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玻璃心,他們打不得罵不得,甚至連批評幾句都有可能離家出走,或者是做出更極端的行為。
不少孩子在受到挫折或者是家庭發生變故之後,都會消極悲觀,他們不知道如何面對社會,只想一味的逃避,破罐子破摔。
但是也會有一些孩子卻不同,即便生活對他們並不優待,甚至給了他們重重一擊,也沒有把這些孩子打垮。
他們能夠正視問題,能夠適應環境,雖然已經千瘡百孔、面目全非,但是依然會努力的調整自己,重建生活,成為一個情緒穩定、樂觀積極的強者。
毫無疑問,這些孩子擁有強大的復原力。
01什麼是復原力?
復原力(Resiliency)是指個體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的良好適應過程,也就是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
我們任何人都無法保證自己的一生一帆風順,沒有荊棘,很多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困難。
只有復原力足夠強的人,才能夠不被外界幹擾,不被創傷擊垮,努力開拓一條更寬更平坦的光明大道。
02影響復原力的因素有哪些?
1、外界環境因素
社會因素包括朋友、同事、社區關係等,如果人們能夠擁有較強的社會支持,在自身所處的環境中感到舒心快樂,那麼相對而言他們的復原力就會更強。
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相比,家庭因素對於一個人復原力的強弱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如果人們在原生家庭中能夠得到父母積極的教育,有一個溫馨民主的生長環境,那麼他們就會有更好的復原力。
2、個人心理因素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有的推測與判斷,也就是人們潛在意識裡對自己的信心程度。
自我效能感較高的人,即便面對挫折,也不會輕言放棄,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知道只要自己堅持,就會有成功的一天。
但是自我效能感較差的人,更多的是選擇向困難妥協,他們寧願自暴自棄,也不願相信自己,自然離成功越來越遠。
性格內外向性格外向的人在面對挫折時,內心積極樂觀的一面會顯現無疑,而且由於他們善於人際交往,所以能夠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所以會更容易復原。
如果是一個內向的人,在遇到困難時,他們不懂得通過正確的途徑去宣洩,只能把這種負面情緒埋在心底。
同時因為人際圈子較小,他們不願意和他人交流,自然也就無法得到外界有效的支持。
情緒穩定性自控力對於任何人來說都很重要,只有人們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不慌亂,採取可靠的方式去解決,不偏激不極端,才能有更強的復原力。
如果人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時手足無措,容易激動,那麼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越來越嚴重,以至於人們被徹底被問題打敗,從此一蹶不振。
現在很多孩子的自控力都不足,有的家長會把它歸咎為孩子的年齡有限,能力不足,其實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真正能夠影響孩子自控力的,恰恰是他們在生活中養成的習慣。
03自控力有多重要?
父母總是習慣性的把目光盯在孩子的成績上,覺得孩子考試能得高分就是優秀的,分數不理想,哪怕孩子有所進步,父母都是無法滿意的。
這樣無形中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壓力,他們害怕學習,害怕被父母責罵,所以會想要逃避,產生厭學情緒。
孩子之間的差距,並不是看試卷上的分數就能知曉的,很多孩子在到了高年級之後,成績會出現較大的落差。
那些平時學習自控力強的孩子,當父母不再像低年級那樣看著自己學習時,也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而那些平時必須依靠父母催促、看管的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視線,他們就會"原形畢露",學習中的各種弊端都會表現無疑,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缺乏自控力,甚至會影響孩子日後在人生道路上的發展。
04想要孩子擁有強大的復原力,關鍵是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1、幫助孩子制定情緒管理流程,提升孩子的情商
只有具備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孩子的自控力才能夠提高。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是和智力有關,而80%是和一個人的情商有關。
很顯然,情商高的孩子在情緒控制方面也會更出色。
在孩子有情緒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自己會出現這種情緒?
自己這樣負面的情緒會不會對解決問題有所幫助?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麼是不是應該選擇其他方式去解決,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樣會讓孩子更好的正視自己的問題,會讓他們慢慢學會如何進行情緒管理,擁有較強的自控力。
2、重新制定衡量孩子成功的標準,培養孩子的堅持習慣
我們會發現那些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其他方面都優秀的孩子,他們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堅持,他們懂得如何自律,擁有良好的自控力,這些都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好習慣的形成不容易,堅持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如果孩子能夠做到幾年如一日的去學習,去練琴,或者去做那些對他們吸引力並不大的事。那麼即便孩子天資有限,也能取得讓人矚目的成績。
3、培養適合孩子的好習慣
節制:食不過飽,不需要擁有太多東西。
沉默:說話必須對別人或你自己有益,要避免無益的聊天。
生活秩序:將每一樣東西放在它們應該放的地方,每件日常事務應當有一定的時間。
決心:做應該做的事情,決心要做的事應堅持不懈。
儉樸:花錢必須於人於已有益,換言之,切忌浪費。
勤勉:不浪費時間,只做那些有用的事情,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誠懇:不欺騙人,思想純潔公正,說話也要如此。
公正:不做害人的事情,不要忘記履行對人有益而且又是你應盡的義務。
中庸適度:避免極端,要容忍別人對你應得的處罰。
清潔:身體、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潔。
鎮靜:不要因為小事或普通的、不可避免的事故驚慌失措。
貞節:不傷害身體或損害你自己或他人的安寧或名譽。
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幫助他們養成這些好習慣,相信孩子一定能夠在習慣的養成過程中擁有強大的自控力,從而使復原力增強,成為生活中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