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化育兒,你被情緒操控了嗎?網友說:每次發完脾氣我都很自責

2020-11-13 三胞胎真善美日常生活

朋友是一個小學的心理諮詢老師,那天朋友接到一通電話,是一個孩子打來的,他說媽媽有時對他特別好有時就很壞。後來朋友去孩子的家裡做家訪,孩子的媽媽還很年輕,對老師和顏悅色,客客氣氣的看起來不像是會那樣對待孩子的家長。

通過交談朋友知道了,原來那天孩子媽媽過生日,但是孩子爸爸給忙忘了,什麼也沒有準備,所以孩子媽媽很生氣,就衝丈夫發脾氣,還扔東西,孩子下學回來之後送的畫也一氣之下給毀壞了。

談到這裡的時候,孩子媽媽露出愧疚地直掉眼淚,並抱著孩子承諾以後不會再情緒用事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為人父母的小夫妻們思想越來越現代化,他們有著一套自己的育兒方式,甚至自己就和孩子一樣,不夠穩重,情緒化。更有甚者會把這種脾氣撒在孩子身上。

這種"情緒化"育兒到底有多大的害處呢?

首先的一點,就是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你想,你對他態度不好的時候,你衝他發脾氣的時候他怕不怕?如果你總是這樣對他,那麼他就總是會害怕,儘管他沒有做錯什麼。那麼他以後走入社會很容易養成小心翼翼,看別人臉色的人。

再有就是孩子會受父母性格的影響,父母對待孩子情緒化,那麼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也會變得容易情緒化,等到他遇到煩心事的時候,會覺得把脾氣撒在別人身上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因為他的父母就是這麼"教"的他。

那麼怎麼才可以避免"情緒化"育兒呢?

首先,情緒不穩定時要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一定要先讓自己平和下來,這樣既不會傷害自己也不會傷害別人。然後學會自我調節,讓情緒的內環境不要影響身外的環境,要明白,你情緒激動時,沒有人會為你情緒化的後果負責,你自己要承擔可能的後果。情緒化一定會做值得後悔的事情,所以,忍一時風平浪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

其次,學會變得沉穩。在外打拼的人從不會向家人吐苦水,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不僅不會排遣自己的苦悶,而且還會給家人徒增煩惱。對待孩子也是這樣,你生氣和高興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冰與火的衝突。

