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這部電影,太容易被人遺忘,卻改變了一個女孩的一生

2020-12-18 最愛酷電影

最近張藝謀的電影《一秒鐘》上映大火,張譯的演技再次被誇贊,他在演藝路上的曲折故事也被人們津津樂道,正因為歷經波折,所以才磨練出演技。

哪怕是長相不佳,被說不適合做演員,但張譯卻一次次用演技證明,自己可以成為影帝。

除了張譯,很多人對新一批的謀女郎劉浩存也是展開熱議,年輕,漂亮,的確前途無限。

的確,張藝謀是個挺厲害的人,演他電影的女藝人大多都發展得不錯,比如鞏俐、周冬雨、倪妮等,都是美貌與演技於一身的。

不過有一個非常不被觀眾熟知的謀女郎,她長得不好看,身材不好,甚至被觀眾稱為最醜最平凡最普通的謀女郎,但也是最幸福,因為張藝謀改變人生的謀女郎。

她的名字叫魏敏芝,而今天就是要帶大家來看看她演的第一部電影,但也是距今的最後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該片於1999年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是的,首映是在國外。

電影豆瓣評分7.7,全片106分鐘。

該片的導演就是老謀子,老謀子貢獻過很多優秀作品。這部關注貧困山區留守兒童的電影,顯然是張藝謀關注度最低的影片,不知道是應該高興還是應該悲哀。在流量明星、商業大片充斥的今天,這類電影作品太少太少了。我想,有些類型電影,不能因為不賺錢,就沒人拍啊!!

再說說編劇施祥生,他是塔裡木文化名人,祖籍上海,60年代從上海支援邊疆建設,到新疆建設兵團當了一位老師。

長期從事教育工作,退休前還是一位黨校教師。

有人說他是散文家,但更多人知道他,則是因為這部電影,而這部電影的誕生,離不開他這麼多年教育工作的累積。

關於演員,個人想先說說電影的劇情,再來和大家聊聊電影裡的演員們。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水泉小學,這是一個相當貧困的山村小學,學校只有一個老師,或者說,整個村裡也只有一個老師。

但某天老師家中出事,不得不臨時請假回家一趟,村長沒辦法,學生們還得上課呀。

於是村長就從隔壁村子找來了一個13歲左右的女孩子魏敏芝來代課。

雖然老師嫌魏敏芝年紀太小,學歷也不高,但跑遍很多村子也就找到一個,只能讓她代課,且說只需要每天給學生們抄課文就好。

老師最重要的叮囑就是,學生一個都不能少,要她守護好這些學生。

全班原本是有30個學生,但有的學生因為家庭實在困難,不得不中途輟學,所以現在只剩下26個。

學生們都覺得魏敏芝年紀太小,不太尊重她,甚至經常捉弄她。

她沒有任何教育的方案,管不住學生,她就自顧自在黑板上抄寫課文,下面學生鬧成一團,她也懶得去管。

某天和一個學生發生了爭執,將以前老師非常珍視的粉筆弄毀了,班長在日記裡寫出對她的不滿。

更糟糕的事情是,班上一個名叫張慧科的男同學,因為家裡太窮,母親突然患病在床,無奈只能到城裡打工掙錢養家。

魏敏芝知道後,想起老師託付的,一個都不能少,於是便呼籲學生們一起湊錢去找張慧科。

一開始魏敏芝是直接收刮學生,但這些窮學生哪裡有錢,她只能號召學生們去磚廠搬磚,老闆還是看在老師的面子上才給他們錢。

可是哪怕他們搬了一天,錢還是不夠。

最終他們決定,用其他的計謀,那就是孩子們製造混亂,然後讓魏敏芝趁機上車。

魏敏芝是上了車,可中途被發現沒買票後,還是被趕下了車。

還沒到城裡,她能怎麼辦呢?只能硬著頭皮往城裡走了。

所幸在她精疲力盡之際,一個好心的大伯用貨車順帶送她去了城裡。

可到了城裡又怎樣?她只知道一個名字,卻不知道電話號碼、照片等其他信息,她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她花光自己所有的錢去買了紙和墨水,寫起了尋人啟事。

