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一個小學的心理諮詢老師,那天朋友接到一通電話,是一個孩子打來的,他說媽媽有時對他特別好有時就很壞。後來朋友去孩子的家裡做家訪,孩子的媽媽還很年輕,對老師和顏悅色,客客氣氣的看起來不像是會那樣對待孩子的家長。
通過交談朋友知道了,原來那天孩子媽媽過生日,但是孩子爸爸給忙忘了,什麼也沒有準備,所以孩子媽媽很生氣,就衝丈夫發脾氣,還扔東西,孩子下學回來之後送的畫也一氣之下給毀壞了。
談到這裡的時候,孩子媽媽露出愧疚地直掉眼淚,並抱著孩子承諾以後不會再情緒用事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為人父母的小夫妻們思想越來越現代化,他們有著一套自己的育兒方式,甚至自己就和孩子一樣,不夠穩重,情緒化。更有甚者會把這種脾氣撒在孩子身上。
這種"情緒化"育兒到底有多大的害處呢?
首先的一點,就是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你想,你對他態度不好的時候,你衝他發脾氣的時候他怕不怕?如果你總是這樣對他,那麼他就總是會害怕,儘管他沒有做錯什麼。那麼他以後走入社會很容易養成小心翼翼,看別人臉色的人。
再有就是孩子會受父母性格的影響,父母對待孩子情緒化,那麼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也會變得容易情緒化,等到他遇到煩心事的時候,會覺得把脾氣撒在別人身上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因為他的父母就是這麼"教"的他。
那麼怎麼才可以避免"情緒化"育兒呢?
首先,情緒不穩定時要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一定要先讓自己平和下來,這樣既不會傷害自己也不會傷害別人。然後學會自我調節,讓情緒的內環境不要影響身外的環境,要明白,你情緒激動時,沒有人會為你情緒化的後果負責,你自己要承擔可能的後果。情緒化一定會做值得後悔的事情,所以,忍一時風平浪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
其次,學會變得沉穩。在外打拼的人從不會向家人吐苦水,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不僅不會排遣自己的苦悶,而且還會給家人徒增煩惱。對待孩子也是這樣,你生氣和高興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冰與火的衝突。
避免"情緒化"育兒,這樣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和諧自在的成長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