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億籌建金科公司背後:中國太保如何布子金融科技棋局?

2020-12-11 騰訊網

今年7月,中國太保宣布出資7億元籌建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事實上,這僅是中國太保在金融科技發展之路上邁出的其中重要一步。

在中國太保今年半年報的經營業績陳述中,「科技」一詞出現了22次。除了上述金融科技公司的籌建,也提到了數據中心的建設、在董事會下設立科技相關的專業委員會、成為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的首批聯合發起成員單位……今年中國太保在科技上的動作不斷,這些動作背後,中國太保在下怎樣的一盤科技棋局?

「公司轉型2.0目標是成為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引領者,與之相契合,公司科技發展定位為業務高質量發展的賦能者和行業新技術應用的先行者。」談到中國太保金融科技業務的願景時,中國太保副總裁俞斌在近日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

向著這個願景前進,中國太保的科技條線其實已然發生巨大變化。作為太保科技條線的「指揮官」,俞斌向第一財經詳解了中國太保的科技棋譜。

科技藍圖架構——以市場化激發組織、人才、數據活力

「業務高質量發展的賦能者和行業新技術應用的先行者。」中國太保金融科技的這一願景如何理解?

俞斌解釋稱,一方面需注重科技長期能力建設,形成公司和客戶價值可持續增長的技術基礎;另一方面,注重新技術應用適度超前,致力於探索新業務布局和新業務模式,培育業務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生態。

在俞斌看來,要達到上述目標,「科技市場化」是核心路徑,這也是中國太保今年制定的新五年計劃中對金融科技發展方向的定位。中國太保將通過市場化這個核心要素,去激發組織、人才、數據這三方面的活力:一是設立市場化的主體,激發組織活力,改變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發展;二是通過市場化的薪酬體系考核,激發科技人才活力;三是加大對數據核心生產要素的配置,激發數據活力。

花7億元籌建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就是上面所說的市場化主體。據俞斌介紹,目前這一計劃已獲得公司董事會及股東會的通過,正在上報銀保監會審批的過程中。「這也是公司成立至今第一個獲股東大會全票通過的議案。」俞斌特別提到。

事實上,除了籌建金融科技子公司,中國太保在今年還在董事會下新設了科技創新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並計劃成立數智研究院。

這些新增的組織再加上集團的科技管理部門以及各子公司的科技部門,中國太保在科技條線上的組織已然不少,那它們在中國太保的科技棋局上將如何被布子?

俞斌給出的答案是「管、研、用」分離。

「在不同的階段,太保的科技管理戰略也隨之演進。2011年左右我們採取信息化集中建設管理的模式,因為彼時這是和效率提升聯繫在一起的。但目前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假如所有需求都需要通過分公司——專業子公司——集團科技運營中心這樣的鏈條來進行,則效率過低,不能完全響應業務需求。因此前幾年我們把產壽險等子公司的一些專屬應用的開發前置,集團還是負責共享應用與基礎設施的運維、創新研究等。不過通過反思,我們發現這樣的模式下集團相關部門既是生產者又是服務者、管理者。為了進一步激發組織的活力,我們就提出了『管、研、用』分離。」俞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具體來說,集團科技管理部等職能部門擔任「管」的角色,負責規劃制定、標準建立、信息安全等;而籌建中的金融科技公司和數智研究院則擔任「研」的角色,前者以市場化主體的身份來實現將數據作為主要生產要素,後者則通過引進外部科技頭部人才來激發數位化進程;「用」則是指提出需求的集團各條線/部門和子公司各條線/部門。

「『管、研、用』分離之後的角色定位就相對比較清晰,我認為比較能夠去激發組織的活力。」俞斌表示。

而在人才方面,用市場化來激發活力依然是關鍵。俞斌表示,人才和資源是打造科技與能力的核心關鍵,太保將遵循科技人才成長軌跡和市場規律,開展科技條線一體化人力資源改革。

「現在我們正在建立一個科技條線的薪酬職位體系雙通道,這將是巨大的改變。而從激發活力的角度來講,在人才建設上將強調優勝劣汰,未來績效的浮動部分佔比將會增大,並按照市場化的量化評價來進行。同時,在員工績效評價體系中引入積分形式,讓員工也參與到整個績效考核方案中,力求公正、客觀。」俞斌表示。

「鍋」、「菜」、「廚師」缺一不可

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金融企業正在逐步實現從信息化到線上化、數位化乃至智能化的升級。要實現升級,俞斌認為,關鍵路徑是需要把數據作為主要生產要素。因此,激發數據活力在中國太保的整個金融科技棋局中顯得異常重要。

如何實現?俞斌做了個非常生動的比喻:數據是「菜」,人才是「廚師」,大數據平臺是「鍋」,這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做出數據「盛宴」。

從數據角度而言,俞斌稱,需要充分利用內部及外部數據。「在信息化的時代,大家都有不少數據,但無形中會產生一個個的『數據孤島』,無法發揮大數據的真正效用。大部分企業在使用內部數據方面也還不一定到位,因此從信息化到數位化,首先需要打通企業內部的結構化數據及非結構化數據;第二步就是挖掘醫療信息等跟我們主營業務相關的外部數據。可信計算、聯邦學習等一系列前沿科技的發展,給了數據在不違反隱私的前提下進行跨行業和跨企業共享的可行性。」俞斌表示。

