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挫折復原力」?能讓你在職場上遊刃有餘的一股力量

2020-12-23 老羅觀社會萬象

昨晚開始閱讀一本與心理學相關的書籍《挫折復原力:成功者都具備的隱藏素質》。其中「挫折復原力」這個詞讓我深有感觸,所以用接下來的文字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職場上如何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挫折復原力」。

我們先來看看書中對「挫折復原力」的定義。

「挫折復原力」這種心理特質,不只是關乎成敗,也可以讓個體在困難的情形下、在重重壓力的考驗下,保持沉穩、鎮定,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和自己的能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過有一位同事離職了,箇中原因我也嘗試從自己的理解角度做了分析。究其根本就在於兩點導致其離職,一是從他個人角度看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認可與尊重,二是自己也放棄了在這樣的環境中進一步改善的信心而選擇放棄。

大部分的人在碰到那位同事情況下都會做出雷同的選擇。因為如今的社會給予了個體最高度的自由之一就是更多地選擇權,可以真正做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瀟灑」。

可是職場時間久了之後,這些人大多數會發現一個很殘酷的現實,這世界雖然那麼大,其實哪都一樣,也許你呆膩的地方就是他人嚮往的天堂。

面對遇到的困難沒有快速的自我消化能力--即挫折復原力,大多數時候人們就只能選擇看起來最輕鬆但實際上成本最大的一條道路--逃避。

參與過一個項目從啟動到交付全流程的人都應該體驗到其中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都會發出來自靈魂深處的感嘆: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子女再從事這個破行業,這就不是人幹的活!

項目啟動之後,我們可以預想到參與其中的每個角色每個人的痛苦經歷。

如果你是項目負責人角色,大概率是只知道一個大概而模糊的目標,去找老闆要資源要人手,得到的可能是對方兩手一攤說到,我找你來負責這個項目就是要你自己去協調解決這些問題的。如果你是負則項目需求的角色,你會發現找遍所有項目干係人,沒有誰知道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需要你經歷一遍又一遍痛苦的梳理、溝通、引導才能慢慢挖掘出需求的本來面目。如果你是產品的角色,你會發現隨著需求的不斷變動,回頭看當初與定型的產品之間宛若一個整過容的人--判若兩人。如果你是項目開發角色,你會發現自己的代碼寫好之後、功能測試之後不得不一次次推倒重來,有時會讓你想拿起鍵盤砸人。各種困難不一而足……

我們接著設想其中每個角色都缺乏「挫折復原力」將是一種什麼情況。

項目負責人在聽到老闆「不負責任」的話後,一定撂下「這活我幹不了,您愛找誰幹去」狠話走人。至於後續通過這個項目鍛鍊自己的團隊組建、資源協調、管理及項目成本控制等能力那就無從談起,自己的職業生涯更進一步的機會就錯過了。項目需求人在第一次溝通發現沒人可以講明白這是個怎麼事兒後,第一時間就是感覺這就是一個坑而心生恐懼,必然會錯過一次實踐自己學過的理論的機會,更別奢談能力提升及其由此帶來的收入增長了。負責產品的如果自己都恐懼需求的變動,那就基本可以斷定不適合做這個崗位了。開發的角色相對單純些,反正前面需求和產品提出什麼我就做什麼。但如果碰到那種自相矛盾的需求或產品設計,一天還反覆出現多次,那真的可能上演全武行。

當然項目中不乏那些整天看起來樂呵呵的同事,他們在面對再糟心的事情時都是這種從容不迫的心態,用不急不躁的語氣說話,用看似緩慢但總是能按時完成工作的方式應對。

這大概就是所謂「挫折復原力」的真正內涵所在吧!再高深的理論最終落實到現實就顯得不那麼高大上,但一定是非常實用的。

所以我們只需要找到自己有效且高效的做事方式,並且能讓自己在工作中找到樂趣而非痛苦,那我們就真正擁有了自己的「挫折復原力」。

就是這麼簡單!

