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作為一個人在少年時代最重要的啟蒙者及人生嚮導,一名老師對於學生的作用和影響有多大,想必每個人的深有體會。
一名好的老師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知識充滿興趣,更能憑藉著自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有良好的三觀,和對這個世界有更加廣泛的認知。
而一名不好的老師,對於學生而言無疑是相當於人生的一大挫折,不僅容易對學業產生厭倦,更會產生眾多負面和自卑的情緒,從而使人生走向另一個轉折點。
近日一名來自湖北的研究生(李源)在家中不幸猝死的事件,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而該名研究生,在年初回家的時候曾對自己的好友說過,「我覺得我的導師好像不喜歡我」這句話。
該名研究生之所以會覺得自己的老師不喜歡自己,是因為他在2019年忙碌了一年半才寫完的論文,被導師看都不看就否決了,之後他按照導師的要求在三個月內重寫了一篇,結果仍然遭到導師否決。並且老師告訴他,他要延期畢業。
此後的8個月,李源都在老家拼命趕論文,直到2020年9月14日凌晨兩點半,不幸猝死在湖北的家中。
李源離世後,他的家人在破解了他的手機密碼後,發現原來李源的第一篇論文並不是因為他個人的問題被否決,而是因為受到導師個人的學術不端事件影響從而導致作廢。
此後李源的第二篇和第三篇論文,曾多次希望導師修改審閱,但都被置之不理,但在2020年的9月,導師突然突擊式的密集修改論文,李源因此每天高強度工作,最後不幸猝死離世。
古人常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又或者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樣的詩句,形容老師的偉大。然而,在如今社會擔負著學生人生未來的老師,似乎離這兩句詩句越來越遠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記住,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在李源不幸猝死的這件事裡,假設導師稍微有一點身為師者的責任,能夠擔負著他身為學生導師的職責,完成後自己本該要做的教育任務,那麼李源絕不會因為體力超負荷而導致不幸猝死。
可是該名導師卻一直都因為個人原因,而對李源置之不理,並且對他的本職工作也撒手不管,最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李源的事件之後,還是希望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大學老師們能夠記起自己的責任,銘記自己是應該要對學生負責的,切莫讓這些悲劇再次發生。
因為論文是可以再寫,可是人沒了,就是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