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的大美七絕,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2020-12-15 騰訊網

  上周,臥榻先生做了「七絕聖手」王昌齡的專題。其中提到唐人中做七絕最厲害的兩個人:王昌齡與李白。很多詩友覺得意猶未盡,認為對大詩仙李白不能選擇性忽視。今天,特意滿足大家的胃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李白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

  一位詩人要想在高手如林的唐代立足,總得有他的看家本領。王維的看家本領是五言,杜甫的看家本領是歌行和七律,李白的看家本領是古體和七絕。其古體雄奇飄逸,其七絕清新明快。這兩種體裁最能發揮他汪洋恣肆的才華。

  今李白存詩約一千首,七十多首五絕,八十多首七絕。其七絕歷代以來多被人稱道: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沈德潛《唐詩別裁集》)

  下面,我們跟隨太白,盡情領略他筆下的詩意世界。

  一、壯美河山

  01望廬山瀑布(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賞析】這是給廬山的活廣告。這詩仙的文案,千百年來無人能敵了。可不,唐朝有個叫徐凝的人寫詩讚美廬山道:「千古猶疑百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沒想到,被兩百年後一個叫蘇軾的懟了一回:「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太白之妙,妙在有很多新奇誇張的比喻。這是他想像力豐富的表現。下面有眾多詩也是如此,可用心體會。

  02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賞析】沈德潛云:「寫出瞬息千裡,若有神助。」從全詩看,當時的太白是相當地開心。為什麼開心呢?流放夜郎途中接到了皇帝老兒的赦命,自然是喜出望外。當然,小學語文課本說是體現了大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其實也行,詩無達詁嘛。況且,李白確實是個資深驢友。

  以上兩首是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你說它家喻戶曉,是絕沒問題的。

  03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賞析】這是1300多年前的詩。1300年前,其他國家在做什麼呢?歐洲還是漫長的中世紀,美國還是印第安人的美國,兩河流域、恆河流域換了好幾遍主人,日本派了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來長安學習。我們中國的詩歌卻已經發展到如此成熟、如此婉轉。千百年後稍微有個中等文化的,差不多能無障礙欣賞他們的作品。對歐洲人來說,五百年前的莎士比亞就夠他們喝一壺了。如此清新,又如此明快。我們太白出品了眾多這樣的精品。

  04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賞析】南北朝著名的詩人謝眺(「小謝」)說:「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其字面意思是說好詩流暢婉轉如光滑的彈丸,讀起來不會有滯澀的感覺。本詩就是這樣的作品。它用了五個地名入詩,卻極為流暢。詩評家評它「神韻清絕」。

  05山中問答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賞析】在我看來,李白是一個亂入詩歌圈的道士,他平生好跟道人打交道,好入名山大川遊玩,本詩就顯示了他的山水情懷。

  06橫江詞(六之三)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賞析】這是一首迷你版古風。用連山噴雪來比作波濤,也真是虧太白想得到!都說李白是浪漫主義,浪漫在哪裡?這就是!

  二、故友情深

  07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賞析】李白是孟浩然的粉絲。「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說的就是他!對於本詩,《唐詩解》解得妙:「黃鶴分別之地,揚州所往之鄉,煙花敘別之景,三月紀別之時。帆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全詩就像一部電影,送別好友的畫面一幕幕推送到了眼前。

  08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賞析】李白之所以是李白,在於他有各種神奇的比喻。以水深來比襯友誼,把一首本是普通的詩提升了一個高度。不過也有人認為「踏」字寫得妙,說寫出了文人的情趣。你說呢?

  09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徵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賞析】現在若要評中日友好大使,李白和晁衡是不二人選。晁衡是日本人,本名叫阿倍仲麻呂。唐開元五年(公元717年),晁衡以留學生身份來到長安求學。來了就不想走,還做到左拾遺、安南都護等官,和李白成了好基友。天寶十二年(公園753年),任秘書監兼衛尉卿,以唐朝使者身份隨日本訪華的使者藤原回國,在琉球附近遇風暴,與其他船隻失聯。當時誤傳已遇難,其實他漂流到安南(越難)一帶,遇海盜,同船死者一百七十餘人,獨晁衡與藤原大難不死,兩年後輾轉回到長安。本詩乃天寶十三載在廣陵(揚州)遇見魏顥,聽聞晁衡遇難的消息後所作。

  雖然噩耗是誤傳,但悲痛之情是真實而真摯的,結句尤其餘韻深長。

  10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賞析】文人間一般有兩種狀態:一種是文人相輕,一種是惺惺相惜。在太白眼裡,王昌齡明顯是後一種。太白那麼驕傲的人,日子越過越悽惶,聽到好友貶到湖南一個偏荒之地做副縣長,恐怕自己也深有同感。「首句託興,次句賦事,末二句言情。」特別是最後說「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去」,構思奇特優美,情韻深摯悠長。連結:

  七絕聖手的十首七絕,有人說,這就是盛唐之音!

