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完脾氣又後悔的情緒死循環要怎麼破?

2020-09-05 家庭心理學張老師

凡是用心教育孩子的家長時常都會陷入對孩子發完脾氣有後悔的情緒死循環裡。只有懂得打破這個循環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育兒的樂趣,這種情緒心理現象充分說明了我的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觀點:教育孩子不只是知識的學習,更是能力的鍛鍊!

我是心理學和醫學科班出身,所以無論是生理知識還是孩子的心理成長知識方面都是有些儲備的,但是曾經也是陷入對孩子發完火之後又後悔的死循環裡。這裡我想結合我自己的實際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走出來的,以及如何藉助孩子提升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

這個問題剛開始時候我也反思了很多,因為情緒是我學習心理學主要關注的一個方向,自己也做了很多年的自我情緒管理的訓練,但是到孩子身上就感覺自己以前的努力都白費了。我在一次給老師們的情緒管理的講座中問下面的老師「你們覺得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如何?」,有一位老師積極的回答說:「我覺得我的情緒管理挺好的,只要別人不惹我。」在場的老師們於是哄堂大笑。

笑歸笑,但這個老師說的是對的。是這樣的,情緒管理除了自身修煉還要考慮外在的刺激因素,除了方法的學習更是自我修煉的結果。為什麼情緒管理的知識你都懂,但是你就是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管理它不是一個方法知識的問題,根據心理學定義的情緒三要素包含主觀體驗、生理反應和行為表現,正是因為情緒的生理性使得情緒管理變成肌肉鍛鍊一樣是一個能力的修煉。如何修煉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擺脫這種發脾氣又後悔的死循環。我給朋友們分享一個快招和一個慢招。

快招:與自己的潛意識對話。

在對孩子發完脾氣又後悔之後,很多家長朋友們會跟孩子道歉,道歉過程中會給孩子分析很多原因講道理,例如「為什麼媽媽爸爸對你發脾氣,是因為你做什麼什麼事情等等」。這是通常的套路也是潛意識很好的自我減負,也是讓你始終陷在這個死循環裡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你在道歉過程中已經把所有的問題責任都推卸到孩子身上了,你的潛意識已經告訴自己:「我發脾氣是對的,只要孩子下次還這樣,我發脾氣就是理所應當的」,所以你就卡在這個死循環裡了……

如何打破這個循環,我的快速見效的方法是在跟孩子道歉的時候沒有「但是」,只有「是爸爸脾氣不好,發脾氣不對,我跟你道歉。」經過幾次這樣的練習,我發現我基本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做到不動「真氣」,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人都是有「臉皮」的,不過是薄厚的差別,當你能夠真誠的承認自己的錯誤如此反覆再厚的臉皮也會被擊穿,你的潛意識不能給自己找理由於是只能配合你進行自我控制。讓人意外的是這種教育方式更容易讓孩子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孩子犯錯之後也慢慢的學會了主動跟我道歉,或許這就是以身作則吧。

慢招:打磨自己和認識孩子。

慢招雖慢,但是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無論教育孩子還是情緒管理都是一種能力,需要長期的修煉才能夠掌握其中的要領。家長朋友們需要進行長期的自我打磨。

關於自我打磨,有兩個方向:接納情緒和調整狀態。

一、接納情緒

我們的傳統教育是非常缺乏情緒的內容,大多數人從小都是被告訴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要哭,不許哭,不許害怕,不許緊張」等等。我們這些正常的情緒反應都是被長期壓抑著,導致了我們後來的情緒認知的混亂。如果自己情緒都無法看清楚,那談再多的情緒管理都是枉然。

孩子犯錯爸媽會生氣,這是完全正常的情緒,不正常的其實是生氣之後的情緒的宣洩。何以會出現這種情緒宣洩,因為很多家長朋友們並沒有真正的認識到自己是生氣了,只是本能感覺到不舒服,然後就想把這種不舒服的生理壓力宣洩出去。因此家長朋友們需要在日常中更多去做識別自己情緒的練習,例如,當你生氣的時候,你完全可以告訴自己「我現在非常的生氣」,你也可以把這種情緒表達出來告訴孩子「爸爸現在非常的生氣」。我們要允許自己生氣並且接納自己的生氣,因為壓抑情緒只會讓情緒不適的力量倍增,最終導致情緒的宣洩。因為脾氣再好的人,終究也有忍耐的極限。

