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這是小豬佩奇!」一個孩子歡快地對身邊的家長說道。
福州路424號藝苑真賞社三樓,「不似之似——徐慶華肖形印展」正在這裡展出。很多人驚喜地發現,原本印象中老氣橫秋的中國傳統印刻還能這麼賣「萌」。
肖形印作為一種富有魅力的藝術樣式,與文字印並成篆刻雙翼。「不似之似——徐慶華肖形印展」展出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徐慶華百件以佛像、生肖為題材的肖形印,這也是上海首次肖形印專題個人展覽。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徐慶華就開始創作肖形印。他的肖形印在構圖上棄繁密而取簡約,在用刀和線條質感上棄毛糙而取爽利,形成簡拙厚樸的新穎藝術面貌。此次展覽以「不似之似」為主題,化用齊白石語「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體現出徐慶華遺貌取神、旨歸寫意的肖形印創作理念。
徐慶華的生肖印從古今中外的動物圖像中廣泛取法,抓取根本特徵,得到一個個抽象又靈動的形象。如站立的鼠參照漢俑,戴著博士帽的猴具有民間藝術的效果,小豬佩奇直接源自時下流行動畫,正面的牛則讓人想起中國古代《五牛圖》中的一頭。
佩奇生肖印
徐慶華的佛像印同樣以簡約空靈為特徵,人物表情不著一相,不求環境襯託,純粹以點線面進行巧妙構型,刻制出或站或立、或單人或多人的佛像,造型簡單而不失肅穆。
徐慶華說:「肖形印章講究繪畫性。」在創作佛像肖形印時,他上追魏晉,袈裟的衣紋和佛光光環都追求高古氣質,造型上更求簡約,線條上更求厚重樸拙,符合當代審美。近一年,徐慶華新刻大批佛像印,盤腿坐姿、佛身背光的呈現更加多樣化,線條姿態更豐富。
「來楚生後,幾乎無人能盡脫來楚生佛像印風的籠罩,我嘗試在當代印壇為肖形印做點革新。」徐慶華說。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佛像印還是生肖印,他對邊框的處理別具一格,突破性探索出獨特的篆刻手法,讓粗框和肖形印融為一體,既有對比,又有內在統一,融合了書寫的筆意,加強了方寸之間的表現力。屬兔的他最滿意的生肖印是兔印,兔子本應傍地的雙腿伸到框外,破框而出,生動詮釋了動如脫兔般的迅動。
本次參展作品逾九成為2020年新作。此外,現場展出徐慶華歷年發表肖形印作品集的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