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神社(縣定古蹟)

2020-12-18 傷了知道有多痛

嘉義神社(縣定古蹟)

這次陪著兒子隨著內湖社區少棒隊來到嘉義參加諸羅山杯國際軟式少年棒球邀請賽。

孩子第一次參加棒球大賽,心情既緊張又興奮,而我呢?平生初次來到嘉義旅行,對此行也充滿期待。

12月19日(星期五)晚上,我們從臺北搭乘遊覽車南下,抵達嘉義時,已是深夜十一點,直接入住飯店休息。

次日清晨,我趁著球隊集合之前,已先展開我的嘉義之旅,走訪嘉義火車站。我們住的飯店位於西門街,步行至火車站只有七、八分鐘路程而已。嘉義火車站,舊稱「嘉義驛」,創建於日治時代明治35、36年間(1902-1903),是一座百年車站。最初的車站,採磚木構造、鋪日本瓦,僅約百坪。由於嘉義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也是嘉南平原蔗糖的轉運車站, 車站逐漸擴建規模。

昭和4年(1929),嘉義火車站改建完成,建築式樣為樸素簡約的現代主義折衷式的新建築。二次大戰期間,嘉義車站曾遭聯軍轟炸,受損嚴重,後來歷經多次的修繕增建,但建築的主體及月臺鋼屋架仍然保存舊貌, 現在已被登錄為嘉義市市定古蹟。

嘉義車站座落於嘉義古城西門的郊外,日治初期縱貫線鐵路完工後,逐漸發展為繁榮的街市。車站前的中山路,是日治時代的嘉義大通,至今仍然熱鬧,而隨著社會變遷,舊時的街景如今大多已經消失。

第一代嘉義火車站(1902-1903)。第二代嘉義火車站(1929)。

中山路(嘉義火車站-嘉義公園)日治時代的嘉義大道(今中山路)

圖:嘉義公園

逛了一圈,回到飯店,剛好趕上球隊用餐時間。餐畢休息之後,球隊出發,前往嘉義和興國小棒球場, 進行我們的第一場的比賽。對手是和興國小少棒B隊。

結果雙方激戰了兩個小時,戰局延長至第九局,內湖社區終於以5:4險勝和興國小。

帶著勝利的喜悅,下午三點十幾分,內湖社區少棒隊抵達嘉義市立棒球場,準備參加諸羅山杯的開幕典禮。棒球場外,停滿遊覽車,162支球隊,穿著五顏六色球衣的小球員們陸續來到球場。

嘉義市立棒球場就位於嘉義公園旁。嘉義公園是我心目中的一處嘉義大景點,原本不敢抱著期望, 而球隊抵達棒球場時,距離開幕時間還有40分鐘,於是我先行脫隊,利用這段空檔時間去逛嘉義公園。

嘉義公園,創建於日治時代明治43年(1910)。都市設立公園,是近代西方的思想潮流, 源於工業革命後城市興起,人口擁擠,居住環境惡化,而藉由設置公園以提供市民休閒的生活空間。日本明治維新後,吸收歐美經驗,領臺之後,即引進都市規劃的理念,臺灣從北到南的各主要都市, 陸續設立大型的公園,其中臺灣設立的第一座公園是臺北的圓山公園(1897年)。

嘉義公園是一座百年公園,而嘉義市是擁有四百年歷史的古城,嘉義公園內除了擁有珍奇老樹綠蔭之景之外, 更有清代、日治、民國以來的各種人文歷史遺蹟,園區佔地廣達26.8公頃,分為歷史、人文、古蹟、樹木園等四大區域。40分鐘之內,想要一一走訪嘉義公園的各個景點,根本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而我沒有時間猶豫選擇。於是下定決心,直往古蹟園區,不受途中景點所誘惑而耽擱。

圖:嘉義神社參道。

嘉義公園的古蹟園區內,主要就是日治時代嘉義神社的歷史遺蹟。

嘉義神社,創建於大正4年(1915年),昭和15年(1940)進行改建,而於昭和17年(1942)落成。

三年之後,日本戰敗,臺灣改隸。嘉義神社就被改為忠烈祠。

民國83年(1994),忠烈祠的本殿遭遇火災而焚毀。民國87年(1998),原址改建成為一座高62公尺的12層樓塔式建築, 以嘉義原住民鄒族的射日神話,而命名為「射日塔」。同年,嘉義神社殘存的遺蹟,包括神社的齋館、社務所、手水舍、參集所、 神輿庫、參道和參道兩旁的石燈籠和狛犬(高麗犬)石雕被登錄為歷史古蹟,並展開修復。嘉義神社附屬建築齋館與社務所經過整修後,於民國90年(2001)啟用,命名為「嘉義市史跡資料館」, 館內展出嘉義相關的文史資料。

