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大學子走進延安紅雲平臺,解鎖紅色文化全新打開方式

2020-09-03 陝西高校資訊

如何讓「紅色文化」煥發出「新活力」?延安紅雲平臺給出了答案。8月4日,西安工業大學「尋跡延安,築夢紅色」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了學習強國·延安紅雲平臺基地,探尋「網際網路+紅色教育」新途徑,解鎖紅色文化學習宣傳的全新打開方式。大雨滂沱阻擋不了實踐隊員們學習紅色文化的熱情。歷經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後,實踐隊一行抵達位於中國延安大學創新創業小鎮的延安紅雲平臺基地。此行參觀學習,實踐隊員們受到了延安紅雲平臺副總經理胡希廷、辦公室副主任劉賽爾的熱情接待。

延安紅雲平臺副總經理胡希廷了解了實踐隊目的和內容後,對大家走出校園在實踐中「受教育、做貢獻、長才幹」表示認可,希望實踐隊員能夠在學習延安精神的同時大力弘揚延安精神,走好屬於青年人的強國路。隨後,他向實踐隊簡要介紹了平臺的基本情況。延安紅雲平臺是由延安紅雲文創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利用網際網路融媒新技術,深度挖掘、弘揚和傳承以延安精神為核心內容的紅色文化網際網路大數據云平臺,被陝西省發改委列為2019年重點建設項目,也是《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分平臺之一。

據了解,在宣傳形式上,延安紅雲平臺另闢蹊徑,設計出貼近青年人的延延、安安、紅紅、云云四位卡通人物,並為其賦予貼合延安時期青年人的社會身份,讓延安精神活起來。宣傳內容方面,平臺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豐富創作創意載體,採用漫畫、音頻、短視頻等新媒體,形成了「延雲知庫」「紅雲專題」「去偽求真」「延雲視聽」等板塊內容,「漫繪延安」也成功登陸學習強國並穩居推薦首頁,平臺通過一系列全方位、多途徑的立體展示,呈現出了黨中央在延安13年期間領導全國軍民走向革命勝利的光輝歷程。

談及平臺未來發展時,胡經理表示未來將要在內容形式上持續優化升級,運用好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讓紅色文化更加貼近當代人,讓平臺內容動起來、活起來。通過共享智慧黨建教室、項目周邊、手辦等不斷擴大影響力,打造紅色文化新名片。

在座談會後,師生們跟隨著劉主任的腳步,對紅雲平臺運行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紅色文化數位化需要對圖書進行大規模數位化轉碼,對歷史文獻需要進行保護性掃描、翻拍、複製、修復,對研究成果、研究資料進行歸類雲存儲,對故事類紅色資料進行配音加工,成為紅色廣播劇、有聲讀物,紅雲平臺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大的紅色資源大數據云平臺和中國最權威的紅色知庫搜尋引擎,全面實現延安精神紅色資源體系垂直化、權威化、數位化建設。」同時,大家對紅雲平臺為陝西省乃至全國的延安精神宣傳樹立的良好榜樣讚嘆不已。

「是否可以將紅雲平臺智慧終端與大中小學相結合,讓同學們在學習科學文化之餘,更好地學習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教育?」這是師生們在延安紅雲平臺學習調研後提出的針對性建議。劉主任表示,紅色文化進校園,這是紅雲平臺接下來要著力開展的重點工作。來自2018級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劉祥表示:「通過對延安紅雲平臺的參觀學習,我切身體會到「延安精神」的無限活力,對學習傳承紅色文化、學習「四史」 有了全新認識。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們要積極運用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新方式做好紅色文化、革命精神的繼承發揚,讓延安精神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入行。」

在劉主任的帶領下,同學們有序參觀了紅雲平臺的各個工作場地,對該平臺有了更深入了解。 在紅雲平臺工作區域,大門口的四個卡通人物再次吸引大家駐足,隊員們紛紛表示這些漫繪真的將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有機會一定要參與到紅色文化創新傳承中來。延安紅雲平臺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傳播紅色文化,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它、了解它、學習它、宣傳它,使得紅色文化的傳播更加廣泛有效。

別樣的參觀學習之旅,實踐隊員們的延安精神學習實踐思路得到突破和創新,打開了紅色教育學習實踐的新思路,解鎖了全新的紅色文化宣傳理念,為下一階段運用新時代、新技術,採用新興融媒體做好紅色文化宣傳、追尋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奠定了良好基礎。

