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上供請祖

2020-12-22 央廣網
   齊魯網1月26日訊 眾所周知,臨近過年的前幾天才是最忙碌的。因此,臘月二十九不僅有「蒸饅頭」,還有「上墳請祖上大供」等習俗。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臘月二十九習俗簡介

  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說明,早在漢代中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臘月二十九是什麼日子?

  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俗稱「小除夕」,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且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何為「小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夕,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夕,即大年夜。

  民謠稱「二十九 ,蒸饅頭」

  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揮想像,把饅頭做成壽桃、小動物等各種造型。在天津大家還會在這一天到喬香閣請中國結,取「喬香納福」之意。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中國農曆有大小月之分,所謂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臘月為小月,二十九這一天就是這一年最後一天。那麼臘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過年的各種準備活動都要在這天進行完。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因此每逢節慶,都要對祖先告祭一番,這不僅僅是一種向祖先的告慰,也寄託了後人對祖先的感恩與思念。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莊重和重要。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清晨請祖,少數地區在除夕日下午到黃昏時請祖。

  關於臘月二十九的知識介紹

  中國的農曆臘月有大月、小月之分。所謂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這種差異的出現是因為我國農曆「月」的安排是按照月亮朔望圓缺的周期而定,就是由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的時間定為一個月,稱為「朔望月」;月亮一個朔望周期是29.5天,而一個月又不能出現半天,所以農曆就出現「大小月」之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亦有些地區在除夕日下午到黃昏時請祖。據漢代崔富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擎,潔祀祖稱。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0舉壽,欣欣如也。」這說明,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在後世眾多文學作品中,對春節請祖、祭祖的風俗有很多描述,尤以小說《紅樓夢》對賈府新年祭祖的活動描述最為詳備。

  第五十三回的回目就是「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文中寫到:

  已到了臘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齊備,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寧國府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並內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兩邊階下一色朱紅大高照,點的兩條金龍一般。次日,由賈母有語封者,皆按品級著朝服,先坐八人大橋,帶領著眾人進宮朝賀,行禮領宴畢回來,便到寧國府暖閣下橋。諸子弟有未隨入朝者,皆在寧府門前排班伺侯,然後引入宗祠。且說寶琴是初次,一面細細留神打諒這宗祠,原來寧府西邊另一個院子,黑油柵欄內五間大門,上懸一塊匾,寫著是「賈氏宗祠」四個字,旁書「衍聖公孔繼宗書」。兩旁有一副長聯,寫道是:

  肝腦塗地,兆姓賴保育之恩。

  功名貫天,百代仰蒸嘗之盛。

  亦衍聖公所書。進入院中,白石雨路,兩邊皆是蒼松翠柏。月臺上設著青綠古銅鼎弈等器。才包廈前上面懸一九龍金匾,寫道是:「星輝輔弼」。乃先皇御筆。兩邊一副對聯,寫道是:

  勳業有光昭日月,功名無間及兒孫。

  亦是御筆。五間正殿前懸一鬧龍填青匾,寫道是:『、澳終追遠」。旁邊一副時聯,寫道是:

  已後兒孫承福德,至今黎庶念榮寧。

  俱是御筆。裡邊香燭輝煌,錦峰繡幕,雖列著神主,卻看不真切。只見賈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舜,賈漣賈涼獻帛,寶玉捧香,賈葛賈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樂奏,三獻舟,拜興畢,焚帛莫酒,禮畢,樂止,退出。眾人圍隨著賈母至正堂上,影前錦慢高掛,彩屏張護,香燭輝煌。上面正居中懸著寧榮二祖遺像,皆是披蟒腰玉;兩邊還有幾軸列祖遺影。賈符賈芷等從內儀門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

  檻外方是賈敬賈赦,檻內是各女眷。眾家人小廝皆在儀門之外。每一道菜至,傳至儀門,賈並賈芷等便接了,按次傳至階上賈敬手中。

  賈蓉系長房長孫,獨他隨女眷在檻內。每賈敬捧菜至,傳於賈蓉,賈蓉便傳於他妻子,又傳於鳳妞尤氏諸人,直傳至供桌前,方傳於王夫人。王夫人傳於賈母,賈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東向立,同賈母供放。直至將菜飯湯點酒茶傳完,賈蓉方退出下階,歸入賈芹階位之首。凡從文旁之名者,賈敬為首,下則從玉者,賈珍為首,再下從草頭者,賈蓉為首,左昭右穆,男東女西,侯賈母拈香下拜,眾人方一齊跪下,將五間大廳,三間抱廈,內外廊簷,階上階下兩丹擇內,花團錦簇,塞的無一隙空地。雞雀無聞,只聽鏗鏘叮噹,金鈴玉墜微微搖曳之聲,並起跪靴履颯沓之響。一時禮畢,賈敬賈赦等便忙退出,至榮府專候與賈母行禮。

