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臺灣嘉義西區大溪厝彩繪街,見證嘉義的時代翻轉
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
開著車沿著國道南下,下了嘉義交流道,車窗外的風景依然細雨綿綿。沿著地圖的導航前進,找尋著今天要拜訪的社區大溪厝。
每回來到嘉義總是市區裡外徘徊,很少踏足嘉義世賢路以外的區塊。這次拜訪的大溪厝社區不說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是嘉義地區最早開墾的區塊。也是嘉義市目前農村型態保留相當完整的一個農村聚落,更是嘉義市的主要農業區。
今天就跟著我的腳步前進,請他帶著我在這溼冷的寒風中走旅大溪厝。大溪厝就字義上來解讀大溪顧名思義就是緊鄰溪畔的意思,早期大溪厝紫微宮旁有一條河川,很多人便利用這條河道進行貿易或進出其他地區,進而造就大溪厝的繁華及興盛。
隨著時代變遷,聚落的形態改變,早期的繁華景象走入記憶中,僅剩下村子內的老屋可以看出先民的生活痕跡。來到大溪厝,它是呈現一個封閉型社區,社區中的道路呈現一個圓,錯綜複雜的小路增添了在社區中探索的樂趣。
沿著大溪路直行,來到了大溪厝社區內的信仰中心紫微宮。在澎湖、屏東旅行時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聚落或是村落都是以宮廟為發展中心點,臺灣大多村莊也都是如此發展。但嘉義市的大溪厝卻很特別,紫微宮不是在村子的中心地帶,聚落也不是以宮廟為圓心而擴散。
早期紫微宮旁有一條河道,這條河道就是大溪厝主要商業貿易的河道,許多村民都會來此進出。因此為了保護村民航行的安全,便在河道旁建置了這座紫微宮。紫微宮隨著村民逐年的捐贈及改建,進而變成現在我們看到的這間富麗堂皇的大廟。
走進廟中,可以看見紫微宮對於傳統文化的用心經營,廟裡外很多裝飾品都是來自於新港的交趾陶大師所製作。社區內的一座門被設計成阿寶的圖樣。社區內閒置的空間被改造成口袋公園,看的出來大多景觀方面都還在建制當中。
大溪厝社區內保有傳統文化中的五營神將,跟著許老師的腳步繼續前進,走進了大溪厝社區,除了紫微宮之外另可以發現五座小廟。這是道教與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五營神將,分別散落在大溪厝社區的東、西、南、北、中。
大溪厝早期賴姓、黃姓為大姓,目前仍有宗族姓氏組成村莊的樣貌,也有傳統風俗文化,與農耕生產模式。大溪厝社區的入口處有一口井很特別,竟然位於大馬路中間。
大溪厝保有古井八口,建造年代約超過百年,昔日為居民的生活水源,但因為現在自來水取自方便,大多的井都加蓋保留起來不使用了。這些彩繪不但融入了小朋友的創意,更把社區的一些風華及故事都繪製在其中。
大溪厝社區協會意識到社區發展的重要性,開始著手進行社區再造計劃。裡長是學景觀工程,開始整理社區內的廢棄地帶,打造出讓村民及遊客可以休憩的場所。
除了將社區內的閒置區塊整理出許多口袋公園之外,也和蘭潭國小的師生合作,著手在一些牆面上進行彩繪。但我覺得主題特色可以在更加強一些,面積在多一點,才會吸引更多人駐足觀賞。邀請到了前福容大飯店主廚來教學製作花生糖。
參觀完社區,接著來到了社區活動中心,今天要跟著社區的阿姨、媽媽們一起製作花生糖及珍珠花生。其實大溪厝社區除了從社區的硬體上著手改造之外,也從社區人心的軟體面追尋改變。今天的課程請來了前福容大飯店主廚教學製作花生糖及珍珠花生。社區阿姨們動手做花生糖的過程相當認真阿。
社區內的阿姨、媽媽們冒著低溫風雨不顧一切的來這裡聽老師教學,他們更是相當認真的學習。主要是希望透過主廚的指導,運用當地的農產品去腦力激蕩,看看社區是否能發展出屬於社區的特色商品。讓來到社區遊玩的旅客有個伴手禮可以帶走,進而帶動起社區的商機及繁榮。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旅遊資訊,大家還喜歡嗎?最後小編在這裡祝大家擁有一段美妙的旅程,謝謝大家。如果有什麼想說的話,可以在我們的留言區裡和我們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