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為大力弘揚程廣泉同志「忠誠、愛民、勤廉、奉獻」精神,深入開展「爭創廣泉式民警」活動,濟寧市公安局以「學廣泉、見行動」為主題,以反映全市公安民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全力投入維護穩定、打擊犯罪、服務群眾工作的先進事跡和良好風貌為主線,在「濟寧公安」新媒體平臺推出「微記錄·儒警故事」欄目,帶領大家走進優秀基層民警的日常工作中,用文字記錄他們一個個平凡而感人的故事,用鏡頭定格他們一幀幀樸素生動的面孔。
首期故事
讓我們來到「廣泉精神」的發源地
濟寧市公安局市中分局
了解一下社區民警張春華
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有些話,對社區叮嚀千遍,有些話,對家人未置一言。」她是社區民警,是這方寸土的守護者;她是社區大家庭的一員,是社區大媽的女兒、孩子們的阿姨、左鄰右舍的姐妹;她更是「廣泉精神」的傳承者,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以工作中的涓涓細流,訴說著警民和諧一家親的點點滴滴。
【人物簡介】張春華,女,1982年4月生,濟寧市公安局市中分局解放路派出所萬達片區社區民警。今年38歲的張春華,已在公安基層一線堅守了16個春秋,她敬業奉獻,服務民生,用工作中一件件平凡小事鑄就了警民一家親的良好社區,先後被評為「全市禁毒標兵」「全市依法治理工作先進個人」「市中區三八紅旗手」「濟寧市崗位學雷鋒標兵」,2019年10月被省公安廳表彰為山東省「紮根社區、為民服務」優秀社區民警,並榮立個人三等功。
【人物心語】「群眾的事就是我的事,如果我的工作能對群眾有一點點幫助,我就會感覺很快樂。只有把居民反應的「瑣事」、「小事」放在心上,盡心盡力解決,這樣才能不出大事。將心比心,付出真心,才能贏得百姓的民心,做一個有愛心、有溫度的貼心片警!」——張春華
【百姓評價】「疫情期間,我們經常能看見張警官忙碌的身影,她和同事在轄區巡邏,幫居民送菜送物,和醫護人員上門為隔離人員測量體溫,在多個監測點來回問詢,看到她我們就很心安。她把孩子交給老人,把我們社區當成自己的家來守護,自己卻衝鋒在最前線,這些我們都看在眼裡,更記在心裡,她就是我們的貼心人!」
她的故事
群眾眼中的「自家人」
萬達商鋪林立,人流如織,日均人流量超過三萬人次,節假日高峰期更是超過五萬。為護航社區的繁榮平安,社區民警張春華走街串巷,入戶訪查,把片區4個物業的200多名保安納入警保聯控隊伍,把網格員、看車員、外賣小哥、熱心居民發展成治安信息員。張春華的腳步和身影遍布轄區的院落和商鋪,大到商鋪安防、小到鄰裡不和、商家糾紛,都被張春華摸了個清清楚楚,同時,她也走進了轄區百姓的心窩裡,成為轄區群眾眼中的「自家人」。
當好帶頭的「組織員」、細緻的「排查員」、勤勞的「守門員」、現代的「宣傳員」、耐心的「調解員」、溫馨的「快遞員」,這套六員工作法是張春華在社區警務工作中總結出來的有效方法。從來到萬達片區的第一刻起,張春華便開始挨門逐戶發放「警民聯繫卡」和防騙宣傳單,無論是住戶、租客還是商鋪經營者,她都會多交流一番:「不管遇到啥問題,都可以找我!」她添加居民為微信好友,建立居民群、中介群、商鋪群、民宿群、聯動共治群等26個微信群,對居民們反映的各種瑣事、雜事、大事小事一一回應化解。
張春華負責萬達社區一年來,該片區警情同比去年下降了38.17%,案件下降了54.6%,可防性案件零發生,居民滿意度提升了80多個名次,累計調解各類糾紛50餘件。居民們都說:「張春華隨時在網上回復我們的各種問題,還主動發布警情提示,讓我們做好防範。疫情期間更是在群裡及時闢謠,傳遞著正能量。她經常上門宣傳走訪,我們總會在院落和廣場上看見她,也都有她的微信,有什麼事大家都習慣找她。」
老人眼裡的「好閨女」
「張警官來啦」「閨女,去俺家坐坐唄……」每當張春華在社區走訪,居民都會熱情地同她打招呼。提到張春華時,大家滿是稱讚聲,幫助大家解決「小事」的故事匣子不斷打開。
「萬達有個『兩朵小花』頭像的張警官,她為我們辦實事。」大家遇到啥事都願意告訴她,請她幫忙拿主意,鄰裡間有矛盾糾紛,也都會請她主持公道。「張警官待人和氣,敢於擔當,事無巨細,盡心盡責,她在群裡總是發布預警提示、警情通報,經常細之又細講解,恐怕我們上當受騙,真是慶幸有她為我們保駕護航。」居民金女士說。
