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下一句是啥?《春望》寫什麼歷史事件

2020-12-16 語文360

春望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釋

國:國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

恨別:悵恨離別。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裡指安史之亂的戰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當。

白頭:這裡指白頭髮。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渾:簡直。欲:想,要,就要。勝:受不住,不能。簪:一種束髮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成年後束髮於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作品鑑賞】

《春望》是杜甫寫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瀰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悽然。

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藉助景物反託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氣氛。「國破」和「城春」兩個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並形成強烈的反差。「城春」當指春天花草樹木繁盛茂密,煙景明麗的季節,可是由於「國破」,國家衰敗,國都淪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頹垣殘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長安城裡已不是市容整潔、井然有序,而是荒蕪破敗,人煙稀少,草木雜生。這裡,詩人睹物傷感,表現了強烈的黍離之悲。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無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兒原本嬌豔明媚,香氣迷人;春天的鳥兒應該歡呼雀躍,唱著委婉悅耳的歌聲,給人以愉悅。「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這兩句的含意可以這樣理解:我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淚落潸然;我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

《春望》反映了杜甫在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願望

人內心痛苦,遇到樂景,反而引發更多的痛苦,就如「營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那樣。杜甫繼承了這種以樂景表現哀情的藝術手法,並賦予更深厚的情感,獲得更為濃鬱的藝術效果。詩人痛感國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增添內心的傷痛。這聯通過景物描寫,借景生情,移情於物。表現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詩人想到:戰火已經連續不斷地進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肅宗剛剛繼位,但是官軍暫時還沒有獲得有利形勢,至今還未能收復西京,看來這場戰爭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

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子兒女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麼樣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書抵萬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詩人在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戰爭是一封家信勝過「萬金」的真正原因,這也是所有受戰爭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廣大人民反對戰爭,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願望,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

《春望》是杜甫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了詩人愛國之情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連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計上心頭,內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戚景象,內心焦慮至極,不覺於極無聊賴之時刻,搔首徘徊,意志躊躇,青絲變成白髮。自離家以來一直在戰亂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於長安數月,頭髮更為稀疏,用手搔發,頓覺稀少短淺,簡直連髮簪也插不住了。詩人由國破家亡、戰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 「白髮」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髮白了、疏了,從頭髮的變化,使讀者感到詩人內心的痛苦和愁怨,讀者更加體會到詩人傷時憂國、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完整豐滿的藝術形象。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且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

《春望》創造了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展示出杜甫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致家裡音信全無,最後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環相生、層層遞進,創造了一個能夠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願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藝術特色

情景交融:前四句重在繪景(山河、草木、花鳥),但景中有情(破、深、濺淚、驚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時、恨別)。後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斷「家書」,搔「白頭」),情中有景。

意境深沉:「國破」然而「山河在」, 「城春」可是「草木深」;花鳥本娛人之物,反而「濺淚」,「驚心」,語義的強烈反差,語勢的節節逆轉,使詩人鬱勃而頓挫的憂思情感獲得藝術的表現。

一字傳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使人觸目驚心,「深」字令人滿目悽涼。「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濺」、「驚」體現了詩歌語言的動態美,寄託了詩人強烈的情感。

【名家點評】

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耐也。近世詩人,唯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他皆類此,不可遍舉。」

宋·方回《瀛奎律髓》:「此第一等好詩。想天寶、至德以至大曆之亂,不忍讀也。」

明·鍾惺《唐詩歸》:「所謂愁思,看春不當春也。」

明·胡震亨《唐音癸籤》:「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百代而下,當無復繼。」

明·王嗣奭《杜臆》:「落句方思濟世,而自傷其老。」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起聯筆力千鈞。……『感時』心長,『恨別』意短,落句故置家言國也。匡復無期,趨朝望斷,不知此身得睹司隸章服否?只以『不勝簪』終之,悽涼含蓄。」

清·吳見思《杜詩論文》: 「杜詩有點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國破山河在』,『在』字則興廢可悲;『城春草木深』,『深』字則薈蔚滿目矣。」

清·陳衍《石遺室詩話》:「老杜五律,高調似初唐者,以『國破山河在』一首為最。」

民國·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引吳汝倫曰:「字字沉著,意境直似離騷。」

今人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曰:「語語沉著,無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

