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中回望 在傳統中聆聽 全聚德展覽館弘揚京味文化

2021-01-13 北晚新視覺網

5月18日是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傳統的未來」。作為北京的城市名片、中華美食的傑出代表,全聚德在博物館日當天舉行了「全聚德美食文化大講堂」活動,邀請業界專家向北京市民開展美食文化宣講。

當天上午8時30分,活動尚未開始,已經有不少市民來到位於和平門的全聚德展覽館,家住亦莊的小楊便是其中一位。曾在韓國留學多年的她,對於中華美食,尤其是烤鴨在國外的巨大影響力有著深切感受。因此,她對當天的活動非常感興趣。

當天活動,首先是由全聚德負責非遺文化工作的李燕山老師為大家講述全聚德是如何從一個外賣燒鴨起家的老爐鋪,幾經風雨,一步步壯大成為如今現代化的餐飲集團。李燕山老師詼諧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肢體動作,引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在提問環節,市民紛紛舉手提問:「全聚德和便宜坊誰創立更早?」「掛爐烤鴨和燜爐烤鴨到底啥區別?」讓現場氣氛更加活躍。

接下來,全聚德面點大師薛國新師傅為觀眾現場表演了糖藝絕活。薛師傅將經過熬製的麥芽糖不斷抻拉,捏成花瓣形狀,再把各部分黏起來拼成一朵糖花。經過熬製抻拉的麥芽糖在燈光下泛出陣陣白光,仿佛一朵白蓮花。薛師傅一邊操作,一邊給圍觀的群眾講解糖藝的操作要領。觀眾們紛紛掏出手機記錄精彩的瞬間。

這項絕活源自於我國民間的吹糖人,經過全聚德的改良之後綻放出新的光彩。長久以來,全聚德的手工面點,如京八件、小鴨酥、薩其馬、核桃酥等都備受京城百姓喜愛。而這背後,離不開全聚德人的工匠精神。當天負責展示面點工藝的薛師傅已經在全聚德和平門店鑽研面點20年。以糖藝來說,每次操作時都需要在160度至180度的高溫下進行,薛師傅燙傷是常有的事兒,但為了市民品嘗到最正宗的京城面點,吃點兒苦對他來說不算什麼。

當天活動壓軸出場的是中國小吃泰鬥、年過八旬的著名美食家陳連生老先生,他為現場觀眾講述了全聚德京八件點心的歷史,還介紹了羊頭肉、爆肚、龍鬚麵、豆汁、烤肉等京味兒名小吃故事。當聽到「全聚德奶油龍鬚餅接連不斷獲得國際大獎」、「臺灣老太太來北京連喝三碗鴨湯頭都不抬」這樣的美食故事時,觀眾們感受到的是老北京餐飲人的匠心精神,也感受到中國人對傳統美食的情懷。

活動結束時,全聚德還贈送每位到場市民一份鴨肉酥和一本記錄全聚德集團改革發展紀實的《嬗變之路》書籍。

帶著兒子一起來參加活動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全聚德作為北京的城市名片,不僅是美食的代表,更見證了北京城的興衰變遷,作為北京市民,應該也有義務了解這些傳統文化。一位姓張的女士則激動地表示:「沒白來,特別受教,滿滿的都是回憶。」30多年前,張女士一家人就住在全聚德前門店不遠的地方。「那時候生活水平還不高,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一次全聚德。有時候一家人路過全聚德,也只能進去看看,過過眼癮。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來,全聚德也成為了尋常人家的美食。全聚時刻,就應該在全聚德!」活動現場還有幾位大學生,其中一位同學講道:「這是一個讓年輕人了解北京老字號傳統文化的非常好的機會,我們了解到很多全聚德品牌背後的故事,感受到老字號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這對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後代來說,都是很好的經歷」。

全聚德市場部相關人士表示,此次活動是以「國際博物館日」為契機,舉辦的一次美食文化傳播活動。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既讓消費者走進全聚德,了解全聚德深厚的美食文化和歷史,也讓全聚德和消費者有了面對面,更直接的溝通橋梁,了解到當下消費者對新餐飲的需求和對全聚德的期望。

全聚德從歷史長河中走來,歷史也會向未來走去。進入新時代,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斷升級,全聚德集團正在加快提質轉型,以市場為中心,以顧客滿意度為重點,實施「提質、複製、孵化和管理升級」行動策略,推出了系列改革舉措,已取得了明顯成效。

