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挫折自責時,如何調節情緒儘快復原?

2020-09-03 常樂拆書

朋友麗麗很鬱悶地跟我聊,她第一次做線上直播課,沒想到出現意外,首先卡著點兒進教室,其次開始直播的時候發現沒有聲音,當時內心很慌亂,幸虧有高人提議去微信群講課,才算順利地分享完這次課程。

講課時態度很認真,感恩有機會挽救,全心投入,效果還好,但講完後麗麗對從直播間轉到微信群,中間耽擱了大家的時間,心裡很愧疚,私下問了幾個聽課的夥伴感覺怎麼樣,大家反應比較乾貨很受益,但麗麗並不確定他們是不是在安慰她,還是很自責。

麗麗說平臺的問題不可控,而對於麗麗可做到的是,起碼提前半個小時進直播間。如果提前發現問題可提前解決,不至於這麼慌張。講完課後內心很不安,晚上就拼命刷手機追劇,一直熬夜到2:00多才睡,一時的轉移注意力,並未真正從內心排解鬱悶,這是種逃避,雖然告訴自己「吃一塹長一智」,但延續到第二天心裡還是越想越難過,很自責。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景,面對挫折或者失敗,有深深的懊惱和自責,久久不能原諒自己,陷入沮喪有挫敗感的情緒中?減肥面對美食卻控制不住嘴,決定日更寫作卻堅持不了幾天就放棄,情緒急躁和家人因不同意見發生爭執,對工作做了充分準備卻還是失敗......這個時候你的情緒是怎樣的?你懂得如何化解嗎?

01 「太好了......&34;丟臉&34;算了吧「乾脆放棄,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只有真正從情緒中走出來,才會正面面對,積極調整自己,接下來我要怎麼做才會真正改變提升自己。如何調整?

1、覺察情緒,我是怎樣的感覺?是失望還是責備?我如何責備自己?看清自己的感受。

2、我只是凡人,每個人都有失誤的時候,都有自控力差做不好的時候,這是人性,包括我們喜歡的偶像、名人也會有錯。

3、勸慰朋友式勸慰自己,如果朋友這樣情況,你怎麼勸慰他,把自己獨立出來作為旁觀者勸慰自己。


這個方法效果很好,有效幫助人們平復情緒理性思考,避免徹底放棄。丁丁減肥面對美食沒控制住嘴的時候就常用這種方法勸慰自己,「我對自己很失望,沒控制住美食,不過誰減肥也會遇到這種情況的,賈玲不也是這樣嗎?控制不住嘴,一次兩次的錯誤不要緊,關鍵下次記住就行了,再到想吃的時候停十分鐘,轉移注意力,如果十分鐘後還想吃再吃,但或許十分鐘後欲望就不大了。

她用「覺察情緒、我是凡人、勸朋友」自我原諒三步曲後,並沒有繼續錯誤下去,而是學會正確面對接下來要怎樣做,沒有完全否定自己,我就是控制不住嘴,算了別減肥了徹底放棄,後來丁丁真的不再像以往那樣大吃特吃,而且順利減掉10斤了呢。

同樣,麗麗按照自我原諒三步驟再疏解:

1、我感覺很懊惱,鬱悶,慚愧,很自責,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覺察情緒);

2、每個人都會遇到挑戰,這是人性的一部分,沒有做好也不只我一個人遇到過,包括名人也有失誤有挫敗,關鍵是下一步怎麼做會更好,這是重點(我只是凡人)。

3、如果是朋友遇到這種情況,我會說沒關係,偶爾的失誤,總結好經驗我們再來,一定會更好,這一次是對下次更好的提醒。愛迪生發明電燈失敗了999次,被人嘲笑時說「起碼我知道了999次的方法是不行的。」所以,我們才一次,怕什麼?第二次就會棒棒噠,這是一次洗禮罷了(對朋友的安慰遷移給自己)。

如上,通過「正念面對、寫一寫、自我原諒」三種方法一一用過,麗麗已經完全復原。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來自書中這些正面積極的引導,讓我們學會擺脫負面情緒,正確面對挫折,提升自己,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踐行幫助我們真正內化,調節情緒有妙招,你還有哪些方法從受挫中儘快復原呢?