正因為你能看見自己的情緒,後面才能夠在掉入情緒懸崖、喪失理智之前懸崖勒馬。

二、調整狀態

情緒的生理性決定情緒不只是一種主觀體驗,當你困了、累了、疲乏了是容易情緒爆發的。那些日常生活習慣不好的爸媽就容易對孩子發脾氣,晚上熬夜白天看孩子哪能有好脾氣?家長朋友可能也會有這樣一種體驗,當你狀態好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哪都可愛,相反你情緒煩躁的時候孩子逗你玩你會很容易情緒爆發。

情緒管理必須懂得自我狀態的覺察和調整,這是一項需要練習的能力。一旦掌握了不單是教育孩子時情緒能夠可控,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情緒也會變得更好。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會說陪伴孩子是父母最好的情緒管理的修煉。

關於認識孩子

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在生活中你更容易對自己親近的家人發脾氣,尤其是容易對孩子發脾氣。因為孩子即是你親近的同時又是弱小的,因為親近,所以你時常不自覺的就把孩子當做你的一部分,不自覺的會認為很多事情孩子應該都懂;因為弱小,你就理所應當對孩子存在著固有的偏見和各種的看不順眼。

「明明那麼簡單的算術題,還會算錯!」那是因為你覺得簡單,而那一刻孩子他的心理狀態可能是很難受的,是疲憊的,所以他自然而然就不願意做。因為家長時常忽視了孩子的真實感受和狀態,然後以自己的不自覺的想法進行替代,潛意識裡堅信孩子就應該是如何,繼而孩子做不到就開始發脾氣!

生活中你還會發現,你很少對那些你所欣賞的、所崇拜的人發脾氣,而相反的對那些你看不順眼的人,你不管怎麼看都覺得人家礙眼。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我們要學會欣賞孩子,學會尊重孩子,甚至是崇拜孩子,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真正的從根本上改變對孩子的偏見,從根本切斷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才能夠與孩子幸福的相處……

