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不講格律的詩,卻成了吟詠黃鶴樓的千古絕句!

2020-12-11 朝陽人也

一提到古詩,大家很容易就想到唐詩,想到律詩和絕句。的確,唐代的文墨大家們,用他們的唯美情懷和高超技藝,創作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水到渠成地把古詩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即便到了現代,一提到中國古代文化,大家仍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致於在很多人眼裡,「唐詩就是古詩,古詩就是唐詩」,唐詩,成了古詩的代名詞。

其實不然,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而這個「古」與「近」的時間界限,就是在唐代;「古」與「近」的區別,就在于格律。換句話說,唐代以前,古詩不講究格律;唐代以後,產生了詩詞格律,進而衍生出了平仄、韻腳、對仗、粘連等等更加規範的古詩創作規則。詩的格律產生之後,古詩更加朗朗上口、賞心悅目,這大大激發了唐代的詩人們的創作熱情,他們用激情與才情,創造了一個時期的詩的輝煌。

詩的格律,一度成為詩人們尊崇寫詩的神聖規範,無論是詩仙、詩聖,還是各路名家,只要寫詩,就嚴格按照格律來。所以,那些流傳下來的千古絕句,也大都是在格律的規範下產生。換句話說,詩的格律產生之後,格律就成為古詩創作的神聖規則。這種影響很深遠,即便到了清代,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也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樣濃重的格律情結。可想而知,在格律盛行的唐代,寫詩不講格律,該是怎樣的格格不入了。

然而,就是有這樣一個「另類」,他不講格律地創作了一首「律詩」,卻一不小心成了千古絕唱,就連詩仙李白目睹此詩後,也大為折服。說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樣的話來。這個人就是崔顥,那首讓李白折服的詩便是《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唐代人,他生活的時代,詩的格律早已形成,所以,崔顥還是知格律而不格律。這種我行我素、知之而不顧的灑脫,令人欽佩!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倘若氣在意在,格律亦可不顧。《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也曾這般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在這裡,崔顥也是依據詩以立意為要、「不以詞害意」的原則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雲的詩句。沈德潛評此詩,以為「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也是這個意思。

