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巔峰。唐宋時期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詩人、詞人。他們留下的經典作品經千年而不衰、歷萬世而彌珍。但這些當時最有才情的騷人大多不是狀元,大多一生仕途不暢。
但是,賀知章是個例外,他不僅是狀元出身,而且一生仕途順暢,直到86歲得玄宗皇帝親自送行——告老還鄉。
賀知章,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适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並稱為「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稱為「仙宗十友」。
李白有詩云:「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能得詩仙李白稱狂的人,天下間非賀知章莫屬了,故此賀知章又有「詩狂」之稱。
可惜的是,其作品大多散佚,今存詩作僅19題20首。我們常人所熟知的不過也就是語文課本學到的《回鄉偶書·其一》和《詠柳》。
《詠柳》是賀知章最著名的詠物詩,內容新穎別致給人無限美感,小學生都會背。我們且來共讀: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開篇將樹擬人化,讓人讀時能感覺出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這裡的「碧玉」應該是有兩層含義: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跡,南朝樂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時」已成名句。還有南朝蕭繹《採蓮賦》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後來形成「小家碧玉」這個成語。「碧玉妝成一樹高」就自然地把眼前這棵柳樹和古代的妙齡少女聯繫起來,而且聯想到她穿一身嫩綠,楚楚動人,充滿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聯想到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墜的綠色的絲織裙帶。
第三句由「綠絲絛」繼續聯想,這些如絲絛的柳條似的細細的柳葉兒是誰剪裁出來的呢?先用一問話句來讚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最後一答,是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
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致,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託無限的美感。
《詠柳》整首詩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後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讚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由於生逢盛世、仕途順利的人生際遇和曠達灑脫的個性,賀知章在詩歌中沒有憤世嫉俗,身世悲涼的哀嘆,即使有惆悵,基調也是樂觀豁達的,風格氣度雍容,清新瀟灑。
賀知章的詩歌感情自然、逼真,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源於生活,發於心底,意境深遠。就拿這首《詠柳》來說,全詩無一字生僻,讀來猶如春風拂過綠柳,令人心曠神怡。這也是為什麼小學生也能倒背如流。
你喜歡這首詩嗎?還能背誦此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