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邢雲 通訊員司祥闊)儘管早就知道了結果,在接過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程潤松的臉上還是寫滿了激動。「潤松,快把通知書打開,讓我們看看什麼樣?」程潤松的父親既緊張又興奮。一同送來祝福的河北省平鄉縣教育局局長焦玉峰說,相隔35年再送平鄉學子踏入清華園,「這是一個新的起點!」
平鄉縣地處冀南平原,曾是國家級貧困縣。由於生源流失等因素,平鄉教育也一度「貧困」,教育水平低位徘徊不前,不少家長甚至不惜代價把孩子送到外面去就讀。「這種狀況讓平鄉教育人抬不起頭,除了努力突圍,我們已無退路。」回憶起2016年臨危受命時的情景,焦玉峰說。
要想改變現狀,就必須找到羈絆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怎麼找?問計於民。一系列座談會陸續召開:縣退休老幹部、老教師座談會,問計問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尋求幫助;中小學校長、一線教師座談會,找尋短板……縣教育局班子成員工作重心全部下沉,聽真話、看真事,發現真問題,真解決問題。
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針對學生底子較薄弱、整體素質較差的局面,在邢臺市教育局牽線搭橋下,平鄉縣成為「魏書生教育思想研究理事會會員實驗區」,37所中小學加入其中。引入李希貴語文主題學習實驗,22所中小學成為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學校。23所中小學、幼兒園與北京學校對標,通過頻繁互動,讓教師開闊視野、轉變觀念。
2016年開始,平鄉縣與邢臺市第二中學達成合作辦學協議,組建了第一屆「邢臺二中平鄉班」,引來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優秀的師資力量,讓農村的孩子「足不出縣」就能享受到市區優質教育資源。三年磨一劍,換得梅花香,2019年高考,第一屆「邢臺二中平鄉班」交出滿意答卷,2020年高考再創佳績。
「如果不是國家和老師幫助,我不可能走進大學校園。」新學期伊始,正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就讀的蘭逸鑫同學說。4年前,剛剛考入平鄉一中時,他們一家還在為學費和生活費發愁。趕上了貧困生「三免一補」政策,不但每學期全部免去了學費、住宿費、課本費,還能享受1500元的生活補助。與此同時,學校專門為他免除了餐費,並發動社會力量給他進行了捐款捐助活動。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教。平鄉縣教育局局長焦玉峰表示,縣裡財力薄弱,但對待教育投入從來不吝投入,既穩住了教師隊伍,又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3年來,該縣從本不寬裕的縣級財政中,拿出2.1億餘元支持教育發展。2019年上半年,該縣在教育扶貧考核中,位居全市教育系統第一。
抓質量,強基礎,在相關政策激勵下,越來越多的優秀老師願意投身基層學校,為教育教學工作提升貢獻力量。在一所所學校硬體設施明顯改善的同時,為幫助教師開闊視野、轉變觀念,平鄉縣自2019年以來邀請北師大一些專家教授對青年教師進行師德師風、學校管理、課堂改革、學科融合等方面的培訓,參訓教師達4000多人次。派出375人次赴北京學校開展對標學習活動,雙方在辦學策略、教學管理、教師培訓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組織40餘名中小學校長、教師到江西南昌金太陽教育集團及當地名校觀摩,學習其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增長見識,放大格局,提升提升了廣大教師的教學水平。近年來,平鄉縣先後湧現出胡清汝、白恆雲、王贊嶺等多位享譽全國的好教師、好校長。
「小縣辦『大』教育,窮縣辦『富』教育。」隨著全縣教育面貌逐年改觀,生源流失情況得到明顯遏制,優秀生源得以留存,平鄉縣整個縣域教育生態出現了喜人變化,穩步邁上了新的臺階。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