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恩的秘密花園》:擁有「復原力」的孩子,才有抵抗逆境的勇氣

2020-08-22 菲書菲語

導語:《小恩的秘密花園》描述的是主人公小恩,因家庭遭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父母只能把小恩送到舅舅家寄養。小恩帶著滿滿一手提箱的種子和信紙,來到蕭條落敗、灰暗的大城市,和性情乖僻,不苟言笑的舅舅生活在一起。並用她帶來的種子在一切可能的地方播種,給舅舅的麵包店增添了一抹亮色,也給顧客帶來了歡笑,最後,在希望中盼來了和家人的重新團聚。

繪本的作者薩拉·斯圖爾特和戴維·斯莫爾是一對夫妻,他們分別是美國著名的童書作家與插畫家。薩拉·斯圖爾特熱愛大自然、閱讀和寫作,擅於刻畫堅強自主的女性角色。而戴維·斯莫爾則多次榮獲美國凱迪克大獎,代表作品有《小恩的秘密花園》《妞妞的鹿角》和《如果你想當總統》等。

一、「復原力」是逆境生存的內生力

作者向我們刻畫了一個堅強又友善的女主形象,讀完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小恩身上有著一種力量。我把這種力量歸結為——復原力。

那麼,什麼是復原力呢?卡倫·萊維奇(Karen Reivich)和安德魯·夏特(Andrew Shatte)在《復原力的因素》一書中寫到:「復原力指的是能夠從挫折中恢復原狀,從失敗中學習經驗,從挑戰中獲得動力,以及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生活中任何壓力和困難的能力。

心理學家發現,那些能夠在逆境中迅速恢復的人,身上大多具備復原力。

《小恩的秘密花園》中的主人公小恩,就是這樣一個有「復原力」的孩子。故事背景發生在美國,故事中第一封信的落款是1935年8月27日,從這個特定的時間我們可以知道故事的發展背景,是30年代美國金融大危機,儘管當時美國已經爬出了最災難深重的谷底,但大蕭條的陰影仍籠罩在美國上空。我們通過書中的12封信件,看到她在1935年8月27日至1936年7月11日近一年時間裡的生活經歷:爸爸失業,媽媽也接不到活計。於是小恩只有離開家去投靠城裡的吉姆舅舅。

故事中的小恩大概也就十來歲左右,生活突遭困境,她必須獨自一人乘坐火車到另一個陌生的城市投靠舅舅。我們試想一下,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面對這樣的境況,內心得多無助和害怕。可是故事中的小恩,卻很快的接受了這樣的變故,並且主動去面對。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堅強,勇敢、努力自救的形象。這點從她寫給舅舅的信件就能感受到:「雖然我個子小,但是我很強壯。只要我會做的,我都可以幫忙。」

二、為什麼必須發展孩子的「復原力」?

為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呢?但改變是生態的本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經歷變化或是變故。我們希望,當孩子遭遇困境時,能有「自救&34;推動搖籃的手是推動地球的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長久的老師。父母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父母,就會養育什麼的孩子。

故事中小恩的父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生活遭遇困難,但小恩的父母沒有埋怨,沒有放棄,而是勇於面對困境,積極想辦法應對。父母努力生活的態度,小恩是能看到和感受到的,所以當她去到舅舅所在的城市時,雖然跟自己所想像中的城市完全不一樣,但是,她用自己堅強、樂觀、以及對周遭事物的友善態度去擁抱這種生活中的不如意。就像她在信中跟奶奶提到舅舅住的地方所有的窗臺上種花的箱子都是空的,我以為下一頁會是表達她沮喪的心情,沒想到她說的是:我好開心啊!這裡有好多花臺,它們好像都在等著我一樣!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在他自傳裡說過,他現在之所以會致力於公益事業,完全是受他母親的影響,因為他母親自己就是一個慈善家。

