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入選小學課本的唐詩就那麼幾首,詩王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詩人宰相李紳的「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初唐四傑駱賓王的「鵝 ,鵝,鵝,曲項向天歌」,當然還少不了這首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有人和清新脫俗形容這首詩,也有人用標新立異來形容它,但我卻覺得出神入化更適合它。作為「飲中八仙」之一,賀知章是唐代詩壇不可忽視的存在。他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晚年更是自號「四明狂客」。他的「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一經問世,就成為經典;他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也是小學生會背的詩之一,他的「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更是狂得不得了。
但在寫這首詠柳時,這位「四明狂客」,卻表現了不一樣的風趣。詩的第一句,將柳樹比作佳人,只用一個「妝」字,就將這枝柳寫活了;而那垂下的「綠絲絛」,就如佳人身上的綠絲帶。寫楊柳的詩那麼多,卻從沒有人能寫出這樣的風韻,令人拍案叫絕。
後兩句,也是此詩最出神入化的名句,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尋找春的蹤影。原來那細嫩的柳葉並不是自己長的,卻是那巧手春姑娘的傑作。因為這句詩,春天變得這麼俏皮可愛,春姑娘的那把剪刀從此也成了中國人心中最神奇的存在。
這首詩出神入化的詩,現在人喜歡,古代也自然也是愛到不行,從那以後詠柳詩就如雨後春筍,成了文人墨客必詠之物。但詠柳詩這麼多,卻再沒人能超越賀知章,直到300多年後的一位北宋後生曾鞏出現,才又有了一篇流傳千古之作。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從小就聰慧,12歲時就能寫《六論》,卻生得一幅憤世嫉俗的脾氣,他見世人寫詠都是各種誇讚,一時興起,提筆寫下了這首完全不一樣的《詠柳》。
《詠柳》
北宋.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這大概是可愛的柳樹被批得最狠的一次了,詩的大意是:雜亂的柳枝還沒變黃,就仗著東風之勢,狂吹亂舞。別看你今天柳絮飛揚,遮天蔽日,待到清霜降臨時,你也會有柳葉飄零的時候。
在這首詩中,柳樹一改女神姿態,化身得志小人。詩的第一句,描寫柳樹仗著東風飛舞的情形,用「亂條「形容柳枝,用詞不可謂不犀利;而」倚得東風勢便狂「,更是將柳枝的可惡寫得淋漓盡致。最後兩句詩人直抒胸臆,別看你今天得志,秋霜自會來收拾你,不可謂不辛辣。此詩一出,就在在眾多詠柳詩中脫穎而出,成為經典。
兩首詠柳的經典詩,一首春風化雨,一首辛辣犀利,都是經典,大家更喜歡哪一首呢?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