  11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賞析】因為這首詩,眾多黃鶴樓的對聯,說來說去,離不開樓中玉笛與五月梅花。可見此詩的影響力。

  12送賀賓客歸越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賞析】賀知章以道士的身份告老還鄉,而李白此時也正尊崇道學,因此中都圍繞著「逸興多」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氣來寫的。鏡湖是紹興地方的風景名勝,以湖水清澄而聞名於世。李白想像友人這次回鄉,一定會對鏡湖發生濃厚的興趣,在那兒終日泛舟遨遊的。為了突出賀知章的性格,詩中不再以賓客或賀監的官銜稱呼他,而乾脆稱他為「狂客」,因賀知章晚年曾自號「四明狂客」。「賓客」到底沾上些官氣(賀知章官太子賓客),與道士的氣息不相投合,而「狂客」二字一用,不僅除了官氣,表現了友人的性格,而且與全詩的基調非常吻合。古代曾有王羲之寫黃庭經向山陰道士換鵝的韻事,用這樣的典故送給飲中八仙之一的狂客賀知章,也是神了。

  三、客愁羈旅

  13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賞析】聽到子規鳥,看到杜鵑花,就想起了四川老家。可見,太白是個性情中人。

  14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賞析】夜深人靜之時,聞笛聲而思鄉。偏偏曲子是寫離愁別緒的樂府《折楊柳》。那種離愁別緒,不足為外人道也!

  15客中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賞析】這首詩讚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熱情,表現了詩人豪邁灑脫的精神境界,同時也反映了盛唐社會的繁榮景象。

  16南流夜郎寄內

  夜郎天外怨離居,明月樓中音信疏。

  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豫章書。

  【賞析】你之前說「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下好了,一語成讖,真的流放到了夜郎。作者作此詩時已到了他的晚年。「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此時的太白竟給自己在豫章(南昌)的老婆寫起了詩,可見其心中的孤獨與怨恨。此前,太白一般是不著家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可見,流放事件對李白內心造成的刺激之大之重之深,李白幾乎承受不了這一結果,寄內詩有理解妻子的成分,實際還有內疚的心情。

  四、覽勝懷古

  17越中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賞析】「三句說盛,一句說衰,其格獨創。」全詩通過昔時的繁盛和眼前的悽涼的對比,表現人事變化和盛衰無常的主題。

  18蘇臺覽古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賞析】此詩與《越中覽古》主題相似,同為弔古。但此詩以今溯古,而彼詩以古襯今。此詩把轉折落在第三句,而彼詩之轉在末句:可謂同中有異。由此可見李白詩歌藝術的構思巧妙多變。

  五、報國豪情

  19從軍行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賞析】李白是個文人,卻有一副俠客夢,還有一顆報國心。當然,玄宗皇帝絕不會傻到拿一支部隊給太白去帶。太白只好寫詩過過乾癮。金庸小說《俠客行》裡石破天的練劍口訣「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就是太白的同名作品,可以與本詩一起讀。

  20永王東巡歌(十一之二)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賞析】永王李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安史之亂爆發,李璘起兵勤王,逐漸起了佔領江左之意,後被即位的唐肅宗李亨以反叛罪剿殺。永王起兵時,李白隱居於廬山,永王向他連發三份聘書,在這樣的背景下,李白加入了永王幕府。李白到永王李璘幕府以後,躊躇滿志,以為可以一抒抱負,「奮其智能,願為輔弼」,成為像謝安那樣叱吒風雲的人物。在這組詩裡,詩人在歌頌永王東巡的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抱負。太白大概是太興奮了,一口氣寫了十一首。不管怎麼樣,這都是大忌。永王兵敗後,李白因從璘罪下獄,後被一些朝臣營救,流放夜郎。

