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酒中仙人」,除了劉伶,被大眾所熟知的當數李白。
李白的一生,都與酒有著不解之緣,酒是他創造的靈感,賦予他詩中的仙氣,酒也是他的靈魂慰藉,在失意時一銷千愁。「酒仙」是眾人給他的稱謂,他的飲酒詩篇便將其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將進酒》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作。
《將進酒》為樂府舊題,題目意繹即「勸酒歌」,屬《鼓吹曲·鐃歌》,古辭及前人之作均為短篇小詩,多寫飲酒放歌。李白衍為長篇,抒發人生短倏、功名難成之苦悶,宣洩磊落不平的鬱憤,表達鄙棄世俗、蔑視富貴的傲岸精神。
開元二十二年(734)秋,岑勳到嵩山元丹丘處,因仰慕李白,遂請元丹丘再次邀李白來到嵩山潁陽山居,時正當李白首次入長安失意歸來,,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裡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贇)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
在詩中,李白寫出了不同情境下的人與酒的關係:高興得意時需要酒的助興:「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有朋來訪需要酒與喜悅的分享:「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激憤塵世時離不開酒的麻醉:「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寂寞無言時可與酒神對話:「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窮窘之境離不開酒的宣洩:」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如此的酒人合一,世間僅有!
回顧他的一生,就如同這酒一般,時而剛烈,時而綿柔,滋味萬千,回味悠長。說他是酒圈中的詩人,也可說他是詩人中的酒鬼,放蕩不羈,瀟灑自由,酒詩百篇,無酒不成詩。他曾對天發問,「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他也曾對地豪言,「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他對自己無愧,「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高呼行路難,「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但有美酒就能「長風波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