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
一把剪刀或者一把刻刀,任憑誰也想不到,這簡單的工具竟然在顏色各異的紙片間進行著力與技巧的較量,冰冷的剪刀嗤嗤作響,紙屑飄落,宛如落紅。手工藝人氣定神閒,身著旗袍,劉海妥帖地伏在額頭,她一絲不苟的樣子,一如從古代走出的人物,而等到打開剪紙,一幅栩栩如生的小貓展現在面前,細節刻畫如此逼真細膩,眼睛活靈活現,尾巴似乎在輕輕搖動,她就是平輿春華剪紙的當家人張春華,也是駐馬店市第六批非遺項目傳承人。匠心獨運,手起「剪」落下的過硬功夫
在車輿之鄉平輿,遇見剛剛參加我市非遺「觸網」活動回到工作室的張春華,她就開始著忙忙碌碌的工作。
剪紙室內,一幅幅巨型山水剪紙徐徐展開,山巒、河流、樹木、鳥雀,流水淙淙,空谷回音,煙霧繚繞山巔之上,一些樹木若隱若現。畫家的筆墨有濃淡乾濕之分,而手拿刻刀的張春華,當真有畫家的觸覺,一簇簇爛漫的春花,一片片勃勃有生機的葉子,構築了一個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藝術世界。中國剪紙藝術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著名的有陝西剪紙、楊柳青剪紙、山西浮山剪紙、南京剪紙、河北蔚縣剪紙、山東高密剪紙、廣東佛山剪紙、貴州臺江苗族剪紙、陝西安塞剪紙、北京剪紙等。童年時代對剪紙的認知來源於門聯、窗花,寒風中舞蹈的門聯煞是好看,隨著人們審美的改變,門聯漸漸退出人們的視線,然而這顏色各異、大紅大綠的民俗剪紙深深紮根在她的心中,成為日後瘋長的藝術種子。中國剪紙起源於西漢,到了南北朝已相當精熟,在明清以後廣為流傳,遍及大江南北。漢代的金銀箔刻花,唐代皮革刻花冠飾,宋代瓷器上的剪紙紋樣,明清刺繡底樣,現代的窗花及剪紙畫,都是剪紙王國裡的一朵朵藝術奇葩。師出名門,她在傳承中不斷創新
春華剪紙師承於新中國成立前出生的榮瑞蘭老師,榮瑞蘭老師受教於清末民初的母親的剪紙影響,此項剪紙技藝至今已有百餘年。
春華剪紙融合了裝飾圖案的點線面構成和中國畫線條的虛實、頓挫用筆的特點,具有剪紙本身的刀味和化感,富有豐富的表現力,揉入了不同流派的剪紙技巧,有鮮明的風格,構圖精巧,造型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傳統與現代兼容並蓄,已成為平輿新一代的剪紙領軍者。
張春華告訴記者,剪紙是中國民間美術中最常見、最有民族特色的一個門類,它的藝術語言最貼近生活,題材豐富,樣式繁多,更由於其所用的材料簡便,所以剪紙藝術廣泛根植於民間。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是一種鏤空的藝術。剪紙的起源是極生活化的,漢唐時期就被用來作為裝飾品,南北朝時期就已經發展成熟,明清以後廣為流傳,現在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南方精細北方粗獷等風格。
剪紙文化既是中國民間文化之一也是民俗的藝術載體。它傳承了數千年來的民間文化傳統。剪紙文化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它既有濃烈的東方傳統文化氣息,又有著濃厚的鄉村文化習俗的氛圍。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不僅僅傳承了一些民間習俗與特色,它還對文學界有著較大的貢獻。
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在數千年前,人們對剪紙有著豐富的感情和依賴,即使是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剪紙藝術的變形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發現。以鏤空形式的工藝品,運用於包裝設計凸顯文化氛圍,作為建築的表現形式,這些都是現代的剪紙所創作的符號。
春華剪紙最有特色的是唯美精細的剪紙畫,還有剪紙團花,吉祥圖案、剪紙裝飾畫,窗花,喜花,剪紙臉譜、昆蟲、花卉、山水、人物,剪紙字,再有衍生品:剪紙書籤、剪紙扇子、剪紙燈籠、剪紙屏風、剪紙包。春華剪紙其本質特徵是寫實與意象的統一,融入主觀情感經過,以心、理、美造型而成手法上特點:繁簡疏密恰當,有節奏感;以點、線、面作為基本表現形式,虛實相間;吸收國畫、版畫、裝飾畫等表現手法,精緻細膩,生動逼真。
春華剪紙將古老的民間藝術搬上大雅之堂,從簡單的窗花到精美的剪紙畫作,把剪紙變得從實用到有文化價值,提升了審美趣味,即可收藏又可作為禮品贈送,從而產生經濟效益。人們因為剪紙唯美而喜愛,因而有了更多人願意接觸了解學習這門技藝,因此能更好地傳承下去。張春華告訴記者,剪紙的刻法有陰刻法和陽刻法,一般工藝流程為繪圖、釘紙、刻紙和裝裱。繪畫功底,成就了春華剪紙
「我畢業於駐馬店藝術學校,是專門的美術老師。多年來,我不但傳授孩子繪畫藝術,還傳授他們剪紙、手工等技藝。你看我這些用糖水做的花朵,用紙片做的花藝,感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張春華告訴記者,剪紙作者不僅要了解傳統剪紙藝術,色彩,還好與時俱進,僅盯現代人的審美情趣,一些唯美剪紙應運而生。
記者看到,張春華的工作室內不僅有傳統剪紙喜上眉梢、福祿吉祥等傳統表現內容,還有人物、山水、花鳥等剪紙內容。「其中一幅父親剪紙,如果沒有美術功底,無論如何也表現不出農村父親的滄桑、堅韌等內在的東西。其中一幅修竹圖,遠觀似乎可以感受到清風拂面,竹葉微動的絕妙體驗。」參觀途中,其中一位張春華的粉絲這樣向記者描述他所感受到的剪紙之美。
帶孩子的時候,張春華滔滔不絕,親自示範,看著孩子們新奇的眼神,然後一步步掌握剪紙要領,那種會意與成就感如此爆棚,等到孩子們放學,意猶未盡的她依舊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她繼續進行自己的另一個大部頭剪紙作品,或者忙裡偷閒做幾個精緻香包,或者幾朵糖花,惟妙惟肖的糖花猶如歲月打開的另一扇藝術之窗,她心海蕩漾的藝術之舟一直在開疆拓土,進行著無數次的嘗試。眼前的一件件剪紙作品,或粗甑大布根植傳統的粗獷藝術,或美到極致令人欣欣然的小品人物,如果給我一雙巧手,應該也很難達到這種境界吧。
天中晚報原創文圖(視頻)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經授權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