今人顧隨《駝庵詩話》: 「(首聯)在雄偉中有秀雅,壯美中有顧優美。」

今人蕭滌非《杜甫詩選》:「關於『感時』句,有人認為花並不濺淚,但詩人有這樣的感覺,因此,由帶著露水的花聯想到它也在流淚。按果如此說,濺字就很難講通……濺是迸發,有跳躍義。……故此處『淚』仍以屬人為是,所謂『正是花時堪下淚』也。又白居易《聞早鶯》有『鳥聲信如一,分別在人情』,可與『鳥驚心』互參。」

近人鬱達夫《奉贈》詩之五:「一紙家書抵萬金,少陵此語感人深。」

今人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備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

1936年6月28日,董憲勳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僱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勳的叔叔家中。兩天後,趙一曼在奔往抗日遊擊區的途中不幸被日軍追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窟。趙一曼被押回哈爾濱後,日軍對她動用了老虎凳、灌辣椒水,電刑等所有慘無人道的酷刑。但趙一曼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並不吐露半句真情。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

8月1日,日軍將趙一曼押往珠河。第二天,日軍將她綁在大車上,在珠河縣城「遊街示眾」。此時,趙一曼慷慨赴難,視死如歸。面對敵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當趙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門外的草坪中央時,幾個軍警的槍口對準她。一個日軍軍官走到趙一曼跟前問:「你還有什麼話要講嗎?」趙一曼昂然地說:「為抗日鬥爭而死是光榮的!」日軍軍官惱羞成怒,向那幾個軍警猛一揮手,一排罪惡的子彈便射進趙一曼的胸膛。就這樣,趙一曼犧牲於珠河縣,即今天的黑龍江省尚志縣小北門外,年僅31歲。

趙一曼在慷慨就義之時,曾飽含熱淚給兒子留下了一封遺書,上面寫道:「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這是抗日女英雄讓人熱血沸騰的血淚家書,也是趙一曼對兒子長大成人之後要繼承母親遺志投入抗日鬥爭的諄諄遺囑。

趙一曼英勇就義後,日偽軍用一塊毛毯將烈士的遺體包裹之後抬到山上,倒上汽油將英雄的遺體燒掉。趙一曼烈士屍骨未存,也沒有墳墓。很多年以後,人們在她的犧牲地為這位民族英雄塑像立碑。如今,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新中國建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趙一曼給予了高度評價。朱德題詞「革命烈士趙一曼永垂不朽!」

董必武為趙一曼賦詩:「革命潮聲雜鼓鼙,宜賓兒女動深閨。焉能照舊營生活?奮起從軍弁易笄。北伐旗開勝未終,叛徒決策反工農。招來日寇山東阻,民族危機迫再逢。北去南來黨命御,不因負病卸仔肩。工農解放須參與,抗日矛頭應在先。抗倭未勝竟成俘,不屈嚴刑罵寇讎。自是中華好兒女,珠河血跡史千秋。」

陳毅為趙一曼寫下了六言詩:「生為人民幹部,死為革命英雄。臨敵大節不辱,永記人民心中。」

2005年7月7日,在《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中,有700多件抗日戰爭時期的珍貴文物與世人見面。其中,就有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在就義時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手稿,可謂是字字千鈞,句句血淚。慈母情懷,催人淚下;悲壯豪情,激勵後人!趙一曼在就義時寫給兒子的血淚家書,讓無數參觀者感懷至深,不禁淚水潸然。

