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
媽媽,老師今天又批評我了!」
「媽媽,為什麼老師不點我回答問題?」
「媽媽,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啊?」
當孩子說這些話時,你的第一想法是什麼?
立刻質問孩子,是不是做錯什麼惹老師生氣了?
跑去質問老師,為什麼總是針對自己的孩子?
你的回答,會直接決定孩子的成敗,比質問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學會面對批評。
01
拿我朋友來說,他就比較不喜歡孩子的老師,因為每次孩子回到家都在抱怨:
「今天老師又沒叫我回答問題!」
「老師給了其他同學小紅花,沒有給我!」
「我今天考試考了100分,老師為什麼沒表揚我?」
有一次,朋友加班,去接孩子晚了一會,孩子見到他就哭著說「老師果然不喜歡我,都不管我!」。
朋友就去找孩子的老師去問,聽完老師的解釋之後,才知道問題不在老師,在於孩子!
原來,老師放學後就一直陪著孩子,只不過臨時教務處有工作,臨時離開一會,但也請了另一位老師幫忙照顧!
朋友這個時候才明白,在孩子心裡的「喜歡」,其實很表面!
他們往往因為一件小事,就給別人下了定論,他們單純的把表揚、鼓勵理解為「喜歡」,把批評理解為「不喜歡」。
如果家長聽信了孩子的話,真以為老師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甚至針對孩子,那真的是冤枉老師了。
02
我曾看過一項研究: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因素中,85%取決於人際關係,而知識、技術、經驗等因素僅佔了15%。
良好順暢的師生關係,不僅能為孩子提供更多的資源,更是能幫孩子緩解心理上的壓力,帶給他們信心和勇氣,對孩子以後進入職場和社會也有幫助。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孩子每天大多數時間都是和老師共度的。
聰明的父母,都會維護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並鼓勵孩子維護師生關係的和諧。
那麼,怎麼樣讓老師「喜歡」上自己呢?
美國教授布吉林等人,提出了一條在人際交往中成為受歡迎的人「三A」法則,這條法則對孩子社交一樣適用。
03
1.第一個A(Accept):接收對方
老師雖然代表著權威,但和孩子並不是對立的。
家長和孩子,能放下對老師的戒備心理,坦誠的看待老師這一身份,是對老師最好的接受。
比如,孩子能意識到老師也是個平常人,他們也有正常人都有的喜怒哀樂和個性喜好。
當老師不能周全到每個孩子的需求時,孩子能做到不戴著有色眼鏡去衡量老師,必要時,還能心平氣和地跟老師溝通。
2.第二個A(Appreciate):重視對方
作為師長,老師每天傳道受業解惑,教孩子們知識,滋養孩子的心靈。
老師們教書育人的付出,是一份無法量化的勞動,飽含著感情和奉獻。
孩子真心尊重並重視老師的勞動和付出,這是一種雙向的愛和感情的流通。
也是教孩子學會感恩,更是孩子求學時代,最珍貴的一段回憶。
3.第三個A(Admire):讚美對方
人和人之間的氣場,很微妙,當孩子真心感激並讚美老師時,老師會從內心感覺到,也會把尊重和讚美反饋給孩子。
這是師生關係中最好的潤滑劑,人際關係總是動態發展的。
當一個孩子一心向上,善良禮貌,做事得體時,即使開始不被老師重視,在慢慢相處中,也會改變老師的看法。
04
相信除了成績,恐怕沒有比孩子在學校的狀態更讓父母們擔心的了。
怎麼預見一個孩子未來跟老師或同學的關係呢?
美國心理學家曾有個5分鐘預測法,他們請媽媽用5分鐘時間介紹自己的孩子。
當媽媽們評價自己的孩子,使用的詞彙大部分是溫暖、喜悅或充滿自豪時,可以預測這個孩子的人際交往不會差。
當媽媽談論自己孩子時,充滿抱怨貶低和負能量時,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受歡迎的程度就較低。
看上去,這種預測法很「玄」,可它的依據卻是:
當一個孩子從父母那裡,學會了如何表達愛、接收愛、感知愛,孩子就能學會讓「愛」傳遞和流動,社交也會更好。
一個人被接納,才能接納更多,被擁抱才能敞開胸懷,去擁抱世界。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缺愛的孩子,也難以建立較好的人際關係。
人生起步之初,想要孩子自信、樂觀、大方的去贏得老師、同伴的好感,父母就一定要在情感上,多接納孩子,多給予孩子關心和愛。
一個能尊重老師,團結同伴,創造自己獨特的社交網和關係網的孩子,是很了不起的,而這種能力和性格,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當一個孩子,懷疑老師不喜歡自己時,千萬不要忽略這個問題,父母們一定要抓住機會,提前給孩子上一節社交課。
因為,這是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最好的切口。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