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上海的老闆,卻常年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奔跑;他最怕受傷,生活卻跟他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
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刀鋒戰士,卻用一條腿丈量世界;他只有一條腿,卻跑得比任何一個健全人要遠。
他叫潘俊帆,江湖人稱獨腳潘。
01
▼
獨腳挑戰八百流沙,
他又刷新世界紀錄
2020年9月9日凌晨0點,一抹孤獨的身影從青海火星營地出發了,跟在身後的人憂心忡忡卻只能看著他飛奔向前。
他奔跑的速度,不亞於運動員,只是令人詫異的並非他矯健的身姿,而是那條在夜色下泛著微光的金屬腿。
九天九夜,他孤身一人,一條腿,從青海到甘肅戈壁清泉,跑動距離513公裡,終得玄奘尋一池清泉之喜。
如果不是專業級玩家,沒有人會知道這五百多公裡的路程意味著什麼:中間400公裡荒漠無人區,環境極端惡劣,溫差達到極限50度;
裡程是當前腿部截肢選手中最遠裡程世界記錄的5倍。
更嚴峻的是,全程自導航,自補給、自負重,
對穿著假肢的獨腳潘而言,他還需要自醫療。
比起未知的環境危機,他最大的挑戰是避免穿戴假肢的自己在毫無規律的自然地貌中奔跑受傷的風險。
出發前,他給自己列了一張風險表格,整整100項,其中與假肢有關的就有24項。而實際上,與這有關的總共發生了40項。
前5天,他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新傷。
五百多公裡的路程,他不斷刷新著腿部截肢者越野世界記錄:
100公裡,用時25:41:33;
200公裡,用時70:03:19;
300公裡,用時105:18:44;
400公裡,用時155:41:49;
500公裡,用時202:10:50;
成績如此,連央視新聞與白巖松都忍不住為他點讚。
只是每一個數字背後,都藏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危險與堅定。
經歷過出現幻覺,見過新鮮狼糞,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就這麼一邊跑一邊修復,竟無傷地到達了終點。
高舉著五星紅旗抵達終點的那一刻,這個鐵打的男人忽然淚流滿面:以前兩條腿到達不了的地方,現在終於可以了!
「這一刻我很幸福,很滿足。」
這種滿足感是一種強烈的延遲滿足,歷經艱辛後收穫的滿足,這可能是刷一輩子抖音都刷不出來的滿足感,它或將一生彌留我心底。」
有生之年,獨腳潘終於實現了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
02
▼
活著就意味著
必須要做點什麼
獨腳潘原名不叫獨腳潘,他叫潘俊帆。
2015年之前,他和所有普通人一樣,為生活忙碌,因工作焦頭爛額,連答應兒子的戶外活動他都一而再用「下次」推脫。
直到2015年3月18日凌晨5點的一聲巨響,徹底改變了潘俊帆的人生軌跡。
那天他著急從老家趕回上海開會,由於疲勞駕駛,車撞上了護欄,整個車頭幾乎都消失了,現場異常慘烈。
右小腿當場就沒了,只剩下右膝的鮮血如噴泉一樣往外流。
「那一瞬間,我完全沒了知覺。」
而這一刻,他只慶幸,自己還活著。
活著,就意味著必須要做些什麼。
他忍著劇痛用自己的皮帶綁住傷口止血後,還鎮定的給公司、客戶打電話安排好相關事務後,才撥打了120。
用潘俊帆自己的話說,「失去右小腿之前,我的生活按部就班。
事故之後,我突然就變成了一個「不一樣的人」。
車禍不僅奪去了他的一條腿,也讓他原本就不太強壯的身體變得更虛弱,很長一段時間裡,他一度懷疑自己。
他反覆問自己,還能不能像年輕一樣奔跑?還能不能像健全人一樣體驗運動?
偶然間,他看到一個戈壁挑戰賽的視頻,視頻中的景象讓他心生嚮往,一度沉到谷底的心突然活了。
有個聲音告訴他,一定要去這個從未到達過的地方,要去享受在戈壁中奔跑的快感。
也正是從此時起,他的人生開始走向了另一段徵程。
第一次穿戴上假肢的痛,他至今仍歷歷在目:「太疼了,就像是把全身的重量都壓在了傷口上面。」
從搖搖欲墜的站立,到艱難地邁開第一步,到摔倒又爬起……
從痛到無法言語到適應假肢,最激勵他的不只有戈壁夢,還有陌生人一句羨慕的感嘆。
那天他邁開了新生的第一步,疼痛早已超越了喜悅,他卻聽到耳邊悠悠傳來一句小聲的感嘆:要是我也能走該多好呀!
