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朋友莉莉,在上學時代可是很多男同學心中溫婉的女神,都說同學會是考驗一個人最好的證明,直到十幾年之後才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原來並不是同學會驗證一個人,而是時間將一個人改變得讓人措手不及,還記得前些年同學聚會遇到的莉莉,昔日男同學眼中女神出現的場面有些尷尬,怎麼回事呢?原來莉莉是帶著不足一歲的寶寶參加同學聚會,因為母乳餵養的原因莉莉曾多次離席給孩子哺乳。
離開的席間,同學們各種偏激的話題也一觸即發:
「怎麼回事呀?同學聚會哪有帶孩子的,真掃興」
「呦,我們曾經的女神這是怎麼了?一顆好白菜被豬拱了」
「天吶,看到莉莉這樣我都不敢結婚了」
「你們懂什麼,莉莉這才是做媽媽本該有的樣子」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莉莉回到席間時,大家也是有一句、沒一句地嘲諷著,作為一位過來人的媽媽,我個人是完全能夠體會到那种放不下、綁在身上的擔心,若不是萬不得已有誰會帶著孩子參加同學聚會呢?在理解莉莉的處境之餘,我特意跟她旁邊的那位同學交換位置,坐在莉莉旁邊和她聊起了家庭和教育瑣事。
在我們看來那不是同學聚會而是驗證人心的最好見證,從那以後我們成為了好朋友,也是同病相憐的家庭主婦。很多人都說養娃是最長、最嚴的軍訓,實際上仔細想想也的確是這麼回事,就拿媽媽這個偉大的角色來說,家庭就是媽媽全能路上的路障,養孩子更是處理種種路障的能力考核。
很多人都比較奇怪「為什麼原本很淑女的人一生完孩子就變得咆哮,一點淑女影子都沒有了」,實際上這並不是特例而是大部分家庭都存在的普遍。
為什麼當媽後就當不成淑女?這就要從孩子的教育、和全職媽媽的蛻變開始說起了:
1、結婚前,你是爸爸媽媽的小公主
回想結婚前的種種光陰,相信幾乎所有的女性都是爸爸媽媽的小公主,從小雖然有打有罵,但是爸爸媽媽給予的愛卻不摻有任何雜物,特別感動爸爸牽著女兒走進婚禮殿堂,對女婿說的那句:「我把閨女交給你了,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請不要打她、罵她,把她還給我們就好了」,這句話即是託付、又是給女兒無盡的愛,即便是哪一天女兒真的是受委屈了,能夠保持一心一意的愛也只有自己的親生父母,這就是愛、偉大的父愛母愛。
莉莉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形象,在家裡面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那一年情竇初開的莉莉一心只想著男友的如何如何優秀,完全不聽勸父母給予的勸解忠告,最後在未婚先孕的無奈下二人奉子成婚,莉莉的父親嘴巴不會甜言蜜語,只是在婚禮那天對女婿說「如果有一天你對我姑娘不好,我絕饒不了你」,果真這句話在多年之後兌現了。
莉莉生孩子那年她的老公開始變心,有的時候是整宿整宿地不歸家,在莉莉生孩子那幾天還不見女婿身影,一氣之下莉莉的父母將外孫和女兒接到自己的家裡安心養著,還專門找到女婿所在的單位將對方狠狠地揍一頓,而那一頓揍也加深了莉莉夫妻感情不合,雖然當著父母的面前是懺悔認錯,但是無人之時總是對莉莉父親動手那件事情耿耿於懷。
而那次同學聚會也完全是無奈之舉才將孩子帶在身邊,原本莉莉可以拒絕不去,但是想著上學期有很多好朋友,就抱著希望可以拾回友誼的想法赴約,不曾想最終那場同學聚會,是直接讓莉莉看出了眾人的內心世界。
2、結婚後,你是夫家任勞任怨的保姆
因為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原因,莉莉打從生完孩子開始就做起了全職媽媽,起初因為不能掙錢的原因遭受了不少白眼,買東西也常常被吐槽亂花錢、不會過日子,後來隨著孩子越來越大,莉莉就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網店,雖然月收入不是過萬的那樣誇張,但是一家的生活開銷還是完全足夠的。
本來以為自己有經濟來源,大家相處起來都能更懂些尊重,但生活只不過是比之前好些罷了,付出習慣的莉莉早已經成為丈夫不斷索取的蛀蟲,剛開始因為莉莉會掙錢的原因脾氣還有些改觀,但是日子越過、越難堅持下去,昔日連螞蟻都不會去踩的淑女,如今也動不動就吼丈夫、吼孩子,為什麼呢?因為結婚後任勞任怨的免費保姆形象,早已經讓莉莉變得疲憊、心累,和之前未出閣的公主形象相比有時是越想越生氣。
3、教育時,你是唱白臉的怨婦、壞人
最後再來說說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裡很多家庭的教育都存在缺陷,要麼是父愛直接缺席,要麼是母愛參與過多讓孩子壓抑,家庭教育常常存在「唱紅白臉」的教育模式,對於「唱紅白臉」的教育模式,可以說根本就沒有人願意去做,但家庭教育裡偏偏就有一個這麼傻的人,那就是對孩子無私奉獻、期盼孩子優秀的媽媽。
為什么爸爸不願意唱白臉、又為什麼媽媽願意唱白臉?
因為「唱白臉」是明顯得罪孩子的結果,有的時候爸爸的高大上聖人形象,就是在於不願意得罪孩子的縱容,所以等到孩子叛逆時期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朝媽媽發脾氣。但有的時候,媽媽這個角色是非常糾結的,為什麼呢?因為吼完孩子後就會後悔對孩子太苛刻,但是後悔之後再遇到孩子犯錯依然會繼續吼,因為作為媽媽不能看著孩子在錯的路上越走越遠……
所以說,吼娃後悔再繼續吼這就是一個死循環,更是影響當媽後就做不成淑女的關鍵所在,同時也希望爸爸們多一些擔待,因為就全職媽媽的轉變來說,她們自孩子出生後對孩子投入太多,可以說在眾多不理解的背後只有孩子強撐著她們的意念,如果連自己的孩子都要遠離、拋棄,試問媽媽還有什麼理由堅持呢?
因此,媽媽吼娃的時候爸爸不要旁觀、更不要責怪曾經的淑女不在了,因為讓媽媽活出怨婦形象永遠都是爸爸缺位導致的,希望爸爸及時補上缺位、讓媽媽稍作休息。
最後,家庭裡的「唱白臉」的角色擔當,爸爸也要比媽媽演繹的更有效果,就拿「你不聽話就怎麼怎麼樣」這句話來說,在孩子看來媽媽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一點威脅效果都沒有,而爸爸說出來的話卻更容易讓孩子接受、信服,因為在爸爸這個角色始終在孩子心中存在特殊的位置,所以「唱白臉」反而是促進父子(父女)感情的意外收穫。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一起學習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