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熱議「一帶一路」機遇:不當井底之蛙 勇敢走出去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青年獻唱「一帶一路一友情」計劃主題曲。(圖片來源:《大公報》/蔡文豪 攝)

  「現在香港年輕人常常以主觀的方式想問題,很少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希望年輕人去到別的國家交流,培養同理心,學會尊重、包容、負責任,做到『愛自己、愛家人、愛國家』。」香港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彭韻僖近日出席 「一帶一路」專題講座會,致辭時對在場的香港青年學生寄予厚望。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但讓香港這個「超級聯繫人」有了更大施展平臺,也給香港年輕人提供了全新發展機遇。香港書店裡,就時常見到有年輕人捧著「一帶一路」相關書籍細細品讀。11月6日,香港首個以大學生為聽眾對象的「一帶一路」專題講座會在期待中如約而至。講座會邀請國家商務部駐港貿易處負責人和香港貿易發展局高級研究人員現身說法,為香港大學生們介紹「一帶一路」的有關知識和進展情況。

  一切機遇源於敢想敢做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在講座中把「一帶一路」生動地比喻為「一道中醫的處方」,把傳統經濟合作模式喻作「西藥」。有別於西藥清晰明確的服用指示和處方,「一帶一路」更像中藥,具有更多自由發展空間,而香港正是」可以幫助這個處方寫得更精準的一員」。在這當中,年輕人的作用不可或缺。

  會場上探討氣氛濃鬱,學生們認真聽講並做筆記。會後近200名學生向組織者——未來之星同學會發來電子郵件,講述了自己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與思考。

  香港城市大學信息管理專業四年級生湯裕彤表示:「現在的青年成為了香港社會最活躍、最核心的元素,更加可以在『一帶一路』機遇到來之際扮演重要的角色。」香港中文大學法律系五年級生張心怡也認為:「在中國走出去的同時,我們也不能當自滿的井底之蛙。假若我們不願參與其中,不願去配合,只會逐漸被邊緣化。」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二年級生鄧穎敏認為:「青年有時間、有精力發展自己無限的可能性,作為協調者、建設者、文化交流大使的時候,也是在挑戰自己打破固有安全區的時候。青年最珍貴的就在於勇敢,勇敢地走出去,一切的機遇源於敢想敢做。就算只是擔當一位友誼大使,一樣可以好好發揮自己。」

  一個個充滿創意的行程

  據悉,當天的講座會由香港知名青少年交流團體未來之星同學會主辦。講座會以在線自由報名的方式面向全港公開招募學生聽眾,近500名香港大學生踴躍報名。除了舉辦講座,主辦方表示,約30名香港大學生將於12月18日至27日,前往「一帶一路」沿線的巴爾幹半島三國交流訪問。浸會大學人力資源管理三年級學生江澤鳴說,這次去的國家非常特別,平時也鮮有接觸,「希望有新的發現「,期待訪問結束後回來跟大家分享。

  類似趕赴相關國家廣交朋友的舉措,越來越多。比如,香港青年協會推出了「一帶一路一友情」計劃,鼓勵本地青年走出去,探訪2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城市。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和公民教育委員會今年也首次推出了 「『一帶一路』交流資助計劃」。

  今年2月,香港青年協會計劃剛一推出,就收到千餘份報名表,大部分來自大學生和初入職場的青年。翻開旅遊計劃書,可以看到一個個充滿創意的行程:5名大學生將前往俄羅斯,與當地人進行料理比賽;數名在職青年將走訪東帝汶天然香梘品牌的生產村莊及社企,共同打造高增值項目;6位香港醫學生與斯裡蘭卡醫學生合作進行社區外展行動……

  彭韻僖指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是溝通,包括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的溝通,更包括「民心相通「,這對香港年輕人將來的事業發展有很大幫助。

  湯裕彤深有感觸地說,香港騰飛的歷史,就是述說一代又一代香港青年抓住國家發展機遇、靈活應變、艱苦奮鬥的歷史。香港大學翻譯系三年級學生彭珍妮表示,有很多人認為,香港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相比上一代只需努力奮鬥就能改變社會經濟地位,這一代的青年似乎對社會失去信心,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感到迷茫。但是每個時代都有專屬的機遇, 「一帶一路」推行就代表了香港當代青年機遇的來臨。