十年多來,我曾走訪過不少日本神社的遺蹟(注1),大多只剩殘跡而已。其中以桃園神社保存最為完整,其次,就屬嘉義神社了。當年曾經被遭受冷落破壞唾棄的日本神社,經過半個世紀之後,倖存下來的遺蹟,如今都成為受到呵護的國家歷史古蹟。該如何解釋這樣的心理轉折呢?

這似乎是所有的政權更迭之後,必然會經歷的歷史現象。對於前朝文物懷有敵意與否定,正反映了政權初立的不安心理, 往往須等到政權穩固,有了自信之後,才能對前朝的歷史功過,給予較客觀的評價,而對於前朝歷史遺蹟能有一份同情的理解, 視之為歷史記憶,而能夠寬容的看待其間的種種歷史滄桑。這種心理轉折的過程,有時需要一、二十年的時間,有時得花三、五十年的光陰, 而有時因為政權始終心理不安,而就得等待更漫長的歲月。

嘉義神社狛犬(高麗犬)。嘉義神社手水舍。

圖:嘉義市史跡資料館(左為嘉義神社社務所,右為嘉義神社齋館)。

走進入嘉義市史跡資料館的館區,這裡充滿濃鬱日式庭園的氛圍。

庭牆之外有高高的黑松,庭園之內,楓香老樹的葉色轉為橘黃, 與一旁日式傳統建築相輝映。一時之間,仿佛令人有置身於北方之國日本庭園的感覺。

嘉義神社的社務所與齋館,落成於昭和17年(1942),內部建築素材包括天花板、塌塌米地板、紙橫拉門、玄關、外廊道等, 都採傳統的日式建築式樣。這兩棟建築空間相通,面積合計共約130坪。對於初訪嘉義的旅人來說,可以藉由館內展出史跡資料,對於這座古城的歷史有初略的認識。

嘉義,古稱「諸羅山」,源自平埔族社名的譯音,荷蘭人稱為「Tirosen」社。荷蘭時代, 已有漢人入墾此地。明鄭時期,隸屬天興縣。清代康熙23年(1684)設諸羅縣。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爆發,震動全臺,清廷歷經一年四個月才平定這場民變。當時諸羅城的軍民忠於朝廷,苦守待援。事後,清帝乾隆嘉許諸羅百姓對朝廷的忠貞,而將諸羅改名為「嘉義」,沿襲至今。

諸羅原築有土城,林爽文事件之後,才改建為更堅固的石垣城,嗣後增建城樓、城濠、炮臺,甕城等設施, 直到日治初期,古城依舊在。明治39年(1906),嘉義發生大地震,古城遭到破壞,僅存東門。大正9年(1920), 因市區改正,東門及殘存城牆被拆除。如今僅能從老照片中去追憶昔日嘉義古城的舊貌。

