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了這麼多年的《將進酒》,竟然是一首「假詩」!?

2021-02-13 瞭望智庫

說到詩仙李白,大家最大的印象就是: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渲染了唐宋詩壇的同時,也背慘了無數中小學生,比如那首氣勢磅礴的《將進酒》。

文 | 詩詞天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原文首發於2019年5月27日,標題為《詩詞 | 背了這麼多年的《將進酒》,竟然是一首「假詩」!?》,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哪怕已經放下了課本,離開了學校,左手手機,右手擼串,但如果再問你「天生我才必有用」下一句,相信你也能下意識答出來。

但,你從課本上背的詩詞可能並不一定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千古名句可謂家喻戶曉,但根據敦煌殘卷中唐人抄本內容:李白《將進酒》,原名《惜罇空》意思為惋惜酒已喝盡。

其中記載詩作如下

「高堂明鏡」變「床頭明鏡」

「天生我材必有用」變「天生吾徒有俊才」

「古來聖賢皆寂寞」變「古來聖賢皆死盡」

……

復旦大學陳尚君教授認為:現今我們所熟知的《將進酒》,出自於宋刻版《李太白文集》。因李白唐時名氣很大,傳誤之作多有,流布到宋時又產生一些新的訛誤。

另外陳教授指出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作者「任性」自己改的。敦煌卷所錄李白詩很有可能為初期文稿。在李白的詩歌定稿中,於原作有增有刪,因此造成了詩歌異文的現象。

此外還有些令人感覺「背了假詩」的異文。比如我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靜夜思》。

現存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但它在《全唐詩》中是這樣記載的

古代版: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崔顥《黃鶴樓》也和現今有出入,這首詩可是連詩仙李白都為之擱筆嘆息。而根據施蟄存先生和黃永武先生的考證

這首詩可能第一句就出了問題.

現存版: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古代版:

昔人已乘白雲去,茲地唯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青青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在?煙花江上使人愁。

說完唐朝那些事兒,咱們再來看看宋朝。

首先登場的就是著名美食博主——蘇軾。他的一首《題西林壁》充滿了哲理意味。

現存版: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流傳甚廣。給大宋朝文壇漲了不少面兒,但是東坡啊,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你在《自記廬山詩》中可是這麼寫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到處看山了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說完蘇軾,我們再來說說王安石,一首《泊船瓜洲》直讓宋朝大小官喊服。但根據傳世最早的宋版《王文公文集》,此詩的第三句或為「自綠」。

現存版: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古代版: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自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北大趙齊平教授在《宋詩臆說》中分析,王安石的本意是說,一年一度只要季節到了就春回大地。春天如此回歸有時,人的去留卻不由自主,看到這,有詩友就說,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

其實無需分對錯,重要的是感受詩詞之美,日常背誦詩詞還是要背廣為流傳的版本。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總監製:蘇會志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李浩然