可她這個行為被恥笑,人們覺得她是在做無用功,但也告訴她要怎麼去找,比如找電視臺,找記者。

但她一沒錢,二沒勢,人家一聽她沒錢就把她轟出去了。

別人開玩笑的一句話,除非她和臺長是親戚,她卻當真了。她就坐在電視臺外面一直等臺長,因為沒見過對方,來個人她就問是不是臺長。

很快,所有人都知道有個女孩在找臺長,而且在外面等了好幾天。

最終臺長還是見了魏敏芝,通過電視臺的報導,魏敏芝終於找到了張慧科。

因為報導,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大山裡孩子們的教育。

他們給孩子們帶來很多教育物品,魏敏芝讓學生們每個人都拿一支自己喜歡的粉筆,寫下自己想寫的字,電影就這麼結束了。

是的,這是一部並不算精彩,劇情也不曲折離奇,甚至平平無奇的作品。

卻是為數不多關注鄉村教育的作品,農村教育一直是很多導演不喜歡的題材,因為拍出來大概率是沒人會關心和關注的,意味著票房可能很差。

而這部電影存在的意義大於票房與口碑,也改變了好幾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比如演女主角的魏敏芝,演這部電影時只有14歲,算是比較年輕的謀女郎。

但她在一眾謀女郎裡,可能算是最平凡,長相最不出眾的一位,甚至還有點醜。

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在農村女孩裡,14歲的魏敏芝還是長得還算可以的。

長大後的魏敏芝,沒有再繼續演藝事業,繼續拍電影。

但因為這部片子,的確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得到更好的教育,在石家莊精英中學、西安外語學院西影影視傳媒學院學習編導。

後來還去美國留學深造,學習拍電影,回國後還獲得了中國全國青年徵文比賽大獎,並擔任中國青年作家協會副主席兼河北分會主席。

後來和美籍華僑結婚了,被稱為最不折騰,卻最幸福的謀女郎。

也許放在其他謀女郎裡,魏敏芝是發展得最差的,但就魏敏芝原本所在的山村來說,她的一生卻因為這部電影而改變。

還有電影裡的被迫輟學的張慧科,大學也從河北傳媒學院攝影專業畢業,如今在河北電視臺工作。

能知道去向的,也就他們兩,很多人說張藝謀的電影也就改變兩個人的命運,其他人長大該放牛還是放牛,該出門打工就打工。

可依靠一部電影就改變整個村子,甚至整個中國的鄉村兒童的未來,本就是不可能的。

電影只是一個引子,鄉村教育,還是得依靠教育工作者和外界力量。

至少,我們可以看到,張藝謀的這部電影改變了魏敏芝這位農村少女的命運,多一些這類電影,誰知道會不會改變更多人的人生呢!!

