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談李白談的也比較多,上課專門研究,下課酒後評論。
對於李白,上課時我曾提出過這麼一個觀點:「李白其實是中國古代文人的一個縮影」。雖未經考證,但卻是我心中李白應有的樣子,我心中千古文人應有的樣子,或許也是我心中我應有的樣子。
飲酒前的李白,也是千古文人共有的特性。在儒家學說為主線的中國古代,控制情緒是最基本的要求。讀書人不能不讀《四書》,讀了《四書》就被教育要能控制情緒,要「中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庸是方法論,中和就是這條方法論的價值觀。
伴隨著理性的就是感性的壓抑,人類不可能沒有的感情,控制得越好爆發得就越大。而他的這些情緒,正是來自生活中的歡樂、苦難。文人的心思足夠細膩,能感受的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變化,這些變化轉而就引起了心中情緒的變化。當這些情緒壓抑到了極點時,總要找個途徑釋放,而酒後的狂蕩又無人會真的怪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情緒的控制?
飲酒時的李白,就是把平時壓抑著的情緒爆發出來。而這口「繡口」一吐,也吐出來他和背後的盛唐的豪氣沖天。每次我飲酒稍微多了那麼一些,不是作詩就是表白,而之於李白就是寫詩吹牛逼。
他自己說自己是「十裡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他是學過劍術,但他也被兩三個街頭小混混逼在牆角,將要毒打之際是他好朋友假裝抓他還債,衝進人群把他撈了出來。他還說自己千杯不醉「一杯一杯復一杯」,可是他的好朋友杜甫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杜甫的《飲中八仙歌》說李白是「鬥酒詩百篇」,只有一鬥酒的酒量,當時的酒還是類似於今日之米酒,酒精度數可想而知。但是他寫的詩也是真的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似乎咱們的這位李太白啊,不是寫詩就是在喝酒。但他真的喝醉了嗎?他要是喝醉了,思路不清楚還能寫的出這樣格律工整、意境優悠遠的詩句嗎?
飲酒後的李白,似醉非醉,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也。之前說我心中的李白,是千百年來文人的一份子,那麼作為這一份子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能喝醉的。
上到《詩經》中的「飲酒溫克」,下有孔子說的「惟酒無量,不及醉。」文人的生活不能缺少了酒的滋潤,但是作為高雅的詩人君子,又不能失了風度。
「我不能再喝啦!」「我醉欲眠親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你走吧!要喝明日再喝,我有些醉了。」裝死,是一個酒品好的人的自我修養。
歸根結底,文人墨客誰又無半點情愫難以言表,須假託醉酒詩詞一述衷腸。但是我們說歌是詠志的,在述完不盡的愁苦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對生活無限的樂觀。
沒人理解自己,卻始終堅信著自己的才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很久沒喝酒,今日定要喝個痛快,「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黑暗終將過去,光明就在前方,「長動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在我心中,永遠是那個在月下喝酒、寫詩、舞劍的,千古最最最有腔調的文藝青年。不覺三更已到,我也要吹燈收筆,去夢中尋一尋李白,與之共飲,與之拼一拼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