  • 多陪孩子玩耍,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培養孩子的友善友愛之心

在2006年的時候,史丹福大學的一名心理學畢業生Rodolfo Cortes Barragan和斯坦福的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以18個月的嬰兒為研究對象做了一項實驗,並提出,也許「一些孩子天生比其他孩子更善良」,但是,研究並沒有止步,他們決定對兒童的利他行為做更詳細的研究。後來,他們的研究報告表明,利他主義的行為並不只是受先天因素影響,同時還會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而互惠的關係能夠引發孩子作出更多善意的舉動。簡單來說,如果你想要一個善良友好的孩子,必須要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求,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在這項研究的實驗中,嬰兒們被分成兩組,一組和成年人有著反覆的互動關係(一起玩耍、做互動遊戲等),另外一組則和成年人待在一起,但各做自己的事。結果發現,有互動關係的一組比沒有互動關係的一組在更願意去幫助成年人

可見,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起聯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當我們與孩子建立起一段關係(即使是很短暫的關係)並贏得信任的時候,能更容易引發孩子的善意行為。


  • 創造與孩子坦誠溝通的親子模式

作為成人,平時除了被孩子氣急了發脾氣之外,我們總是習慣性對孩子隱藏我們的感受。和孩子分享你的感受。同時,也鼓勵孩子和你分享ta的感受,比如壓力、焦慮、害怕等等。讓他們知道,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是非常合理的事情。但要注意,當孩子向你訴說他們的壓力事件時,及時給予回應和幫助。引導孩子尋找解決方法,而不僅僅只是抱怨和責怪。比如:孩子跟你描述ta單獨在家會感覺到害怕時,你可千萬別說出「傻瓜,這有什麼可害怕的呀,你得勇敢一點」這樣的話,那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理解。如果你能說:「是的,媽媽小時候自己單獨在家時,也會覺得害怕。那麼下次如果你單獨在家,可以做點什麼事來分散一下注意力,讓自己不那麼害怕呢」,那麼孩子會覺得自己被接納、被理解了。如果你對這件事情的反應是抱怨,孩子從你的反應中只能獲得兩種信息:第一,遇到這種事情我應該抱怨;第二,我沒有辦法解決。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小恩的秘密花園》,小恩的父母與小恩正是坦誠溝通的親子關係。家庭有困難,但父母並沒有避諱讓小恩知道,也沒有在小恩面前強顏歡笑,而是讓小恩知道,我們全家人一起來共度難關。所以小恩也很勇敢,對於要暫時離開家這個事實,她坦然接受了。

《小恩的秘密花園》向我們詮釋了,一個有復原力的孩子,才有抵抗逆境的勇氣。

復原力並非與生俱來,它需要我們去幫助孩子塑造、加強,所以任何時候開始培養都不晚。

寫在最後:

大概9年前,在一次繪本培訓活動上,我有幸聽到兒童作家梅子涵教授講到這本《小恩的秘密花園》。繪本封面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的時候,我並沒有太多的想法,第一感覺就是畫風清新,可是隨著梅教授一頁一頁的解讀,我不禁越聽越入迷,待他講完,頓時覺得,這書的生命力厚重起來。回到家後,我迫不及待自己買來,又細細的讀了幾遍。我想,好的兒童作品就是有這樣的魅力,不僅能打動孩子,還能感動成人。

《小恩的秘密花園》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圖畫書,直到現在,我仍然偶爾會拿出來看一看,讀一讀。不管什麼時候,都會被感動。