  港青一代的主流姿態

  通過「走出去」接觸當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有助於直觀了解「一帶一路」。香港城市大學測量學三年級生黃慧心認為:「香港與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往經驗有限,尤其對這些國家的宗教、文化、社會和經濟制度缺乏了解,此乃香港發展成『超級聯繫人』的最大挑戰之一。」

  因此她建議:「政府應設立『多元文化交流基金』,鼓勵不同機構和少數族裔團體在香港舉辦交流活動。還應增加大專院校交換生和交換學者計劃、工作實習計劃、海外義工服務計劃等,以豐富香港青年在『一帶一路』議題上的交流與體驗形式。同時,學校在教育通識課程中,也應加入伊斯蘭商業法規內容、國際地緣政治知識等相關的國際元素。」

  與香港近日出現的少數「港獨」分子侮辱國家、鼓吹分裂的鬧劇相反,香港高校青年學子們表現出的對相關倡議、國家戰略的高度關注以及渴望抓住機遇、參與其中的熱情,既是對彭韻僖等長輩期望的回應,更代表了香港青年一代的主流姿態。(王大可)

相關焦點

  • 香港中學生:走出去,探訪「一帶一路」機遇
    說起不久前的肯亞之旅,香港樂善堂餘近卿中學「一帶一路」探訪團的成員難掩興奮。這個由10名中學生組成的團隊,參與專為香港青年提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免費探訪機會的「香港青年新跑道計劃」,選擇遠在非洲的肯亞為目的地,親身感受「一帶一路」建設在那裡的進展以及華商面臨的機遇。這個探訪團本月初完成行程後回到香港,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
  • 2019 「一帶一路」走出去國際論壇在京舉行
    11月12日,2019「一帶一路」走出去國際論壇暨「一帶一路」可追溯商品資料庫上線儀式在北京舉行。圖為活動現場。中國網 孫宇攝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殷曉霞)11月12日,2019「一帶一路」走出去國際論壇暨「一帶一路」可追溯商品資料庫上線儀式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創新與合作」。
  • 考德上2020公務員申論範文46:把握「一帶一路」發展 勇敢迎接挑戰
    對於我國來說,把握「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勇敢迎接挑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崛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由於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衝擊以及資源、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我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亟待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目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正在實行從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重大轉變,建設「一帶一路」是大勢所趨。
  • ...走進「打卡勝地」,感受「一帶一路」助推傳統文化「走出去」
    【「新時代·新平臺·新機遇」——「一帶一路」大型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打卡勝地」,感受「一帶一路」助推傳統文化「走出去」
  • 石化工程界「一帶一路」尋機遇
    6月7日,以「『一帶一路』尋機遇、攜手共進謀發展」為主題的首屆北京國際工程發展論壇舉行。會議認為,在石化行業「走出去」的大潮中,石化工程企業要成為行業抱團出海的核心,走在行業集群「走出去」的前列。
  • 港城搶抓開放新機遇打造「一帶一路」強支點
    這裡是連雲港,是中國最早開放的地方;是「一帶一路」支點城市;是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連雲港片區所在地;更是中國和世界「對話」的窗口。 面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逆風」,連雲港緊緊抓住國家開放機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偉大曆程,以高水平開放助力「雙循環」,在擁抱世界的過程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深度、覆蓋面更廣的對外開放新目標。
  • 「一帶一路」企業能力建設培訓班助力農企「走出去」
    7號下午,培訓班開展了「農業質檢——服務一帶一路農業走出去」的專題討論。嘉賓圍繞新時期,社會團體如何發揮質量NQI優勢,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倡議之中進行了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核心是需要滿足企業的需求,從基礎工作做起,適應市場需求,走進企業。做好三服務,即服務社會,服務行業,服務企業。即如何把我們的質量NQI融入一帶一路的沿線國質量NQI之中,助力我們的企業走出去。
  • 代表委員熱議「一帶一路」建設 找準海南定位用足政策
    代表委員熱議「一帶一路」建設  找準海南定位用足利好政策  本期話題  「一帶一路」建設  對話嘉賓  全國人大代表林回福  日前,海口市政府與東方市政府、臨高縣政府籤訂了港口及岸線資源整合戰略合作協議,海南港航控股集團將利用其豐富的經驗、先進的技術、雄厚的資金,為經風歷雨、歷史厚重的八所港注入新的發展動力。吉明江代表說,更加成熟的八所港,將很快利用國家和省裡賦予的相關貿易政策,開通東方到越南等「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客貨滾裝船航線,促進東方和它們之間的商貿往來、人文交往。
  • 關注丨共建「一帶一路」 柬埔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回想起柬埔寨首條高速公路——金邊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去年舉行開工儀式的場景,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國際研究系主任佔達利·尼克仍激動不已。他表示,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提高了柬埔寨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柬埔寨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 綜述:澳大利亞達爾文港期待「一帶一路」發展機遇