面對未來,全聚德集團正在修訂發展戰略,與時俱進, 打造老字號精品化、品牌系列化發展,在京進行品牌精品布局,對旗下老字號品牌全部升級,在堅守百年文化精髓的同時創新發展,傳承京味美食,傳播京味文化。作為老字號,既要更好地服務於北京市民,也要服務於北京的國際交往。今後,全聚德展覽館將策劃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動,使之成為弘揚全聚德「德」文化以及中華飲食文化的傳播平臺。

相關焦點

  • 國際博物館日 全聚德展覽館弘揚京味文化
    全聚德展覽館作為中華傳統美食文化的傑出代表,在博物館日當天組織開展了「全聚德美食文化大講堂」活動,邀請業界專家向美食愛好者開展美食文化宣講,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和全聚德歷經百年風雨滄桑,跨越三個世紀依然綻放璀璨光芒的核心奧秘,以此迎接「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當天上午,60餘名北京市民興致勃勃走進位於和平門的全聚德展覽館,參加「全聚德美食文化大講堂」活動。
  • 全聚德展覽館來了「小小傳承人」
    千龍網北京訊 5月24日,位於北京和平門的全聚德展覽館迎來40餘位幼兒園的小朋友和家長們,開啟了迎「六一」全聚德「小小傳承人」文化之旅。5月24日,40餘位幼兒園的小朋友和家長們走進全聚德展覽館開啟「小小傳承人」文化之旅。圖為小朋友們聚精會神地聆聽全聚德的故事。劉達華攝 千龍網發
  • 全聚德展覽館話重陽文化品美食內涵
    10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節氣,再過兩天則是重陽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美食文化大講堂」在全聚德展覽館舉行。60餘位市民參與其中,聽專家解讀重陽節的傳統文化、跟烹飪大師學習重陽益壽糕的製作方法。
  • 博物館日全聚德展覽館邀市民品美食裡的京味兒
    千龍網北京訊 5月18日是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全聚德展覽館當天開展了「全聚德美食文化大講堂」活動,邀請業界專家向美食愛好者開展美食文化宣講,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
  • 北京全聚德展覽館重現歷史,一個「德」字撐起百年浮沉
    一走進全聚德展覽館,一道稚嫩的童聲就鑽進了耳朵,只見年輕的爸爸一把攬住猴急著要往牆上撲的兒子,輕聲解釋道:「你可別小看這些『德』字,這裡邊兒有從毛主席、周總理書作裡摘的,還有從歷代書法名帖裡選的,每個字來頭兒都不小。」作為一個有著150餘年歷史的老字號,從孩提時代開始,「全聚德」三個字似乎不需任何思考,就已經存在於我們的記憶中了。
  • 特色展館|全聚德展館裡的烤鴨故事
    展區裡陳列展示500餘件實物、照片和資料,包括清末全聚德老鴨票、民國時期老廣告、烤鴨老菜單、鴨頭手杖等。走進全聚德展覽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題寫的館名:「全聚德展覽館」。六個鎏金大字不僅書風妍婉秀美,更顯瀟灑俊逸,而且是鑲掛在一面鐫刻有100個「德」字的背景牆上。
  • 北京全聚德辦奧運餐飲展覽館
    8月8日,北京全聚德奧運村店「菜品展示模特隊」為賓客展示體育主題菜品。當日,全聚德奧運餐飲展覽館籌建工作啟動。這個展覽館位於全聚德奧運村店內,展示陳列內容以回顧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餐飲服務情況以及展示與奧運會有關珍貴藏品為主。該店現有奧運收藏品228件,同時,還研發出不同食材雕刻製作的70餘道體育項目造型特色菜品,並成立京城首個「菜品展示模特隊」,為各界賓客展示體育主題盛宴和創新菜品。全聚德奧運村店毗鄰奧運主場館「鳥巢」「水立方」和奧林匹克公園,是全聚德集團興建的大型體育主題餐廳。
  • 「車陂童遊」走進車陂龍舟文化展覽館
    「車陂童遊」活動在車陂龍舟文化展覽館開展。  通訊員供圖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李丹 通訊員 杜傑 李水鳳)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之際,為了對兒童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近日,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黨支部在車陂龍舟文化展覽館開展「車陂童遊」活動,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龍舟傳統文化
  • 全聚德京菜盛宴走進2019中國北京世園會
    在活動開幕式現場,展示全聚德、東來順刀工技藝;同和居「三不沾」技藝;都一處非遺傳承人燒麥製作技藝等。還將有旺順閣、大董、老舍茶館、花家怡園、金豐餐飲、紫光園、哈馬爾罕拉麵表演、匯賢府的京味精典技藝互動表演等陸續向國內外遊人展示。
  • 京味十足,通州馬駒橋鎮這個社區的京味文化體驗館正式開放了
    為滿足居民日益增強的精神文明需求,構建供給豐富、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向傳承展示、知識服務、創意輔導等綜合功能提升,馬駒橋鎮積極探索深挖京味文化價值,開展具有京味特色的傳統文化宣傳活動。
  • 砣磯紅色文化展覽館今日揭牌