最後,送上一首普希金的詩來作為結束吧: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 不要心急

在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

要堅信,那幸福的日子即將來臨

去期待,那光明的未來

即使此刻你並不快樂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回憶

相關焦點

  •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放棄,常常會陷入失敗中無法自拔,其實是孩子復原力低下的表現。什麼是復原力復原力是指個體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的良好適應過程,也就是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我們也可以把復原力理解為一種恢復能力,復原力越強的孩子,越容易從挫折、悲傷中恢復過來,更好地適應環境。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遭受數不清的挫折和磨難,只有復原力足夠強的人,才不會被困難打垮,才不會向逆境低頭。
  • 繪本故事_71《園丁》曾譯名《小恩的秘密花園》
    《園丁(曾譯名小恩的秘密花園)》講述了一個小姑娘帶著種子、微笑和愛照亮人們生活的故事。但她偉大的計劃是營造一個秘密花園,讓舅舅也綻放一個大大的笑容。故事發生在美國大蕭條時期,小主人公是一個堅強、友善的小姑娘,她的慷慨大度給周圍的人們帶來了陽光、愛和歡樂。
  • 孩子陷入悲傷中無法自拔,培養孩子心理復原力,克服成長障礙
    一,什麼是心理復原力心理復原力指的是人在面對逆境,或是較大的心理打擊後,人的內心會像彈簧一樣,雖然經過了壓縮,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能夠恢復如初。復原力有三個基本的特徵。1,對於環境能夠更好的隨機應變。
  • 兒童在惡略環境的逆襲秘密--復原力
    復原力(Resiliency,又譯堅韌性)是心理資本的四要素之一,指一種能夠從逆境、不確定、失敗以及某些無法抗拒的災難中自救、恢復甚至提升自身的能力。毫無疑問,這種逆境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遇到的,能夠克服重重險阻,將會給人以極大的信心。學者們研究得出在壓力之下有四種因素能夠讓個體克服重重惡劣環境,成功完成逆襲。一、個體的特徵。
  • 家長如何給孩子最需要的「復原力」?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更有能力維持自己的積極性,恢復自己的平衡,即使遭受重大挫折,也能第二天早上起床,決心再試一次。我們稱這種能力為復原力,這種能力也是孩子們最需要的。那當遭遇生活的重大打擊時,比如親人去世,父母離異等等這些事情時,我們該怎麼和孩子聊,怎樣幫助孩子建立挫折的復原力呢?
  • 困境之中,怎樣擁有復原力?
    困境之中,怎樣擁有復原力? 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失業、減薪等各種艱辛時刻,這時候,擁有復原力的人往往能快速重振旗鼓,煥發新的生機。尤其在這次疫情中,復原力的重要性更是超過以往。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總結了獲得復原力的三個關鍵因素。 一是,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
  • 擺脫不安和焦慮,你需要的是復原力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狀況:領導安排了新任務,你滿懷欣喜的接受卻又惴惴不安原行業沒有提升空間,想要轉行卻遲遲邁不出那一步有新的方向可以嘗試,卻因不舍眼前的安逸而選擇放棄我就遇到多很多次類似的情況:畢業時前景渺茫,就業後發展受崗位限制,想要轉行卻不知方向,面臨新挑戰鼓足勇氣後仍憂心忡忡
  • 孩子受不起挫折、逆商低?心理復原力:關鍵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毫無疑問,這些孩子擁有強大的復原力。01什麼是復原力?復原力(Resiliency)是指個體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的良好適應過程,也就是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我們任何人都無法保證自己的一生一帆風順,沒有荊棘,很多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困難。
  • 《另一種選擇》深陷困境時,如何增強自己的復原力,走出困境?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親人離世、失戀失業、車禍疾病、自然災害……生活中總是會出現大大小小的挫折和不幸,殺得我們措手不及,但是,同樣是面對逆境,有的人因此輕生;有的人卻選擇堅持;有的人不僅能面對逆境,還能讓自己有所成長。那如果是我們自己遇到逆境,會做如何選擇呢?
  • 新劇被嘲,33歲趙麗穎強勢反擊:有復原力的女人,誰也傷害不了
    01趙麗穎身上體現出來的「韌勁兒」,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對應的名稱——復原力。它是指我們在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時的良好適應過程,也就是面對困難的恢復甚至提升自身的能力。而擁有復原力的人,通常會有以下三個典型特徵:1)接受現實並敢於挑戰的勇氣在趙麗穎的演藝生涯中,她遇到最大的偏見是她的圓臉。