相關焦點

  • 《將進酒》:李白最狂放的一首詩,無人之境,經典名句,震撼古今
    李白的詩中有這樣的一首名篇:《飲中八仙歌》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不然,為何皇家的人都會親自去邀請李白為愛妃題詩呢,要說李白的這麼多的詩中,拿一首詩是最狂放的,那就是《將進酒》了。李白的這首詩,是在天寶年間的時候離開京城以後,周遊列國,他在路上遇見了很多的舊友,肯定也喝了很多的酒,寫下的。
  • 北漂姐姐家孩子的背詩秘訣,一年背詩100首,拿走不謝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北漂芳姐,今天我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孩子背誦古詩詞的事情,我家大寶今年要上四年級了,大體上背了300多首古詩詞了吧,其中還包括《蜀道難》《將進酒》等這樣的長詩。雖然比起中國詩詞大會上的那些小選手還有一些差距,但是在小學生中也算背的多的了,今天我就把我們家壓箱子底的背詩秘訣,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李白李賀各寫了一首《將進酒》,名氣相差甚遠,境界上卻難分高下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李白和李賀兩人各自寫的一首《將進酒》。李白李賀各寫了一首《將進酒》,名氣相差甚遠,境界上卻難分高下我們先來看一下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 夜溫《將進酒》:詩中神曲、酒中仙歌——卻是人間李白
    「詩仙」李白的飲酒詩眾多,《將進酒》便是其中才氣千古無雙的一首,這首「神作」背後,李白所展現出來的豪情和頹廢並存、積極與消極相交的矛盾,導致其意義和形象一直以來為千古讀者所爭議。在《將進酒》這一腔豪情中,又夾雜大寂寞、大愁苦、大悲傷,無疑讓我們觸摸到哪個更真實、更多維的李白,也讓我們每當美酒在杯中,就能望見生活那夾雜豪放和悲傷的複雜真相。
  • 這首詩是李白失意之作,《慶餘年》範閒為何背他?作者用意不簡單
    最近熱播的《慶餘年》,範閒在裡面的賽詩會上流利背誦了幾百首唐詩宋詞,精彩絕倫,讓觀眾們佩服不已,並且都暗想:唐詩三百首還是要趕緊背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這麼多詩作中,原著作者卻選擇了李白的《將進酒》作為開頭,這首詩氣勢磅礴,如果用於結尾可能會更能震撼人心,可是為什麼卻偏偏用在了開頭呢?難道作者不怕用力過猛,後面跟不上節奏嗎?
  • 一首詩背好幾個小時?學會背詩「四步法」,孩子背詩不再難
    然而,古詩往往晦澀難懂,背起來也比較困難。在中小學的課程要求中有120餘篇需背誦的古詩文,這不光是孩子頭疼,需要監督孩子學習的家長們就更頭疼了:孩子不理解、記不住,就算短期內背下來了,過了一陣就會忘得一乾二淨,這該如何是好呢?其實,只要找對方法,兒童背誦的速度和效率會高出很多。
  • 《慶餘年》名場面:跟著小範大人學詩詞之《將進酒》
    #慶餘年#年前大火的《慶餘年》中,小範大人面對北齊大家莊墨韓的質疑、面對南慶長公主和郭攸之的步步緊逼,酒醉之下,背詩百首更是讓不少人驚呼:平時不覺得詩詞之美,這一刻才覺得範閒把這些詩詞背得如此豪氣!不禁感嘆我大中華的文化瑰寶如此之多,唐宋兩朝的詩詞就佔了大半個江山!今天,大家不妨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小範大人背詩大會上第一首——《將進酒》。
  • 李賀用詞最綺麗的一首詩,讀後讓人拍案叫絕!
    李賀的詩,豔麗多彩,奇幻的想像力,比李白尤過之,而他詩句的意境,更是想其他詩人之未想,出乎世俗詩詞的寫法,自成一種風格。例如這一首《將進酒.琉璃鍾》:唐代:李賀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這首詩可謂是物盡其美,詞盡其華,把酒宴歌舞的奢侈場面,寫的淋漓盡致,美不勝收。我們分析一下這首詩的意義:光可鑑人的琉璃酒杯裡,盛放著琥珀色的美酒。還有朱紅色的佳釀,淅淅瀝瀝盛在小酒杯裡,看著煞是喜人。
  • 她把20首李白的詩做成了一首歌,你都會背嗎?
    李白的詩詞從小學開始 甚至是幼兒園開始 就是我們的必背古詩詞 《靜夜思》《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等等 大家想必已經爛熟於心的吧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李白最難背的一首詩,兩首詩的共同點亮了!
    今天小解就帶大家拜讀兩首太白詩,一首極其狂傲,一首極其難背,而兩首詩的相似之處則是個大亮點!首先,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先將原詩拷至如下: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 他寫了一首充滿「負能量」的詩,皇帝卻說他是真才子
