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個近視眼,寫了一首詩,結果現在小學生都會背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除卻這些光鮮亮麗的名頭,其實王安石還有一個身份,就是近視眼。
因為近視眼,王安石的生活相當不便,一般只吃眼前的菜——因為他只看得清眼前的菜。
據說,有一次,友人去王安石府中吃飯,飯後王安石的夫人跟朋友抱怨,自己老公太難伺候,因為她無法知道對方喜歡吃什麼菜。
那位友人感到很奇怪,剛才吃午飯時,他明明看到王安石將一盤子鹿肉絲吃得乾乾淨淨,這不證明他喜歡吃鹿肉絲嗎?
王夫人忙問:「那盤鹿肉絲當時在什麼位置?」朋友回答:「在他眼前啊。」
王夫人說:「那麼明天你們把鹿肉絲放遠一點試試。」
第二天吃飯時,大家將鹿肉絲放得遠了一點,將另外一盤青菜擺在王安石眼前。
結果,王安石將眼前的青菜吃得乾乾淨淨。飯後問起來,他才知道剛才桌子上還有一盤鹿肉絲。
近視眼王安石不修邊幅是出了名的。據說,他長時間不洗澡不換衣服,他的外套像餐館夥計的工作服,沾滿了油漬湯汁,最後連仁宗也在他的領口上看到了蝨子。
因為近視,還引起了他和宋仁宗的一場誤會。
有一次,宋仁宗召集一些大臣來皇宮釣魚,自助燒烤,王安石因為近視看不到浮漂,竟然生悶氣吃光了魚餌,可把其他人給嚇壞了,宋仁宗也覺得你平時邋裡邋遢就行了,怎麼這時候還如此不注意形象,不是故意跟我作對嗎!
其實王安石冤啊,他哪看得清浮漂,他能看到的就是魚餌。
王安石有一首詩,小學生都會背,沒錯,就是《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這首詩最精妙的語句便是「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相信上學的時候,老師一定說過: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說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
其實真是誤會王安石了,以他的近視程度,一眼看去,白茫茫一片,哪裡分得清是雪花還是梅花,但是他聞到了梅花的清香,那就是梅花吧,至於他看到是不是梅花就無所謂了。
但王安石不能直接說看到了梅花,因為他啥也沒看到,保不齊梅花的香氣都是其他地方飄來的。那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妙哉!
王安石自幼聰穎,酷愛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稍長,跟隨父親宦遊各地,接觸現實,體驗民間疾苦。
所以王安石後來積極主持變法運動,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業生產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社會經濟發展,人民負擔減輕,呈現了百年來不曾有過的繁榮景象。變法的強兵措施也扭轉了西北邊防長期以來屢戰屢敗的被動局面。
名垂千古,功利萬世,堪稱千古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