  在我國歷史上,像賈府這樣有祠堂的大戶,年終祭祖就在祠堂裡進行,而沒有祠堂的普通人家,則需要上墳請祖。但不管大戶小戶、窮戶富戶,上墳請祖都是一項很莊重嚴肅的活動。

  按照程序,請祖前要先把寫有歷代去世先人的家譜在正房偏牆上掛好,備好祖案和香爐、燈籠(油燈)、長錢、紙表、供品、鞭炮等物,才能開始請祖。早飯後,由族中長者或家長帶領子孫,手執長錢,到祖墳各個墳頭燒紙,一邊燒紙一邊念叨:「爺爺奶奶,回家過年了」,燒完紙便起身回家。到大門前,再燒紙表,鳴放鞭炮,面向大門叩頭,並念道:「爺爺奶奶回家過年了,請門神讓路」,然後才邁步進門,點燃明燭,徹夜不息。進了大門以後,要在門口橫放一根木棍,叫做「攔「〕棍」,最好是桃木的,也有的地區在大門之外撒一道草木灰或清水,以示攔住兇神惡鬼不準進門。有的地方上墳請祖還要備香燭、「馬鞭」(以穀草為杆,糊剪紙)往祖墳焚香、燒紙後,於每一墳頭插一支「馬鞭」,請老祖揚鞭騎馬回家過年,名為「請年」。回到家中,還要幹街門外設一橫木,名為「拴馬樁」,於街門外開始撒馬草,直至供奉祖譜的案前。同時還要將另一些「馬鞭」供於祖譜前,待過年後正月初二晚飯後(有的地方是正月十五晚飯後),持祖譜「馬鞭」送至村外,將「馬鞭」與香紙一起焚化,然後將祖譜收起,名為「送年」。

  關幹「攔門棍」,除了擋住一切兇神惡鬼的傳說,在舊社會還有攔住討債人的作用。

  討債人看到「攔門棍」,就知道這家年前還不起債了,便不進門催要了。「攔門棍」的製作並無特殊要求,只是在一根普通的柴枝兩頭裹糊上紅紙(若守喪期人家則裹黃紙或綠紙),即成。也有的地方為保一村人節日平安,在村口大路上放「攔路棍」,表示擋住一切惡鬼兇神進村的意思。

  在黃河以北許多地區(如山東即墨),臘月二十九布置年節祭祖時,還要在大街靠牆的地方用3塊土坯搭一個小龕,俗稱「孤魂棚」。棚內設一個牌位,上寫「孤魂之位」,兩邊貼一副對聯:「往日無主今有主,此處非家卻是家」或「往日無主今有主,昔日無家今有家」,橫批為「四方孤魂」。此後除夕祭祖、祭神,初一拜年,每日祭祀,都要祭孤魂棚,使死後無人照料的孤魂也與人間共度新年,體現了對客死他鄉者或者沒有子女祭祀者的一種樸素的人道主義關懷。

  自此日開始,家中每餐飯前都要用當餐最好的食物和菜餚先供奉各位神靈和先祖靈位,然後全家人才能食用。其意表示對祖先的尊敬和不忘先輩傳衍撫育之恩。

  祀嶽飛

  嶽飛,宋朝相州湯陰人,字鵬舉,最初以勇猛善戰應徵人伍,在戰鬥中顯示出傑出的才能。他曾是宗澤部下,與金兵交戰,所向披靡,戰無不勝。高宗下令在旗上繡以「精忠嶽飛」四個大宇賞賜給他。

  後來嶽飛先後平定了李成、楊麼、劉豫等各大叛軍,力主恢復中原。高宗紹興十一年又大破金兵,進人朱仙鎮,正要直搗黃龍府,卻遇秦檜力主議和,想要盡棄淮北之地以討好金國,致使朝廷一個月內連下十二道金牌,詔令嶽飛班師回朝。

  秦檜誣其謀反,欲將嶽飛置於死地,卻無證據。歲末之時,秦檜見獄中拷打也沒使嶽飛屈服,於是手書小紙條交給獄吏,嶽飛當天便死於獄中。時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嶽飛年僅三十九歲,其子嶽雲也被腰斬於市門。嶽飛家中清貧,沒有家資,嶽飛的妻子與孩子都轉遷到嶺南。嶽飛部屬被隨同治罪六人,天下奇冤,天下百姓都為之不平。

