覽了嵩山少林寺之後,我們一家三口繼續前往洛陽參觀著名的龍門石窟,今天將遲來的遊記補上。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龍門鎮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 中國四大石窟文化簡介
    龍門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歷史悠久,開鑿經歷了多個朝代,斷續營造達500餘年之久。·北魏時期雕鑿的眾多洞窟中,以古陽洞、賓陽中洞和蓮花洞、石窟寺這幾個洞窟最有代表價值。·共有97000餘尊佛像,其中西山石窟是精華部分,包括盧舍那佛像和「龍門二十品」。
  • 代表中國文化符號的龍門石窟、白馬寺多次登上中外郵票
    馬克勤在看龍門石窟的郵票  今年70歲的馬克勤曾經編著過《郵票上的洛陽》《洛陽集郵史略》等書籍,也是洛陽集郵界一位響噹噹的人物他打開這些年珍藏的集郵冊,為我們講起郵票上那些洛陽歷史古蹟的故事。圖為1993年發行的《龍門石窟》小型張  「這個實寄封上的小型張上是龍門石窟的奉先寺,你看多精美啊。」
  • 龍門石窟現唐景教墓葬遺蹟 洞外刻十字架(圖)
    洛陽市城南,是伊闕峽谷,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即位於此,山水相依的伊河兩岸,峭壁間窟龕就山而刻,星羅棋布,密如蜂房。2014年1月9日,龍門石窟研究院對外宣布,在龍門石窟西山紅石溝北崖,發現一處唐代「景教」瘞(yì)穴——唐代基督教信徒的「墓地」。據悉,這種全新形式的早期景教歷史遺存在國內尚屬首次發現,也是目前所知國內最早的景教墓葬遺蹟。
  • 龍門石窟遊記(可當景區解說詞)
    隨即和幾位好友相約龍門石窟,最想目睹奉先寺裡盧舍那大佛那令人著迷的千年微笑。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裡處。這裡香山和龍門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古稱「伊闕」。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 龍門石窟:加大力度全力創建全國文明景區
    本報訊 (記者 張亞武)綠草如茵,楊柳依依,整潔有序,遊客如織,這是記者昨日在龍門石窟景區看到的喜人景象。 近幾年,龍門石窟以創建文明景區為突破口,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積極開展優質服務,使景區變得乾淨整潔、文明和諧。
  • 廣東省博物館龍門石窟文物展門票在哪裡預約?
    廣東省博物館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時間:4月28日—8月28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展廳一  票價:免費不免票    龍門東、西兩山對峙,巍峨壯觀;伊水潺潺中流,蜿蜒北去。兩岸窟龕依峭壁而鑿,南北綿延一公裡,蔚為壯觀,故唐有詩云「精舍繞層阿,千龕鄰峭壁」「誰窮造化力,空向兩崖看」。  此次展品包括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28件、三級文物27件,珍貴文物佔比非常之高。
  • 龍門石窟申遺成功20年 舊貌換新顏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年間,洛陽堅守申遺承諾,切實承擔龍門石窟的保護職責,在遺產保護、環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翻看20年前的龍門石窟影像,再重遊今日的龍門石窟,感受舊貌換新顏的巨變。
  • 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斥資六億元改善景區環境
    如今的龍門石窟景區是綠草如茵,楊柳青青,整潔有序,遊客如織。,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公元四九四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餘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是中國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二年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 山川水秀,桂林山水,龍門石窟
    大家好,我是席瑩,今天給大家說說《桂林山水》《龍門石窟》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在中國幾乎是無人不知。凡是到過桂林的人,幾乎都認為這句話並不誇大。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洛陽城南12公裡。這裡有一條伊水,河兩岸是香山和龍門山,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餘年間,古代匠師在這兩座山_L鑿窟建寺,使這裡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的寶庫。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裡,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
  • 中國四大聞名全球的四大石窟 你去了幾處呢
    中國四大聞名全球的四大石窟,你去了幾處?1、莫高窟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石窟造像以石雕為主,因莫高窟巖質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公元365年,樂樽和尚在此開鑿第一個石窟,2、麥積山石窟麥積山石窟建在一座圓錐體、中間粗大、底部細小、狀似農家麥垛的麥積山上。其洞窟多開鑿在二三十米及至七八十米高的懸崖峭壁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這些棧道就已是很刺激、很有尋古之況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