    水母網11月28日訊(通訊員 高慧)11月28日,砣磯紅色文化展覽館揭牌儀式在砣磯鎮後口村舉行。區工委委員、黨群工作部部長王林祖為砣磯紅色文化展覽館揭牌並致辭,區宣傳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袁克廷,黨性教育基地長島教學區建設工作專班有關同志,砣磯鎮班子成員,機關工作人員,漁村黨支部書記等參加揭牌儀式。
  • 誦讀華夏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奧龍小學三年級中隊傳統文化主題升旗...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鮮豔的國旗伴隨著雄壯的國歌冉冉升起,每個人的心頭都充滿自豪與驕傲,並認真的聆聽著三年級中隊代表國旗下的演講。國旗下演講以《誦讀華夏經典,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演講者從傳統文學、傳統節日、中國戲劇等方面為全體隊員詳細講解,每一位隊員都認真地聆聽,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 老北京除了烤鴨豆汁還有哪些街巷中京味小吃
    逛完東北三省,緊接著就往北京瞧一瞧,由於北京作為首都,並且各類旅遊景點文化活動較多,吸引了很多遊客一放假出行就往北京跑。北京這座古都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歷朝歷代的皇室發展,使得北京有著很多的稱號,例如燕都、幽州、京城、燕京、大都、北平、京師、京兆等等。
  • 臺北寫真:全聚德烤鴨來到臺北 廚師個個身懷絕技
    中新社臺北三月三十日電 題 臺北寫真:全聚德烤鴨來到臺北  中新社記者 耿軍 徐長安  「不到萬裡長城非好漢,不吃全聚德烤鴨真遺憾」,這兩句話今天被寫成對聯,懸掛在臺北遠東國際大飯店二樓的大廳內。七位來自北京全聚德烤鴨店的烹飪大師,各展絕技為「京味文化之旅--北京全聚德鴨膳大賞」活動揭開序幕。
  •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暨南大學時,在世華館發表重要講話,殷切囑託暨南大學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洲四海。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世華館在學校支持下創設「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力圖「活化」華僑華人歷史文獻,講述好華僑華人與中國、華僑華人與世界的故事。
  • 弘揚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前言我們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大國。各種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使我們文化自信的出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傳統文化的定義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 從《于謙動物園》的京味文化,看于謙的另類北京風情
    ② 民俗風情中的京味文化一部作品中的民俗風情描寫可以折射出作者的愛恨情感,也能展現出社會歷史的變遷和當地的文化背景。《于謙動物園》這本書中作者通過對北京民俗風情的描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對京味文化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弘揚。
  • 豐臺打造小學音樂網課 開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雲傳承」
    千龍網北京4月7日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音樂作為文化的重要形態和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歷史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是音樂課程價值之一。
  • 京味文化之旅深耕基層 讓藝術真正走近臺灣同胞
    京味文化之旅深耕基層 讓藝術真正走近臺灣同胞   中國臺灣網5月16日嘉義消息 昨天,京味文化之旅交流團一行21人走進了臺灣中南部的療養院、育幼院,將京味文化藝術、將關懷與笑聲帶給弱勢族群,讓臺灣同胞真正體會到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文化的關懷。  將京味文化帶入臺灣,與臺灣民眾近距離接觸,展現京味文化的特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歷年來京味文化之旅活動的意義所在。
  • 【公益性文化服務活動】三百名小記者走進新泰市歷史文化展覽館近...
    2月28日下午,新泰市展覽館十分熱鬧,300餘名小記者走進新泰市歷史文化展覽館,看文物、聽講解,與新泰歷史親密接觸。    小記者們早早來到展覽館門前,懷著興奮的心情進館參觀。每到一個展廳,孩子們都滿眼好奇。認真聆聽,細細品味,很多小記者是第一次來這裡,新泰深厚的歷史文化,讓他們很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