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定有很多人惴惴然,也有很多人憤憤然,為嘛?教師節到了唄!
有如此堅定信念的人無一例外都是特別寵愛孩子的,愛屋及烏,對於在孩子成長中能夠起到作用的任何人,這類家長也都抱著一顆感恩之心,唯恐怠慢了為孩子成長嘔心瀝血的老師。
我覺得我就是這樣的人,兒子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我對教他的老師充滿感激之情,給老師的孩子織毛衣,給老師禮物,不為自己想達到什麼目的,只覺得必須要感謝為兒子助力的人。
一個班級,學生幾十人,老師怎麼能面面俱到,無微不至呢?一部分家長希望孩子在學校能得到老師格外的關照,可是平時和老師又沒有什麼交情,於是,就想到了送禮。
送禮,在我們這個禮儀之邦,講人情的社會,大家都不陌生,什麼情況下要送禮誰心裡都「門兒清」。
說得好:
送禮之風最初是一些有利己心理的家長開的先河,後來被一些貪婪的老師發揚光大。
家長有求於老師,給老師送禮,老師堅持原則拒不受禮,家長就會惴惴然:
怎麼?不幫?
怎麼?這麼難弄?
怎麼?不就一「臭老九」嗎?裝什麼清高?
城裡,「講究」的人多,農村則很遜色,但也不是沒有。若有人問我是否收過家長禮物,我也必須如實回答:
「收過」。不僅家長,便是學生,也收到過。
肯定有噴子心裡暗罵:「當老師的,哪有好的!」
換位思考,如果是你,遇到下面的情況,你又會怎麼處理?
小鎮,沒多大地盤兒,人和人之間,除了親戚,就是鄰居、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
去年,某人通過關係把孩子送到我的班級,其目的明確,要提高語文成績,要第一。
教師節,她來我家,說孩子不喜歡學語文,成績不理想,希望我能幫忙改善這個狀況,又直接提出,希望我每天能給孩子輔導作業。臨走掏出「現金禮物」,我趕緊以平時都熟識友好為理由,斷不肯接受。
家長悻悻離開,過幾日,我下班,聽婆婆說有人給送來一些禮品。這人又把現金換做海產品,送了來。這次我沒有拒絕,那麼誠心,再拒絕好像覺得自己都沒有人情味兒,換位思考,家長也會很沒有安全感吧。
但是,俗語有「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學習上,特殊學生肯定要「量身定做」,另外,除了利用休息時間給人「打工」,輔導作業之外,我也在找機會回禮。好在機會很快到了,學期中家長做了個小手術,我趕緊「回禮」,雖然家長推辭,但拗不過我的堅持。
總要大體平衡才好,其實,這樣老師更累,說是用禮物「綁架」了老師,我覺得也不為過。
也有的家長教孩子的時候默不作聲,不教了的時候把你當朋友相處,於是,和這樣的家長,也就有了禮尚往來,今年還參加了一個學生的升學宴呢,當然。禮金是必須的。
教一茬學生,多一群朋友,如此,也美。
很大一部分家長遇到教師節都是糾結的。前幾天我就收到了一封私信:
老師你好:打擾您了,我有個困惑向您請教,第一個:我家孩五年級了,不愛學習,我用了很多辦法,也提升不起來他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愛。第二馬上教師節了,我該以怎麼樣的方式給老師表示一下。(因為孩子同學也是這種不愛學習的情況,他媽媽接到了老師好幾次的電話,目前還沒有給我打),你說我該怎麼處理比較合適。
愛孩子的家長比比皆是,期待孩子優秀也是家長的共識,但是,很多家庭畢竟不那麼富裕,雖然也有一顆愛老師的心,但是逢年過節送禮物也真是「抻的腰筋疼」。
送吧,實力不允許,不送吧,心裡還忐忑,老師能不能給孩子「小鞋」穿?
於是乎,也只有去揣測教師心理,老師的每一個舉動都有可能「過敏」。
老師打電話說孩子沒完成作業,什麼意思?要我送禮?
老師說孩子最近上課不注意聽講,成績下降,什麼意思,要我送禮?
孩子和同桌有矛盾,讓老師給換個同桌,老師沒搭理,什麼意思,沒給老師送禮?
孩子個子不高,老師給放到教室後邊,什麼意思,沒給教師送禮?
……
我想說:
老師打電話,能不能是因為想得到你的支持和協助?以便儘快轉變孩子的狀態?
沒有立即換同桌,是不是因為班級裡有各個小組需要均衡考慮,牽一髮而動全身?
孩子個子矮放到教室後面,能不能是教師為了教育孩子而出的「下策」?抑或是正好「輪流」到了那裡。
……
曾幾何時,「理解萬歲」深入人心,面對教師,可不可以「理解萬歲」?
不否認有師德差的老師,其惡劣行為傷了學生、家長的心,也對教師群體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這樣的人必須嚴懲。但是,不可否認,教師隊伍,大多數是好的。
「投桃報李」人盡皆知,若人心向善,多多營造尊師的氛圍,良言一句三冬暖,「暖」了心的教師是不是也自然具有溫暖人心的力量!如此,受益的不也是學生和家長?
又一個教師節到了,做家長的,你在想些什麼?
教師節來臨之際,期待我們每個教師都能輕裝上陣,和學生、家長擁有最單純的關係,每天,累並快樂著!
,期待有更多友善的溝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