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與同事在武漢抗「疫」前線
紅網時刻2月23日訊(通訊員 嚴麗 武海亮)「從1月23日至今,我和很多感染病科的同事們,已經保持了近一個月的『戰鬥狀態』,希望這場阻擊戰早點結束」,2月20日,正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湘雅醫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黃燕教授說道。
1月23日,是湖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時間。
其實,早在1月23日前,黃燕便進入了「戰鬥狀態」。
打響湘雅醫院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槍」
元旦前後,一則「武漢陸續出現不明肺炎病例,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已經抵達武漢」的新聞,便引起了黃燕的警覺和關注,「每天通過新聞、湖北業界同行間不斷了解病情進展」。
隨著更多關於新冠肺炎疫情新聞的陸續曝光,這位在感染病學領域奮戰了21年的專家,愈發感到「害怕」。「作為一名感染病科的醫生,我不是害怕疾病本身,而是擔心疫情的發展」。
在全國多個省份陸續出現相關患者的同時,黃燕和感染病科的同事們開始著手進行了相關準備。「當時全國對這個病毒還是知之甚少,我們主要做的工作,就是結合疾病的臨床特點升級了醫護人員的防護級別、加強了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對感染病科全科醫護人員進行了相關培訓」。在湘雅醫院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黃燕和她的同事們打響了「第一槍」。
隨著病情發展,感染病科的做法,也迅速升級為醫院層面的部署行動。黃燕被選入湘雅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專家組,參與制定各項應急措施和工作方案,開展人員培訓,迅速落實防控措施,為疫情阻擊戰做好了充分準備。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宣布新型肺炎人傳人。1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湖南省長沙市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月22日,由黃燕參與制定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方案》便以醫院文件形式下發。同時,醫院全面加強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的力量配置,規範開展對可疑病例的監測、篩查、診斷治療和處置工作。
由於提前研判、舉措得當,湘雅醫院院內疫情防控阻擊戰開局良好。
湘雅醫院「新冠樓」裡的白衣戰士
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堅戰,必須萬眾一心,必須眾志成城。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湘雅醫院感染病科全員動員、全員參與,全員衝鋒在抗擊疫情最前沿。
1月23日,醫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全面啟動。在外地的黃燕,聞訊後立即趕回醫院待命。
「感染病科全體醫護人員主動取消休假,全員備戰,這是一支了不起的隊伍。黃燕教授作為感染病學黨支部委員、感染病科副主任,主動提前結束年假,加入到抗疫隊伍中,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湘雅醫院第一黨總支書記韓笑如是表示。
由於疑似病例逐漸增多,發熱門診及感染病房70病室已經全部滿員,因此,醫院決定將感染病科病房進行轉移,建設留觀病房,以做好全面應對。在醫院統一調度下,感染病科關閉肝病病房66病室和67病室,將肝病病人轉移至消化科繼續治療。黃燕和其他科室負責人一道,帶領全科人員加班加點,對騰空後的66病室和67病室進行及時清潔、消毒,最終在當晚順利開放,為迎接未來可能更多的留觀患者做好了充足準備。
1月25日,醫院決定成立新冠排查區、普通發熱門診區、發熱留觀區。湘雅紅樓成為「新冠樓」,在特殊時期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而黃燕作為感染病科的學科帶頭人之一,不僅要參與起草全院新冠肺炎防控流程的制定,還肩負著全院疑難病例的會診,甚至參與「新冠樓」的功能分區設置。
在黃燕等專家的建議下,醫院全面加強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的力量配置,規範開展對可疑病例的監測、篩查、診斷治療和處置工作,有條不紊、有力有序。
在「新冠樓」裡,黃燕和感染病科全體同事無懼生死、日夜堅守在發熱門診第一線,根據門診量實時更新班次,從一開始的2班到3班,再到後來的6個班次,確保所有來院患者能得到最及時的診治,不遺漏任何一名疑似患者。
自醫院啟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很多在一線的同事沒有回過家,沒有好好休息過。值班的一線護士,每人要穿上嚴密的防護服,外加隔離衣,戴上口罩、面罩、眼罩等,4個小時輪班下來,全身都溼了。「工作的時候沒感覺,但是出來坐下之後,就感覺自己像泡在水裡面一樣。而為了節約防護用品,大家甚至連水都不敢多喝,有的甚至戴上了尿不溼」。
衝鋒在武漢抗「疫」最前線的女將
2月7日,黃燕的「戰場」從長沙轉到了武漢。當聽到支援湖北的調令後,黃燕第一時間主動請纓,於2月7日作為骨幹專家隨湘雅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國家醫療隊北上赴鄂。「我是一個感染病科的老兵,曾經赴非洲參加過抗擊伊波拉疫情,有經驗。支援武漢,我必須先上」。
黃燕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個全新的病毒,任何人都沒有抵抗免疫力。作為感染病科醫生,黃燕在提醒大家加強安全防護的同時,和醫療隊的專家進行廣泛深入討論,大家達成一致意見:在國家治療指南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優化、深化、細化,實行精準化治療,提高治癒率。
2月14日,42歲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曾女士從武漢協和西院湘雅病房康復出院。這是湘雅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在武漢治癒的第一位患者。而此時,離武漢協和西院湘雅病房開放僅僅過去6天。
6天時間,湘雅人幫助曾女士跑贏了死神。
曾女士的救命恩人,是一個黃燕所帶領的團隊。
「曾女士的快速治癒,得益於湘雅醫護團隊的精心診治和護理,更與咱們實行的湘雅特色的病區管理模式是分不開的」。據黃燕介紹,湘雅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國家醫療隊接管的有兩個病區,一個是以湘雅醫生為主的湘雅病房;另一個是協和、湘雅、中山的聯合病房。在湘雅病房,實行病區主任、醫療組分級管理制度,設立四個醫生組,每組分管固定床位數。各組醫生負責其所屬床位患者的每日診療。診療方案調整由病區主任與診療組長討論決定。每周四進行疑難病例討論,增加臨時疑難危重病例討論。
「病人管理責任到人,病人從入院到出院都是由一個固定的醫生組包幹,這樣醫生能夠更清晰地掌握患者病情,實現個體化的精準治療」。作為湘雅病房的醫生組組長之一的黃燕對此深有體會,「比如這位曾女士,她的症狀表現不太重,但是CT影像顯示雙肺都有明顯的病毒性感染的病灶,而且不排除有細菌感染。如果不及時診治,很有可能會迅速加重,危及生命」。
針對曾女士的情況,黃燕教授、馬新華副教授、彭捷副教授等專家為她進行了給氧治療、抗病毒治療、抗生素治療、免疫調節治療等。「3天之後,曾女士的症狀就慢慢消失了,複查CT也有了明顯好轉,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並最終順利出院」。
湘雅特色的病區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充分肯定。2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刊發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醫療救治醫務工作簡報》(第4期),特別點讚了武漢協和西院區湘雅病區的醫療組分級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