相關焦點

  • 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唐代: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草木深:指人煙稀少。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恨別:悵恨離別。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裡指安史之亂的戰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值,相當。白頭:這裡指白頭髮。搔:用手指輕輕的抓。渾:簡直。欲:想,要,就要。勝:經受,承受。簪:一種束髮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成年後束髮於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悲憫情懷、滿眼含淚的杜甫
    一般的詩人寫詩,寫自己比較多,把自己高興的事、發愁的事,寫進詩裡去,或者寫風景、寫山水田園。這些詩杜甫也寫,他不是只寫這些。在這之外,杜甫寫了好多跟現實生活有關的事,比如別人的愁苦。他的詩還敢批評,敢把那些他認為不公平的事寫出來,比如當官的欺壓老百姓,有權有勢的人過度奢華浪費,他都寫。杜甫寫詩,不單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能感受他人的愁苦。
  • 杜甫五言詩八首: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也是杜甫的名篇,是杜甫在旅途中所寫。這首詩既寫旅途風情,更以沙鷗自況,乃自傷飄泊之意。《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2021中考古詩詞梳理‖17.春望
    《春望》一詩中寫國都淪陷,山河依舊,春天來臨卻雜草叢生且表現長安春日滿目悽涼,傳達出詩人憂國傷時之情的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春望》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出望中之所見,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3.《春望》中描寫長安城被叛軍攻陷後遭到驚人破壞的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
  • 杜甫的千古名作《春望》,句句經典,寫盡憂國憂民之情,感人肺腑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被稱為「詩史」。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大多集於《杜工部集》。今天分享一首杜甫的經典代表作《春望》,一起走進杜甫的詩詞,感受杜甫憂國憂民,沉鬱頓挫的詩風。
  • ——以《春望》為例
    那麼什麼是「沉鬱頓挫」呢?今天小樓就在精讀杜甫經典五律《春望》的基礎上,分析什麼是「沉鬱頓挫」,以及杜甫的詩是怎樣體現「沉鬱頓挫」的。通釋《春望》一切分析都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的深刻理解上,所以小樓先通釋《春望》全詩。
  • 【課堂實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春望》《月夜》中兩滴詩聖之淚
    師:那一滴滴眼淚是了解詩聖的一把鑰匙,今天我們就通過《春望》《月夜》中的兩滴淚,來走進詩聖的心靈深處。下面請全體男生朗讀《春望》,女生朗讀《月夜》。男生:齊誦《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讓孩子們通過古詩《春望》牢牢掌握了超實用的畫圖記憶!
    想像一下:學習什麼東西時,專注力集中而且記得牢靠!答案是:充滿圖像感的內容!學習的本質就是學圖像當你具備圖像思維能力,剩下的就是持之以恆的科學訓練。舉例:《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畫圖並添加信息理清詩詞的寫作順序和表達的意境,刻畫每一句的形狀,如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
  • 解讀杜甫《春望》:雖然一輩子沒怎麼當官,卻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春望公元757年春天,杜甫面對淪陷的長安城,感慨萬千,寫了一首世代流傳的《春望》。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首《春望》,幾乎不用翻譯也能讀得懂,但簡練的詞語中,用語又極其恰當深刻,比如「國破山河在」的「破」字,把都城淪陷,國家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描述的極其準確。第三、四句中的「濺」、「恨」、「驚」,都是感情色彩極其強烈的詞語,把詩人內心中的傷懷毫不掩飾地呈現到讀者眼前。
  • 杜甫1400多首詩被譯成韓語 韓國中學課本收錄《春望》
    「在韓國初中和高中的課本中,還收錄了杜甫的《春望》等詩作,所以只要是中學畢業生,都知道杜甫。」 「言詩不及杜,如言儒不及夫子。高麗王朝中期的文人崔茲曾經如此將杜甫與孔子相比,可見杜甫的影響力。」韓國高麗大學教授尹在敏在本次大會上說,杜甫作為世界矚目的大詩人,不僅對中國文學影響深遠,也對漢文化圈中的古代東亞各國影響深遠。
  • 八年級語文《春望》常考知識點匯總
    部編八年級語文《春望》知識點匯總如下:1. 主旨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2.從鍊字的角度賞析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破」字,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殘破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寫出了亂草叢生、一片荒蕪的景象,令人滿目悽然。3. 賞析頷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千古名言精選,你想寫什麼流傳後世?
    ,芸芸眾生,能在歷史上留一下一筆的,有官位,財富,事件,文學作品,或者一句話.本篇挑選名言偏重名言的社會歷史屬性,較忽略文學作品的名句.,大多是別人的講話,而非文學作品.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句:桓溫:要麼流芳千古,要麼遺臭萬年.
  • 小說被禁,53歲的魯迅氣得不行寫了這首七絕,最後7個字太酷了
    魯迅是什麼脾氣我們都知道,對他來說這還了得,於是53歲的他氣得不行寫了一首七絕。全詩短短28個字,卻風靡至今,最後7個字實在是太酷了,讓我們來品一品:《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 【每日一練】我愛古詩文丨 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____________,實際上是寫_________________;一個「深」字,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詩人感時傷別、見明麗之景誘發內心傷感的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 二年級下《語文園地一》知識點及時複習
    這就需要在課下複習時下「功夫」,一些關鍵的知識點要及時複習,千萬不要讓孩子在這個超長假期裡「掉隊」,否則等到開學發現不認真學的只有自己,等到考試全天不休也補不過來。今天就給大家複習二年級下《語文園地一》重難點和易考點乾貨。
  •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2015年12月10日14:0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杜甫的《春望》(しゅんぼう),一起來欣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