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孩子的繪畫興趣班舉辦了一場小比賽,要從中選出畫的比較好的作品貼在興趣班裡展覽。經過一輪選拔,一個叫甜甜的小女孩在最後關頭落選了。小女孩聽到老師說出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哭了起來,誰哄也哄不好,還說自己再也不要畫畫了,後來也沒有回到興趣班裡。
這個小女孩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就是因為她不能很好地接受自己面對的挫折。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性格特點,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孩子害怕受挫折的原因
(1)教育方式因素
有的爸爸媽媽對寶寶的要求太高,一旦寶寶沒有達到要求就會指責打罵寶寶,時間長了之後寶寶就會覺得:自己一旦失敗就會受到爸爸媽媽的指責。這種恐懼會讓寶寶有很大的心理壓力,進而變得害怕挫折,經不起打擊。
(2)成長環境因素
有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相對於其他的寶寶外界接觸較少,所以在各個方面都會顯得比較膽小,這樣的寶寶會害怕自己失敗之後所要面對的結果。這種膽小的性格特點更容易讓寶寶被挫折打倒。
(3)家長過度保護
有一些爸爸媽媽因為害怕寶寶受傷,所以對他們的保護過分全面。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寶寶不習慣通過自己的能力來面對挫折,一旦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失敗了,寶寶們就會感到非常的慌亂,因為他們平時並沒有靠自己處理這種狀況的經歷。
家長的這些做法都是很不正確的,因為這會讓孩子失去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心理復原力。可惜的是,有些家長並不知道這種能力是什麼樣的。
ONE 什麼是「心理復原力」?
心理復原力指的是在面對挫折的時候迅速地調整好心態走出失落的能力。具體表現為不被一次的挫折所打到,在經受著挫折之後能很快的調整心情投入下一次的努力,面對可能出現的失敗,不採取逃避的態度。
大致總結一下,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在面對挫折的時候,能夠克服心理上的恐懼與不適,並且在行動上迅速地對挫折作出反應,事後也不會因此而留下心理陰影。
在詳細地了解心理復原力之後,相信各位家長都會想要著手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在培養孩子產生這種能力的時候,家長應該知道這三點。
TWO 父母應當如何幫助孩子鍛鍊心理復原力
1、多鼓勵孩子
爸爸媽媽在平時應該多鼓勵自己的孩子,特別是當孩子的遇到了困難棘手的問題的時候,作為父母,除了為他提供方法上的指導之外,也應該更多地注意孩子心靈上的需要。一旦父母發現孩子出現了缺乏自信心,畏難情緒,就應該更多地對他們進行鼓勵。
2、讓孩子有機會面對挫折
心理復原力作為重要的情緒調節能力的一種,也是要多加使用才能夠不斷變強的。很多爸爸媽媽心疼孩子,不願意讓他過早地接觸到困難,在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一種過度保護的態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明智的父母會給孩子面對挫折的機會,不會事事都出手幫助孩子。
3、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這的性格很大程度上都受爸媽性格的影響,如果孩子成長在一個敢於挑戰不怕挫折的家長的身邊,那麼它也會從家長身上學到這種好品質。爸爸媽媽作為孩子的榜樣,在自己面對挫折的時候,也應表現出堅定的情緒特徵,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孩子面對挫折的正確做法。
總結:
一個人在生命中都會遭到許多的挫折,孩子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也必然會遇到更多的困難,作為爸媽,我們除了主動出手替他們解決某些困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如何自己獨立面對挫折。
家長要學會鍛鍊他們的"心理復原力",這樣當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才會具備面對挑戰的能力,才不會在失敗面前被輕易打倒。有些時候對孩子過分的保護和照顧也是一種傷害,作為合格的爸媽,我們不應該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畢竟我們不能一輩子都陪伴自己的孩子。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