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設定,很像是電影黑客帝國的內容,區別只在於黑客帝國中的人,身體並沒有死亡,而是整個身體進入了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而活在虛擬世界中。
腦死亡與腦活著
在現在很多國家已經將腦死亡定義為人死亡的標準,也就是說當腦死亡的時候,哪怕身體其他功能還存在,並沒有消失,但也確定為這個人已經死亡了。
但如果換一個想法,有沒有可能是,身體的功能已經消亡了,但腦還沒有死亡,也就是說「腦活著」,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人到底算不算死亡呢?
至少在目前人類的技術,還無法做到,當身體死亡之後,僅僅保持大腦存亡的狀態,這涉及到氧氣,血液的供給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人類的科技以及人類對腦的了解,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地步。
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到類似的腦脫離身體能長時間存活的動物試驗成功的例子,更何況人類了。
如果連大腦脫離身體存活都難以做到,那麼就更不用說生活在虛擬世界呢。
活在虛擬世界目前只存在於科幻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臺電腦的話,大腦就是CPU與硬碟的組合,負責數據的處理與存儲。
然而僅僅是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缺乏輸入輸出裝置。
人體遍布著數之不盡的神經,而這些神經又組成網絡與大腦相連,他們會把人體收集到的各種信息通過傳遞給大腦而同時又將大腦發出的各種指令傳導到身體做出動作。
然而就目前來說,人類對於腦的了解還太少了,遠遠做不到復原人體神經信號的能力。
比如眼睛看到的東西是通過神經元信號傳遞給大腦的,然後在大腦中顯示出你所看到的事物,並作出判斷,同理聽覺,味覺,嗅覺也是。人類要想創造虛擬世界,就必須破譯這些信號,並且準確的將他們組合傳遞給大腦。
然而就目前來看人類離做到這一點差距還很遠,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人類可以破譯視覺的傳遞信號,那麼依靠一個攝像頭,將其拍攝到的畫面,轉換為腦電波信號傳入大腦,就可以讓失明的人重見光明,因為大腦中已經虛擬出能夠看到的畫面。
但目前這樣的研究僅僅處於起步階段,而且通過研究發現,就好比每個人的聲音不同一樣,每個人的腦電波頻率也是有區別的,也就是說,你研究某個試驗對象的腦電波,但把這個頻率給另一個大腦,很可能看到的不是一樣的東西。
而至於比如觸覺可以精確定位到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觸覺的強弱與痛覺的感應,再加上大腦反饋指揮每一塊肌肉,這些都是數十億個神經元在運用。
目前的科學是無法清楚與做到模擬接駁如此多的節點從而創造一個虛擬世界出來的。
至少在目前,讓大腦生活在虛擬世界中,僅僅只是一個科學的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