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邊浩玥
12月17日,由濱州市文化館、濱州市美術館、濱州市美術家協會主辦《歲月恩典——趙先聞從藝50周年藝術文獻集》美術界研討會在濱州市文化館舉行。這是繼11月29日《歲月恩典--趙先聞從藝五十周年藝術文獻集》研討會後濱州美術界的一次集中研討。現場,來自市內外的20餘位嘉賓圍繞趙先聞從藝50年的藝術之路,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歲月恩典——趙先聞從藝50周年藝術文獻集》收錄了趙先聞從藝50年來30多位著名文藝評論家的50篇文章。文獻集主要分為文字和圖片兩部分,其中評論文章共計205000字,畫家的素描、速寫、水粉、油畫、拓彩畫、中國畫、瓷藝、書法和印象空間作品達200餘幅,社會活動老照片100多幅。可以說,這本文獻集是一部擁有極高史料價值的藝術資料集,是濱州五十年美術創作發展的見證和縮影。
趙先聞是活躍在當代中國畫壇上的一位頗具個性魅力的實力派畫家。從事美術創作50年,他畫過連環畫、油畫、水彩畫,最早創作了反映黃河三角洲的系列作品《黃河入海的地方》,其代表作品入選原文化部主辦的第七屆、第八屆全國美展、全國科普美展、全國第二屆水彩畫大展等重要展覽。
趙先聞在致辭中說,感謝大家,感恩歲月,50年來,在濱州的這塊土地上,與大家一起走過。之所以出這本書,是為了感恩歲月給自己留下的痕跡。回顧走過的這些路,感覺自己還是在路上,在成長中,總覺得還有很多的未知世界還未去過,還有很多的嘗試還沒做過,總覺得還有很多的課題還沒解決,感覺眼前還有很多的高山需要攀登,還有很多景色去觀賞,要更好的珍惜時光,把生命過得更精彩一點。
趙先聞說,如果總結這50年,「生活」、「藝術」、「做人」對於他來說,是十分有意義的三個詞語。生活中才有美,才有藝術的原本,生活中才會發現新鮮的素材,新鮮的角度,新鮮的元素,熱愛生活應該是藝術家生存的必要條件。「藝術是我的生命」,趙先聞說,藝術就是探索未知世界,藝術是賴以生存的魂,賴以生存的根,藝術的追求給予了自己動力,讓自己仍然在路上,在成長。
研討會由濱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李玉泉主持。李玉泉說,下一步將結合研討會,讓本土文化往前推動。比如黃河文化,不僅僅只是流水,還要有歷史有故事有景觀,讓內涵更加豐富。在今後的藝術創造道路上,創作出更多濱州地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