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歲的馬克勤曾經編著過《郵票上的洛陽》《洛陽集郵史略》等書籍,也是洛陽集郵界一位響噹噹的人物。他打開這些年珍藏的集郵冊,為我們講起郵票上那些洛陽歷史古蹟的故事。
馬克勤在看龍門石窟的郵票
今年70歲的馬克勤曾經編著過《郵票上的洛陽》《洛陽集郵史略》等書籍,也是洛陽集郵界一位響噹噹的人物。他打開這些年珍藏的集郵冊,為我們講起郵票上那些洛陽歷史古蹟的故事。
圖為1993年發行的《龍門石窟》小型張
「這個實寄封上的小型張上是龍門石窟的奉先寺,你看多精美啊。」指著信封上的郵票,馬克勤介紹,這是1993年中國郵政發行的一套叫《龍門石窟》的郵票,這套郵票共有四枚,上面所繪的圖案分別是奉先寺盧舍那大佛、賓陽中洞釋迦牟尼、奉先寺足踏藥叉的天王以及古陽洞左脅侍菩薩,面值分別為20分、30分、50分和1元,其中奉先寺盧舍那大佛的郵票發行量最大,達1.5億枚。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還發行了一個龍門石窟的小型張,幾乎囊括了奉先寺所有的造像,這枚面值5元的小型張,名字就叫《奉先寺》。
龍門石窟研究院一位專家介紹,《龍門石窟》套票裡的這四尊都是龍門最經典的造像,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和足踏藥叉的天王自不必說,古陽洞是龍門最早開鑿的洞窟,而這尊左脅侍菩薩保存完整,代表著龍門石窟最先開鑿的一批造像。同樣位於賓陽中洞的釋迦牟尼,是北魏宣武帝為他的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也是龍門石窟中由皇家開鑿的第一座石窟,意義重大。
其實,早在1988年,在我國發行的《中國石窟藝術》中,有四枚郵票,龍門石窟奉先寺的金剛力士就位列其中。2017年8月3日,聯合國郵政管理處發行了以「絲路花雨」為主題的「世界遺產系列郵票」,這套6枚的郵票中,第一枚就是龍門石窟。
如果說龍門是洛陽最閃亮的名片,那麼白馬寺也毫不遜色。2008年6月6日,中國與印度聯合發行的《白馬寺與大菩提寺》特種郵票正式發行,這套郵票也成為中印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徵。
圖為印度發行的《白馬寺與大菩提寺》
馬克勤說,白馬寺在國內可謂家喻戶曉,是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的第一座官辦寺院,也是漢傳佛教發源地之一,有「釋源」「祖庭」之稱,而大菩提寺在印度同樣有「佛源」之稱,尤其是那棵著名的菩提樹,據說當年釋迦牟尼就是在這棵樹下大徹大悟、得道成佛。
「中印兩國聯合發行的《白馬寺與大菩提寺》,以郵票將這兩座名寺聯繫在一起,是兩座千年古剎的盛事,也是世界佛教界的一樁盛事。」馬克勤說。
值得關注的是,白馬寺已經先後七次登上郵票。1996年,非洲國家加納為中國1996亞洲國際郵展發行的《中國古塔》小型張上,以白馬寺齊雲塔作為主圖,第二次便是和印度聯合發行的這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分別是朝鮮和印度尼西亞在2009年在我市舉辦的世界郵展發行的小型張上,再次展示了白馬寺山門建築;2012年我國發行的《絲綢之路》郵票上,唐三彩、白馬寺等獨具特色的洛陽文化符號展現在郵票畫面之中,該套郵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次發行的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特種郵票,這也是白馬寺第五次登上方寸。另外兩次是2015年中國郵政、澳門地區發行的《黃河》郵票上的白馬寺元素。
圖為《玄奘》郵票小版張上的玄奘寺
除了白馬寺,還有一座寺廟登上了被稱為「國家名片」的郵票,那就是2016年中國郵政發行的《玄奘》郵票,這也是我國繼《關公》《諸葛亮》《包公》後發行的第四套歷史名人系列郵票。
這套郵票一套兩枚和小型張一枚,套票裡分別是「西行求法」和「東歸譯經」,體現了玄奘法師的人生軌跡。在郵票小版張的邊飾上,是位於偃師市緱氏鎮的玄奘寺。
這座始建於北魏的玄奘寺原名靈巖寺,和玄奘大有淵源。俗名陳禕的玄奘法師家居住在靈巖寺附近的村裡,自小就經常跟隨母親去靈巖寺進香,聽老法師講經,因此這座寺廟也是玄奘上佛學的「幼兒園」,也是奠定他佛學基礎與出家成就啟蒙的聖地。
1996年,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樸初拜謁該寺時,提議更名為「玄奘寺」並親筆題名「玄奘寺」匾額。不過,後人為了紀念玄奘大師,將寺院及寺院所在的村子稱為「唐僧寺」和「唐僧寺村」。如果您今天到了當地,當地人還習慣稱這座寺廟為「唐僧寺」。
馬克勤說,2016年,《玄奘》特種郵票的設計者之一李雲中到玄奘故裡採風後,表示要將玄奘在河洛大地上留下的印記融入郵票設計當中。因此,大家就可以看到在小版張的郵票上,手繪的玄奘寺佔據了1/3的面積,格外醒目。(洛報融媒體記者 李礪瑾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