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不起挫折、逆商低?心理復原力:關鍵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2020-12-23 育媽媽記

在很多人看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玻璃心,他們打不得罵不得,甚至連批評幾句都有可能離家出走,或者是做出更極端的行為。

不少孩子在受到挫折或者是家庭發生變故之後,都會消極悲觀,他們不知道如何面對社會,只想一味的逃避,破罐子破摔。

但是也會有一些孩子卻不同,即便生活對他們並不優待,甚至給了他們重重一擊,也沒有把這些孩子打垮。

他們能夠正視問題,能夠適應環境,雖然已經千瘡百孔、面目全非,但是依然會努力的調整自己,重建生活,成為一個情緒穩定、樂觀積極的強者

毫無疑問,這些孩子擁有強大的復原力。

01什麼是復原力?

復原力(Resiliency)是指個體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的良好適應過程,也就是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

我們任何人都無法保證自己的一生一帆風順,沒有荊棘,很多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困難。

只有復原力足夠強的人,才能夠不被外界幹擾,不被創傷擊垮,努力開拓一條更寬更平坦的光明大道。

02影響復原力的因素有哪些?

1、外界環境因素

社會因素包括朋友、同事、社區關係等,如果人們能夠擁有較強的社會支持,在自身所處的環境中感到舒心快樂,那麼相對而言他們的復原力就會更強。

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相比,家庭因素對於一個人復原力的強弱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如果人們在原生家庭中能夠得到父母積極的教育,有一個溫馨民主的生長環境,那麼他們就會有更好的復原力。

2、個人心理因素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有的推測與判斷,也就是人們潛在意識裡對自己的信心程度。

自我效能感較高的人,即便面對挫折,也不會輕言放棄,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知道只要自己堅持,就會有成功的一天。

但是自我效能感較差的人,更多的是選擇向困難妥協,他們寧願自暴自棄,也不願相信自己,自然離成功越來越遠。

性格內外向性格外向的人在面對挫折時,內心積極樂觀的一面會顯現無疑,而且由於他們善於人際交往,所以能夠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所以會更容易復原。

如果是一個內向的人,在遇到困難時,他們不懂得通過正確的途徑去宣洩,只能把這種負面情緒埋在心底。

同時因為人際圈子較小,他們不願意和他人交流,自然也就無法得到外界有效的支持。

情緒穩定性自控力對於任何人來說都很重要,只有人們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不慌亂,採取可靠的方式去解決,不偏激不極端,才能有更強的復原力。

如果人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時手足無措,容易激動,那麼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越來越嚴重,以至於人們被徹底被問題打敗,從此一蹶不振。

現在很多孩子的自控力都不足,有的家長會把它歸咎為孩子的年齡有限,能力不足,其實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真正能夠影響孩子自控力的,恰恰是他們在生活中養成的習慣

03自控力有多重要?

父母總是習慣性的把目光盯在孩子的成績上,覺得孩子考試能得高分就是優秀的,分數不理想,哪怕孩子有所進步,父母都是無法滿意的。

這樣無形中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壓力,他們害怕學習,害怕被父母責罵,所以會想要逃避,產生厭學情緒。

孩子之間的差距,並不是看試卷上的分數就能知曉的,很多孩子在到了高年級之後,成績會出現較大的落差。

那些平時學習自控力強的孩子,當父母不再像低年級那樣看著自己學習時,也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而那些平時必須依靠父母催促、看管的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視線,他們就會"原形畢露",學習中的各種弊端都會表現無疑,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缺乏自控力,甚至會影響孩子日後在人生道路上的發展。

04想要孩子擁有強大的復原力,關鍵是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1、幫助孩子制定情緒管理流程,提升孩子的情商

只有具備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孩子的自控力才能夠提高。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是和智力有關,而80%是和一個人的情商有關。

很顯然,情商高的孩子在情緒控制方面也會更出色。

在孩子有情緒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自己會出現這種情緒?

自己這樣負面的情緒會不會對解決問題有所幫助?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麼是不是應該選擇其他方式去解決,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樣會讓孩子更好的正視自己的問題,會讓他們慢慢學會如何進行情緒管理,擁有較強的自控力。

2、重新制定衡量孩子成功的標準,培養孩子的堅持習慣

我們會發現那些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其他方面都優秀的孩子,他們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堅持,他們懂得如何自律,擁有良好的自控力,這些都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好習慣的形成不容易,堅持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如果孩子能夠做到幾年如一日的去學習,去練琴,或者去做那些對他們吸引力並不大的事。那麼即便孩子天資有限,也能取得讓人矚目的成績。