避免"情緒化"育兒,這樣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和諧自在的成長氛圍。

相關焦點

  • 發完脾氣又後悔的情緒死循環要怎麼破?
    凡是用心教育孩子的家長時常都會陷入對孩子發完脾氣有後悔的情緒死循環裡。只有懂得打破這個循環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育兒的樂趣,這種情緒心理現象充分說明了我的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觀點:教育孩子不只是知識的學習,更是能力的鍛鍊!
  • 對孩子發完脾氣就後悔,但還是忍不住,如何做情緒穩定的父母?
    可是,每次發完脾氣看到那張委屈的小臉,心裡都無比後悔,發誓再也不吼罵寶寶了,結果卻……跟你打這段話的時候,我心裡也是一邊生氣、一邊後悔、一邊焦躁。唉!其實,這位老母親遇到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曾經碰到過。育兒路上少不了許多雞飛狗跳,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時刻告訴自己「至少不要把負面情緒帶到孩子面前」。而最好的方式並不是說當我們情緒崩潰時要如何做,而是要先弄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總是導致我們情緒崩潰。
  • 罵完孩子就自責?家長的「情緒自責」其實因為不懂得「情緒追蹤」
    面對孩子不知道怎麼控制自己的脾氣小張在朋友和同事眼裡,是溫柔的,很少對別人大聲說話,更不要說罵人了。但是在對待孩子時,小張卻大不一樣了。小張的孩子今年小學四年級,孩子的課業負擔在慢慢加重的同時,小張的負擔也在加重。
  • 總對孩子大吼大叫後自責?父母學會「情緒追蹤」,告別吼叫式育兒
    其實,有很多父母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控制不住的對孩子大吼大叫,等到自己情緒平復下來,就會十分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父母本意不是想要傷害孩子,可是控制不住的情緒噴湧而出,就會讓孩子害怕。每次對孩子發脾氣後,就會特別愧疚、自責,可是下次還是無法自控,繼續吼,吼完更加自責,陷入一個死循環。
  • 對孩子發完脾氣就後悔,其實你該這樣補救
    這一集播出後,網友們就「家長應不應該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這個話題討論了一番。而小E隨意在微信上搜索了一下「父母控制情緒」關鍵詞,看到的標題都是這樣的:世間父母教育孩子方式有多種,控制不住情緒的父母最低級!
  • 打罵孩子一時爽,事後爸媽很憂傷,父母衝孩子發完脾氣,別忘善後
    皮皮媽前幾天跟我說:她實在沒忍住,衝娃兒發火了。昨天跟我說:她又沒忍住,把娃兒打了。每次衝孩子發完脾氣,她都非常自責,不由想起小時候自己挨打的事,覺得現在她也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然後一臉懊惱地問我:這會不會給孩子留下什麼陰影?今天我就專門來說說這件事,幫所有和皮皮媽有一樣想法的人,解開這個心結。
  • 別讓情緒操控你的人生
    導致那天晚上一夜都沒怎麼睡覺,第二天起來依然很喪,而且腦海裡一直還想著那件事。上午的課也沒好好聽進去。為此,我還發了個朋友圈。於是,我決定不能再讓情緒操控自己,告訴自己下課回去後認真打掃寢室,檢查衛生後美美地睡一覺,醒來之後不準再想那件事,該幹嘛幹嘛。睡過午覺後,聽了一會歌,和閨蜜通了電話,然後做了一套塑性運動課程,出了很多汗,之後進行了拉伸和放鬆。覺得整個人都舒展開了,狀態也回歸了。然後就開始正常地學習,工作。
  • 面對挫折自責時,如何調節情緒儘快復原?
    講課時態度很認真,感恩有機會挽救,全心投入,效果還好,但講完後麗麗對從直播間轉到微信群,中間耽擱了大家的時間,心裡很愧疚,私下問了幾個聽課的夥伴感覺怎麼樣,大家反應比較乾貨很受益,但麗麗並不確定他們是不是在安慰她,還是很自責。麗麗說平臺的問題不可控,而對於麗麗可做到的是,起碼提前半個小時進直播間。如果提前發現問題可提前解決,不至於這麼慌張。
  • 總是吼完孩子又自責?化解「死循環」,家長要懂得做「情緒覺察」
    不知道父母是否有這樣的經歷,與孩子說著說著,就突然開始責怪孩子、大聲訓斥孩子。這便是父母忍不住向孩子發火的現象。比如說,在做作業的時候,孩子做了很久的作業,卻還是沒有寫完。父母坐在旁邊看著孩子寫作業,看到孩子一直盯著某一道題目,以為孩子在發呆;或者孩子一直在詢問父母問題。
  • 《白色月光》張一崩潰引爭議:對孩子發完脾氣就後悔,該這樣補救
    這一集播出後,網友們就「家長應不應該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這個話題討論了一番。而小E隨意在微信上搜索了一下「父母控制情緒」關鍵詞,看到的標題都是這樣的:世間父母教育孩子方式有多種,控制不住情緒的父母最低級!
  • 孩子脾氣差不是天生的,壞脾氣背後是有一個不會做情緒疏導的父母
