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偉,中學英語一級教師,高三英語組備課組長,從教13年,所教班級高考成績優異。於2016年獲得石家莊市青年教師優質課市級一等獎;2017年獲河北省高中英語評優課一等獎第一名;2017年獲得「一師一優課」省級二等獎。2018年獲得第十一屆全國英語評優課優秀課例。記者 張曉明 攝
長城網6月8日訊(記者張曉明)隨著英語考試結束鈴聲響起,2019年的高考正式宣告結束。今年全國高考英語試題Ⅰ卷有什麼特點?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中學英語一級教師,石家莊第二中學的高三英語組備課組長張英偉。
「2019年高考英語試題取材廣泛、體裁多樣、時代性強,各個題型的選材均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全面考查學生能力。」張英偉介紹,2019年高考英語試卷突出了英語學科的功能性,重視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幹知識,強調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加強對聽說讀寫結合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體現了以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新為上的教育理念。
總體特點呈現為話題廣泛、難度穩中有升、突出對英語核心素養的考查,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考查要求。
聽力:話題廣泛,難度穩定
今年聽力女主播有變動,但試題難度依然延續了穩定的風格,語速適中,話題涵蓋更加廣泛,在10段聽力材料中涉及了到醫院探病、求職,聽演唱會,失業,老年人回歸學校,記者訪談職業生涯,鍛鍊的時長,保護動物等貼近日常生活的話題。「為學生理解提供了真實的語境,凸顯了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理解意義、傳遞信息的功能。」張英偉表示。
閱讀:在主題語境中傳遞核心價值觀
張英偉表示,「語篇承載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傳遞文化內涵、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她具體分析道,在本套試卷中5段閱讀材料語言地道,主題語境鮮明,體裁涵蓋了說明文,記敘文和議論文;細節理解,猜測詞意,推理判斷,主旨大意等題目類型按照難度水平呈階梯分布,與往年基本持平。內容上與時俱進,體現文化差異,促進學生思維,引導滲透核心價值觀。
比如,A篇介紹了四則面向學生的暑期工作公告,向學生滲透勞動的意義和社會責任感; B篇講述一位小學教師通過組織學生演講來幫助學生提高自信心,旨在讓學生從跨文化的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發展自己的思維品質;C篇是一篇科技說明文,介紹了科研人員新研發的能保護隱私的智能鍵盤,既向學生分享了前沿科技訊息又傳遞了在科技時代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的信息; D篇從社會心理學視角討論青少年小學與中學階段的成長經歷,論述了個體受歡迎程度這一青少年心理健康話題,引導學生批判性思考個體與社會,人與人交往的問題。
在第二節七選五中,則介紹了呼吸新鮮空氣和接近大自然有益於身心健康,滲透積極正確進行體育鍛鍊的意識。但同時七選五也是重點考查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題型,尤其是學生的邏輯能力,比如38題,根據設空後的「In these places」推斷38空應該是提到了具體的地方,下文才有可能用these,因此G選項中的Healing Centers符合這一要求。
完形填空:探究語言本質,培養思維品質
完形填空語篇介紹了非洲吉力馬札羅山的環境汙染以及當地機構努力治理之後環境的改觀;引導學生關注生態環境,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但考生們出考場後普遍反映完形填空較難,主要原因有兩個:一,體裁上,本套試卷的完形是一篇議論文,不同於往年的記敘文,這就增加了對文章理解以及對作者態度把握的難度;二,在語篇甚至選項中出現了較多的考綱外的冷門詞彙,比如skeptical, advocate, artificial, acquire等,這極大阻礙了學生正確破譯篇章的語意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而且在詞彙和詞組的使用上特別突出在語境中靈活使用的能力,比如54空, 「It ends abruptly at 3,000 meters, 54 lands of low growing plants. 」 正確答案是giving way to,在此處表示「被...代替」,但在複習過程中同學們背誦的這個詞組主要的意思是「向...妥協」,這就要求學生對語境進行充分理解後靈活使用詞彙,這既是在考驗考生邏輯思維品質也反映出詞彙的本質:為語境而服務。
II卷:突出語法功能,強化篇章意識
作為考查語法綜合運用的兩個題型,語法填空和短文改錯延續了以往的風格,在篇章理解的基礎上雲淡風輕地考查基本語法的運用。雖然叫做語法填空,但它的目的並不是單純考語法,而是在向學生滲透利用語法解決問題、分析篇章的意識和能力。比如語篇填空第一空對evidence後同位語的考查和短文改錯第二處對when引導定語從句的考查,就傳遞了在英語篇章理解中三大從句的重要性。而在內容上,繼續履行著立德樹人的職責:語法填空語篇介紹了北極熊種群數量越來越少、亟需保護的現狀;而短文改錯語篇介紹作者如何通過一次小「意外」而喜歡上足球運動。
作文:傳播傳統文化,融入美育知識
作文是一封申請信,屬於提綱類,有具體要求,便於考生組織語言。題目設置的是考生得知倫敦的美術館要舉辦中國畫展覽,給美術館寫信申請做志願者的情境。其目的不言而喻,即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美育知識。我們國家有豐富的美術類型,通過中國畫展的語境激發學生對傳統中國美術形式、意義的思考,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國特有的美術形式,樹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最後,張英偉表示,總的來看本套試卷重點考查了學生的英語主幹知識和關鍵能力,同時完美地滲透了德、智、體、美、勞五種中國傳統美德,以及科技創新、文化自信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