而要進行共享,打造開放型的大數據平臺不可或缺。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保險業通過與其他相關行業的數據合作一方面可進一步了解客戶需求,完善客戶畫像,進行精準銷售;另一方面則可以進一步提升保險產品的風險定價能力,優化核保核賠和風控模型,提升營運效率,降低營運風險。

上述提到的聯邦學習,指的是讓模型在各方移動,以分布式的方式構建,參與各方可以在不披露底層數據和底層數據的加密(混淆)形態的前提下共建模型,而數據可以不出私有域,達到數據可用不可見的效果。

據俞斌介紹,目前中國太保已與阿里、騰訊、百度、華為等多家頭部科技企業展開合作,計劃下一步利用聯邦學習等各種新技術,進行廣泛的內外部數據合作,在安全合規的基礎上構建以保險業務為核心的金融數據生態,實現對客戶需求和業務風險的精準把控。

而「廚師」則是讓數據落地的關鍵人物。上文中提到的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就承擔了這重要職能。據介紹,目前中國太保正在加強科技首席專家的市場化引進、目標管理、融入與支持服務。

相關焦點

  • 中國太保傅帆:發力科技與養老健康 實現高質量發展
    傅帆表示:「近幾年,『轉型』逐漸成為保險行業高度關注的熱詞,尤其是關於為什麼轉型、向哪個方向轉型、如何推動轉型。實際上,中國太保很早就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並付諸行動。同時,作為深耕國內保險市場的一家公司,中國太保在30年的發展歷程中,對保險行業經營規律的認知也在不斷深入。
  • 央行旗下再添金融科技子公司:中匯金科落地深圳,註冊資本1億元
    央行又新成立一家金融科技子公司!近日,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在深圳舉行。中匯金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稱「中匯金科」)揭牌成立。據柒財經了解,中匯金科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起設立。從股權關係上看,中匯金科為中匯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而後者又為中國金融交易中心百分百控股。中國金融交易中心背後的全資股東為中國人民銀行,因此,中匯金科也是央行旗下公司。
  • GDR與A股價差基本消失 中國太保通過兌回解禁考驗
    根據中國太保公告,自10月20日起,公司發行的全球存託憑證GDR兌回限制期屆滿,可轉換為公司A股。依照過往經驗,限制期屆滿後若發生集中兌回,可能對上市公司股價造成一定的壓力。10月20日GDR可轉換當日,太保A股股價一度下跌0.77%,收報33.55元/股。
  • 中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銀金科,明確六大主營業務
    6月13日,中國銀行全資子公司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金科」)在上海正式成立。公司註冊地在上海市浦東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註冊資本6億元人民幣。中行方面表示,中銀金科將以「立足集團內服務,放眼集團外拓展;深耕金融行業,探索跨界合作」為發展思路,打造具備市場競爭力的金融科技平臺,圍繞集團發展戰略,分階段分領域向行業和市場開放服務。
  • 金融科技2020大事記!堵「偏門」開「正門」,新政迭出持牌機構大擴容
    疫情之下,金融科技行業公司在科技賦能普惠金融、小微經濟中,迎來轉機。下半年以來,金融科技強監管環境下新政迭出,行業主體們也在合規中思考如何活下來、活得更好。另一方面,數字人民幣試點穩步推進、監管沙盒不斷提速、To B類科技賦能金融公司IPO提速,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直銷銀行、個人徵信機構等創新業務紛紛獲批資質、籌建開業。梳理2020年,不難發現的是金融科技監管思路越來越清晰,「堵偏門」的同時也要「開正門」;秉持穩健經營,在賦能實體經濟和普惠金融發展和構建平衡健康的數字金融生態中,科技+金融未來可期。
  • 零壹金融周報:中銀金科在上海成立,中信消金獲批開業
    【本周速覽】1.中國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在上海成立; 2.興業銀行獲準籌建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 3.光大銀行與度小滿達成戰略合作; 4.貴州銀行:14.5億元同業存款和9.1億元理財在包商銀行; 5.上海農商銀行增資10家村鎮銀行,共耗資5.1億元; 6.中信消費金融獲批開業:第24家持牌公司,註冊資本3億; 7.尚誠消費金融獲上海銀行60億元授信,額度有效期2年; 8.360金融與天津濱海農商銀行戰略籤約;
  • 金融科技能力將成比拼重點,嘉銀金科持續保持較高研發投入
    11月26日,在美上市的嘉銀金科(JFIN.US)發布了19年Q3財務報告。主要財務數據方面,嘉銀金科三季度營業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0.5%;淨利潤0.82億元。其中,最令市場關注的是本季度嘉銀金科旗下金融科技品牌極融正式併入母公司財務報表,或證明嘉銀金科針對B端市場布局的極融品牌將更多走入公眾視野。
  • 上海深度布局金融科技 連結兩大中心建設
    一方面推動金融與科技更加融合,另一方面堅持創新與安全並重。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充分賦能位於上海市虹口區邯鄲路135號的上海城創金融科技國際產業園,這幾天顯得格外熱鬧。12月7日開始,為期3天的第二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在產業園舉行,同期舉行的還有首屆上海金融科技創新博覽會暨全球金融科技節(2020)上海場。
  • 又一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開業 中銀金科落戶上海