    新華社澳大利亞達爾文10月23日電 綜述:澳大利亞達爾文港期待「一帶一路」發展機遇  新華社記者嶽東興  澳大利亞北領地官員以及中國嵐橋集團達爾文港負責人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中國嵐橋集團經營下,被譽為澳大利亞北方貿易門戶的達爾文港運營良好
  • 「一帶一路」是世界機遇之路(2019,國際社會這樣說(5))
    「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一帶一路」是世界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朋友圈越來越大今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義大利進行國事訪問,中意雙方籤署中意政府間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
  • 鄒馨磐:一帶一路:讓文化翻譯「走出去」
    鄒馨磐:一帶一路:讓文化翻譯「走出去」 2017年07月21日 15:5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鄒馨磐 字號 關鍵詞:文化翻譯;中介;漢語;需要;
  • 期待抓住「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機遇——訪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務局局
    新華網布魯塞爾6月26日電專訪:期待抓住「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機遇—— 訪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務局局長馬克·范皮爾  新華社記者吳昌榮  「中國推動實施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歐洲、尤其是對安特衛普港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 直播C21|一帶一路四川機遇 - 頭條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韓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安成國直言,依託「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四川一定要找準發展的方向,制定「時間表」,應該首先考慮與日本和韓國等臨近國家的合作。同時安成國點撥四川需要學習,「重慶在向外推廣方面做得不錯。」四川怎麼投資荷蘭呢?荷蘭貿易促進會成都首席代表宋賀焱最有發言權,「作為一個歐洲人我可以給大家講很多相關的內容。」
  • 香港中學生探訪「一帶一路」:看到更廣空間和機遇
    香港中學生探訪「一帶一路」:看到更廣空間和機遇 2018-03-20 10:54:04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 「一帶一路」建設深圳大有作為
    ■ 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 李萍 莊宇輝 國家主席習近平3日下午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在會場內外引起積極反響,特別是習主席關於「一帶一路」倡議的講話更成為峰會熱議的一大亮點。G20智庫專家在接受本報特派記者採訪時表示,習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是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 牛華勇:"一帶一路"給了歐亞大陸復興機遇
    對於很多英文主流媒體來說,如果某一期的報紙或者雜誌上沒有關於「一帶一路」消息的話,可能主編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遺漏了最近的重要新聞。這的確是最近英文國際媒體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亞投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一帶一路」戰略與歐亞經濟聯盟戰略的對接等重磅事件的轟炸下,人們害怕錯過任何中國領導人的講話和表態。
  • 「一帶一路為義大利港口發展帶來新機遇」
    瓦多碼頭控股公司供圖2018年12月,貨櫃碼頭採購的首批設備第二船機械設備到港。科奈多表示,「『一帶一路』建設加強了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促進了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我相信,瓦多碼頭未來可以在其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企業的投資給瓦多港帶來了新氣象。」
  • 「與青年人同行一帶一路交流計劃」開展儀式在港舉行
    (攝影 王安然) 人民網香港10月11日電(吳玉潔 實習生王安然)由香港東華三院與「一帶一路」國際研究院聯合主辦的「與青年人同行一帶一路交流計劃」開展儀式,於10日在香港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禮堂舉行。
  • 珠海:怎麼做好一帶一路「戰略支點」
    即將建成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將有力促進珠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未來這個「創業國度」和珠海的深化合作,有望成為珠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大看點。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珠海的高水平對外開放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平臺。按照部署,珠海將全力實施開放引領戰略,努力打造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支點,構建以「一帶一路」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努力成為戰略支點,這是開放珠海的更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