最後,我還需強調的是:教育孩子不只是知識的學習,更是一種能力的修煉。

關於我:資深心理諮詢師,二娃奶爸,以自身心理諮詢經歷和帶娃實踐,用通俗語言解構育兒心理本質,定期介紹好經驗。歡迎關注@家庭心理學,一起和孩子成長進步。

相關焦點

  • 總是吼完孩子就後悔,避免「死循環」,家長要學會「情緒覺察」
    "你自己想想,媽媽和你說了多少次了;每次玩了玩具之後要把玩具歸位,就和你在下課放學回家是一樣的道理,說了怎麼就不聽呢……"緊接著就聽到孩子放聲痛哭的聲音。;所以,每當吼完孩子之後就後悔了。
  • 不要老是吼完孩子就後悔,父母要做好情緒管理,別陷入「死循環」
    "你自己想想,媽媽和你說了多少次了;每次玩了玩具之後要把玩具歸位,就和你在下課放學回家是一樣的道理,說了怎麼就不聽呢……"緊接著就聽到孩子放聲痛哭的聲音。表姐覺得自己可能是進入了更年期:"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覺得自己最近這段時間的脾氣是越來越不好,尤其是看著孩子的時候。我家那小魔頭,平時是特別的調皮搗蛋,天天上趕著上房揭瓦。本來我就因為這個原因沒少說他,結果最近也不知道什麼情況,我看著他不管幹啥都覺得煩。
  • 對孩子發完脾氣就後悔,但還是忍不住,如何做情緒穩定的父母?
    可是,每次發完脾氣看到那張委屈的小臉,心裡都無比後悔,發誓再也不吼罵寶寶了,結果卻……跟你打這段話的時候,我心裡也是一邊生氣、一邊後悔、一邊焦躁。唉!其實,這位老母親遇到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曾經碰到過。原因五:你並不是脾氣暴躁,你只是太累了。這大概是最常見的原因了。我經常會和朋友聊一些帶娃的瑣碎,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個朋友跟我說,她有一天一下午對孩子發了三通脾氣,河東獅吼的那種。
  • 總是吼完孩子又自責?化解「死循環」,家長要懂得做「情緒覺察」
    然而,當父母吼完孩子之後,父母就相當於將自己的情緒都發洩出去了。這時父母再去思考自己的行為舉止,就會覺得自己似乎是過於激動了,經常吼孩子對孩子也不太好。於是,父母又會陷入一種自責的狀態。多數父母卻不會拉下自己的自尊去向孩子道歉,就這樣,親子之間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 對孩子發完脾氣就後悔,其實你該這樣補救
    ……說實話,雖然我們都知道父母要儘量避免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到孩子,但為人父母並不是神,在生活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剛好碰上寶貝調皮搗蛋,爸爸媽媽們還是忍不住對孩子發了脾氣。那麼這時候,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將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我們又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情緒調節教育?01不小心對孩子發了脾氣,也不用覺得自己很糟糕有很多媽媽覺得在孩子面前,沒控制住情緒,自己就不是個好媽媽。
  • 發完脾氣又來道歉,生氣時就是忍不住的三個星座
    其實對於自己的脾氣,很多人都想做出改變,但是每當生氣的時候,又總是克制不住自己,以至於一邊無情傷人,一邊又悔恨自己生氣時的衝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十二星座中那些發完脾氣又來道歉,生氣時就是忍不住的三個星座。
  • 情緒化育兒,你被情緒操控了嗎?網友說:每次發完脾氣我都很自責
    更有甚者會把這種脾氣撒在孩子身上。這種"情緒化"育兒到底有多大的害處呢?首先的一點,就是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你想,你對他態度不好的時候,你衝他發脾氣的時候他怕不怕?如果你總是這樣對他,那麼他就總是會害怕,儘管他沒有做錯什麼。那麼他以後走入社會很容易養成小心翼翼,看別人臉色的人。
  • 《白色月光》張一崩潰引爭議:對孩子發完脾氣就後悔,該這樣補救
    ……說實話,雖然我們都知道父母要儘量避免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到孩子,但為人父母並不是神,在生活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剛好碰上寶貝調皮搗蛋,爸爸媽媽們還是忍不住對孩子發了脾氣01不小心對孩子發了脾氣,也不用覺得自己很糟糕有很多媽媽覺得在孩子面前,沒控制住情緒,自己就不是個好媽媽。事實上,大家大可不必這麼想。
  • 你對孩子發過脾氣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但控制不住的時候,就難免會發生家長衝孩子發脾氣的情形。即使家長們知道這樣的應對方式並不是最佳的,甚至有些時候明知道並不是孩子的錯,但情緒上來了就是控制不住,所以有的家長在對孩子發完火以後滿是愧疚。那麼,孩子在面對你發火的時候是怎麼回應你的呢?
  • 你有對孩子發過脾氣嗎?
    檸檬就有碰到或者聽到過家長的類似反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當控制不住時,就難免會發生家長衝孩子發脾氣的情形。 即使家長們知道這樣的應對方式並不是最佳的,甚至有些時候明知道並不是孩子的錯,但情緒上來了,就是控制不住,所以有的家長在對孩子發完火以後滿是愧疚,這裡我想問一句:「孩子在面對你發火的時候是怎麼回應你的呢
  • 每次對孩子發完脾氣,你會後悔嗎?剛才沒忍住