相關焦點

  • 「病態的」職場人,急需的不是「吃藥」,而是努力提升挫折復原力
    從概念上來講,挫折復原力是指人們在面對困境和挫折時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擁有挫折復原力,並且能夠獨自應對挫折,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會在經歷嚴重事故之後產生精神上的疾病,這個時候需要尋找心理醫生進行治療。一般地我們都可以通過個體機能進行自我復原。
  • 職場中受委屈、鬧心,掌握「挫折復原力」,馴服工作中的不安
    因此以佛繫心態應對工作拋給我們的種種經歷,無法產生長久的挫折復原力。一旦放任職場中的情緒問題,還會嚴重損害了我們的復原力,一步步把自己拉入深淵。因此復原力是職場成功的重要因素,職場中讓自己養成強大的原復力,才能在遇到突發事件時,不是躲避現實或手足無措,否定自己,甚至埋怨他人,而要自我修復,緩和矛盾,避免衝突。我們先來看看挫折復原力具體指哪些能力?
  •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內在保護因子是指個體自身所具備的某些特質,能調節或緩和危機所帶來的影響,比如情緒穩定性、性格內外向、積極性傾向、自我效能感、信任他人等。我們也可以把復原力理解為一種恢復能力,復原力越強的孩子,越容易從挫折、悲傷中恢復過來,更好地適應環境。
  • 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
    導讀: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懼怕挫折,「心理復原力」很重要,家長應該知道這三點
    家長的這些做法都是很不正確的,因為這會讓孩子失去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心理復原力。可惜的是,有些家長並不知道這種能力是什麼樣的。ONE 什麼是「心理復原力」?心理復原力指的是在面對挫折的時候迅速地調整好心態走出失落的能力。
  • 孩子受不起挫折、逆商低?心理復原力:關鍵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復原力(Resiliency)是指個體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的良好適應過程,也就是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我們任何人都無法保證自己的一生一帆風順,沒有荊棘,很多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困難。
  • 孩子經不起挫折?鍛鍊心理復原力,父母要給孩子失敗的機會
    面對同樣的挫折,兩個孩子的表現截然不同。老大選擇逃避,老二選擇直面。一、孩子害怕受挫折的原因有哪些?1、先天因素好比遺傳,如果父母有一個人屬於內向型的性格,孩子得到遺傳,就會比一般的孩子更害怕受到挫折,即使挫折擺在面前,他們也會選擇逃避。
  • 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 如何增強心理復原力
    本文字數2600+|閱讀預計需要5min 文|梁娟(簡單心理認證.心理諮詢師)復原力(Resilience)是我們面對挫折和失敗時的一種最重要的能力。為什麼當面對挫折和失敗時,一些人可以很快走出悲傷,重振旗鼓,而另一些人會一蹶不振,無法重拾信心呢?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復原力?又應該如何增強我們的復原力呢?
  • 家長如何給孩子最需要的「復原力」?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更有能力維持自己的積極性,恢復自己的平衡,即使遭受重大挫折,也能第二天早上起床,決心再試一次。我們稱這種能力為復原力,這種能力也是孩子們最需要的。那當遭遇生活的重大打擊時,比如親人去世,父母離異等等這些事情時,我們該怎麼和孩子聊,怎樣幫助孩子建立挫折的復原力呢?
  • 孩子陷入悲傷中無法自拔,培養孩子心理復原力,克服成長障礙
    復原力有三個基本的特徵。1,對於環境能夠更好的隨機應變。2,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有對自己的信心。3,不會一葉障目,能夠悟出人生的真諦。二,影響復原力的因素我們得到復原力的重要作用是不夠的,想要激發孩子的復原力還需要了解影響復原力的因素。根據研究人員調查顯示,復原力的產生和外部因素和人個體心理因素有很大的關係。
  • 新劇被嘲,33歲趙麗穎強勢反擊:有復原力的女人,誰也傷害不了
