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出城市「高顏值」,80個公園15條綠道助力河源打造幸福心城

2020-12-19 瀟湘晨報

每天傍晚

只要天氣晴好

家住河源市區東江灣公園附近的張女士

都會到公園慢跑

在運動中迎風欣賞東江美景

自東江灣公園開園以來

越來越多人像張女士一樣

喜歡來公園運動、散步

河源系統規劃構建空間布局均衡、規模合理的綠色城市生態體系,市民可以「推窗即見綠,出門就進園」。

80個公園

河源公園城市建設按下「快進鍵」

自2009年開始,河源市即著手公園城市專項規劃,按照「一環、二軸、多點、網格化」布局:一環,即桂山、梧桐山、筆架山等城市外圍綠地構成的環城生態綠地;二軸,即東江、新豐江沿江岸線組成的以景觀、休閒、旅遊、生態為主的城市景觀軸線和生物通道;多點,即鑲嵌於城市中的30個大型「骨架」公園;網格化,即以河流綠化帶、道路防護林、林蔭大道等「綠色廊道」為脈絡,以休閒公園、花園、小遊園為節點的網格化綠地。為了更好地體現「園中建城、城中建園、人在園中」的理念,《河源市公園城市專項規劃》還對城市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帶狀公園、街頭綠地等各類公園綠地進行了系統規劃,形成了空間布局均衡、規模合理的綠色城市生態體系,市民可以「推窗即見綠,出門就進園」。

濱江大道段、萬綠湖大道段等15條綠道約51.3公裡陸續建成,串聯起東江畫廊風景區、龜峰公園、恐龍文化公園等城鄉綠色資源,與公交、步行自行車慢性交通系統相銜接,為市民提供親近自然、遊憩健身、綠色出行的場所和途徑,一種低碳出行、運動健身、領略自然風光的休閒生活新方式,正在這裡盛行。

如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成為河源上上下下的共識與行動。河源市委七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堅持生態優先,築牢大灣區綠色生態屏障。秉承生態至上理念,河源不斷深入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致力於營造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的現代化都市,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河源市2018年啟動了規劃至2035年的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規劃精心謀劃「一主兩副四組團」城市空間發展格局,強化中心城區核心帶動作用,從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綠色灣區美麗灣區、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功能培育等五個方面,重點做好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度對接。為此,河源市見縫插綠,改造建設了茶山公園、幸福小區、新江健身公園、火車站廣場等25個公園,使得全市公園整體布局更加均衡合理,滿足周邊市民的休閒需求,形成了以休閒公園、健身廣場為骨架的網格化布局。

河源市從零零散散建設城市公園到系統打造公園城市,在公園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該市大大小小的公園有近80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43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39.25%,綠化覆蓋率42.46%,並以公園為載體,融入更多客家文化、人文故事、科普宣傳等內容,打造人文與自然一體,美貌與氣質並存的城市公園,河源正變得越來越宜業宜居。

美麗的河源文化廣場。

「百街千巷」綜合整治

河激發背街小巷活力

城市公園關乎整座城市的形象,背街小巷則關乎廣大市民的居住環境。2018年以來,河源市加快推進「百街千巷」綜合整治工作,越來越多的老舊背街小巷煥發新活力,「顏值」大提升。

位於源城老城區翔豐商業廣場附近的竹園路一帶,原本外觀破舊,汙水橫流,時常可見垃圾亂堆亂放。如今,排汙排水管道改造完成,重新硬化的路面鋪上瀝青,建築外立面改造完工,米黃色外牆和仿古門框等,處處彰顯客家韻味。

竹園路舊貌換新顏是河源大力優化城市環境的一個縮影。河源市計劃用3年時間(2018—2020年)實施中心城區「百街千巷」綜合整治工程,逐步對中心城區1234條普通街巷進行綜合整治,每年打造1個示範街巷。其中,源城計劃3年內對上城街道、新江街道、東埔街道、源西街道及源南鎮轄區內的1058條街巷進行綜合整治,以求實現「街巷整潔有序、服務便民完善、形象美觀大方、文化彰顯特色」的整治目標。

