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紅色文化」煥發出「新活力」?延安紅雲平臺給出了答案。8月4日,西安工業大學「尋跡延安,築夢紅色」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了學習強國·延安紅雲平臺基地,探尋「網際網路+紅色教育」新途徑,解鎖紅色文化學習宣傳的全新打開方式。大雨滂沱阻擋不了實踐隊員們學習紅色文化的熱情。歷經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後,實踐隊一行抵達位於中國延安大學創新創業小鎮的延安紅雲平臺基地。此行參觀學習,實踐隊員們受到了延安紅雲平臺副總經理胡希廷、辦公室副主任劉賽爾的熱情接待。
延安紅雲平臺副總經理胡希廷了解了實踐隊目的和內容後,對大家走出校園在實踐中「受教育、做貢獻、長才幹」表示認可,希望實踐隊員能夠在學習延安精神的同時大力弘揚延安精神,走好屬於青年人的強國路。隨後,他向實踐隊簡要介紹了平臺的基本情況。延安紅雲平臺是由延安紅雲文創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利用網際網路融媒新技術,深度挖掘、弘揚和傳承以延安精神為核心內容的紅色文化網際網路大數據云平臺,被陝西省發改委列為2019年重點建設項目,也是《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分平臺之一。
據了解,在宣傳形式上,延安紅雲平臺另闢蹊徑,設計出貼近青年人的延延、安安、紅紅、云云四位卡通人物,並為其賦予貼合延安時期青年人的社會身份,讓延安精神活起來。宣傳內容方面,平臺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豐富創作創意載體,採用漫畫、音頻、短視頻等新媒體,形成了「延雲知庫」「紅雲專題」「去偽求真」「延雲視聽」等板塊內容,「漫繪延安」也成功登陸學習強國並穩居推薦首頁,平臺通過一系列全方位、多途徑的立體展示,呈現出了黨中央在延安13年期間領導全國軍民走向革命勝利的光輝歷程。
談及平臺未來發展時,胡經理表示未來將要在內容形式上持續優化升級,運用好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讓紅色文化更加貼近當代人,讓平臺內容動起來、活起來。通過共享智慧黨建教室、項目周邊、手辦等不斷擴大影響力,打造紅色文化新名片。
在座談會後,師生們跟隨著劉主任的腳步,對紅雲平臺運行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紅色文化數位化需要對圖書進行大規模數位化轉碼,對歷史文獻需要進行保護性掃描、翻拍、複製、修復,對研究成果、研究資料進行歸類雲存儲,對故事類紅色資料進行配音加工,成為紅色廣播劇、有聲讀物,紅雲平臺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大的紅色資源大數據云平臺和中國最權威的紅色知庫搜尋引擎,全面實現延安精神紅色資源體系垂直化、權威化、數位化建設。」同時,大家對紅雲平臺為陝西省乃至全國的延安精神宣傳樹立的良好榜樣讚嘆不已。
「是否可以將紅雲平臺智慧終端與大中小學相結合,讓同學們在學習科學文化之餘,更好地學習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教育?」這是師生們在延安紅雲平臺學習調研後提出的針對性建議。劉主任表示,紅色文化進校園,這是紅雲平臺接下來要著力開展的重點工作。來自2018級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劉祥表示:「通過對延安紅雲平臺的參觀學習,我切身體會到「延安精神」的無限活力,對學習傳承紅色文化、學習「四史」 有了全新認識。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們要積極運用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新方式做好紅色文化、革命精神的繼承發揚,讓延安精神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入行。」
在劉主任的帶領下,同學們有序參觀了紅雲平臺的各個工作場地,對該平臺有了更深入了解。 在紅雲平臺工作區域,大門口的四個卡通人物再次吸引大家駐足,隊員們紛紛表示這些漫繪真的將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有機會一定要參與到紅色文化創新傳承中來。延安紅雲平臺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傳播紅色文化,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它、了解它、學習它、宣傳它,使得紅色文化的傳播更加廣泛有效。
別樣的參觀學習之旅,實踐隊員們的延安精神學習實踐思路得到突破和創新,打開了紅色教育學習實踐的新思路,解鎖了全新的紅色文化宣傳理念,為下一階段運用新時代、新技術,採用新興融媒體做好紅色文化宣傳、追尋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