    再比如說我們熟悉的李白的《將進酒》,裡面的「人生得意須盡歡、但願長醉不復醒、鬥酒十千恣歡謔」等等句子都是充滿負能量的,我們在欣賞其文學藝術美的同時,千萬不可學李白酗酒、放浪不羈的行為。唐朝有一位詩人,跟張九齡、李白比,簡直是籍籍無名,不過他寫了一首詩,雖然滿滿負能量,卻得到了皇帝唐玄宗的賞識,居然說他是真才子。
  • 【將進酒】詩仙李白的詩與酒
    李白的一生,都與酒有著不解之緣,酒是他創造的靈感,賦予他詩中的仙氣,酒也是他的靈魂慰藉,在失意時一銷千愁。「酒仙」是眾人給他的稱謂,他的飲酒詩篇便將其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將進酒》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作。
  • 孩子半天背不會一首詩?利用情景教學法,讓背詩成為享受
    很多家長在觀看過《中國詩詞大會》和《經典永流傳》之後都越發的想讓孩子學習古詩,鍛鍊孩子內在的氣質,那從小就讓孩子背詩有什麼好處呢?提升氣質那是肯定的,除了這一點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自2018年9月份開始,全國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小學一年級課本當中首次加入古詩,其中古詩文約佔課本當中的30%的內容。
  • 李賀模仿李白寫一首《將進酒》,開篇驚豔,結尾令人肝腸寸斷
    說到《將進酒》,很多人都會想到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聽我傾耳聽」。 但是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除了李白,唐朝還有一位詩人寫過《將進酒》。 此人便是有「詩鬼」之稱的李賀。
  • 教娃背詩有道道
    :教娃背詩有道道。像我的愛人,她就是每天打開喜馬拉雅,讓羊兒跟著齊兒父子讀,那個齊兒爸,讀詩非常有氣勢,他的小齊兒,讀起詩來,也抑揚頓挫,非常有氣勢,而我的羊兒呢,也受齊兒的影響,讀起詩來,頭高昂,身筆直,一口普通話,該高的高,該低的低,一有來客,稍加鼓勵,他就會跑到大家的正面,背有手來,站好軍姿,鄭重其事地開口,一首接一首的給大家展示他的風採激昂。
  •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從小背詩?家長了解這3件事,也許就不用糾結了
    聽起來還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從小背詩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三件事吧!就像6月末網上火了一個「7歲哥哥和2歲弟弟吟誦《將進酒》」的視頻,兩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2歲,背的是高中語文書中的《將進酒》,可兩個孩子活潑、可愛,背誦的過程也開開心心的,可見導致孩子思維僵化、討厭古詩的並不是背古詩,而是背古詩的方法。
  • 曾經有個近視眼,寫了一首詩,結果現在小學生都會背
    曾經有個近視眼,寫了一首詩,結果現在小學生都會背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有一次,宋仁宗召集一些大臣來皇宮釣魚,自助燒烤,王安石因為近視看不到浮漂,竟然生悶氣吃光了魚餌,可把其他人給嚇壞了,宋仁宗也覺得你平時邋裡邋遢就行了,怎麼這時候還如此不注意形象,不是故意跟我作對嗎!其實王安石冤啊,他哪看得清浮漂,他能看到的就是魚餌。
  • 娃6歲前如何背詩百首?抓住記憶特點,這樣背詩很簡單
    小時候我最愛那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直到幾年前我去了新疆,站在輪臺胡楊林時,真正看到了詩中的情景,那一刻我竟然激動地掉下眼淚。這正是應了那句「詩詞是中國人的精神故鄉」,或許小時候背誦下來並不懂其中深意,但一直暗藏心中,直到某天突然就明白了其中的情緒。我自己非常喜歡古詩,自然希望我家孩子也能在6歲前就能背詩百篇。
  • 娃6歲前如何背詩百首?抓住記憶特點,這樣背詩很簡單
    小時候我最愛那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直到幾年前我去了新疆,站在輪臺胡楊林時,真正看到了詩中的情景,那一刻我竟然激動地掉下眼淚。但是我家孩子可不是我不太喜歡背詩,每次背詩費半天勁也記不住,一背詩就犯困!我一看這也不是辦法,於是開始搜尋起那些幾歲就能背詩幾百首的小神童,希望找到其中的竅門。我還專門研究了一下兒童的記憶特徵,最後找到了讓孩子簡單背詩的方法。
  • 誰是《將進酒》裡的「岑夫子」?
    比如在膾炙人口的《將進酒》中。那時,李白和友人們觥籌交錯,岑勳也在此宴。詩人總是喜歡把自己欣賞的人放進作品中。「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中著名的「岑夫子」,就是岑勳。李白對岑勳欣賞有加,還曾專門為他寫了兩首詩。即使沒有《多寶塔碑》,單獨憑藉李白的詩歌,他的名字也將永遠留在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