相關焦點

  • 職場中受委屈、鬧心,掌握「挫折復原力」,馴服工作中的不安
    比如,今天的活動沒做好,上司狠狠批評,心裡都是委屈;剛做好的方案被一口否定,信心受挫,再也沒心思重新來過;最近市場不好,三個月沒出單了,只能靠底薪過活......類似這樣的情形還有很多,一天下來被不安的情緒包圍,無法掙脫出來,直到第二天早上還耿耿於懷。這種面對壓力、困難、逆境時能否很快重新振作起來、集中精力、樂觀面對的能力正是挫折復原力。
  • 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
    導讀: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懼怕挫折,「心理復原力」很重要,家長應該知道這三點
    ONE 什麼是「心理復原力」?心理復原力指的是在面對挫折的時候迅速地調整好心態走出失落的能力。具體表現為不被一次的挫折所打到,在經受著挫折之後能很快的調整心情投入下一次的努力,面對可能出現的失敗,不採取逃避的態度。
  •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內在保護因子是指個體自身所具備的某些特質,能調節或緩和危機所帶來的影響,比如情緒穩定性、性格內外向、積極性傾向、自我效能感、信任他人等。我們也可以把復原力理解為一種恢復能力,復原力越強的孩子,越容易從挫折、悲傷中恢復過來,更好地適應環境。
  • 家長如何給孩子最需要的「復原力」?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更有能力維持自己的積極性,恢復自己的平衡,即使遭受重大挫折,也能第二天早上起床,決心再試一次。我們稱這種能力為復原力,這種能力也是孩子們最需要的。那當遭遇生活的重大打擊時,比如親人去世,父母離異等等這些事情時,我們該怎麼和孩子聊,怎樣幫助孩子建立挫折的復原力呢?
  • 「病態的」職場人,急需的不是「吃藥」,而是努力提升挫折復原力
    從概念上來講,挫折復原力是指人們在面對困境和挫折時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擁有挫折復原力,並且能夠獨自應對挫折,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會在經歷嚴重事故之後產生精神上的疾病,這個時候需要尋找心理醫生進行治療。一般地我們都可以通過個體機能進行自我復原。
  • 孩子受不起挫折、逆商低?心理復原力:關鍵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不少孩子在受到挫折或者是家庭發生變故之後,都會消極悲觀,他們不知道如何面對社會,只想一味的逃避,破罐子破摔。但是也會有一些孩子卻不同,即便生活對他們並不優待,甚至給了他們重重一擊,也沒有把這些孩子打垮。
  • 如何面對挫折?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挫折,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人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夠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多些順利少些挫折,可是命運卻似乎總是給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將奮鬥的目標定得過高,能力與期望值存在差距等。另外還包括心理衝突的因素。  人在遭遇挫折時,往往會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難以安下心來,工作和生活都會受到影響。那麼,人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又應如何進行調試呢?
  • 如何教孩子面對挫折?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學生因為不能承受學習成績下降、失戀等帶來的身心壓力,往往就會表現得很焦慮、失眠、抑鬱、恐懼;個別學生還會精神崩潰、跳樓自殺…等等悲劇的發生,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氣和責任。那麼,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
  • 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 如何增強心理復原力
    本文字數2600+|閱讀預計需要5min 文|梁娟(簡單心理認證.心理諮詢師)復原力(Resilience)是我們面對挫折和失敗時的一種最重要的能力。為什麼當面對挫折和失敗時,一些人可以很快走出悲傷,重振旗鼓,而另一些人會一蹶不振,無法重拾信心呢?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復原力?又應該如何增強我們的復原力呢?
  • 如何引導孩子調節情緒