一句漫不經心的感慨,瞬間填滿了他的心臟,他堅信,沒有什麼能真正擊垮我們。
從車禍截肢到輪椅,到站立,到行走,到奔跑,他用了6個月;
從第一次戈壁行走到走遍一生必走的九大路線,他用了19個月;
2020年,潘俊帆40歲,但「獨腳潘」只有5歲,他仍不停奔跑,不曾停歇;
一如村上春樹所言,生活中的痛苦或許不可避免,但人可以選擇是否受苦。
03
▼
我是獨角潘,
一個鐵打的男人
距離車禍僅僅一年,他穿上假肢,來到了敦煌,開始了他的戈壁挑戰賽。
108公裡,每天20公裡。
才第二天,被沙塵暴和暴雨催化的右腿腫脹得根本無法塞進假肢。
他依舊咬著毛巾,把腿硬生生按進去,還沒有開始跑,老傷口如同夜裡的曇花一樣,紛紛「綻開」。
直到第五天,夜裡疼得難以入眠,白天痛到直掉眼淚。
縱然如此,他還是一邊掉眼淚一邊朝著終點奔去。
大概,這就是真正的強者,即便含著淚水,也要繼續奔跑。
最終,他成為了史上第一位在賽程規定時間內完成108公裡戈壁穿越的截肢者。
由此,潘俊帆成了「獨腳潘」。
從每天20多公裡,到成為首個完成大鐵IRONMAN226(3.8公裡公開水域遊泳、180公裡公路自行車和42.159公裡的全程馬拉松)的中國截肢者,是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的。
作為第一個在異國他鄉堅持到終點的腿部截肢者,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所有人,「我是獨腳潘,一個鐵打的男人。」
「我以為每天20多公裡是我的極限,真沒有想到會有今天,人生的限制原來都是自己給自己的,誰都可以比自己想像的,走得更遠一點。」
他走遍戈壁、草原與沙漠,翻越高山與雪原,上天下海,用一條腿丈量世界的廣闊。
每一次經歷,與其說是破記錄,不如說是探險,用生命去探索未知。
但無論多艱險,他都堅信:「人生的每段經歷也都有它背後賦予的意義,哪怕是我的車禍截肢,成為獨腳潘,也都註定有它不凡的存在意義。」
每一年年初,他都會給自己設立至少兩個目標,一個關於工作,一個關於體育運動。
而每一年,他都很好地完成了。
無數人問他,你最難忘的經歷是哪一段?
他的回答永遠是,下一段。
因為,過去的都是既定的事實,未來不足慮,往事不足惜,唯有當下才實在。
向前走,得到的總比失去的要多!
04
▼
助力無障礙公益,
為無障礙奔跑
第一次在戈壁行走,他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
卻不曾想,竟在半年後收到主辦方的邀請為公益徒步。
主辦方告訴他,在黃山有個上初中的孩子,本就不富裕的家中卻連遭車禍,母親和姐姐因車禍喪生,這孩子也危在旦夕;
主辦方希望通過獨腳潘能參賽為這個孩子募捐。
攀登黃山,獨腳踏入黃山的無人區,險則險矣,卻也為那孩子解決了醫療費用。
更驚喜的是,因為獨腳潘的參賽,主辦方又從賽事資金中,撥出一筆款項用來幫助黃山的其他困難兒童。
第一次,獨腳潘深刻感受到了獨腳的魅力,不僅僅是自己的新生,更能給別人希望。
他的公益信念也從此萌芽。
他用自己一場場賽事向所有人昭告:我們就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努力拼搏的普通人。
對獨腳潘而言,自己是殘障人士,但非殘疾;
疾是疾病,障是障礙,缺少身體的某一部分而去做一件事情時,是有障礙的,如此是謂「殘障」,但當一個人克服了這障礙,它也能是他的一枚勳章。
為無障礙奔跑,為無障礙發聲,是他迫不及待想要做的事。
在我國有超過8000萬殘障人士和2億老年人群,但他們在社會上被迫「隱身」,這都是無障礙要關愛的人群。
同時,他也用自己的遭遇和經驗、專業技能指導更多截肢者如何康復;
在公共場合,他從不羞怯展露自己的假肢,有側目,有驚嘆;
也有主動向他尋求幫助的人,他從不拒絕每一次幫助,因為他知道那是別人的光。
兩條腿沒走過的路,潘俊帆用一條腿全到達了。
能否自由奔跑並非來自肢體的障礙,更多是自我認知的障礙,人的一生中,大多數時候都被在給自己設限。
卻不知道,如果你不停地糾結於你所沒有的或者不想要的,你就會忘記你真正所擁有的。
《人生不設限》中有段話,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
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
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在悲傷的另一邊,有一條不同的出路。
生活不可能如想像的美好,但也不會像想像得那麼糟,人的脆弱和堅強其實都超乎自己的想像。
有時,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滿;有時也發現自己咬牙走了很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