相關焦點

  • 最經典的一首「拍馬屁」詩,僅僅只有14個字,卻成為千古絕句!
    最經典的一首「拍馬屁」詩,僅僅只有14個字,卻成為千古絕句!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見到一些人為了更好的發展,去拍領導的「馬屁」,說盡各種好話只為了能博得一個好的前途,當然這種行為並不能被攻擊,畢竟個人有個人的選擇。
  • 幾首絕句和五七律 10分鐘看明白舊體詩的各種詩體
    其實作詩不難,但是想作一首比較滿意的就比較難了。古人也詩不厭改,甚至有把幾年前的詩扇追回來改幾句的故事。今天我根據前幾天回答的這個問題,選錄自己的幾首小詩,順便也說一說不同的各種詩體,剛開始學詩的朋友不妨也跟著辨認一下各種詩體的區別。
  • 千古流傳的名詩絕句都做到了這3點……
    千古流傳的名詩絕句都具備三個特徵:意象豐富,意境唯美格律詩,字數多的七律無非56個字,而五絕僅僅只有20字。如此短的篇幅,如果是現代詩歌絕對無從下手,而古詩卻能做到言簡意賅,字少意豐。這也是古詩的魅力所在。其中的「意」字,就是指所描寫的意象和內容。一首詩不能僅僅寫一兩個意象,而是要靠眾多的意象,搭建出一幅立體的畫面。
  •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怎樣形成的?絕句有哪幾種分類?
    絕句是中國文學中最為短小的詩歌形式,五言絕句(以下簡稱五絕)只有二十個字,七言絕句(以下簡稱七絕)也只有二十八個字,絕句雖然字數少,但它跟律詩、詞等文學形式一樣,留下了許多千古傳唱的經典名篇,在這些經典絕句中,我們能感受到的美不會壓於任何一首長詩。那麼,什麼是絕句?絕句是怎樣形成的?絕句又有哪幾種分類呢?
  • 觀唐絕句02-鬥酒學士王績《過酒家》不僅僅是一首簡單的飲酒詩
    詩意就不講了,比較淺顯好理解而且隨便能夠搜索到,說說作為格律詩的特點。首先這首詩是標準平起仄收的五言律詩,首句「東皋薄暮望」平平仄仄仄是三仄尾,這是平平平仄仄的變格之一。三仄尾在整個唐朝很常見,是不需要救拗的格律詩句式,可以當做正格看待。押韻是嚴格的五微韻。
  • 詩詞3個誤解,絕句一定是律詩,曹雪芹不學格律,孤篇壓全唐
    第一、絕句一定要遵守格律我自己就碰到過,寫一首絕句時,在題目前註明絕句,就會有人來指點,這不符合格律,不是絕句。開始遇到時我以為是個別現象,後來發現有非常多的人持有這種觀點,不知道這種觀點從何而來。後來遇到一個網友說王力就是這樣講的,且不說王力是否真得這樣講過,但是《唐詩三百首》總應該讀過的吧,另外《唐人萬首絕句》裡都是格律詩嗎?1、 王力的說法?今天的關於詩詞格律的書,無論是披著什麼馬甲,大多數是用的王力教授的理論。
  • 絕句和律詩如何營造意境(不談格律)?
    而絕句和律詩則分別是四句和八句的韻文,它們和其他詩體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嚴格遵守平仄格律。 既然不要談平仄格律,那麼實際上就是討論一篇韻文如何寫好,再簡化一下,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問的: 如何營造一篇文章的意境? 我們把這篇文章的意境營造好了,再做出詩歌化的文字裁剪(合格律),不就可以了?
  • 詩詞格律——五言絕句
    南朝陳代的徐陵主編《玉臺新詠》就有「古絕句」的名稱。但這種絕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有些詩人不願受格律的約束。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是律絕。      五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體裁之一,屬於絕句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源於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民歌影響,成熟定型於唐代。
  • 三人成虎 千古名篇《黃鶴樓》不過一篇小黃文
    一個是那個地方叫「黃鵠磯」,建了一座樓叫「黃鵠樓」,「鵠」和「鶴」長得像,當時有個領導不認識「鵠」,而且他不是北大校長,不懂得念「浩」,於是念成了「黃鶴樓」。另一個傳說是黃鶴樓當時是個大酒店,有個仙人常來吃飯,而且是霸王餐。飯店老闆習慣了,一天仙人說,錢我是不會給的,給你打個白條吧,提筆在飯店牆上畫了一隻鶴。飯店老闆嘆息了一聲:「黃了黃了。」
  • 白居易最美的一首詩,840個字出了無數千古絕句,讓人嘆服
    就比如著名的《長恨歌》,這是白居易最美的一首詩,一篇之中840個字出了無數千古絕句,直到現在,比翼鳥的句子還被很多人奉為圭臬,這首詩中的其他句子也是大部分都膾炙人口。作為一個詩人,寫出這樣的作品也確實是讓人嘆服。
  • 新詩舊詩自由詩和格律詩搞不清楚,詩應該如何分類?
    一、舊體詩1、古體古人在齊梁體以前都是算是古體詩,齊梁時期開始發現了四聲與平仄,當時的永明體可以算是不完全成熟的格律詩。這一時期的格律詩,大多缺少黏連,其他格律詩的要素大多具備,當然也有無意間完全符合格律的詩,如陰鏗的排律。
  • 七言絕句中最美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讀起來讓人唇齒留香