    孩子從三歲左右開始就已經能夠體驗到討厭、傷心、抱歉、擔憂、害怕、妒忌等豐富的情緒感受,但他們對情緒的察覺和應對還處於萌芽階段,當他們遭遇到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們常常不知道如何應對。他們一般採用哭鬧、攻擊、畏縮等最原始的方法來表達內心的負面情緒。 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情緒,被處在情緒中的孩子們種種行為所困擾的時候,我們需要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去調節自己的情緒。
  • 復原力:面對挫折和失敗的重要能力
    什麼是復原力美國心理學會(APA) 將復原力定義為:「指個人面對逆境復原力(Resilience)是我們面對挫折和失敗時的一種最重要的能力。心理學家卡倫·萊維奇和安德魯·夏特這樣定義復原力:「能夠從挫折中恢復原狀,從失敗中學習經驗,從挑戰中獲得動力,以及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生活中任何壓力和困難的能力。」復原力的影響因素「消極偏見」不僅會讓我們情緒低落,還嚴重損害了我們的復原力,一步步把自己拉入深淵。
  • 如何讓孩子走出挫折與失敗
    不管是人際之間的相處,還是遭遇挫折和困難時的應對能力,孩子都是需要我們從旁協助引導。身為父母,從小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很重要,我們是怎麼面對壓力的,又是如何迎接挑戰,父母必須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做給孩子看, 別讓孩子看到一遇到事情就怨天尤人的負面行為。
  • 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挫折容忍力,具體是指個體遇到挫折時免於行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個人能承受環境的壓力或經得起挫折的能力,即「自我張力」,如果孩子缺乏挫折容忍力,則可能出現這些情況: ※在技術學習和知識學習中,遇到困難缺乏耐性,容易放棄; ※不敢輕易嘗試挑戰,固守原地; ※不容易走出挫折造成的心理創傷
  •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面對疫情,我們應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
    近日來,面對疫情依然嚴峻的當下防控形勢,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克維艱。」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無數的白衣天使們不顧生死安危,奔赴前線,而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待在家裡,保護好自己與家人,不給醫護人員們添亂。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如同17年前的非典一樣,打亂了很多人的生活。
  • 罵完孩子就自責?家長的「情緒自責」其實因為不懂得「情緒追蹤」
    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從而導致出現情緒爆發狠狠的兇了孩子一頓之後,然後又不斷的後悔。面對孩子不知道怎麼控制自己的脾氣小張在朋友和同事眼裡,是溫柔的,很少對別人大聲說話,更不要說罵人了。
  • 孩子過度自責,父母應該怎麼做?
    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問題,一些挫折讓人一蹶不振。對大多數人來說,愛情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愛情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挫折感從何而來,怎麼與之相處,那在將來面對愛情失利的時候,我們就仍能保持熱情。 為什麼童年的我們,面對失敗的時候會如此脆弱呢?
  • 面對疫情,我們該如何調節我們的緊張情緒?
    面對難以預測的疫情,擔憂和恐懼是很正常的。然而,延長的假期以及控制疫情的需要,大家目前需要整天宅在家裡「休養生息」,於是有大把的時間以及多種渠道來獲得有關疫情的負面消息,恐慌、焦慮情緒逐漸加重,甚至超出自己的承載能力,對應的心理反應也隨之而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面對疫情可能會出現的常見心理反應以及應對方法。常見的心理反應有哪些?
  • 那個掌管Facebook的女人,是如何給孩子最需要的「復原力」?
    其實並非如此,迴避談論不僅無助於消解這種情緒,更加重要的是,無助於人們從生活重大打擊帶來的挫折裡恢復。那當遭遇生活的重大打擊時,比如親人去世,父母離異等等這些事情時,我們應該怎麼和孩子聊呢?又怎樣才能建立自己包括孩子的挫折復原力呢?
  • 那個掌管Facebook的女人,是如何給孩子最需要的「復原力」?
    電影裡的父親選擇了閉口不談,然而卻根本無法改善孩子的情緒,反而將孩子越推越遠。 我們很多中國人都不善於談情緒和情感,我們對情緒的認知就是假裝看不見,就沒事了。 其實並非如此,迴避談論不僅無助於消解這種情緒,更加重要的是,無助於人們從生活重大打擊帶來的挫折裡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