    你有沒有剛剛對孩子火冒三丈的發PQ,之後又瞬間後悔了呢?孩子逐漸長大,我們也逐漸變老,慢慢地開始關注孩子的想法,從孩子身上發現了自己曾經的影子。孩子初三,學習任務重,在這個時候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怎麼能行呢!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但學習好,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副好的身體,健康的體魄,那好身體首先就是好好吃飯。
  • 讓孩子將脾氣發完,才能更好的溝通
    因為這是一種發洩壓力的方式,是在釋放身體裡無處安放的情緒。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孩子脾氣上來的時候,不管你說什麼做什麼都是錯的。
  • 對孩子發完脾氣,卻又後悔流淚,多少媽媽的無奈和心酸
    文|淘媽昨天在群裡看到一位媽媽說她打了孩子,結果打完就後悔了,然後自己抱著孩子哭。接著又有一位媽媽說打了家裡的老二,打的時候控制不住。但是事後看著孩子哭得傷心的樣子,她既後悔又心疼。可是看著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又很後悔,甚至覺得自己不是好媽媽。情緒失控的媽媽背後,都有一個缺席的爸爸可能很多人看到媽媽衝孩子發脾氣都會指責「怎麼當媽的?那可是你自己的孩子。」是,媽媽們是不應該向孩子發脾氣。可這是媽媽們願意的嗎?其實在我看來,背後缺席的爸爸才更應該受到指責?
  • 前幾天又跟家人發脾氣,事後又後悔了,控制不住情緒真的有點困擾
    標題中的經歷我想很多人都有過吧,仔細回憶下,我們曾經是不是有過剛跟別人發完脾氣,事後就後悔了的經歷,或者你還遇見過剛因為一點小事跟你發完脾氣,事後又立馬找你道歉的案例。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偶爾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正常,但如果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點小事就對別人發脾氣,那還是很困擾的,對身邊人來說也挺痛苦的。隨著自己年齡及閱歷的增長,我現在已經不是那種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經常亂發脾氣的人,但是我之前還是喜歡亂發脾氣的,但是現在大部分時候都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下,就不會那麼容易發脾氣了。
  • 吼娃後悔繼續吼,這就是個死循環
    同學聚會哪有帶孩子的,真掃興」「呦,我們曾經的女神這是怎麼了?很多人都比較奇怪「為什麼原本很淑女的人一生完孩子就變得咆哮,一點淑女影子都沒有了」,實際上這並不是特例而是大部分家庭都存在的普遍。為什麼當媽後就當不成淑女?
  • 小孩脾氣壞?學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用「遊戲力」,孩子情緒迅速好轉
    「你怎麼能這樣?」「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小朋友們都批評恆恆。「我就要這樣。」恆恆又把其他小朋友的城堡都踢倒了。旁邊的家長看到紛紛搖頭:「這孩子脾氣太差了。」恆恆媽媽尷尬地說:「他就這脾氣,怎麼勸都沒用。」
  • 於中華|脾氣還是要發
    脾氣還是要發情商高的人一一併非不會發脾氣,而是脾氣一一發得時機得當。自己的情緒,無羈絆順暢,舒服做自己,讓自己與世界,不鬱悶多開心,該咋地咋地,讓心靈飛揚。真正內心強大的人,該發脾氣時一一絕不會忍讓;什麼時候該發,什麼時候該收,定有分寸主張。無名烈焰衝鬥牛,欲碎烏雲踏蠻荒。灼燒怒氣似刀槍,寒光蒼穹斬猖狂。一聲長嘆,一聲驚喚,天公不怒而自威,此處無言懾疆場。
  • 打罵孩子一時爽,事後爸媽很憂傷,父母衝孩子發完脾氣,別忘善後
    每次衝孩子發完脾氣,她都非常自責,不由想起小時候自己挨打的事,覺得現在她也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然後一臉懊惱地問我:這會不會給孩子留下什麼陰影?今天我就專門來說說這件事,幫所有和皮皮媽有一樣想法的人,解開這個心結。
  • 脾氣差,其實就是自私!
    本事越小,脾氣越大南懷瑾先生說過: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王陽明迅速平定叛亂,卻被同行軍官妒忌,誣陷他勾結寧王。正德皇帝下令王陽明放掉寧王,決定親自出徵。事已至此,王陽明也不惱火,把功勞交出,自己住進了寺廟裡,以示與世無爭。正因他「危疑之際,神明愈定,智慮無遺」,才能輕而易舉地化解了這次災禍。
  • 水瓶座的脾氣真的很差嗎?對自己在乎的人情緒才會有波動
    水瓶的脾氣很直,說生氣就生氣,沒有一點點預兆,像夏天裡的雷陣雨,總是下你個措手不及。水瓶看不慣那些墨守成規,沒個主見的人,瓶子和這些人不能長期相處的,不是水瓶想吼,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水瓶不是一個喜歡玩後悔的星座,熟悉他們的人就會知道,事情過了就過了,不管當初的選擇是不是太過草率,決定之前是不是沒有商量足夠,既然已經成了了過去式,他們就不會左一個難受,右一個如果。所以,壞心情對於水瓶來說,並不會持續多久,充其量就是爆發的方式有點誇張罷了。但是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把不爽忘得乾乾淨淨,微笑著大步朝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