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家長會不僅讓孩子們心有戚戚然,更讓所有參加的家長們崩了一根弦——忐忑不安。
這不,這位情緒失控的爸爸,參加家長會那天因為不常回復老師的信息而受到老師的當眾「提醒」,誰也沒想到的那一幕發生了——這位看似堅強的成年人,居然也號啕大哭起來。
「怎麼可能不關心呢?天天加班到凌晨,我不可能時時刻刻來盯著你們那啥東西(家長群)。你們老師打電話給我,我不是不想接,而是開會沒時間接啊!」
就是這樣一個中年人的突然崩潰,難以預料,如果被自己的孩子看到,那會有多尷尬?以後在其他家長們和老師面前,還如何自處?當然這些問題,當時這個30多歲的家長完全沒有想到,那時,估計他只是想發洩滿肚子的委屈。
在養家和育兒之間,似乎他沒找到合適的平衡點,所以,這樣的大哭,也算是對自己無力的譴責和內疚嗎?這個視頻,在網上大火,很多家長表示,非常能夠感同身受,畢竟現在的教育模式之下,孩子們學業壓力過大還能減減負,而似乎家長這個群體一直在不斷增加負重,誰何曾想到,為家長們減減負呢?
家長們的壓力,引起了巨大的熱議和共鳴。很多家長都表示看著看著,自己的眼淚也酸了,家有學齡孩子的成年人都懂,父母都太不容易了。
1.在工作與教育子女之間,如何取捨?
外貿公司的表姐,放著年薪20萬的工作不幹,去年辭職了。原因是要回去教育子女做作業。我當時很無語,覺得至於為了這個孩子的事情辭職嗎?直到我自己的孩子今年也上了小學,從各種布置的在線作業,才深深明白表姐的無奈。
當時她的孩子由於成績一直在全班最後幾名遊走,她才不得不做出如此選擇。當然,表姐的犧牲還是換來了回報,一年過去,孩子的成績已經回升到中遊水平了。
2.電子技術的發展,帶動了時代的進步,但也是一把雙刃劍
微信、釘釘等在線教育,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們也在感嘆教育模式的迭代更新,為未來孩子的成長創造了令人欣慰的平臺和空間。但是,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尤其對家長來說,這意味著更多的家教互動通過微信、釘釘打卡,便於老師布置作業的同時,很多家長也真的是疲於應對。
有家長曾調侃,自己的群已經上百個了,除去工作的佔據多數,那些孩子的班級群、任務群、興趣班群等也不在少數,而且,每一個都很重要,不能漏過一絲信息。
3.家長,是不是要把孩子放在唯一的中心?
看到一位學霸媽媽對於高考狀元女兒如何教育的經驗分享,其實無他,唯有用心,用心再加用心。
這位媽媽,為了女兒的學習,也是蠻拼的。十幾年來,單位旅遊、吃飯等活動全部放棄,同學吃飯、聚會全部放棄。歸根結底一句話,孩子再自覺,如果沒有家長的付出,肯定難以達到學霸的高度。
所以,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老是中不溜秋比不上同桌學霸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反思下自己付出得是不是比別人的媽媽或者爸爸少呢?不過,說實話如果需要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到達高峰,可能很多人就望而退步了,或者說,被現實打壓得不得不妥協。
成年人,作為父母也是有各種各樣的不容易,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到底有多難?是的,真的很難。
但凡是要養孩子,那就都是「開了弓沒有回頭箭」。尤其是面對孩子的教育,但是亞歷山大的時代,誰又能為家長減減壓、減減負呢,還是說,這就是一條漫漫不歸路,因為自己選擇了,就得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