    中國銀行全資子公司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金科」)日前在上海正式成立。據了解,中銀金科註冊資本6億元,主要業務方向是運用金融科技手段,開展技術創新、軟體開發、平臺運營與技術諮詢。
  • ...銀行布局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國有銀行|子公司|中銀金科|...
    6月13日晚間,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通過附屬機構設立的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金科「)在上海正式掛牌開業。這是繼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之後,第三家國有銀行布局金融科技公司。 中銀金科開業。據了解,中銀金科註冊資本為6億元,註冊地為上海浦東新區,主要業務方向是運用金融科技手段,開展技術創新、軟體研發、平臺運營與技術諮詢。
  • 中銀金科在上海掛牌開業 中行入局金融科技領域
    又一家國有銀行進軍金融科技領域。6月13日晚間,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通過附屬機構設立的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金科」)在上海正式掛牌開業。這是繼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之後,第三家國有銀行布局金融科技公司。
  • 慧安金科榮登《2019中國金融科技競爭力100強》
    6月27日,在由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中國網際網路金融三十人論壇(CIF30)、國培機構聯合主辦的第三屆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峰會上,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隆重發布《2019中國金融科技競爭力100強榜單》,慧安金科憑藉優異的技術研發實力
  • 金科文化42億跨境收購Outfit7遭問詢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吳正懿)深交所網站顯示,對於金科文化42億元併購事項,交易所於9月5日向公司發出問詢函,針對標的資產估值、業績補償等事項共提出了11個問題。  上證報此前在《聚攏朋友圈資本 金科文化是如何俘獲「說話貓」的?》
  • 新華財經|農銀金科落地北京 五大行加速金融科技布局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劉玉龍、馬悅然)記者從中國農業銀行獲悉,農銀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農銀金科」)28日在北京正式註冊成立。至此,五大行金融科技公司已全部成立。據悉,作為農銀集團全資子公司,農銀金科註冊資本為人民幣6億元,註冊地北京市通州區,主要提供面向集團子公司的信息化建設服務、場景金融生態建設、科技輸出和創新技術研究等業務,經營範圍涵蓋軟硬體研發、產品運營、技術和數據服務、IT軟硬體租賃、信息諮詢、技術轉讓、生產運維等。
  • 宜人金科:金融公益之路,宜信一直「在路上」
    今年「六一」前夕,雲南怒江州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兒童節禮物:共青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與宜人金科母公司宜信旗下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的「愛心圖書室」認領活動中,75位愛心人士向宜信基金會捐出70餘萬元愛心善款(截至6月1日),可以為孩子們建立90個愛心圖書室,以實際行動踐行教育扶貧。
  • 建信金科業績曝光:增資後估值將超100億!
    參見輕金融文章:五大行金融科技子公司集齊了!近日,國有大型商業行設立的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科還發布增資公告。備受關注的是,建信金科擬募集資金對應持股比例或股份數不超過10%,意向投資方按每1%股權不低於1億元人民幣報價。
  • 新消費,金融科技公司的新契機?
    監管收緊、疫情加持,整個金融科技行業轉型之路,愈發泥濘。與此同時,「要轉型、先易名」,也成為一時風潮。從最早的京東數字科技,到後來的宜人金科、信也科技、我來數科,一眾領頭羊毫不猶豫的,為自己貼上了科技標籤。但科技標籤真的管用麼?行業內外充滿疑問。
  • GDR上市後中國太保新一屆董事會首次全部亮相,多項創新改革在路上
    同時優化的還有董事會專業委員會構成,中國太保成為國內首家在董事會層面專設科技創新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金融機構。據了解,在新一屆董事會帶領下,公司多項體制機制創新改革正在路上。作為金融監管工作的「牛鼻子」,銀保監會近年來對公司治理越來越重視,並要求金融機構將強化公司治理作為轉變體制機制的重要著力點,從多方面推動完善公司治理機制。
  • 你我貸母公司嘉銀金科2019Q2營收6.36億元,借極融發力金融科技
    億歐金融9月5日消息,美股上市公司嘉銀金科發布了其2019年第二季度的財務報告。財報數據顯示,嘉銀金科二季度撮合借款交易額為4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5.1%;營收為6.356億元(約合9260萬美元),同比下降6.6%;淨利潤1.686億元,同比下降19.8%。
  • IDC:中國發展最快的41家金融科技公司
    IDC的FinTech Fast 101研究是基於對來自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香港,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韓國和澳大利亞的金融科技公司進行廣泛的現場分析而得出的增長較快的金融科技公司。本文對進入該榜單的41家金融科技公司基本情況進行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