館內展出的嘉義史跡資料頗多,若想仔細一一觀賞,至少也要花上半個小時或更多的時間,而我時間緊迫, 只能匆匆一遊,用鏡頭記錄資料,以留待日後參考。

嘉義神社老照片。

嘉義古城東門外老照片。嘉義古城西門外老照片。

圖:諸羅山杯國際軟式少年棒球邀請賽開幕典禮。

步出史跡資料館,利用最後剩餘不多的時間,逛逛附近嘉義神社其它的遺蹟。

而我所遊覽嘉義公園範圍,大約只有公園的四分之一而已,得到的景點少,而錯過的景點多, 但不得不回頭,快步的離去,奔向棒球場。

雖然錯過嘉義公園內不少人文歷史景點,不過這些景點永遠在這裡,下次還有機會再來探訪, 而諸羅山杯的開幕典禮稍縱即逝,萬一遲到,就會錯過。

回到嘉義棒球場,只錯過了開幕前的表演節目,還趕得上諸羅山杯國際軟式少年棒球邀請賽的開幕典禮, 今年報名的162支隊伍排隊環繞於整座球場的外野,場面相當壯觀。

嘉義棒球場興建於日治時代大正7年(1918), 當時是臺灣最好的公園棒球場。昭和6年(1931)代表臺灣遠徵日本甲子園,掀起「嘉農天下」旋風的嘉義(KANO)農林學校棒球隊, 就曾經在這座球場比賽過。棒球在臺灣,走過百年歷史,如今成為臺灣的國球,在場參加開幕典禮的一千多名小朋友, 承接了這一歷史傳統,而他們之中有少數人將來會成為棒球國手,持續的將臺灣的國球發揚光大。

參加完開幕典禮,球隊回到飯店稍作休息,然後出去吃晚餐。飯後,大家一起去逛嘉義市著名的文化路夜市。到了晚上九點多才回到飯店,結束了今天的行程。

今天算是在嘉義旅行的第一天。內湖社區代表隊旗開得勝,小朋友開心,家長們歡心,而我也如願的走訪了幾處嘉義景點。在嘉義的這一夜睡得甜蜜。

照片:

嘉義火車站(市定古蹟)。

嘉義火車站大廳。

內湖社區少棒隊抵達和興國小棒球場。

內湖社區出戰和興國小少棒隊(B隊),終場以5:4險勝。

遊覽車群集嘉義市立棒球場。

內湖社區少棒隊入場參加諸羅山杯開幕典禮。

孔廟,有三百歷史,幾經兵燹天災而改建,現況為民國53年(1964)重建。

孔廟前的古碑:重修文廟碑記(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

嘉義神社參道。

狛犬(高麗犬)及御神燈(石燈籠)。。

忠烈祠牌樓,昔日神社鳥居拆除後改建。

參拜所:信眾準備參拜的結集地點,具有遮蔽風雨的功能。

手水舍:參拜神社時,信眾用以潔淨手口的場所。

嘉義市史跡資料館大門,內為昔日的嘉義神社社務所及齋館。

嘉義神社社務所,今為嘉義市史跡資料館。

園內楓香老樹,齋館與社務所充滿日式庭園的氛園。

館內展出嘉義史跡資料。

嘉義古城模型。

祭械庫(神輿庫):收藏神社祭祀用的器具,外牆為混凝土,模枋木作造形。

從祭械庫眺望嘉義神社社務所。

第一代嘉義神社(1915),原為坐北朝南,位於射日塔西側。

第一代嘉義神社本殿遺蹟。

射日塔(嘉義神社本殿遺址),高62公尺,塔頂可以眺覽嘉義市區景色。

諸羅山杯國際軟式少年棒球邀請賽開幕典禮

相關焦點

  • 其他市古蹟列表
    其他市古蹟列表 時間:2006-04-29 16:46   來源: #古蹟名稱地址7嘉義仁武宮10日本神社附屬館所(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
  • 耗時6年以日據時代古蹟改建而成的「嘉義市立美術館」
    近年來臺灣許多的標都注入一股全新年輕活力,不論是全新落成,還是改建翻新都別有一番風味,繼8月底正式開幕的「屏東總圖」改裝成舒服又有質感的空間備受討論,同樣位於南臺灣的嘉義也將改建落成「嘉義市立美術館」。
  • 孔廟與日本神社 孰為臺灣文化古蹟?
    但林佳龍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臺中孔廟不是古蹟,而是國民黨把日本神社「幹掉」,換孔子來統治的言論,明顯罔顧事實,顛倒黑白。一個不尊重自己歷史文化的人,還有資格領導臺中這座文化城嗎?當然沒有!事實上,臺中早在清朝就有孔廟了,反而是日本殖民政府推動去中國化,才把清朝孔廟拆除。
  • 嘉義 阿里山腳下的原色時光
    走進整潔的嘉義市,第一感覺就是「慢」,阿里山是嘉義的名片,但絕非這裡的全部,或許由於北回歸線橫過於斯,燦爛的陽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即使是摩託車,也跟隨小火車沉穩的節拍而放慢了腳步。據說嘉義人的祖籍以福建泉州佔大多數,具有熱情、爽快、勤勞、勇敢、倔強的性格,就連城市的面貌,也和福建大多數小城並無二致,惟一的區別只不過是簡體字和繁體字。然而,當我們走進嘉義公園,走進由神社大門(鳥居)原址上復建的石牌坊,便如同隨著20世紀初的歷史烈風,走進一部需要細細品味的老電影,浪漫之餘,時時流露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悠悠傷感。
  • 來嘉義公園賞景 高聳林蔭感受南國慢調子(圖)
    嘉義公園伴隨嘉義人走過一世紀,運動、散步、約會,滿滿回憶。走進老公園,也走進嘉義人尋常生活風景,高聳林蔭感受南國慢調子。嘉義公園曾是嘉義神社所在地,政權轉移後1946年嘉義神社改為忠烈祠,1994年一把大火燒掉神社,原址再改建嘉義新地標射日塔。
  • 臺灣2010縣市長滿意度 花蓮、苗慄、嘉義居前三
    ▲臺「立法院長」王金平(中)20日參加時報周刊舉辦「2010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記者會暨頒獎典禮」,表揚花蓮縣長傅崐萁(左三)、苗慄縣縣長劉政鴻(右)、嘉義市市長黃敏惠(左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臺灣網2月21日消息 臺灣《時報周刊》委託臺灣中時民調中心,針對臺灣17縣市長就職周年民調,昨天舉行頒獎典禮,花蓮縣長傅崐萁再次「叫我第一名」,獲得施政滿意度及觀光滿意度雙料冠軍。「榜首達人」的苗慄縣長劉政鴻這次「讓賢」,拿下第二名。頒獎典禮上,得獎縣市長上臺感言都是「哭窮」,不是「難兄難弟」就是「苦情姐妹花」。
  • 繁華落盡的嘉義(圖)
    很多來嘉義的遊人都會來這裡看水,它與附近的「一品夫人墓」「玉虛宮」等古蹟緊緊連在一起,自成風景。可能我去的時候正是枯水期,蘭潭和仁義潭兩個水庫的水只有三分之二,河床上裸露著近一半的黑土白石,看上去並沒有家鄉的李塔水庫和茅山湖水量豐沛,當然更沒有家鄉的水庫面積大。家鄉江蘇茅山是道教名山,東望太湖,西觀赤山,是道教中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無數條溪澗自山頂上緩緩而下,日積月累匯成河流。
  • 找尋山海之歌,探索阿里山之美——臺灣嘉義
    交趾陶源於漢綠釉,受清代外銷貿易陶的影響及低溫釉的盛行影響更具深遠,從早期的單彩、三彩、五彩發展至今日的多彩交趾陶,交趾陶屬於低溫多彩陶,日本稱之為「嘉義燒」;因當今的交趾陶藝師大部份皆在嘉義學藝,所以嘉義被稱為交趾陶的故鄉,並於86年辦理第一屆交趾陶藝術節。