  • 《復原力》:所有人都會感到不安,如何用「復原力」來化解逆境
    既然所有人都會不安,那麼在當下就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為:所有人都會不安。 答案為: 利用復原力來化解這種不安。 從不安這個問題出發,然後從復原力這一解決辦法開始,了解復原力這個過程是怎麼樣的,它的結果如何,結果會產生何種影響,復原力這一辦法是否能有效解決不安這個問題。
  • 親子繪本閱讀:小恩的秘密花園
    相信每一個讀到這個繪本的人都會被小恩對生活的熱愛所感染,同時它也是一個能很好幫孩子了解書信這一文體的作品。他看見我每天都在讀信、在花臺裡種花、上學、做功課、掃地,但是他從沒發現我的秘密花園,也不知道我在那裡做什麼。
  • 職場中受委屈、鬧心,掌握「挫折復原力」,馴服工作中的不安
    這種面對壓力、困難、逆境時能否很快重新振作起來、集中精力、樂觀面對的能力正是挫折復原力。也許有人會說:這些都是工作中很正常的小事,下班後吃頓好吃的、喝瓶小酒調節調節,就能立刻忘了工作中的不順心。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 孩子懼怕挫折,「心理復原力」很重要,家長應該知道這三點
    這個小女孩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就是因為她不能很好地接受自己面對的挫折。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性格特點,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家長的這些做法都是很不正確的,因為這會讓孩子失去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心理復原力。可惜的是,有些家長並不知道這種能力是什麼樣的。ONE 什麼是「心理復原力」?心理復原力指的是在面對挫折的時候迅速地調整好心態走出失落的能力。
  • 《秘密花園》:孩子們「喚醒秘密花園」的背後,藏著3個現實意義
    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夫人的小說《秘密花園》,出版於1911年,距今已有107年的光陰。改編自小說《秘密花園》的電影《秘密花園》有三個版本,即1919年、1949年、1993年三個版本,其中1919年和1949年版恐怕已經不在世間了,所以,電影評論絕大多數是針對1993年版本作出的。
  • 羅永浩今日直播帶貨:人生路上,彪悍的復原力到底多重要?
    思維陷阱,讓我們的復原力打折復原力是我們每個人天生的能力。然而,為什麼羅永浩能屢敗屢戰,但是其他人卻做不到?因為,陷入思維陷阱的人,復原力會跟著打折。他依靠自己超強的復原力,從低谷回歸到頂峰,在TED演講臺上起舞。怎樣培養自己的復原力?我們誰都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誰也不能百分百確定,凡事都一帆風順。巴頓將軍說:「衡量成功的標準,不在站立頂峰的高度,而在跌入低谷的反彈力。」
  • 「病態的」職場人,急需的不是「吃藥」,而是努力提升挫折復原力
    他認為,他不會在挫折面前失去戰鬥的勇氣,並且一直尋求突破的能力,這才是他最大的強項。這不僅讓我想起美國心理學家艾美·維爾納的一項研究:挫折復原力。在長達超過40年的時間裡,維爾納一直致力於觀察美國夏威夷群島之一-考艾島上出生的698名兒童,並先後進行了六項調查研究。
  • 那個掌管Facebook的女人,是如何給孩子最需要的「復原力」?
    那當遭遇生活的重大打擊時,比如親人去世,父母離異等等這些事情時,我們應該怎麼和孩子聊呢? 又怎樣才能建立自己包括孩子的挫折復原力呢? 直到有一次,她和丈夫戴夫一起出去度假,她在旅館房間睡覺,丈夫在健身房跑步機上跑步,結果他突然從跑步機上掉下來,倒在地上,過了一個多小時才被發現,搶救已經來不及了。 事後醫學解剖證明,桑德伯格的老公死於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他是因為突然發病,才會從跑步機上摔倒。
  • 那個掌管Facebook的女人,是如何給孩子最需要的「復原力」?
    那當遭遇生活的重大打擊時,比如親人去世,父母離異等等這些事情時,我們應該怎麼和孩子聊呢?又怎樣才能建立自己包括孩子的挫折復原力呢?直到有一次,她和丈夫戴夫一起出去度假,她在旅館房間睡覺,丈夫在健身房跑步機上跑步,結果他突然從跑步機上掉下來,倒在地上,過了一個多小時才被發現,搶救已經來不及了。事後醫學解剖證明,桑德伯格的老公死於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他是因為突然發病,才會從跑步機上摔倒。這種突發的、意外的親人離世,可想而知,對於桑德伯格和幾個孩子來說,打擊有多大。
  • 分享秘密純真童年——《秘密花園》
    一群孩子在秘密小天地裡盡情玩耍,還學會了互幫互助團結有愛,不僅自己變得活力滿滿,還影響了身邊大人也變得積極樂觀。 科林老爹能擁有這樣一座超大莊園,自然也是家庭條件不輸瑪麗老爸。有經濟支撐,才能有科林每天變著花樣的無病呻吟。 初看二人,他們倆很有點兒薛寶釵、賈寶玉的味道,其實角色起點低是為了後續有充足提升空間。待他們發現成長的樂趣後,觀眾們就會喜歡上這些童心未泯又變得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