    導讀:孩子脾氣差不是天生的,壞脾氣背後是有一個不會做情緒疏導的父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脾氣差不是天生的,壞脾氣背後是有一個不會做情緒疏導的父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健康專家帶你了解,原發情緒和繼發情緒,你有過嗎?
    學會給感受打上標籤之外,注意到一種情緒是原發的還是繼發的也很有用。當你體驗到一種自動浮現出來的情緒時,我們稱之為原發情緒。繼發情緒指的是那些作為對原發情緒的回應而體驗到的情緒,也就是對於感受的感受。但是,這不代表你可以認可自己玻璃心的脆弱行為,或者認可自己魯莽草率的行為。比如,如果你正在改善自己暴怒的脾氣,卻說:「我大吼大叫完全合理,因為我真的很生氣。」不認可的反應包括評判或者不接納自己的情緒。在本章最開始的例子裡,如果你在雜貨店裡注意到自己感到不開心,可以對自己承認:「今天已經發生了這麼多事,感到不開心再正常不過了。」
  • 當孩子的脾氣「遇見」你的情緒
    我看到有的家長留言說,希望我多分享一些孩子發脾氣的內容,所以今天檸檬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孩子發脾氣了,家長有哪些應對方式是錯誤的,要防止踩坑。雖然孩子發脾氣是被允許的,但是有的家長會非常的心疼孩子,因此就會出現只要孩子一有情緒了,一衝你發脾氣了,就會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本來孩子的脾氣可以在當下自己慢慢的緩和,但立即妥協這一做法卻是強化了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孩子可以適當的發脾氣來釋放自己的情緒。但如果讓孩子認為只要自己發了脾氣,家長就會滿足自己的各種要求的話,那麼孩子將來就有可能不斷的利用這種發脾氣行為來要求家長。
  • 總是吼完孩子就後悔,避免「死循環」,家長要學會「情緒覺察」
    "你自己想想,媽媽和你說了多少次了;每次玩了玩具之後要把玩具歸位,就和你在下課放學回家是一樣的道理,說了怎麼就不聽呢……"緊接著就聽到孩子放聲痛哭的聲音。 在哄好孩子之後,姐姐和我說,不知道是不是天氣炎熱的原因,自己的脾氣也越來越暴躁,也清楚的知道這樣對孩子不好;所以,每當吼完孩子之後就後悔了。
  • 口口聲聲說孩子難帶,沒想到TA只是在替我的情緒背鍋
    來源 | CC爸媽(ID:cc-bama) 很多媽媽說,在與寶寶的相處中,最矛盾的就是,我知道自己要冷靜和包容,但還是會忍不住發脾氣——寶寶總有辦法讓你失控。 當我們發完脾氣,並意識到自己又失控時,就會對自己失望和沮喪。
  • 「你再鬧脾氣,我打你了」-你會因為孩子有情緒,而生氣嗎?
    但兒子顯然聽不進老公的話,還沉浸在他剛才的情緒裡,還鬧了起來。老公看他還不安靜,就有點煩燥地吼了他一句:「你再不安靜下來,我打你啦。」兒子聽後,馬上很委曲地哭了起來。看到老公吼孩子,我就對老公說:「你能不能好好說話,幹嘛要把孩子弄哭。」
  • 「我不會在你哭時抱起你」,聰明的父母,從不被孩子的情緒挾持
    馬雅舒在綜藝《媽媽是超人》中說:「我應該是一個很好妥協的媽媽,每次只要孩子哭,我的這個堅持就已經掉到零下了。」每個孩子都有一雙「福爾摩斯式」的七竅玲瓏心。育兒的路上, 相信每一位父母也都被孩子的情緒挾持過。如果我們不能冷靜、理智、狠點心地對待孩子的挾持,孩子就會利用我們的心軟,變得越來越任性,直到被毀掉。
  • 小孩脾氣壞?學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用「遊戲力」,孩子情緒迅速好轉
    恆恆突然生氣地把東東的城堡踢倒了:「有什麼漂亮的,一點都不好看。」「你怎麼能這樣?」「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小朋友們都批評恆恆。「我就要這樣。」恆恆又把其他小朋友的城堡都踢倒了。旁邊的家長看到紛紛搖頭:「這孩子脾氣太差了。」
  • 「孩子,我不會在你哭的時候抱起你」,聰明的父母,從不被孩子的情緒...
    你被孩子的情緒挾持過嗎馬雅舒在綜藝《媽媽是超人》中說:「我應該是一個很好妥協的媽媽,每次只要孩子哭,我的這個堅持就已經掉到零下了。」想起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說過的一句話:「孩子哭鬧時,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是試圖阻止,要知道哭鬧、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才是。」確實是。
  • 孩子情緒失控的背後,是家長的缺位,愛孩子從溝通開始
    飲食男女,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和脾氣,孩子也和成人一樣,有自己的主見和習性。我們尊重個體的不一樣,但卻不能助長孩子壞脾氣的發展,當孩子的脾氣過於頻繁的發作時,就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了。脾氣不好,往往會影響人生的發展。有一個好的性格、好的脾氣,孩子會受益一生。孩子的情緒表達有一個特點,就是直接。不加掩飾也不加以隱藏,而且一發起脾氣來,就什麼話都聽不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