相關焦點

  • 保留《一秒鐘》的真結局和人物動機,張藝謀這部電影可以封神麼?
    好電影和爛電影,商業成績的慘烈對比,再次赤裸裸地說明了有太多人:人前小甜甜,背後牛夫人。我還是想推薦張藝謀的這部電影。如果張藝謀不拍《一秒鐘》,還有誰能拍?那是一個14歲的女孩,為了消除父親的不良影響,搶著抗米袋的畫面。看完這一秒鐘,張九聲淚流滿面。我認為,這個畫面是這部電影的題眼,只有明白這一秒才能明白張藝謀的良苦用心。
  • 劉天池領銜演過張藝謀電影卻被遺忘的10大女星
    除了劉天池,還有這些被遺忘的謀女郎文/一床情書《演員的誕生》的熱播,節目裡的兩位「謀女郎」更是受到極大關注,一位是坐鎮評委席的章子怡,還有一個則是節目的幕後功臣,被網友怒贊擁有神演技的表演指導老師劉天池。
  • 張譯主演,導演張藝謀,《懸崖》作者當編劇,這部諜戰片太神了!
    2021年,你要問小崔最近最期待的電影是什麼?小崔毫不猶豫的告訴你,當然是《懸崖之上》了。理由也很簡單:因為這部劇可能會成為《潛伏》之後,國內又一個無法被逾越的「諜戰經典」。但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個有著豐富情感的人。但當他的老婆被抓住遭嚴刑審問時。雖然他能面若止水地毅然決然離去。但他內心也實實在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而在面對自己女兒有生命危險時,他甚至放棄了自己特工的身份,甚至自己的性命來救女兒。相比那些為了大義可以拋棄一切的「高大全」特工,周乙這樣的角色才是足夠真實的。
  • 這部電影,張藝謀拍出了人性複雜
    自6月24日起,電影頻道旗艦欄目《中國電影報導》將推出「和新中國一起成長」紀念版塊,精心挑選100部影片,用100天的時間,在每天播出的節目中帶領觀眾朋友賞析影片最激蕩人心的精彩瞬間。 今天為觀眾朋友們推薦的影片是1992年張藝謀執導、鞏俐主演的《秋菊打官司》。
  • 張藝謀《一秒鐘》: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現簡單但深情的故事
    ——張藝謀張藝謀的新電影《一秒鐘》自從上映後便面臨著兩極分化的評論,有些人覺得劇情有所刪減,很多地方的邏輯無法自洽,但是其實電影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小細節,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故事。這個世界上是存在著一秒鐘都不能修改的電影,就像張藝謀的《一秒鐘》。
  • 只待你歸來——評張藝謀電影《歸來》
    電影《歸來》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小說原本講的是一個男人歸家的故事,然而導演張藝謀將其改編為以馮婉瑜和陸焉識的愛情為主線,將原小說中陸焉識的形象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改變,影片講述了因文革的關係陸焉識被迫下放但他途中逃走,因為女兒的舉報,妻子為了見逃走的丈夫一面而受傷,在丈夫被下放的日子裡漸漸忘記丈夫的樣子
  • 70歲,1.3億票房,張藝謀終於輸給了時代,卻贏回了電影
    其實從《一秒鐘》的故事類型,以及年代背景而言,這是一部非常個人化的作品,與其說這是張藝謀用來對一個時代呼喚的電影,倒不如說這部作品是張藝謀對一個逝去時代的光影祭奠。這也是為什麼《一秒鐘》在上映之前,幾經波折,命途多舛的原因。又因為故事背景是那個特殊的年代,所以張藝謀在電影中的很多細節的處理上,總是表現的欲言又止,插科打諢。
  • 張藝謀:這部電影是我青春的記憶
    演員李延、于洋、攝影指導趙小丁、主題曲詞曲作者陳曦、董冬冬、電影推廣曲演唱者單依純、歌手老狼等明星嘉賓助陣支持。      當晚,張藝謀導演還將影片拷貝盤贈予資料館收藏,希望有更多的觀眾能感受到膠片時代對於電影最初的欣喜。
  • 電影《影》劇情以外的故事,張藝謀的畢生追求,鄧超的拼命三郎
    我權當所有朋友都已經看過這部電影,所以餘篇劇情敘述較少,聊聊其他。說說導演:張藝謀的電影,是什麼風格?你一看就知道這是張藝謀的電影,應當就是他的風格。他似乎愛上了一個獨特的武俠世界,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是他作下英雄最常見的特色,孤單卻不孤獨!張藝謀用十年時間,嘗試了各式各樣的武俠風,而這次的《影》,畫風像極了他的第一部武俠風作品《英雄》,但論調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對不起,這部電影我吹晚了
    雖然已經有很多人看過《一秒鐘》了,但我還是想說,這部電影完全超出我的預期。即使幾年前張藝謀拍過同樣時代背景的《歸來》,對我個人的觸動也不大,太過隔靴搔癢。但是《一秒鐘》不一樣,這一定是張藝謀最私人、最真誠的電影。
  • 陳劍導演:我是張藝謀《英雄》電影的策劃人