    說起唐詩宋詞,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無非是一些文學大咖,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李賀、蘇軾、李清照等人,他們的詩詞藝術成就光耀千古,被後人永遠的銘記。到了晚唐,由於之前的安史之亂,本是鼎盛輝煌的大唐有著日落西山的景象,而詩文化在此也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在這樣一個由盛轉衰的時代背景下,詩人們為了自身生計四處奔波勞苦,所作的詩詞也多少帶有悲傷惆悵的情緒。比如晚唐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的杜牧,是寫七言絕句的高手,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沉鬱氣質,往往更能讓人感懷頗多。
  • 「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一些古詩詞的基本常識誤區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區分的原則就是看這首詩是否遵守平仄格律,遵守的就是近體詩,不遵守的就是古體詩。古體詩因為沒有規則要求,所以相對比較籠統。我們只要搞清楚一首詩不屬於近體詩,就可以劃入古體詩範疇。
  • 武漢黃鶴樓上一首詩,竟讓詩仙李白擱筆!
    黃鶴樓毗鄰長江,高聳入雲,遠遠望去,樓影壯麗崢嶸,在縹緲的煙靄裡雲仙霧繞、若隱若現;登上黃鶴樓,極目遠眺,兩江三鎮的雄姿盡收眼底,使人逸興遄飛、感慨萬千,「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士子登樓感懷,把酒言歡,揮毫題詩,宋代嚴羽《滄浪詩話》 「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禰衡洲上千年恨,崔顥樓頭一首詩」,這一恨一詩相得益彰,使這座千年古樓溢彩流光,聲名遠揚。
  • 他一生只寫一首詩,全詩只有兩句,卻成為千古絕句,還誕生一成語
    古詩詞不僅為我們留下許多的千古絕唱,同時還流傳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例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鄉名句幾乎人人皆知;還有歌頌愛情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描寫氣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壯志豪情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等等!
  • 大晚上睡不著,白居易寫下一首詩打發時間,短短20字成就千古絕句
    張繼晚上睡不著,寫下了《楓橋夜泊》;李白晚上睡不著,寫下了《靜夜思》。我們本篇的主角——大詩人白居易,大半夜睡不著,就爬起來寫了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0字,但這首詩卻成為了千古絕句!這大概就是我們和大佬的區別吧!說起白居易,那可真是一時半會說不完啊!
  • 唐代最花心的詩人,離了四五次婚,寫了一首詩,李白都自嘆不如
    就是這個「渣男」詩人,卻寫出一篇傳誦千古的名篇——《黃鶴樓》,這位詩人就是唐代詩人崔顥。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林黛玉認為:作詩要以「意」(內容)為先,文辭格律次之,不要因過分注重辭採形式而損害了內容。而《黃鶴樓》就是一首「不以詞害意」的佳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古詩是律詩還是絕句?一個小技巧讓你快速區分
    同理,在國家倡導「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興起了讀詩詞熱潮,小孩在讀詩,青年人在讀詩,老年人也在讀詩。那麼,怎麼區分你讀的古詩是律詩還是絕句?也有方法辨別。下面的一個小技巧讓你快速區分。在區分律詩與絕句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詩的類別。詩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古體詩,不分格律,主要分為兩類,五言古詩與七言古詩。一句有五個字的為五古,七個字的為七古。
  • 倡格律詩詞 傳承音韻美
    時下,國家提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詩詞是重要內容,如寫毛筆字一樣,從小開始,納入學習範疇,將自然而成,人才濟濟,優秀文化會發揚光大。」  他指出,現在,許多教師甚至教授能夠把一首詩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大部分並不會作詩。所以,他認為比如大學中文系,不但老師應具備作詩的能力,並要將作詩納入作業及考核的範疇,這樣才能在講詩之外,培養學生的作詩能力,真正將中國的詩文化傳承下去。
  • 絕句第1講
    絕句的相關概念·漁洋第一法 一、絕句的起源和發展歷程: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它形式短小,節奏明快,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中國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形式,是我國文化的瑰寶,是一顆璀璨的明珠。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時代就已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