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永不落幕——西安交大實踐團隊探訪疫情之下的延安精神

2020-09-05 西安交通大學

全城抗疫,全民抗疫,疫情之下,紅色精神永不落幕。

為了探尋疫情大環境下延安精神的新體現,我們團隊前往延安進行實地調研。此次實踐,我們從了解熟悉最基礎的延安精神背景及概念出發,採訪在延安抗疫中做出重大貢獻的醫務工作者,最後聯繫自身及身邊的前輩事跡,完成對延安精神的了解、疫情中延安精神發光點的尋找,以及由己出發的延安精神的繼承與傳播。

一、訪延安革命紀念館——延安精神

2020年7月21日,我們到達延安。此行實踐的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延安革命紀念館。場館前是巨大的廣場,且恰逢雨後初晴,太陽格外炫目,給場館也給所有人的心中更添幾分歷史的莊嚴。而館中則陳列著英雄前輩們的書籍、報刊、被褥、武器和獎狀等等,這些物品向人們講述著他們的故事,講述著他們的理想與展望。同時,更值得驚喜的是,我們發現了刻於牆壁上的白求恩精神。作為醫學生,我們突然間有一種被歷史召喚的感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對技術精益求精」更加深刻的印在大家心中。雖然疫情的負面影響並未完全消散,但是場館中的參觀者臉上是口罩無法遮掩的,來自華夏兒女心中炙熱的激動情緒。甚至有一些小孩子,用當地話向講解員好奇地問個不停。一時間,那一刻,我們突然覺得時間是貫通的,貫通的歷史,貫通的一代又一代人,前輩在牆上,後輩在牆外,構成貫通的精神。「延安為何而紅」,答案在展架上,也在展架外。延安精神並不因陳舊而失去光彩,它於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繼續慢慢紮根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二、採訪延安城中的抗疫英雄——疫情大環境下的延安精神

實踐的第二站,是採訪延安的抗疫英雄。此次的採訪對象,是陝西省省延安市延安大學附屬延安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結核科護士長高文英。為了減少叨擾,我們與高護士長的會面地點定在她的辦公室。一到地點,我們就看見地上碩大的幾個字「潛在危險區」。也正是從這時開始,我們意識到高護士長的工作可能比我們想的要更危險。

在採訪中,高護士長一直耐心地解答我們的問題,從她的回答中,我們知道了抗疫中醫護工作者的不易。全城抗疫,與時間賽跑,不放棄任何一個患者,這是延安精神中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怕困難,衝在抗疫第一線,這是延安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眾多的醫護工作者不分晝夜,結合實際情況研討抗疫新方法,這是延安精神中的「理論聯繫實際,不斷開拓創新」。

疫情之下的延安精神,指導人們勇於擔起社會責任,不怕難,不放棄。新時期之下,延安精神依舊鮮活,依舊是人們心中最堅定的信念。

三、採訪交大一附院的抗疫英雄——學習身邊的前輩,做優秀的繼承和發揚者

實踐的最後一站,地點選在西安,主角則是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前輩。劉昱,是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2020年1月26日,他作為陝西援助武漢醫療隊的一員赴武漢支援。在採訪劉昱醫生的過程中,我們更進一步的知道了抗疫的艱辛不易。支援前方時,有時候會八個小時不吃不喝,全身的衣服被汗溼透,在剛開始的階段,甚至是還會出現物資不夠的情況。在被問及報名支援的問題時,劉昱醫生則顯得格外謙虛與平靜,用最和平的語氣說著最重大最英雄的決定。採訪的最後,我們向他尋求對後輩醫學生的寄語,他同樣謙虛的不讓大家過度英雄化他,並告訴我們,要充實自己,練就最紮實的基本功,這樣才能準確的應對突發狀況。從他的話語中、事跡中,我們同樣看到了延安精神的身影,它不僅僅局限於延安,而是沉澱在整片華夏土地上。