3、培養適合孩子的好習慣

節制:食不過飽,不需要擁有太多東西。

沉默:說話必須對別人或你自己有益,要避免無益的聊天。

生活秩序:將每一樣東西放在它們應該放的地方,每件日常事務應當有一定的時間。

決心:做應該做的事情,決心要做的事應堅持不懈。

儉樸:花錢必須於人於已有益,換言之,切忌浪費。

勤勉:不浪費時間,只做那些有用的事情,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誠懇:不欺騙人,思想純潔公正,說話也要如此。

公正:不做害人的事情,不要忘記履行對人有益而且又是你應盡的義務。

中庸適度:避免極端,要容忍別人對你應得的處罰。

清潔:身體、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潔。

鎮靜:不要因為小事或普通的、不可避免的事故驚慌失措。

貞節:不傷害身體或損害你自己或他人的安寧或名譽。

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幫助他們養成這些好習慣,相信孩子一定能夠在習慣的養成過程中擁有強大的自控力,從而使復原力增強,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相關焦點

  • 孩子蛋殼心理,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逆商」,父母這樣做很關鍵
    導讀:孩子蛋殼心理,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逆商」,父母這樣做很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蛋殼心理,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逆商」,父母這樣做很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經不起挫折?鍛鍊心理復原力,父母要給孩子失敗的機會
    面對同樣的挫折,兩個孩子的表現截然不同。老大選擇逃避,老二選擇直面。一、孩子害怕受挫折的原因有哪些?1、先天因素好比遺傳,如果父母有一個人屬於內向型的性格,孩子得到遺傳,就會比一般的孩子更害怕受到挫折,即使挫折擺在面前,他們也會選擇逃避。
  • 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
    導讀: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懼怕挫折,「心理復原力」很重要,家長應該知道這三點
    家長的這些做法都是很不正確的,因為這會讓孩子失去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心理復原力。可惜的是,有些家長並不知道這種能力是什麼樣的。ONE 什麼是「心理復原力」?心理復原力指的是在面對挫折的時候迅速地調整好心態走出失落的能力。
  • 孩子一遇挫折就喪失信心?提高抗挫能力,關鍵是提高「心理彈性」
    作者/英英編輯/英英現代社會,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出於對孩子的過度關心,不少大人會把孩子保護得太過嚴實,孩子沒有接受困難的過程和經驗,一遇挫折就喪失信心,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提高抗挫能力,關鍵是提高"心理彈性"。
  •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頹廢?家長培養孩子的「復原力」能解決問題!
    研究表明,復原力主要包括內在保護因子和外在保護因子兩個因素。外在保護因子就是指個人周邊生活的環境,一般是家庭,學校或是社會對人心理復原力的影響。比如與父母溫暖的親子關係、與老師同學良好的關係、成功或快樂的積極經驗。
  • 孩子陷入悲傷中無法自拔,培養孩子心理復原力,克服成長障礙
    孩子由於心理髮育不成熟,所以對一些事情很容易陷入悲傷無法自拔,孩子的心理素質不好,家長想要幫助孩子改善這點,就需要了解心理復原力」。一,什麼是心理復原力心理復原力指的是人在面對逆境,或是較大的心理打擊後,人的內心會像彈簧一樣,雖然經過了壓縮,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能夠恢復如初。
  • 家長如何給孩子最需要的「復原力」?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更有能力維持自己的積極性,恢復自己的平衡,即使遭受重大挫折,也能第二天早上起床,決心再試一次。我們稱這種能力為復原力,這種能力也是孩子們最需要的。那當遭遇生活的重大打擊時,比如親人去世,父母離異等等這些事情時,我們該怎麼和孩子聊,怎樣幫助孩子建立挫折的復原力呢?
  • 未來走多遠拼的是逆商,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如何提升逆商?
    考試不理想,有的孩子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有的孩子淡定自若,愈挫愈勇,敢於向困難挑戰。被老師批評了,有的孩子戰戰兢兢,心情抑鬱;有的孩子內心堅定,自我反思。面對挫折每個人的反應不同,有性格、思維方式的不同,其實還有一項更為重要的,是逆商的不同。
  • 孩子過於脆弱受不得打擊?因為逆商較低,提高孩子逆商可以這樣做
    但是我卻為孩子越來越脆弱的心理教育和逆商感到擔憂。且不論這是否和教育體制有關,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經統計,每年全國至少有15萬學生自殺。其中有一半是因為學習壓力過重自殺。也有家庭溝通問題,情感受挫問題。災難,突發事件,經濟問題都各佔據小部分,甚至有些是因為自卑。這些青少年自我傷害的頻發事件,讓人感覺孩子們承受挫折的能力來越差了。
