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作品——花口金碗一對

2020-12-15 老楊頭的時事熱點

金銀器在歷史文物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金銀是貴重金屬,硬度適中,具有延展性,易錘打成形,又有亮麗的天然色澤,且不易氧化變色,是製作工藝品的良好材料。唐代是中國金銀器發展的繁榮鼎盛階段,這個時期,不僅金銀器數量劇增,而且品種豐富多彩,其器型與紋飾的風格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唐代金銀器的工藝技術也極其複雜、精細,當時已廣泛使用了錘擊、澆鑄、焊接、切削、拋光、鉚、鍍、鏨刻、鏤空等工藝。

此花口金碗,為一對。其一侈口,斜腹壁,平底,喇叭形圈足。器身滿飾珍珠地紋,腹部捶出仰蓮瓣,內壁呈蓮瓣狀凹陷。外壁蓮瓣紋凸起,鏨纏枝花卉紋;蓮瓣間隙上方分別鏨鴛鴦、鸚鵡、鴻雁、鸛翎、鹿、狐、獐、兔、鴨等珍禽異獸;碗內光素。圈足落款「大唐貞觀」。其二,花口,深腹,平底。碗一側置柄,器壁捶作出向外凸鼓的花瓣,碗內光素,碗外壁飾嬰戲紋,鏨刻纏枝花卉紋。底落「大唐貞觀」。造型別致,工藝精湛,富麗堂皇,為唐代金銀工藝的傑作。集裝飾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金銀製品一開始就以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品形式出現,而不像銅器和玉石等製品,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後,才逐漸從具有功利目的性的生產工具中脫離出來,進入審美對象的範疇。唐代出現的金銀器具有極佳的使用價值。「物以稀為貴」的特性,使得人們賦予了金銀器以更多遠超於實用物品本身的意義。一件精美絕倫的金銀器,將大自然的創造與人類的智慧完美結合。此唐代花口金碗一對保存完好,實屬珍藏。