通過本次實踐,我們發現延安精神在疫情時期依然適用,依然鮮活。它存在於擔當社會責任的勇氣裡,它存在於不怕困難的意志裡,它存在於代代相傳的時間裡。它並非是延安專屬,而是每個華夏兒女骨子裡的熱血。這份熱血就像是夸父的身軀般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繁衍出無數的火種。六十五年前,從上海到西安一千餘公裡的鐵路線上,無名的星火已經點亮,跨越東南丘陵到西北高原的空間裡閃爍著一代人內心的希望,最終匯聚出西遷精神的曙光。身為交大學子,我們似乎能看見不同時空裡他們相同的笑臉,相同的倔強,相同的信仰,艱苦奮鬥,創新進取,或許他們的表觀有種種不同,但是相似的內核血脈卻心心相印,包容嵌合。這是二者的一種特殊紐帶,雖說如此,卻並不唯一。在中共誕生至今九十九年的曲折歷史中,湧現了無數慷慨悲歌,自然也鑄就了無數的精神花朵,蘇區精神,紅船精神,沂蒙精神,長徵精神,他們就像是散落在時間和空間長河裡的貝殼,獨自閃耀卻交織相連。雖然有諸多迥異卻傳承著同樣信仰的人們共同的理念和堅持。龍生九子,雖子子不同,但血脈靈魂未變,他們共同寫下了紅色革命的傳奇,也鐫刻了中共精神的譜系。我們是延安精神的見證者,更是中共精神的見證者,我們要爭做這些精神的傳承和發揚者,努力充實自我,學習英雄的精神榜樣,一代復一代,一輩復一輩,代代輩輩,紅色永不落幕,永不過時。