【來源:河源生態環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整治社區環境,綠道公園助力幸福心城
    濱江大道段、萬綠湖大道段等15條綠道約51.3公裡陸續建成,串聯起東江畫廊風景區、龜峰公園、恐龍文化公園等城鄉綠色資源,與公交、步行自行車慢性交通系統相銜接,為市民提供親近自然、遊憩健身、綠色出行的場所和途徑,一種低碳出行、運動健身、領略自然風光的休閒生活新方式,正在這裡盛行。
  • 河源高新區高顏值體育館正加緊建設……
    河源高新區高顏值體育館正加緊建設…… 2020-12-21 2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錦城公園又一座高顏值空中綠道完成首吊
    成都錦城公園又一座高顏值空中綠道完成首吊 2020-06-16 16:45:00來源:中國網
  • 灃惠綠道打造西安首條夜光綠道 這些新開的公園你去過沒?
    在城市環境提升上,今年春季城市綠化建設任務超額完成,生活在一座公園城市,真的可以暢快呼吸。灃惠綠道打造西安首條夜光綠道「綠道建成後,我們晚飯後都會來這健步走。」7月9日,家住雷家寨安置小區的王先生說,小區人經常約著來灃惠綠道健步走。
  • 新都區 探索「綠道+」發展模式 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香城樣本」
    這條實現農商文旅融合發展的觀光旅遊公交精品線路,只是新都區立足區域本底,創新探索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取得實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新都區積極響應公園城市建設相關精神,積極汲取國內外先進建設經驗,按照「建設公園城市、體現生態價值、傳承天府文化、發展綠色經濟」總體思路,圍繞「綠道+」進行創新探索,在城市公園、綠道等生態空間中植入文體旅商農多元化產業,打造高品質生態生活消費新場景,不斷孕育出多種新經濟模式,在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的同時,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出「香城智慧」。
  • 鹿城打造「公園城市」 江濱A線和勤奮路沿河綠道竣工
    溫州網訊 鹿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承接的溫州市民生實事——新建或提升綠道5公裡項目已於近期圓滿竣工。該綠道提升項目包括江濱A線防洪堤綠道提升工程3.2公裡和勤奮路沿河景觀綠道提升工程1.8公裡。該區轄內一條條蜿蜒綠道串聯起「城市綠圈」,讓市民盡享綠色「福利」。
  • 城市綠道 | 成都綠道:面向公園城市的綠道網絡體系(一)
    第一部分 成都天府綠道體系建設的發展認識論層面,思想理念「三次飛躍」推動天府綠道功能內涵逐步深化。天府綠道建設發展和價值轉化過程就是一個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的循環過程,對天府綠道功能內涵呈現「城市綠地—開放空間—多維系統」三個階段的認識。
  • 「高鐵蛋糕」助力河源「變高」
    改變的時刻就要到來,三條高鐵建成後的河源,將有著得天獨厚的交通便捷優勢,將加快河源人流、物流、資金流流動。河源作為三線交匯點,將極大方便粵東各市群眾在此換乘,也方便各領域人才聚居於此;高鐵運輸物資模式的開啟,將加快河源企業的物流流通速度;人流、物流的變動必將帶動資金的流動。隨著旅遊經濟的興起,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的河源,也可以做好旅遊文章。
  • 織密「綠道網」 打造生態道、健康道、經濟道——自然生態公園城市...
    「綠道」是以自然要素為依託和構成基礎,串聯城鄉綠色開敞空間,以遊憩、健身為主,兼具市民綠色出行和生物遷徙等功能的廊道,是一座城市生機活力的象徵。綠道的不斷延伸,是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的縮影,如同一面鏡子,從細微處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宜居程度和文明高度。
  • 以公園城市為藍本,打造處處皆場景的幸福黃水
    經過幾年的打造升級,空港花田已成為成都市響噹噹的網紅打卡地,雲華社區也因此頻頻「出圈」。未來,社區還將繼續整合轄區資源,實現生態價值多元轉化,以「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為目標,促進生態公園與產業項目互融共生。
  • 「綠色生態」提升城市顏值!這個區為公園城市建設打樣
