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令人頭疼的孩子
「真不知道該拿我4歲的兒子怎麼辦了!上周拼拼圖,因為有兩塊兒總拼不對位置,氣得他把拼好的那部分也全都撕扯開,又是用力撕又是用牙咬的……時隔兩天,又因為塗色塗的有點出界了而狂哭不止,畫也撕了、蠟筆也撅斷了,就連媽媽也被他氣的頭疼上醫院了」
「其實早在他拼積木拼不好就會很著急、很惱怒地積木拆掉時,我們就嘗試著平靜自己的情緒,努力與他共情,等他情緒好些後,我們會再跟他講下次若是再這樣該如何做。可距離開始已經1年多了,兒子的急脾氣也只有很小的改變,並沒有得到完全的改善。這次還因此把媽媽氣病了,我真是不知道該咋辦才好了」朋友的老公說出了自己的煩惱。
聽到這樣的問題時,我腦海中直接浮出來的就是糖豆發急脾氣的場景:
有次他因為打不開一個玩具盒的蓋子而把玩具給摔了,跟著一起遭殃的還有他手邊的繪本書,以及……爸爸的手機。娃在急,爸在跳,惹得鄰居拍門瞧。真是好不熱鬧啊!
步入育兒界也3年多了,相關的育兒知識也接觸了不少,可即便我使勁渾身解數,糖豆因為一點事兒沒做好而發脾氣的情況也沒有得到完全的改善,有的也是細微、緩慢的進步而已。
可我想說的是,細小的進步也是進步啊,為什麼那麼多的家長總是選擇忽略它,而把關注點都集中在孩子發脾氣上呢?
02你為什麼那麼在意孩子的急脾氣
對此,家長最容易有兩個誤區:
1.脾氣急,就是抗挫能力差
之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急脾氣感到十分的焦慮,想必很大原因是它極易讓人往孩子抗挫能力差、輸不起上面聯想吧。
其實,在做不好或輸了一件事情後不開心也是正常的。因為對事情在乎,所以對結果在乎,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兒,都是如此。即使為此大哭、耍脾氣也是正常的,因為他們還不會情緒管理、更不會對自己的情緒加以掩飾。可這,不也正是孩子單純、可貴之處嗎?
2.聽不進去勸,就是脾氣太差了
無獨有偶,急脾氣與脾氣差,總是會一同出現。
糖豆本身的脾氣就比較急,再遇到想要做的事情做不到或做的不完美,就會開始發脾氣,之後的脾氣會變得更急、更差,如此不斷惡性循環下去……
面對這樣的場面,我們出於家長的本能,就會對孩子苦口婆心的進行教育引導。可結果,往往是你引導的越多,孩子爆發出來的情緒就越大。
所以,當孩子有情緒時,切記不要立即進行教育、引導,不然只會適得其反。關於有效的做法,我們在之前已經多次闡述過,這裡就簡單提一下步驟:
管住嘴巴,不教育。讓孩子先冷靜下來。若孩子哭得太厲害,可以引導孩子用「深呼吸法」去冷靜。孩子完全冷靜下來之後,給孩子一個擁抱,邊與孩子一起「收拾殘局」,邊「復盤剛發生的事情」。
03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糖豆這樣,還不是因為你的脾氣也很急」母親大人對我說出來了這樣的話。
剛聽到這話時,我滿是不服氣,腦子裡搜羅著各種自己脾氣不急的「證據」,可最終……我還是失敗了。其實我自己也很清楚,我就是個脾氣很急的人——
小時候手工剪紙,稍微有點剪不順的地方,我就想重新剪,一連換了好幾張紙,也沒有剪好,我就開始急躁了,用剪刀大力將紙剪碎,剪刀一摔,以大哭收了場……寫字也追求完美,一旦有寫不好的地方,就會擦掉重寫,但再寫不好,我就又開始急躁了,瘋狂用橡皮擦紙,直到把紙擦破,以大哭收場……可現在的我都已經開始慢慢學習「情緒管理」了,因為我發現,衝糖豆急眼是沒有什麼用的,反而會破壞我們親子之間的關係、讓糖豆學得像我一樣急脾氣。
「孩子為什麼非『完美』不行呢,那還不是你們心中對他總有期待與要求嗎」?
母親的話又一次打醒了我們。
的確,有時候我們真的有些過分在意事情的結果了。特別是我,每當有計劃好的事情無法完成時,我就特別容易發脾氣。縱使在育兒學習的這幾年中,我也有在逐漸改變自己,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個壞毛病,也並不是靠幾年的學習就能立馬改善完成的。
很顯然,我與Z先生極大目的性的「行動導向」,已經在潛意識中影響到了糖豆。雖然我們成年人與孩子都會受「行動導向」的影響,但由此有的後果卻是截然不同的,究其原因,恐怕不會逃出這兩點:
幾十年的人生閱歷及磨鍊,讓我們有能力能以一己之力完成許多事情。而還處於「新手期」的糖豆,顯然還沒有能力做到與此同時,已經被「社會化」的我們,縱使遇到了挫折、心中有消極的情緒,我們也有許多途徑去疏解。而糖豆疏解的途徑只有一種,那就是「發脾氣」加之每日陪糖豆的時間都很有限,而在這有限的時間中,糖豆也有意識地想給我們展示一下他的「能力」。
可事與願違的是,因為太希望被別人看到,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以至於在展示自己「能力」的過程中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會繃不住大哭……
04學會自檢
在這樣的孩子的身上,我們很容易就看到了自己。因為我們與人社交、處事的方式,早已不自覺地滲入到了與孩子的「互動模式」上。
而「互動模式」的形成,也並非只是我們嘴上說些什麼,更多的它還包含孩子通過我們父母「說話的口氣」「面部的表情」「肢體的語言」而捕捉到的「潛在語言」。
記得我小時候,每當我考試沒考好時,爸爸媽媽都會告訴我:「沒關係,下次再努力就行了」,說完他們便會轉身去忙其他的事情。可若我成績名列前茅,媽媽則會對我又親又抱的,爸爸雖不善於言表,但第二天塞給我的零花錢準比以往的多。雖然他們並沒有要求我的成績名列前茅,但從他們的行為及反應中,我仍能得出「我需要名列前茅,我需要考雙百」的結論。
分享這個,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給各位父母提個醒「我們需要定期自檢、捫心自問」:
當我們因為孩子的急脾氣而大動幹戈時,先停下來想想,自己是不是也這樣?當孩子對「追求完美」過於執念,一旦做錯、失敗就會崩潰、無理取鬧時,先停下來想想,面對孩子的「成」與「敗」,自己的反應是不是太天差地別了?
自檢自己的行為究竟有沒暗示孩子「只有考滿分、成功,爸爸媽媽才會開心」,縱使自己嘴上說的又是另一套的話。
育兒先育己,若做家長的都沒有自我察覺,那孩子恐怕也永遠無法改變。
05結語
這個世界不會總按照我們的想法去運行,它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差錯。
可即便如此,在我們為之傷心的同時,也要學會告訴孩子:「這,就是現實。遺憾會有,但它也阻擋不了明日的日出」。
願所有急脾氣孩子的爸爸媽媽,都能學會自檢;願所有急脾氣的孩子,都能被恰當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