  六、宮中歌詠

  21清平調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幹。

  【賞析】唐玄宗天寶年間,春天的一個良辰佳日,沉香亭牡丹盛開。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賞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精通音樂的唐玄宗說:「賞花賞月賞貴妃,怎麼能用舊樂呢。」於是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這三首詩,語語濃豔,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如「雲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寫花光,又似在寫人面。「一枝紅豔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麼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無怪當時就深為唐玄宗所讚賞。

  這三首詩像小提琴協奏曲裡,小提琴獨奏時的華彩樂章,絢爛至極,為臥榻先生之最愛。

  太白「圓美流轉如彈丸」的好詩實在太多了。

  建議捧著李白的集子讀一讀。

  已故詩人余光中先生的詩說得好:

  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謝您看到這兒,送你一個福利。

  來自兩大天后鄧麗君與王菲的隔空對唱。

相關焦點

  •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最好流傳最廣的5首詩,你背過幾篇?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最好流傳最廣的5首詩,你背過幾篇?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最好流傳最廣的5首詩,你背過幾篇?
  • 學而思大語文秋季班第1講:【古】繡口一吐,半個盛唐--李白
    學而思大語文秋季班第1講:【古】繡口一吐,半個盛唐--李白
  • 代表著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詩仙李白的名號冠絕古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口吐出半個盛唐的評價,也讓李白的詩成為了唐朝最富有代表性的詩句。而如人才為何難以入仕,是客觀的影響還是自身的意願?而李白又是怎樣一個讓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人物呢?
  • 余光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他嚮往著唐詩中洋溢著「菊香與蘭香」的盛世大唐,他的詩句裡可以穿越一切,可以直達去往少年長安的夢裡,去尋那個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他說他要把唐魂漢魄召來字裡行間,常與李杜韓柳歐蘇對話,常在細化的滔滔浪潮中撐住中國文學的砥柱。如今,他的靈魂一定還在筆墨文字裡,在山川湖海間快樂的暢遊。
  • 盛唐風雲錄——李白篇
    在古代,文人墨客似乎就是衡量一個朝代的文化高度及繁盛程度的專屬代名詞!歷朝歷代如百花齊放般爭先開放,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唐詩》《宋詞》《元曲》等,獨特的魅力在史書中綻放出絢爛的光環,也為後世的史記中增添不少顏色。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強大的國家實力、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深厚的文化沉澱,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營養,湧現出了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李白和杜甫,就是裡面傑出的代表。一、浪漫主義的偉大代表,詩仙李白。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
  • 《李白那年三十整》:打破詩仙光環,還原一個被誤讀了千年的李白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身為「詩仙」,李白常年位列詩人頂流的位置。這年頭,誰還不會吟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一聲「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 李白的一首七絕,妙用典故,筆勢靈動,尾句更顯超凡脫俗
    李白是盛唐傑出詩人,他生性豪放、激情蕩漾,少年時就夢想成為大鵬鳥,可以在萬裡碧空中展翅翱翔。後來詩仙更是仗劍遠遊,所到之處,從來都不缺少詩迷們的迎來送往;太白也不吝墨寶,盡情抒寫不朽篇章。有時感覺太白好像就在身邊,他溫文儒雅、氣度非凡,舉著酒杯、仰望明月;有時又看見詩仙正衣袂飄飄、忽隱忽現,他風雅絕倫、縹緲無蹤。下面分享李白的一首七絕,妙用典故,筆勢靈動,尾句更顯超凡脫俗。秋下荊門唐代:李白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 我的偶像作文:狂放詩仙李白
    提起偶像,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明星和網紅。而我的偶像,是一個半輩子流浪漂泊的狂放詩仙——李白。他出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他經歷過繁華的大唐盛世,遭受過安史之亂的磨難,他總是在失敗與成功之間徘徊。我把李白當作偶像,是因為他有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樂觀。天寶三年,李白遭受讒言詆毀而被排擠出長安,他心中無比的悲憤。但就算落得這般天地,仍表現出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豪邁氣概。我把李白當作偶像,是因為他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天寶十一年,李白與友人岑勳和元丹丘登高宴飲。