相關焦點

  • 鴛鴦蓮瓣紋金碗:唐金銀器中最華美的國寶
    鎮館之寶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有一件唐代鴛鴦蓮瓣紋刻花金碗,1970年陝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內出土,共出兩件,代表了盛唐時期我國北方金銀器製作的高度成就。從現在掌握的資料看,這是唐代金銀器中僅見的最堂皇的金碗。
  • 三百萬從朋友那買了對金碗,專家:你先吃點藥,我怕你受不了
    拿金飾品來鑑寶的不少,但是像這位男子帶著一對來的還真不多。男子說,這對金碗是偶然在澳洲的朋友家玩的時候看上的,因為自己十分喜歡收藏,便和朋友商量著想要買下來。一開始朋友並不想賣,後來在男子的再三勸說下,用了將近300萬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來了。
  • 俗話說「捧著金飯碗要飯」,可這件金碗被發現後,誰捨得用它要飯
    在歷史文物之中,就有這麼一對金碗,但它們光彩奪目,任何人看見它們,都會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那是在1970年的時候,陝西西安南郊的何家村唐代窖藏被發現,轟動一時。博物館中的文物,大多數是墓葬的隨葬品,少部分是傳世的,只有極少數是窖藏的發現。
  • 看見文物|具有異域風格的和闐白玉錯金嵌寶石碗
    和闐白玉錯金嵌寶石碗,清乾隆,高4.8釐米,口徑14.1釐米,足徑7釐米。屬清宮舊藏,現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白玉錯金嵌寶石碗 楊曉君/攝碗玉質瑩白,器壁薄,橫截面為圓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雙耳,花瓣式圈足。
  • 花絲鑲嵌製作工藝作品《傳家寶·金飯碗》
    《傳家寶·金飯碗》是由花絲鑲嵌工藝傳承人-王樹文設計創作、袁長君老師領銜製作,該作品中採用的花絲鑲嵌工藝在2008年正式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工藝品從設計到成型再到製作完成,是多種工藝的相結合,主要有兩種工藝分別是花絲與鑲嵌。
  • 驚豔全球的大唐第一金碗
    鴛鴦蓮瓣紋金碗兩碗內壁分別墨書「九兩半」>此碗其實是唐代皇族用來飲酒用的與鴛鴦蓮瓣紋金碗同時出土的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上舞馬口銜之酒杯就與金碗的形狀相同文獻中也有唐代用金碗盛酒的記載鎦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從現在掌握的資料看這兩件赤金蓮花碗是唐代金銀器中僅見的最堂皇的金碗
  • 天津景泰藍聚福金碗_晟德文化用心服務
    天津景泰藍聚福金碗,晟德文化用心服務,北京晟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晟德文化」,成立於2009年。天津景泰藍聚福金碗, 顏色上以「帝王黃」、「中國紅」、「天宇藍」為主色調,深沉的紅色配上大面積黃彩,更有琺瑯極少使用的黑色,讓景泰藍的藍色基調反而不甚顯現,彩斑斕,濃墨重彩,對比強烈。
  •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最好流傳最廣的5首詩,你背過幾篇?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最好流傳最廣的5首詩,你背過幾篇?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最好流傳最廣的5首詩,你背過幾篇?
  • 盛唐風雲錄——李白篇
    李白塑像,山東省齊魯酒地酒文化博物館說起盛唐我們不得不想起那位有詩仙之稱的謫仙人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將進酒》《俠客行》等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自唐乃至後世皆以李白為偶像的人不計其數,其中粉絲最出名的就有詩聖之稱的杜甫
  • 清帝大婚才用金碗
    金鏨花嵌珠杯盤金鏨花餐具本次展出的是極具代表性的80件金器和20件銀器,包含從清乾隆到宣統時期的作品,分「清朝印象」、「宮廷飲食」和「宮闈生活」等專題揭秘大清帝國的宮廷文化。專家考證10位皇帝5位宮內大婚飲食是宮廷生活的重要部分,清朝宮廷飲食文化既延續了幾千年中國宮廷筵宴傳統,又保留了滿族特點,同時還吸收了蒙、藏、維等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獨具清代皇室特色的宮廷禮俗。
  • 阿雅籤約新東家 總裁送「金碗」祝福
    阿雅籤約新東家 總裁送「金碗」祝福    12月9日下午,綜藝天后阿雅在北京糖果星光現場舉辦籤約記者會,盛邀百家媒體、圈中好友及忠心粉絲,共同見證她復出之後回歸樂壇並加盟美妙音樂的盛況。阿雅與美妙音樂的牽手為2014年的樂壇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雙方而言也都意義重大。
  • 口金包系列課程長期招生
    「裡布」                                      「裡布」雙層口金包,在整片帶底單層口金包的基礎上教授雙層口金包縫製方法。紙型                                               「口金」                                               「裡布」第三階段:圓角口金包,教授兩片式弧形帶底口金包縫製方法。
  • 爆鉛中毒後 盛唐中醫還致電患者回診
    臺中市鉛中毒案爆不完,繼臺中市議員張彥彤出面指控盛唐中醫院長呂世明蓄意殺人後,也是該診所病患的49歲婦人11日在「立委」何欣純陪同下控訴,7個月間在盛唐中醫花了約7萬元(新臺幣,下同)醫藥費,因鉛中毒住院5日就花了8萬多元治療,未來還至少要接受3個月的治療,費用不斐,最氣人的就是事件爆發後8月5日當天盛唐還去電問她要不要回診;立委何欣純也呼籲消保處協助受害者代位求償
  • 7部作品獲遼寧「金桅杆」獎 網絡文學主旋律題材漸多
    遼寧網絡文學專項獎——第二屆遼寧網絡文學「金桅杆」獎日前揭曉,在12部提名作品中7部作品獲獎。第二屆「金桅杆」獎網絡文學獎繼續以我省網絡文學作品作為嘉獎主體,同時又將嘉獎對象擴展至省外。此外,在創作題材上,第二屆「金桅杆」獎仍然鼓勵那些比較明顯地凸顯網絡文學特色的作品。同時,對探尋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創作相結合的作品也予以關注,比如,以網絡文學敘事技巧書寫現實題材或主旋律題材的作品。獲獎作品題材廣泛本屆「金桅杆」獎獲獎作品覆蓋了歷史、軍事、玄幻等網絡文學類型,作品題材還涉及抗美援朝、國企改革、非遺等。
  • 《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女子妝容,初唐臉型圓潤,盛唐圓胖
    唇形較為豐滿,使用硃砂製作,以大紅色為主,唇部化妝材料為「唇脂」,以淺紅色口脂為主。髮式為高髻,向上呈騰舉之勢,就如同鳥勇猛健腰凌雲飛翔一般,又稱為驚鵠高髻,也有人稱之為「回鶻髻」。盛唐時期仕女的唇形比初唐時期向內收斂點,形成小巧紅唇,唇脂比初唐時期得到了改進,在硃砂裡加入了由動物脂膏或者礦物蠟等材料製成粘密潤滑的輔料,這樣的唇脂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又增添的色彩光澤,還有防止嘴唇皸裂等功能,深受盛唐女子喜愛,唇脂的顏色仍然以大紅色為主。
  • 危敏捷|九龍窯柴燒作品-花月夜
    個人榮譽:2013年 作品《鷓鴣盞》《陶瓷書法筆洗》均獲「國信·百花杯」作品銀獎;2014年 作品《青瓷書法筆洗》獲「第九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銅獎;2014年 作品《福壽瓶》獲「工藝美術『百花杯』」銀獎;
  • 學而思大語文秋季班第1講:【古】繡口一吐,半個盛唐--李白
    學而思大語文秋季班第1講:【古】繡口一吐,半個盛唐--李白
  • 珠繡不織布口金包,真的很好看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不織布口金包珠繡教程。一款很特別的迷你口金包。材料:一個口金(大小可以根據自己喜歡來),米珠,裝飾金屬片,不織布,剪刀,線等材料。根據口金大小畫個圖紙剪下來,這裡是兩片式。然後在白色不織布花上邊緣縫白色米珠。然後在毛線繞圈的四周縫一些桔色米珠,紅色米珠不織布包背面也縫上米珠。整個不織布正反兩面都裝飾好然後在正面上方縫一個金屬配件,做裝飾。
  • 詩仙李白的大美七絕,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本詩就是這樣的作品。它用了五個地名入詩,卻極為流暢。詩評家評它「神韻清絕」。   05山中問答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 盛唐時代「詩仙」李白詩詞中的西域文化
    相傳,公元前2世紀,張騫將葡萄從大夏帶人了中原地區,「叵羅」,原產於西域,後傳人中原地區,在晉時期上流社會中責族宴飲時就已經始使用金、銀叵羅等奢華的酒器,這一奢靡風氣傳至唐,經久不衰。在李白的《客中作》一詩中又提到:「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琥單」、「鬱金香」亦非中原之物。鬱金香起源於印度及波斯陽近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