  • 逆商高的孩子往往更優秀,抓住五個關鍵點,讓娃的逆商贏在起跑線
    其實,逆商的培養並不是很難的事情,但是要抓住其中的幾個關鍵點。鍛鍊孩子面對困難時的心理狀態家長如果在生活中發現孩子遇到了一些困難,那麼不要馬上插手,而是要讓孩子先自己進行解決,這樣能夠鍛鍊孩子面對困難時的心理狀態。
  • 每一個「逆商」低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極度「焦慮」的家長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磨礪越來越少,也因此導致孩子的"抗壓"能力越來越差,但是孩子"逆商"低的背後,是否與家長有關?我想脫離不了干係,每一個"逆商"低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極度"焦慮"的家長。逆商高的孩子心理更加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精神衛生部主任薩託拉斯給出了精神健康的標準,其中一條就是——能夠經受生活的挫折及時地調適自己的情緒,不僅適應環境,而且能有效地改造環境。
  • 做好挫折教育,孩子成長更有利!逆商培養讓孩子贏得起也輸得起
    著重講解了逆商與挫折教育什麼逆商逆商的全稱是「逆境商數」,一般是指挫折商和逆境商,指人們遭遇逆境的時候,有怎麼的反應方式。簡而言之,就是面對挫折、擺脫困境的能力。逆商低的常見表現愛發脾氣,遇到困難一蹶不振,容易自我傷害等。逆商低的原因父母的溺愛,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對孩子一切事的大包大攬,教育方式不對,學習環境差等。
  • 孩子一失敗就哭?提高孩子的「逆商」,家長可用「LEAD工具」
    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奔潰,這說明孩子的心理彈性差。所謂的心理彈性是指人們在面對外界事物發生變化時所做出的反應,往往那些心理彈性差的孩子在面對突發情況時無法做到隨機應變,大腦往往處於空白和焦慮的狀態,因此他們會由於不知所措而大哭。心理彈性差的孩子往往也會做出一些比較偏激的行為,例如,我們常常在新聞上會看到一些孩子因為一兩次考試成績差,無法接受現實,最終走上了輕生的道路。
  • 面對挫折,孩子在"習得性無助"掙扎,巧用逆商CORE四維提升抗逆力
    習得性無助的孩子通常他的自我效能感也比較低,對自己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會持懷疑自己的態度。2.心理韌性的提升,讓孩子在挫折中增強逆商指數書中講述了兒童心理學家艾美·維納爾專門研究有童年創傷的年輕人,發現這些年輕人中,有三分之一的戰勝了創傷,走向成功,在這過程中是心理韌性幫助了他們。從而得出,積極應對挫折的人韌性強,能從巨大的挫折中走出來;心理韌性強的孩子比心理韌性弱的孩子更善於做計劃和準備。
  • "讓孩子去當服務員",捨得孩子體驗辛苦,長大才有"逆商"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全稱逆境商數,一般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就比如說,對於廣大的創業者來說,創業之路那肯定是不平坦的,尤其是在這個優勝劣汰的竟爭時代,所要面臨的挑戰、風險和困難會更大。
  • 孩子走出困境的內生力量,提高逆商,是你最後的底牌
    具有較高逆商的人,往往擁有很高的控制感,出現困難時傾向於從自身找原因,不會延伸放大挫敗感,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用一句古話說,也就是鳳凰涅槃的神力;而較低的逆商,卻可以使天資聰慧的人一蹶不振、泯然眾人。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積極的心態,是孩子一生受用的基石。周國平在《只有一個人生》中說:「人應該具備兩個覺悟:一是勇於從零開始,二是坦然於未完成。」
  • 孩子光智商和情商高就夠了?逆商過低的孩子,同樣難優秀
    一個孩子的逆商越高,那麼事物或困難對於孩子所造成的挫折就會變低,可能有些家長沒有認識到低挫折感將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但其實,孩子的身心成長都和挫折的程度有很大的關係,要是孩子在平時受到的挫折感過強,導致孩子的心理崩潰,那麼孩子必然會產生多種負面情緒,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發展,對孩子的成長造成直接的阻礙。所以,想要孩子獲得健康、全面的成長,智商和情商雖然很重要,但是逆商也是不可或缺的。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逆商
    這些青少年自我傷害的頻發事件,讓人感覺孩子們承受挫折的能力來越差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在逆商上的缺陷讓我們不得不重視。尤其應該從小就培養起孩子的逆商,讓孩子在挫折中越戰越勇,而不是越戰越頹廢,甚至自取滅亡。這不是我們教育的初衷。可是到底又是什麼令我們背道而馳?
  • 逆商決定了人生的高度,有多少家長忽視了孩子的逆商培養?
    而相對的,那些逆商低的人,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只會屈服於困難,只會到處宣洩自己對困難的不滿,這些行為,完全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不但會讓自己沒有任何的進步和提高,還會導致自己積壓更多的負面情緒,所以,這些人談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