相關焦點

  • 陝西「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在延安舉行
    新華網西安7月26日電(記者徐漢)7月24日-26日,來自陝西省內95所高校的近500名師生齊聚延安南泥灣,共同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2020年陝西「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本次活動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主辦,延安大學承辦,延安市人民政府協辦,旨在引領帶動更多青年學子錘鍊思想意志,紮根中國大地創新創業,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和社區治理。本次活動為期三天,以延安精神教育為主線設有理論教學、南泥灣革命舊址現場教學與生產勞動實踐、線上直播帶貨、紅色文化體驗展演、參訪調研等活動,並組織優秀參展項目與企業、合作社、農戶對接交流。
  • 西安鐵道職業學校: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 —— 參觀西安事變...
    西安鐵道職業學校: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 —— 參觀西安事變紀念館和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校學子參觀「歷史的轉折」,「赤城愛國無悔情」等主題展廳,認真觀看了紀念館陳列的各種照片、實物、書信等展品,對西安事變從醞釀、爆發及和平解決的過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來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講解員告知大家,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裡,這裡擔負著開展統戰工作、推動救亡運動、運送援站物資等重要任務。
  • 禮獻最美教師,《送你去延安》少兒紅色題材舞臺劇首演
    9月9日,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全新改版升級的少兒紅色題材舞臺劇《送你去延安》走進了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同時也揭開了全省各大中小學「紅劇名校行」巡演活動的序幕。整部劇是一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教材;一曲傳承紅色文化的時代頌歌;一場與眾不同的藝術盛宴。
  • 讓思政課教學「活起來」《送你去延安》少兒紅色題材舞臺劇首演
    9月9日,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在陝西省思政課教學「三秦學生記者」社會實踐活動組委會的大力支持下,全新改版升級的少兒紅色題材舞臺劇《送你去延安》走進了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同時也揭開了全省各大中小學「紅劇名校行」巡演活動的序幕。
  • 紅色永不落幕——西安交大實踐團隊探訪疫情之下的延安精神
    全城抗疫,全民抗疫,疫情之下,紅色精神永不落幕。為了探尋疫情大環境下延安精神的新體現,我們團隊前往延安進行實地調研。「延安為何而紅」,答案在展架上,也在展架外。延安精神並不因陳舊而失去光彩,它於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繼續慢慢紮根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 老區延安唱響「紅色文旅」的時代和聲
    近年來,延安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講話精神,在打造品牌、提升自身服務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延安與國內重點文化旅遊城市、相關單位間的交流合作,共促紅色文化傳播。  ?
  • 用延安精神培育時代新人——延安馬文瑞紅軍小學「小小講解團」紅色教育活動實
    基於這樣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歷史地位,馬文瑞紅軍小學作為延安本地的小學、倍受紅色文化滋養薰陶,我們把延安的紅色革命文化和學校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引領學生在豐富的德育實踐活動中走進革命傳統,用耳聽,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講,用腦思。
  • 西北工業大學學子走進聖地延安探尋延安精神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師生走進革命聖地延安,更深刻地體會延安精神的內涵,了解延安精神的現實意義。《紅秀·延安延安》,感動於先烈們的付出與犧牲;在楊家嶺的夜色中,圍繞「延安精神」展開熱烈討論;在梁家河,學習研究梁家河的「大學問」。
  • 「紅色攻城獅,重走初心路」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
    8月13日至8月16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紅色攻城獅,重走初心路」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劉晨曦、張嘉昱、鄭昊同學開展「雲遊」延安暑期實踐活動。本次社會實踐旨在傳承延安精神,學習紅色文化。 8月15日,成員們通過騰訊會議平臺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開始了本次社會實踐。
  • 中國首部紅色主題秀《延安延安》七月七日首演
    中國首部紅色主題秀《延安延安》七月七日首演西部網訊 由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延安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陝西神採演出藝術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中國首部紅色主題秀——《延安 延安》,作為建黨95周年、長徵勝利八十周年的獻禮巨製,於七月七日在棗園文化廣場東方紅大劇院首演,獲得各方好評。