  油炸檜

  油炸檜,即油煎的條形面,福建人稱之為油灼粿,一般叫作油條。杭州人稱之為油灼檜,用以表示對秦檜的切齒痛恨。

相關焦點

  • 年前一周忙點兒啥|臘月二十九 祭祖蒸饅頭
    來源:中宏網春節習俗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
  • 臘月二十九有哪些習俗?臘月二十九祭祖蒸饅頭
    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視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因此每逢節慶,都要對祖先告祭一番,這不僅僅是一種向祖先的告慰,也寄託了後人對祖先的感恩與思念。
  • 臘月二十九,除了去打酒、蒸饅頭,還有其他的習俗嗎
    民謠又稱「二十九,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除了蒸饅頭,臘月二十九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呢?一、臘月二十九,去打酒民謠稱:「二十九,去打酒」,春節期間,不論是祭祖還是宴請,自然少不了酒。俗話說「無酒不成席」,所以,對於古人來說年前打酒成了必須要做的事。
  • 臘月年俗之「二十九,蒸饅頭。」
    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 春 盼望著,盼望著,到春節只剩一天時間了。臘月二十九,也稱小除夕。
  • 細「鼠」年俗丨臘月二十九,蒸饅頭,熱氣騰騰,年味濃濃
    小編帶您細「鼠」年俗,過一個「原汁原味」的年!民謠稱「二十九 ,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這個蒸饅頭在過去來說不是隨隨便便地做,而是要精心準備、認真用心,因為做出來的饅頭是要跟鄉親鄰居交換,因此,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地有講究。
  • 網絡述年 | 年俗知多少:臘月二十九 起早蒸饅頭
    網絡述年 | 年俗知多少:臘月二十九 起早蒸饅頭 2020-01-23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曲江人說年俗丨臘月二十九,你家蒸饅頭了嗎?
    曲江人說年俗丨臘月二十九,你家蒸饅頭了嗎? 全文883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 年俗知多少:臘月二十九 起早蒸饅頭
    蒸饅頭 民謠稱「二十九,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揮想像,可以捏成各種形狀,佛手形的麵餅為「福」、桃形的豆包為「壽」,還有名目繁多的雕刻精細的面模可以製作出五子登科的娃娃餅、喜慶豐收的雙魚餅、富貴滿堂的園福餅等麵食,這是一個充滿喜悅、充滿希望、充滿創造力的過程
  • 【春節習俗】二十九,蒸饅頭
    春節民俗之「大年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被稱為小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 【志載年俗】臘月二十九,打酒蒸饅頭
    【志載年俗】臘月二十九,打酒蒸饅頭 2020-01-23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機鋒大拜年】臘月二十九:原來蘋果智能音箱HomePod是個加長版的...
    原標題:【機鋒大拜年】臘月二十九:原來蘋果智能音箱HomePod是個加長版的饅頭臘月二十九是除夕的前一天,眾所周知,臨近過年的前幾天才是最忙碌的。因此,臘月二十九不僅有「蒸饅頭」,還有「上墳請祖上大供」等習俗。那麼,臘月二十九究竟是什麼日子,都有哪些習俗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都需要做什麼?
    臘月二十九即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清 顧祿《清嘉錄·小年夜大年夜》:「或有用除夕前一夕者,謂之小年夜,又曰小除夕。」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臘月二十九貼道酉道酉,是一種用黃表紙砸成的小型黃錢。長大約三寸,寬約兩寸,在下端剪成兩個燕尾形的斜尖,一共砸出九個小圓錢。
  •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九,提瓶去打酒,你的家鄉都有哪些習俗?
    臘月二十九,是春節前最忙碌的一天,又成小除夕,它不像三十除夕那般每隔三五年會缺席一次,二十九的小除夕可是每年都會隨年而至,所以人們在這天準備完過年的各種活動、吃食。一家人也會在這天從全國各地回到家團聚。
  • 姿勢丨臘月二十九 蒸饅頭 蒸蒸日上又一年
    民謠稱「二十九 ,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這個蒸饅頭在過去來說不是隨隨便便地做,而是要精心準備、認真用心,因為做出來的饅頭是要跟相親鄰居交換,因此,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地有講究。
  • 臘月二十九,發麵蒸饅頭,新的一年蒸蒸日上
    明天就是年三十了,按照習俗,臘月二十九是發麵蒸饅頭的日子,也是展示廚藝的好機會。別看這蒸饅頭簡單,這過年蒸饅頭可不是隨隨便便地做,一定要精心製作。在過去,蒸出來的饅頭是要跟鄰裡之間交換的!聽說,原來在蒸好的饅頭上面,還要點上五個紅點兒,臘月二十八,除了蒸饅頭,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
  •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歡歡喜喜過大年
    臘月二十九一般被稱為小除夕,有些地方會在這一天祭祀祖先。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且焚香於戶外,叫「天香」。臘月二十九在北方地區還有「蒸饅頭」的風俗。如今市面上能夠買到的饅頭琳琅滿目,不過還是過年家裡蒸的饅頭才最有家的味道。
  • 【年俗】小鼠鬧新春 臘月二十九,打酒蒸饅頭!
    點擊播放 GIF 2.0M回家過年臘月二十九打酒蒸饅頭二十九蒸饅頭來年都往高處走爐火紅彤彤的寓意著新一年和和美美的生活饅頭熱騰騰的代表著新一年蒸蒸日上的幸福按照老習俗,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家家戶戶就要開始忙活準備過年的主食了
  • 二十九蒸饅頭,饅頭上為啥要點上五個紅點你知道嗎?
    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民謠還稱「二十九 ,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
  • 二十九 , 蒸饅頭!(最忙的一天)米,你忙什麼呢?
    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民謠還稱「二十九 ,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
  •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一大早蒸到下午,三百多個饅頭少了不夠過年吃
    今天是臘月二十九了,在北方農村今天就要起大早,架火支爐子蒸饅頭了。昨天把面都發好了,今天揉面搓面,開始做饅頭。要包豆沙饃,還得做豆沙餡。把紅豆煮爛了放一邊。準備好的紅棗拿出來洗淨。我最喜歡吃糖包,會要求他們蒸點糖包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