通訊員:周明靜

相關焦點

  • 傳承和弘揚延安精神 做好紅色精神火炬手 西安大學生尋訪陝甘寧邊區革命舊址
    西安新聞網訊 西安交通大學「紅色精神火炬手」社會實踐隊伍,日前到延安市開展關於傳承延安精神為主題的調研活動,先後尋訪了南泥灣、王家坪、陝甘寧邊區各機構等革命舊址。隊伍抵達南泥灣後,先後參觀了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延安炮兵學校舊址。在參觀過程中,隊員深感勝利來之不易,同時了解了延安精神指導下的南泥灣生產活動,對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西安交通大學:培育西遷精神新傳人-光明日報-光明網
    自2017年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大15位老教授來信作出重要指示以來,西安交大全校師生自覺傳承好西遷精神,在新時代奮力書寫愛國深情與奮鬥熱血的歷史畫卷,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交大人應有的貢獻。
  • 重訪長徵路,共鑄中華魂——西安交大學生微宣講團赴延安吳起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8月13-14日,西安交通大學學生微宣講團(築夢社)於在延安市吳起縣開展了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地參觀學習、開展主題宣講,與吳起黨校籤署合作協議等方式,學習長徵精神,強化「四史」教育,傳播交大西遷精神。
  • 實踐奉獻勇擔當,交大青年再出發
    開一次團會,讀一本經典,這是今年社會實踐的新要求,劉昊峰所在的「愛駐夕陽」團隊選擇了《之江新語》等書籍,以期豐富自身關於民生問題的理論知識。在今年暑假,像劉昊峰一樣參加社會實踐的同學還有不少。儘管疫情初息,洪汛又至,西安交大青年的實踐腳步卻依舊不止——近5000名同學,組成584支團隊,在政務見習、脫貧攻堅、西遷精神、返鄉調研、雲實踐等不同主題實踐中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 「不忘初心 弘揚延安精神」延安精神3D館上線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經過緊張籌備,由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網絡信息中心和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旗下的慧思源公司聯合打造的延安精神
  • 用延安精神培育時代新人——延安馬文瑞紅軍小學「小小講解團」紅色教育活動實
    延安十三年是中國共產黨輝煌革命史中的重要篇章,它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偉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著巨大和深遠的影響。充分發揮延安紅色資源的時代價值,就要有效保護,充分利用它的育人優勢。
  • 西安工大學子走進延安紅雲平臺,解鎖紅色文化全新打開方式
    如何讓「紅色文化」煥發出「新活力」?延安紅雲平臺給出了答案。8月4日,西安工業大學「尋跡延安,築夢紅色」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了學習強國·延安紅雲平臺基地,探尋「網際網路+紅色教育」新途徑,解鎖紅色文化學習宣傳的全新打開方式。大雨滂沱阻擋不了實踐隊員們學習紅色文化的熱情。
  • 西安航空學院開展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西部網訊 連日來,西安航空學院積極組織青年大學生開展豐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通過線下與線上結合的方式,共成立校院兩級重點實踐團隊26支,返鄉實踐小分隊150餘支,進行「五位一體看中國」「萬名學子扶千村」「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復工復產經濟恢復
  •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延安精神常講常新
    組織延安革命傳統教學,用延安精神鑄魂育人,是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堅持數十年的尋根之旅,迄今為止已先後組織了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延安精神常講常新本報訊 王敬立、趙鵬報導:「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 西安工程大學實踐團重溫黨史國史,傳承紅色基因
    為引領廣大青年學生重溫黨史國史團史,通過社會實踐了解國情社情民情,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結合全國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堅持「就近就便,當地實踐」「線上線下結合」原則,2020年7月21日至24日,西安工程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兩課教育專項」暑期社會實踐團赴陝西榆林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 紅色研學 ‖ 探訪大別山區 傳承紅色精神
    課程主體:初中1-2年級課程主題:探訪大別山區 傳承紅色精神推薦指數:★★★★★你是否知道這樣一個地方《探訪大別山區,傳承紅色精神》——大別山研學課程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在信陽新縣地區的紅色歷史遺址的參觀、體驗學習,瞻仰革命先烈英雄事跡,加強學生對大別山地區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歷史文化的了解;
  • 西安交大青年在社會實踐中奉獻擔當
    白天忙社會實踐,實地調研城鄉養老現狀,晚上回來學習《之江新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書籍,提高理論修養……對於西安交通大學崇實書院學生劉昊峰來說,這樣的實踐、學習是他在大學裡第一個暑假的新常態。在今年暑假,西安交大像劉昊峰一樣參加社會實踐的同學還有不少。該校近5000名同學組成584支團隊,活躍在政務見習、脫貧攻堅、西遷精神、返鄉調研、雲實踐等不同主題的實踐活動中。
  • 「紅色耀中華,精神傳後人」——南師學子的紅色文化基地實踐之旅
    2020年7月12日,由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和新傳院同學組成的「南北紅色小分隊」懷揣著一顆對紅色文化熱愛的赤誠之心,分別前往延安革命紀念館、無錫革命烈士陵園、渡江勝利紀念館開啟了一段令人難忘的社會調研活動。我們此次暑假實踐的對象是中國紅色文化基地,我們旨在了解紅色文化基地發展的現狀。
  • 南航「紅色築夢旅」暑期實踐:傳承紅色精神,弘揚紅色文化
    實踐簡介:團隊名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傳承紅色精神,弘揚紅色文化」實踐團隊。實踐概述:團隊成員在各自的家鄉實地調研紅色基地,討論思考,加強當代青年的愛國主義思想,學習和繼承民族精神、革命精神,並更加了解中國優秀的歷史,增加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自身出發,向外宣傳,讓更多人了解歷史,同時擴大黨的影響力。
  • 疫情之下,西安交大一附院「真相小分隊」的大作用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牽動著每個人的心。疫情爆發後,西安交大一附院的青年醫務人員在衝上戰場與病毒殊死較量的同時,也肩負起了以專業權威的科普知識幫助公眾理性面對疫情、做好科學防護的重任,用知識與智慧助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 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把延安精神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
    近年來,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將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融入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奮力譜寫新時代學校追趕超越的新篇章。
  • 河工大學生赴上海市、信陽市開展紅色基地社會實踐
    2020年8月,由彭銘宇和趙凱同學組成的河南工業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網小分隊」實踐隊伍小組,因為疫情原因,無法聚集在一起,在確保自身安全和符合特殊時期社會規定的情況下,決定在各自的城市開展暑期實踐之旅。此次社會實踐主題為追尋紅色革命記憶。通過每位同學在各自的城市去探尋紅色基地,追溯紅色歷史,來更加深刻的學習中國偉大的紅色精神。
  • 用知識照亮未來 西安交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弘揚西遷精神
    西部網訊 「大哥哥,大姐姐,什麼是西遷精神?交大為啥要從上海搬到西安來?」……在陝西省興平市丰儀村丰儀中學——西安交通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支教在興平」駐地,團隊成員常常被學生圍住問個不停,而成員們也利用這樣的機會為同學們宣講「西遷精神」。
  • 西安交大研究生教育修為創新兩手抓
    4月25日,在西安交大進駐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誓師大會上,即將首批入駐的4000多名研究生的代表莊嚴宣誓:「我志願投身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胸懷大局,弘揚傳統,開拓創新,敢於擔當,為成為首批入駐研究生而驕傲,為能與母校共奮鬥而自豪。
  • 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的有益探索與實踐——延安育才紅軍小學小小講解員實踐活動
    ,傳承紅色基因的氛圍更濃了,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收到了明顯的成效,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讚揚。組織學生到革命紀念館、革命舊址實地參觀學習提高,著力提高他們的能力和水平;還特別精心挑選表現突出的小講解員到各個革命舊址和旅遊景區去講解,去實踐,去鍛鍊,讓孩子們在參與中,實踐中更多地感受紅色文化,受到教育;更好地宣傳延安精神,踐行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有耕耘就有收穫,有付出就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