  • 西安工大迎返校學子,兩校區為學生復學「保駕護航」
    秋風明朗,又是人間九月,經過七個月漫長的思念與等待,終於在秋季伊始,西安工大迎來了與返校學子們的重逢。近日,西安工業大學學子們陸續返校,那個熟悉的西安工大,他回來了!西安工大,歡迎你回家!臨近學子們返校的日子,相關的工作人員們變得異常忙碌,一切只為了能井然有序迎接學子們的歸來。
  • 西安理工大學:把社會實踐打造成一堂「行走的思政課」
    在科學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西安理工大學4364名學生參與了集中組隊或「返鄉」社會實踐活動。近2000名學生和220名帶隊指導教師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建了「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220支。西安理工大學把「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教育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追逐青春夢想。革命聖地延安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西安理工大學「延安紅色旅遊資源開發與利用調研」社會實踐隊於7月24日—28日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寶塔山、王家坪革命舊址、棗園等地進行調研學習,既在了解歷史中追尋足跡,又在體驗生活中感悟人生。
  • 西安至延安開通動車 全程僅2.5小時
    開行西安至延安動車組列車,是延安老區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也是陝西省鐵路發展事業中的一件喜事。該動車組列車經由鄭西高鐵、包西線運行,每天一對,全程運行2.5小時。每日上午9時18分從西安北站發車,11時48分到達延安;當日14時40分從延安站返回,17時10分到達西安北站。
  • 首屆海峽兩岸航空航天文化探索營在西工大開營
    西工大新聞網7月2日電 (記者 王凡華 通訊員 向丹 劉雪竹 攝影記者 郭友軍) 7月1日,由西工大主辦的「穿越五千年 相約古長安---首屆海峽兩岸航空航天文化探索營」啟動儀式在西安舉行。在為期5天的時間內,來自臺灣大學、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灣師範大學、逢甲大學、淡江大學、元智大學、中興大學等13所臺灣高校的師生80多人,將聆聽航空專題報告、聽取中華歷史文化講座、參觀學校校園,並實地考察西安富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遺存,使兩岸青年親身感受中國航空航天科技的重大進展,進一步增進兩岸學子情誼,加強兩岸高校的交流合作。
  • 西安理工大學:把社會實踐打造成一堂「行走的思政課」
    在科學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西安理工大學4364名學生參與了集中組隊或「返鄉」社會實踐活動。近2000名學生和220名帶隊指導教師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建了「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220支。西安理工大學把「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教育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追逐青春夢想。革命聖地延安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 全國10所新聞院校接力講述紅色故事 用紅巖精神鼓舞青年學子
    來源:重慶日報網重慶日報訊 (記者 王麗)7月23日,「重返歷史現場:中國共產黨百年新聞事業尋根之旅」全國10校聯合視頻直播重慶站走進重慶《新華日報》總館舊址,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師生通過視頻直播,帶領10校師生在這裡追尋前輩的紅色足跡,傳承新聞事業的紅巖精神。
  • 西安至延安動車1日首發 開啟陝北「動車時代」
    7月1日上午9時18分,沐浴著夏日金色的陽光,D5090次動車組列車從西安北站駛出,奔赴革命聖地延安。作為開往延安的首趟動車,它標誌著陝北地區開啟了嶄新的「動車時代」。陝西省省長趙正永,鐵道部副部長彭開宙,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婁勤儉,副省長李金柱參加了西安—延安動車組列車首發儀式並為首發列車剪彩。
  • 延安迎來新高鐵,西安至延安僅需1小時,打造黃金旅遊線路
    延安是我國最著名的革命根據地,我們能夠有著現如今幸福美滿的生活與當年革命先烈們艱苦奮鬥,拼搏犧牲不無關係。而瞻仰革命先烈們曾經奮鬥的痕跡,延安就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延安地處山區,交通並不是十分發達,想要前往延安還是需要費一番功夫的。
  • 西工大:在西安僅次於交大,無人機技術強大,知名校友很多
    西安科教實力雄厚,名牌大學多,很多大企業高管,都是西安名校畢業的。比如華為的餘承東,就是西北工業大學畢業的。還有現在華為董事長梁華,也是西北工業大學畢業的。還有西安交大畢業的,西北大學畢業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的,等等。西安211高校多,985院校有2個,一個是西安交大,一個就是西北工業大學了。
  • 傳承和弘揚延安精神 做好紅色精神火炬手 西安大學生尋訪陝甘寧邊區革命舊址
    西安新聞網訊 西安交通大學「紅色精神火炬手」社會實踐隊伍,日前到延安市開展關於傳承延安精神為主題的調研活動,先後尋訪了南泥灣、王家坪、陝甘寧邊區各機構等革命舊址。隊伍抵達南泥灣後,先後參觀了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延安炮兵學校舊址。在參觀過程中,隊員深感勝利來之不易,同時了解了延安精神指導下的南泥灣生產活動,對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