    直到她遇見了《陸貞傳奇》、《花千骨》、《知否知否》......在趙麗穎身上,有一股「韌勁兒」,一股紮根大地的能量,沉穩有力。正是這股勁兒,讓她勇往直前,緊緊抓住每個機會,一步步破除偏見,最終逆風翻盤。01趙麗穎身上體現出來的「韌勁兒」,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對應的名稱——復原力。
  • 那個掌管Facebook的女人,是如何給孩子最需要的「復原力」?
    其實並非如此,迴避談論不僅無助於消解這種情緒,更加重要的是,無助於人們從生活重大打擊帶來的挫折裡恢復。那當遭遇生活的重大打擊時,比如親人去世,父母離異等等這些事情時,我們應該怎麼和孩子聊呢?又怎樣才能建立自己包括孩子的挫折復原力呢?
  • 那個掌管Facebook的女人,是如何給孩子最需要的「復原力」?
    其實並非如此,迴避談論不僅無助於消解這種情緒,更加重要的是,無助於人們從生活重大打擊帶來的挫折裡恢復。 那當遭遇生活的重大打擊時,比如親人去世,父母離異等等這些事情時,我們應該怎麼和孩子聊呢? 又怎樣才能建立自己包括孩子的挫折復原力呢?
  • 《復原力》:所有人都會感到不安,如何用「復原力」來化解逆境
    所有人都會不安,不安來自職場、生活、還有家庭、個人情感等一些複雜的原因。 既然所有人都會不安,那麼在當下就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為:所有人都會不安。 答案為: 利用復原力來化解這種不安。 從不安這個問題出發,然後從復原力這一解決辦法開始,了解復原力這個過程是怎麼樣的,它的結果如何,結果會產生何種影響,復原力這一辦法是否能有效解決不安這個問題。
  • 《小恩的秘密花園》:擁有「復原力」的孩子,才有抵抗逆境的勇氣
    ,讀完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小恩身上有著一種力量。我把這種力量歸結為——復原力。 那麼,什麼是復原力呢?卡倫·萊維奇(Karen Reivich)和安德魯·夏特(Andrew Shatte)在《復原力的因素》一書中寫到:「復原力指的是能夠從挫折中恢復原狀,從失敗中學習經驗,從挑戰中獲得動力,以及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生活中任何壓力和困難的能力。
  • 《另一種選擇》深陷困境時,如何增強自己的復原力,走出困境?
    謝麗爾的朋友、沃頓商學院知名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告訴謝麗爾,我們可以採取一定的方法,一步步從支離破碎的不幸與災難中復原。我們不是生來就擁有復原力的,復原力需要我們在後天培養和提升。我們如何來幫助他人獲得復原力,走出困境呢?比如當你的朋友失戀分手了,或者是考試失敗了,又或者是努力了很久,但是還是被公司辭退了的時候,你會做些什麼呢?可能你會毫不猶豫的說:「我當然會幫他,讓他快樂起來啊!」
  • 擺脫不安和焦慮,你需要的是復原力
    久世浩司認為,「復原力」可以幫助人們把控不安,減少不良影響。復原力指的是:「面對逆境、困難或沉重壓力時,自我適應的精神力和心理過程。」久世浩司曾就職於寶潔等國際知名公司,在工作的過程中常遇到因不安而彷徨的人們。在意識到復原力的積極作用後,他轉向了復原力的研究,並創辦了積極心理學學校,將學術與經驗相結合,著有《抗壓力》等暢銷作品。
  • 學會「抗壓能力」,才能讓孩子在挫折面前也從容,家長注意這幾點
    湯唯在面對人生大起大落時,顯得尤為淡定自若,尤其是在被雪藏期間並沒有被輿論壓力擊垮,正是因為她強大的抗壓能力支撐她走到今天,她的這種精神也是現在孩子身上所缺少的,經常聽到有家長抱怨自己家孩子太敏感、玻璃心,有點小挫折就承受不了,這其實都是抗壓能力弱的表現。一、何為「抗壓力」?包含幾個方面?
  • 困境之中,怎樣擁有復原力?
    困境之中,怎樣擁有復原力? 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失業、減薪等各種艱辛時刻,這時候,擁有復原力的人往往能快速重振旗鼓,煥發新的生機。尤其在這次疫情中,復原力的重要性更是超過以往。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總結了獲得復原力的三個關鍵因素。 一是,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
  • 被誤讀的「抗挫折能力」
    而爭議的最大原因,恐怕來自對抗挫折能力的不同理解。首先,抗挫折能力是指能「扛住」多少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嗎? ● 環節2:緩解壓力、情緒及時復原。實際生活中,不需要給孩子主動製造挫折。孩子自然地就會遇到很多挫折,玩具壞了、丟了,生病了不能吃冰激凌,上幼兒園要跟爸爸媽媽分離,作業不會寫等等這些自然的挫折就足夠鍛鍊他的適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