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像不喜歡我
場景:明天要春遊了,媽媽給小凡(一年級男生)準備背包和食物……
母:小凡,媽媽給你的背包裡放了很多食物,明天和小朋友們出去玩的時候,把食物可以分一點給大家。
兒:好的,謝謝媽媽!
母:也記得分給老師們吃,老師們帶你們出去很辛苦的。
兒:我不要,這是女生們做的事情。
母:給老師食物還分男生、女生啊?
兒:老師都比較喜歡女生。
母:老師難道都不喜歡男生嗎?
兒:有些男生老師也喜歡的,只是我覺得老師好像不喜歡我。
母:老師有說不喜歡你嗎?
兒:那沒有。
母:老師對你特別不好嗎?
兒:也沒有。
母:那你為什麼覺得老師不喜歡你呢?
兒:老師對喜歡的同學會經常笑的,上課也會經常叫他們回答問題的。
母:你看你,瞎想了吧,你又不是作業沒有做,在學校裡搗亂,老師幹嘛討厭你呢?
兒:可老師也沒有說喜歡我。
母:只要在學校聽老師的話,作業按時完成,不吵鬧的孩子,老師都會喜歡的。你是個乖孩子,老師不會不喜歡的。
兒:那老師為什麼不對我笑呢?
母:你有看到老師對每個同學都笑嗎?
兒:那我不知道!
母:老師平時上課不可能經常對你們笑啊,他要講題目,下了課要批作業,哪有那麼多時間對你們笑呢?別胡思亂想了,知道嗎?
兒:哦!
【評析】
學生剛進入學校會很在乎老師對自己的態度,是否喜歡我啊,是否對我笑啊,是否給我機會回答提問啊,等等。遇到老師不苟言笑,不能公平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不怎麼善於表揚學生的話,學生很容易感到失望。即使老師非常注意了,也還是可能無法滿足某些敏感孩子的需求的。家長在自己孩子出現類似不滿意或者失望的情況時,既不能簡單地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不是,也不能簡單地為老師解釋。而要引導孩子去肯定自己,更要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積極影響力去贏得老師的關注和讚賞。孩子想要贏得老師的肯定和讚賞,甚至有些孩子可能會因此而去取悅老師。我們既不希望孩子因為失望而做出明顯對抗性行為,也不希望孩子因為需要肯定和讚賞而停留在取悅老師的層面上。取悅老師在這個階段是一種前進的動力,那我們就要把孩子導向積極健康的行動上來。我們做一件事情最終不是因為要去取悅誰,而是認為這件事情本身值得去做。
或許會有建設性的親子溝通:
母:小凡,媽媽給你的背包裡放了很多食物,明天和小朋友們出去玩的時候,把食物可以分一點給大家。
子:好的,謝謝媽媽!
母:也記得分給老師們吃,老師們帶你們出去很辛苦的。
子:我不要,這是女生們做的事情。
母:給老師食物還分男生、女生?
子:老師都比較喜歡女生。
母:老師難道都不喜歡男生嗎?
子:有些男生老師也喜歡的,只是我覺得老師好像不喜歡我。
母:老師有說不喜歡你嗎?
子:那沒有。
母:老師對你特別不好嗎?
子:也沒有。
母:那你希望老師對你怎樣呢?(具體化)
子:我希望老師也能對我笑,上課時還能給我機會回答問題。
母:哦,那你現在是怎麼做的呢?(把焦點引向自己做些什麼上)
子:我就這樣啊。
母:你就怎樣呢?你有對老師笑嗎?(具體化)
子:他都不看我,我怎麼笑啊?
母:哦,笑是我們自然表現出來的呢?還是我們刻意笑給誰看的呢?(引導孩子把握笑的目的)
子:那應該是我們自然表現的吧,可是我真的覺得沒什麼可開心的啊。
母:聰明的人即使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也能讓自己開懷地笑笑,那樣就能有聰明的辦法去應對。那至少我們在沒有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可以讓自己笑笑來享受一下生活吧?你說呢?(正向引導)
子:哦。可以吧。
母:你早晨遇到老師,你有跟老師問候嗎?(具體化)
子:沒有。以前有的,後來沒有了。
母:哦?那怎麼沒堅持問候呢?