    這條實現農商文旅融合發展的觀光旅遊公交精品線路,只是新都區立足區域本底,創新探索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取得實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新都區積極響應公園城市建設相關精神,積極汲取國內外先進建設經驗,按照「建設公園城市、體現生態價值、傳承天府文化、發展綠色經濟」總體思路,圍繞「綠道+」進行創新探索,在城市公園、綠道等生態空間中植入文體旅商農多元化產業,打造高品質生態生活消費新場景,不斷孕育出多種新經濟模式,在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的同時,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出「香城智慧」。
  • 織密「綠道網」打造生態道、健康道、經濟道——自然生態公園城市...
    「綠道」是以自然要素為依託和構成基礎,串聯城鄉綠色開敞空間,以遊憩、健身為主,兼具市民綠色出行和生物遷徙等功能的廊道,是一座城市生機活力的象徵。綠道的不斷延伸,是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的縮影,如同一面鏡子,從細微處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宜居程度和文明高度。
  • 推窗即見綠,出門就是公園,生活在河源簡直太幸福了!
    截至目前 全市建成區內有80個大大小小的公園 把公園建在了群眾家門口 通過公園城市的打造 市民推窗就能見綠出門就能進園 「綠色」福利切實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
  • 三百米見綠 五百米見園 公園綠地增多刷新城市「顏值」
    好心綠道大手筆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園,老舊公園升級改造煥發新活力,建成全國第一條在老城區連續貫通的「好心綠道」……近年,我市以公園綠地建設為抓手,提升基礎設施水平,豐富和延伸市民的休憩、娛樂內容,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現代化、生態化檔次與品位,使市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 成都高新區的公園城市建設法則
    細數下來,內容涵蓋15公裡慢行綠道、5.3公裡後巷經濟帶、4個主題廣場及公園、40個街邊口袋公園以及18處景觀圍牆。此外,每條街道都將從斷面、景觀、建築、色彩、交通等方面進行整治提升,在充分體現整體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各具特色與風採。
  • 顏值爆表,餘杭這些風光旖旎的綠道即將「新裝」上線
    根據餘杭區綠地系統規劃、綠道系統規劃與現有綠道建設情況,以「傍山、沿水、穿林、通景」為規劃原則,持續推進綠道建設成環、成網、成系統,計劃通過三年時間打造「三橫三縱四環」的網絡型綠道結構。結合美麗鄉村、美麗城鎮、森林古道等專項行動同步完成綠道的新建、改造。2020年計劃完成新建及改造的綠道項目共計15條,總長約52公裡。
  • 邢臺打造「六廊一道」城市綠廊綠道體系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邢雲 通訊員張立娜)4月18日,邢臺市園林局職工到濱江路東側新建綠道旁種植紅葉李;與此同時,在濱江路與泉北大街交叉口的遊園裡,一個「景觀船」雕塑正在安裝;在濱江路與中興大街交叉口的遊園裡,一個「森林之根」雕塑也在安裝中。
  • 助力消費新場景 肯德基公園城市主題餐廳開業
    10月17日,隨著肯德基公園城市主題餐廳落戶桂溪公園,一場名為「影像成都 幸福四川」的公益主題圖片展也正式在餐廳展出,向市民開放。餐廳內外共展出60張與四川、與成都相關的照片,展示了幾十年來四川的變化和成都城市的變遷,除了大家熟悉的標誌性街道建築、歷史事件之外,多年前肯德基的紅白兩色門頭的老照片也勾起了不少人的回憶。
  • 50個!小眾打卡地!|綠道|風情街|成都|青龍湖|公園_網易訂閱
    是和方所一起打造的城市閱讀空間  不管是風格、陳列還是選書,都有看頭    23  成都十二樂坊微博物館群  鋼琴、民族樂器、吉他、管樂等  12個音樂文化載體  以「一館一特色」的原則打造出的目前超線公園展示區城市靈感空間  已經對外開放了  地方不大但設計構想巧妙,顏值也很高~
  • 郊野公園扮美京城 北京市建成80餘家郊野公園
    事實上,北京許多市民都能夠擁有這樣的幸福了。一座又一座的郊野公園,組成了環繞北京的第一道綠化隔離帶。而在這隔離帶中,將有一條或者數條蜿蜒的步行道、自行車道串聯其中,最終繞著京城成環。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像這樣的郊野公園,目前全市建成的已經有80餘家了,分布範圍非常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