今年75歲的王大媽家住萬達華府 1號樓28層,3 個月前,晚間樓上不時傳來的噪音,讓她很難入睡。這對於患有冠心病的王大媽而言,是個很大的折磨。她提醒了也無濟於事,便對經常來家中走訪的張春華訴說了苦惱。張春華上樓尋找,發現噪音來自樓上租客和某飯店員工宿舍。經過多次交流和耐心勸導,租客改變了生活作息習慣,飯店負責人也調整了員工住宿地點。多次樓上樓下的奔波,噪音問題得到有效控制。王大媽對此很是感動,每次遛彎時都對鄰居們說:「多虧了俺春華閨女,真是負責,我們老年人總算能睡個好覺了。」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解決起來也費時費力,但只要是困擾居民生活的,我就會竭盡全力去辦。因為你的用心,居民能感覺到。能夠捂熱居民心的,只有自己的心!」張春華笑著說。
身邊的好警察
疫情防控期間,張春華做了十幾萬字的「臺帳」,為居民逐一建立詳細檔案,密織起一張嚴密的疫情防控網。從這場戰「疫」開始,張春華的微信自始至終響個不停,那都是各個社區發來的求助諮詢信息。
居民林先生原籍在外省,母親的戶籍也在外地,跟隨他在濟寧居住十多年。春節期間,70多歲的母親患病急需住院治療,需要開具本地居住證辦理住院報銷手續。母親查出病情的當天晚上10點多,林先生用微信聯繫了張春華,希望得到她的幫助。「經常看到張警官在群裡幫鄰居解決問題,我原來不認識她,就想讓她幫忙想想辦法。沒想到第二天上午9點,張警官就把母親的居住證給我送到了家門口。」張春華因為對轄區居民的熟知,對林先生的家庭情況非常了解,本著特事特辦的原則當晚預約了分局服務窗口,為老人辦理了居住證,並送證上門。林先生給派出所打電話表示感謝:「我們身邊能有這樣的好警察,真是我們的福氣!」
送口罩的「暖心大姐」
31歲的展舒是張春華轄區的居民。2月13日下午,展舒感覺身體不適,體溫37度。獨居的他不敢告訴父母,第一時間聯繫了張春華。
「張姐在嗎,今天體溫有點異常。」展舒在微信裡給張春華留言,體溫突然異常他很緊張。「我第一反應就是找她,她經常在群裡給我們發一些防範知識,幫鄰居們答疑解惑,我們都信任她,所以我就私信了她。」展舒說。15分鐘後,張春華給他打來電話仔細詢問情況,更讓他感動的是,張春華親自幫他聯繫醫生。「當時家裡就一些感冒衝劑、頭孢和蓮花清瘟,張警官顧慮這三種藥能不能一起吃,特意幫我諮詢的醫生。到了傍晚6點多,體溫下來了,我很清楚的記得張姐說『總算下來了,多喝水,晚上別著涼,注意觀察。』其實我就是過度緊張造成的,但當時真的很害怕,我給張姐發信息,她一直耐心回復我,安慰我,感覺很溫暖。」展舒說。
用完最後一隻口罩,展舒在居民群裡詢問求助,沒想到過了沒多久就聽見門口有動靜,打開門發現門把手上掛著一個塑膠袋,裡面是一隻口罩。「我知道張警官把自己的口罩給我了,太感動了。」展舒說,「真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好警察,她心裡裝著我們大家,她就是我們身邊的暖心大姐。」
全體居民的感謝信
「小張經常來我們小區,有事沒事都來轉轉,幾天不見她我還打聽,看見她就心安。」萬達華府的居民續女士親切地稱張春華「小張」。疫情防控期間,張春華經常幫居民送菜、送物。即使張春華戴著口罩,居民也能一眼認出她。「只要發現居民有需要,她一定主動幫忙。」
在一封萬達華府居民聯名寫的一封感謝信中,這樣提到:「幫8號樓居民解決下水道堵塞,幫10號樓曹奶奶找孫女,幫楊大娘找電動車。夫妻吵架、鄰裡噪聲、養狗擾民、東巷堵車、摩託車炸街等等問題,她都快速反應,耐心解決。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好多居民都接受過張警官的幫忙,她就是我們華府居民的貼心人。」這封感謝信的落款是「萬達華府三號院全體居民」。
阜橋街道浣筆泉社區網格員王騰經常與張春華一起走訪,她說:「有了張姐,社區防控工作開展的更加順利,只要有她在,什麼難事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我們也有了主心骨。」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需要時間的長期考驗,堅守本職始終如一,這是對責任最好的詮釋。擇一事、守一城、忠一生,她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對家園的對話,她用初心織就這片轄區的警戒線,用忠誠保衛轄區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