  • 人民藝Show第二季|雲遊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這次,我們挑選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座古典文學名家故居——杜甫草堂、李清照故居、三蘇祠、李白故居,為大家呈現為期一個月的文化盛宴。12月8日,我們來到系列直播的第四站——位於四川江油的李白故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 《尋李白》
    中庸是方法論,中和就是這條方法論的價值觀。伴隨著理性的就是感性的壓抑,人類不可能沒有的感情,控制得越好爆發得就越大。而他的這些情緒,正是來自生活中的歡樂、苦難。文人的心思足夠細膩,能感受的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變化,這些變化轉而就引起了心中情緒的變化。當這些情緒壓抑到了極點時,總要找個途徑釋放,而酒後的狂蕩又無人會真的怪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情緒的控制?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七絕,悵惘卻不悲傷,流傳千古,依然百讀不厭
    李白是盛唐時期天才的詩人,他時而豪放不羈,觀廬山瀑布時驚呼,「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而深情依依,與朋友分別時惆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朋友遍天下,卻依然重情重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視名利為糞土,卻同情百姓疾苦,「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下面一起欣賞李白很經典的一首七絕,悵惘卻不悲傷,流傳千古,依然百讀不厭。
  • 李白和杜甫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前言唐詩是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中的高峰,而李白和杜甫就是這座高峰頂上最閃耀的兩顆明星,各有「詩仙」「詩聖」之稱,並稱「李杜」。也有時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是因為晚唐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李白和杜甫二人都對後世詩歌甚至是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盛唐時代「詩仙」李白詩詞中的西域文化
    一、李白詩詞中西域的酒文化唐詩研究者葛景春在其著作《李白與唐代酒文化》中提到,在李白的詩詞著作中有111處提到醉字,115處提到酒字,22處提到酌字,例如在《對酒》一詩中提到嚴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在唐代「叵羅以「蒲萄酒」顯然都屬於外來物。制葡萄酒的葡萄多產自西域地區。
  • 李白一首看似再簡單不過的詩,卻一字不可改,最後5個字耐人尋味
    再沒有一位詩人,有李白這樣的影響力,如果說唐詩是一座後世無法企及的高山,那毫無疑問李白就是那站在山之巔的男人。這個男人或許在後世不少人眼中是「謫仙人」,是「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大詩人,但是在那61年的生命裡,他不過是個漂泊了一生的遊子、是懷才不遇的文人、是只能把不得志藏進詩句中的青蓮居士。李白一生走到哪寫到哪兒,似乎很少有他駕馭不了的題材。
  • 李白告訴你!
    古人非常喜歡酒,難過了喝酒,開心了也喝酒,比如歷史上有名的詩仙李白,喝完酒之後,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再比如武松,三碗不過崗的酒,硬生生喝了十八碗,還借著酒勁打死了老虎。真的是真的勇士,敢於喝最烈的酒啊。事實上,古人有如此大量的酒量嗎?
  • 李白的《山中問答》僅僅28個字,卻寫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李白,何許人也?余光中曾這樣描述過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在唐玄宗開元十七年,也就是公元729年,年輕的李白在安陸隱居十年,山下有一個桃花洞,是李白經常讀書練劍的地方。李白在這裡寫下了頗為經典的《山中問答》。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 李白王維王昌齡,誰能毫無爭議的奪得唐詩七絕第一的桂冠
    再加上評的是「七絕第一」,沒必要考慮詩人的全部創作情況,只要「就詩論詩」,討論七絕就可以了,相比較更為客觀。但即便如此,想要選一首讓大部分人服氣的第一七絕來,還是難度不小。關於這頂桂冠該給誰,歷史上的文人們已經有大量的爭論了。關注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七絕第一」的候選人。
  • 如何有修養地飲酒,這事還得問李白,詩中寫得明白:美文
    同樣,喝酒也是這樣,切不可太過,不過頭的話,則韻味無窮,要是過了頭,則會變得乏味索然,所以,才有那麼一句話,叫做:「好花開到半開時,美酒飲到微醉中。」如此飲酒,才算得上是風流之飲啊。結果,這個酒徒就說,你以為我是傻子嗎,我爬到一半的時候,你將手電筒一關,我不是就掉下來了嗎?喝酒喝到這個份上,那自然就是俗不可耐,與風流徹底無關了。可能會有人說,李白不是也這樣嗎,喝個千杯萬盞,喝醉了酒,就在長安酒肆上睡上一覺,就連天子來了,也不買帳,「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人家李白不是也喝個爛醉如泥嗎?可是,他還是酒仙、詩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