  • 臺灣自由行 | 嘉義不僅hěn好吃還hěn好玩
    一腔熱血跟慄子頭就衝進了嘉義,一日遊遍電影相關景點。我覺得嘉義跟臺南一樣是個有豐富歷史蘊含的慢活城市,KANO的紀念園區現在也蓋好了。這個大球所在地,也就是最近剛成立的嘉義KANO棒球園區地標是個以嘉義棒球場為中心,擁有佔地四千兩百坪的開放空間
  • 臺灣嘉義打卡新景點推薦
    臺灣嘉義打卡新景點推薦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說起嘉義,除了阿里山、雞肉飯、小火車,你還會想到什麼?這次小編帶你走文青、網紅路線,用不同的玩法遊嘉義,探索時下最火的嘉義景點。
  • 臺灣雲林、嘉義、臺南觀光景點介紹
    臺南市各個縣市中平原區比例最大的地區,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臺南全年年溫暖少雨,一年平均溫度為24.1度。擁有「古都」之稱的臺南,是臺灣第一處發展的城市,當地到處可見各大廟宇和歷史文化的足跡。臺南的飲食文化深受旅客喜歡,牛肉湯、米糕、碗粿、蝦餅等等,都是臺灣特有的主食,同時承載了臺南數百年的歷史。旅客來臺必訪的景點之一,安平古堡。
  • 國民黨提名黃敏惠參選嘉義市長,剩下10縣市還在喬啊喬
    國民黨布局年底縣市長選舉腳步緩慢,今天國民黨中常會通過第五波縣市長提名名單,僅確定提名經民調整合勝出的前嘉義市長黃敏惠回鍋角逐年底嘉義市長選戰。至於已延宕三波提名的澎湖縣長人選,雖然地方黨部已通過徵召前縣長賴峰偉參選,但國民黨中央的提名作業仍無進度。
  • 嘉義公園
    嘉義公園    位於嘉義市東郊的嘉義公園建於明治43年,面積約268000平方米,嘉義新八景中的「公園雨麡」,指的就是園中美景,嘉義公園腹地寬廣,與嘉義體育館、嘉義植物園相連,成為一處綠意盎然以及提供民眾休憩的良好場所。
  • 別樣情致 感受臺灣嘉義老屋文化
    嘉義是清朝時期全臺的第一座縣城,也是日治時代最大的檜木集散城市,甚至是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木材集散地,過往的歷史背景,讓現今的嘉義堪稱全臺保留最多木構造建築的城市。走訪一趟嘉義,探索由大量木構造建築群組成的檜意森活村,全臺唯一列為古蹟的舊監獄,以及注入創意與活力的新生老屋,感受嘉義新舊融合的文化之美。
  • 暢遊臺灣(三)——幽幽中華文化 寶島古蹟巡禮
    島內近期一份旅遊報告顯示,除購物及逛夜市為旅客在臺最主要活動外,大陸旅客以遊湖、參觀古蹟較多。臺灣獨有的古蹟建築吸引了同樣接受中華文化薰陶的大陸遊客的偏愛,因為在那裡我們不僅能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更能體味到經歷時代變遷而與眾不同的臺灣文化。
  • 全臺溼漉漉 臺南、嘉義縣市發布豪雨特報(圖)
    全臺溼漉漉,氣象局晚間對臺南市、嘉義縣、嘉義市發布豪雨特報;臺北市、新北市等14縣市發布大雨特報。(圖取自氣象局)    受到滯留鋒面影響,氣象局對臺南市、嘉義縣、嘉義市發布豪雨特報,並對臺北市、新北市等14縣市發布大雨特報,雲林至臺南地區將有瞬間強陣風發生,民眾外出時應格外留意。     根據氣象局資料,受到滯留鋒影響,伴隨暖溼的西南風,天氣仍然不穩,今晚容易有短暫強降雨。
  • 100多年來,日式神社在臺灣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
    日本佔據臺灣後,為籠絡人心平息反抗,在1904年將其改為「開山神社」,建築保持原樣,仍然祭拜鄭成功,但重新調換了其中的神職人員,由日本人平松義雄任神社宮司,開始了延平郡王祠的神道化。1914年,開山神社大規模擴建,在保留原建築物外,新建神饌所、手水舍、神樂殿等日式神社「標配」附屬設施,進一步使其「神道化」。
  • 臺灣發生地震 最大地區達6級 高雄、屏東、臺南、嘉義等地達5級!
    2016年2月6日早晨3時57分,震中位於高雄市美濃區,震源深度16.7公裡,雲林縣草嶺的最大震度達6級,高雄、屏東、臺南、嘉義等地的最大震度均達5級。臺南永大路二段發生多棟大樓倒塌。民居被毀定古蹟旗山天后宮牌樓不堪劇烈地震搖晃,脊梁雕塑行龍被震毀,墜落地面。
  • 圓山水神社(歷史遺蹟)
    圓山水神社(歷史遺蹟)圓山水神社位於捷運淡水線「劍潭站」附近的山坡上。後來自來水公司的員工募捐,在圓山貯水池旁建立這座圓山水神社,祭祀水神,以祈求草山水道營運順利, 同時也撫慰殉職工程人員的亡魂。圖:狛犬圓山水神社落成於1938年(昭和13年),雖然只是一座小神社,但神社的格局完整。
  • 靖國神社是什麼
    黑白鏡像之間,靖國神社究竟是什麼?走進這個日本「無冕」國家級神社這個獨特存在,感受到的,是一種荒謬的諷刺意味,和隨之而來無邊的壓抑氛圍。    軍旗之下的招魂社   靖國神社在日本是何等地位?外苑的大鳥居(神道教中分隔神和人居住的地方的標誌)前,有一塊刻有「靖國神社」四個大字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