    下面我只說策劃張藝謀《英雄》電影的事情,該片主演是李連杰(飾演無名)、陳道明(飾演秦始皇)、張曼玉(飾演飛雪)、梁朝偉(飾演殘劍)、甑子丹(飾演長空)、章子怡(如月)。眾所周知,歷史上「荊軻刺秦」的故事家喻戶曉,然後張藝謀這部「無名刺秦」的故事是徹頭徹尾虛構的,大家可以理解為胡編亂造,這樣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 張藝謀的這部電影到底該怎麼理解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影》從海報裡可以尋找到鬥笠、紙傘、雨滴、黑白水墨風等元素,這些元素都是典型的張藝謀電影標籤。看過張藝謀電影的朋友們都會知道,在他的電影畫面裡色彩儘量呈現極簡風,例如在《黃金甲》裡金銀兩色鎧甲在菊花臺裡交相輝映,在《十面埋伏》裡漫山遍野的花海、重重疊疊的竹林為我們帶去了多少經典的回憶。
  • 最醜謀女郎魏敏芝,被張藝謀勸退娛樂圈,現在的她怎麼樣了?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1985年張藝謀正在籌備新劇《一個都不能少》,因為《一個都不能少》是反映貧困地區代課教師的電影,張藝謀決定不啟用專業演員,而是找真的教師和學生。於是《一個都不能少》劇組的人分成幾組到河北各地找人。這時劇組找來了一對雙胞胎,張藝謀一下子就被這兩個小女孩吸引了,尤其是妹妹。
  • 張藝謀在《英雄》後最好的電影,這一次他終會做回了自己
    多次因為「技術問題」導致不能試映的這部電影,終於在「修修補補」後,以一個圓滑的姿態和觀眾見面了—— 《一秒鐘》 無論是小品還是電影,他的每一個角色都深入人心。 在《一秒鐘》裡,範電影是一個很倨傲的人,因為他擁有著一個神聖的工作,但同時,他又是一個敏感的人—— 即使張九聲拿著刀威脅他一次又一次的回放電影,但範電影仍然在最後特地剪出有他女兒畫面的膠片送給了張九聲。
  • 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影片反映的教育問題,如今依然引人反思
    張藝謀導演20年前的一部電影,在我們為影片故事感動的同時,也為當地教育條件的落後感到觸目驚心。影片中的一個主演,因張藝謀導演的一句話放棄了演員夢。這部電影就是1999年上映的《一個都不能少》,電影中演員全都是實名演出的業餘演員,影片中大部分角色和現實中身份是一致的,基本上是本色演出。影片主要講述水泉小學唯一的一位教師高老師,母親重病在家,要回家探望。
  • 最近單曲循環的這首歌,竟成了張藝謀電影的推廣曲!|《給電影人的...
    何悲何愛何必去愁與苦 何必笑罵恨與愛 小鳳 當我刷到單依純站在舞臺上唱著《給電影人的情書》這個視頻,當場就被這個女孩的動情能力吸引了,沒想到她是一個18歲的學生,最近還錄製了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推廣曲
  • 張藝謀新作《歸來》首日票房3000萬 專訪電影劇本原著作者嚴歌苓
    更有不少觀眾被《歸來》中感人的細節煽情到哭,「我身邊就坐著一個女孩,電影開始不久,她就一直哭。哭得我莫名其妙。」一位姓孫的觀眾告訴記者。也有人對張藝謀這部跟此前風格反差較大的影片印象不深,一位叫「有肉吃「的網友寫道:如果刪除《歸來》中的「文革」時代元素,《歸來》便可以簡化為一個老人二十年未見老伴,(歸來後)發現老伴患病認不得人了,老人三番四次努力,老伴不見好轉,結果終此一生的故事。「年代背景,完全可以虛化掉,就是一個當代戲,這片子的框架也是毫髮無損。」
  • 背叛大哥的日子:拍片不為張藝謀,電影再無陳凱歌
    如今提到中國電影,沒人不知張藝謀和陳凱歌這兩位著名導演,現在的他們已經成為中國電影人的代名詞。 同年進入這所高校與他們成為同學的還有顧長衛,張軍釗、田壯壯、李少紅等目前在中國創出一席之地的著名電影人,他們從那個年代走來,如今他們改變了中國電影的歷史。
  • 電影《一秒鐘》:張譯+張藝謀,今年的影院被他包了吧?
    今天要講的是張藝謀的新電影《一秒鐘》,說實話啊,在第一次聽到這個電影名稱的時候,我誤以為是馮小剛導演的新作,因為這名字的文藝程度真的挺像他的,而且加上海報的色調和布局,有沒有《芳華》的錯覺?而我們熟知的大導演張藝謀,在印象中他就是一個江湖大俠,比如像《英雄》、《影》等作品,當然說到這裡,不得不調侃一下比《一秒鐘》還不知道要早多少倍的《長城》,這也是迄今為止,老謀子最讓人慾罷不能的尷尬之作啊,就像劉德華的《富春山居圖》一樣。
  • 張藝謀,人走茶涼。|百家故事
    許多標籤成為張藝謀頭頂的烏雲。這種邊緣的身份,讓張藝謀有著強烈的求生欲。他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畢竟在當時,一個不那麼受歡迎的人,如果能被利用和需要,不至於被欺凌和拋棄,就已經是十足的幸運了。可同時,張藝謀也招致了一些非議。有人批評他靠「揭短」來討好國外評委,並因此名利雙收。也有人吐槽他的電影太過意識流,根本看不下去。這樣的聲音,如今依舊甚囂塵上。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