子:我覺得他好像不喜歡我啊。
母:那我們怎樣能贏得老師的注意和喜歡呢?不再問候的話能行嗎?(繼續聚焦於自己)
子:好像更不行。
母:是啊。如果你是老師的話,遇到怎樣的學生你會被吸引呢?(引導孩子換位去思考)
子:天天跟我說「老師好!」,上課積極舉手,會來問我問題,幫我做事。
母:哦,現在班級裡有同學這樣做的嗎?
子:有的。
母:那你可以點什麼呢?(拓展孩子的策略)
子:我不知道。
母:向老師問好,上課積極舉手,向老師問問題,幫老師做事,這些剛才你說的你會嗎?
子:我會的。
母:如果你確實能做這些,確實覺得自己值得老師讚賞你,那你是否還可以在作業本上給老師留句話呢?比如寫上「老師你喜歡我嗎?我很想知道你是否喜歡我。」(貢獻一個做法)
子:我不敢。
母:哦?是什麼原因你不敢呢?
子:我怕老師罵我。
母:如果你是老師,你看到你的學生給你留下這句話你有什麼感覺呢?會怎麼回應呢?(引導換位體驗)
子:我會回答他說我喜歡他。
母:那是啊,我們為什麼不相信你的老師也會那樣說呢?
子:我不知道。
母:不知道的話那我們是否可以試試呢?我們只是問問老師而已嘛。(積極引導)
子:我還是不要寫吧。
母:那你覺得老師的喜歡和關注是等來呢,還是需要我們去爭取的呢?(引導孩子為了自己的需要積極主動)
子:應該是老師主動給我們的。
母:如果老師能全部主動那敢情好啊。即使你的老師現在能全部做到滿足你們的需要,但是我們能確保其他跟我們相關的人也能主動滿足我們嗎?(引導孩子看到存在我們不如意的現象)
子:這個不能保證。
母:所以啊,我們的需要還是要我們自己去爭取的,不能只靠別人主動啊,更需要我們自己主動,你覺得呢?(把孩子的焦點拉回積極主動自我負責)
子:是吧。
母:那你為了讓自己得到老師該給你的肯定和關注,你可以怎麼做呢?(引導孩子聚焦於自己的行動)
子:我把作業做好,考出好成績。
母:很好啊!你又多了幾種策略了。還有嗎?(肯定,繼續啟發)
子:還可以去關心幫助同學。
母:非常好!能關心幫助同學是有能力的體現,媽媽非常希望你有能力去幫助同學。你本來就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加上有更強的能力了,那就能贏得同學們的尊敬,你說是不是?(正向引導和肯定)
子:嗯,我有幫助同學的。
母:是啊,你會發現自己越是幫助同學,自己的能力就越強。
子:好的。
母:你有去留意班級裡有什麼事情需要人去做嗎?比如地上有垃圾是否有人積極主動去撿了放進垃圾桶裡。(繼續引導啟發)
子:好像沒有。
母:那你自己有沒有想到可以去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裡呢?
子:我也沒想到。
母:那現在知道怎麼做了嗎?
子:我就去撿了放進垃圾桶裡。
母:對!媽媽鼓勵你那樣去做。當然,我們不是為了表揚去做,而是覺得那應該去做,當我們堅持那樣去做,老師的關注和表揚就會給到你了,因為我們做了一般人沒有做的事情。(正向強調,鼓勵行動)最後我們還會發現,我們已經不需要表揚了,因為我們自己在肯定自己,是不是?(讓孩子看到更高的層次)
子:我知道了。
母:那現在我們總結一下,你發現了哪些做法可以去吸引到老師的關注和喜歡呢?(引導總結)
子:給老師問候,上課認真聽課,作業認真完成,考出好成績,幫助同學,為班級為老師做事情。
母:總結得很好。當我們做了這些後,如果還無法確認老師是否喜歡我們,那我們還可以直接問問老師,是不是?我相信老師是一定會說喜歡你的。(繼續強調積極主動的品質)
子:是的。
母:媽媽就非常喜歡你,非常愛你!你也要喜歡自己、愛自己,知道嗎?(引導到自愛)
子: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