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復旦大學畢業典禮上,復旦大學本科畢業生,來自塞爾維亞的菲利浦 菲利波維奇(Filip Filipovic)作為留學生代表發言,以地道而流利的中文高度讚揚了中國智慧的世界觀。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國務學院(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的菲利浦,來自塞爾維亞,很榮幸可以代表留學生在一個如此重要的典禮上發言,在疫情影響全球的2020年,今年的這屆畢業典禮對我們畢業生來說必定是永生難忘,我其實已經來中國15年了,跟大部分人一樣,我也經歷了9年義務教育,然後上了大學之後,我也是每個學期為了8,9個pre,7,8篇論文,然後幾門考試通宵熬夜刷題複習,其實復旦有很多像我這樣的留學生,努力學習中國的語言,學習中國的文化,每次考試之前的凌晨,從燈火通明的三教回到北區,我們看到的整個留學生公寓同樣是燈火通明的,我們一直在努力地融入復旦,融入這個國家,而且我今天站在這個舞臺上也沒有感覺自己特別像一個外國人,回首復旦4年的時光,收穫了很多成長,然後還有20公斤的體重,真的是生命當中非常沉甸甸的份量,感謝北區的食堂,今天站在這裡我還有幾句話想跟大家分享。
首先,我們應該珍惜當下非常來之不易的環境,與你們不同的是我出生的年代並不是和平年代,我原來的祖國叫南斯拉夫,童年的環境讓我非常珍惜現在的和平環境和學習的機會,也深知一個強大的祖國對一個人意味著什麼。從小到大我對中國也非常的嚮往,記得三年級的時候,在課本上看到周總理的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一直激勵我到現在,我學習和努力的方向是為了建設一個更加美麗而富強的塞爾維亞 而努力。這次疫情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其實這個世界上並不完美,疫情導致的國家博弈正在加劇,國際社會的公平正義仍然需要完善,因此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社會共同發展需要我們這代人的努力,作為國際政治專業的學生,我也希望在未來的國際關係和多元交流當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次,我們應該熱愛並守護自己的祖國。我看到的中國是國際關係史當中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中國所具有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觀以及中國所特有的自信包容和智慧是前無古人的,是極其特別的。中國強大起來之後也沒有用霸道的方式去回應那些曾經欺負過中國的國家,沒有用暴力的方式去回應質疑,而是用理性堅守自己的底線,用開放,自信和包容的姿態去面對全世界並且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國家。疫情期間我有幸參與了一些協助疫情防控的工作,在3,4月份的時候我在塞爾維亞駐上海總領事館協助抗擊疫情,擔任翻譯的工作。在短短兩個禮拜的時間裡面,我們就收到了來自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上千箱的物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半架飛機的量,我們的整個倉庫都裝滿了。這個讓我更加體會到了中塞之間的鋼鐵友誼。我希望以後在學術和外交領域為中塞友好搭建一座橋梁,為這份友誼的鞏固盡一份力。
最後,讓我們盡情的追逐和擁抱我們的夢想,我們是承上啟下的一代,我們最有條件把前輩留給我們的精神傳承下來,同時我們也最具能力在這個碎片化的世界當中為後代創造出一片廣闊的天地。我們同時具有理想與現實的世界觀,我們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鍵橋梁。不論大家以後在生活當中做什麼,讓我們在追夢的路上繼續努力,傳承復旦的精神,將自己在復旦所學到的知識和智慧發揚光大,相信我們一代可以在未來更大的舞臺上發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