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3個誤解,絕句一定是律詩,曹雪芹不學格律,孤篇壓全唐

2020-12-13 老街味道

老街在網絡上經常看到一些爭議,有一些我個人以為是對於詩詞的誤解,這些誤解經常被人以訛傳訛,搞得好多愛好者稀裡糊塗,不知誰是誰非。

我這裡說說3種現象,您看看自己有沒有遇到過:第一,絕句一定是近體詩( 格律詩);第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林黛玉教香菱學詩的一段話,被人用來作為學詩不需要學格律的證據;第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認為「孤篇壓全唐」。

第一、絕句一定要遵守格律

我自己就碰到過,寫一首絕句時,在題目前註明絕句,就會有人來指點,這不符合格律,不是絕句。

開始遇到時我以為是個別現象,後來發現有非常多的人持有這種觀點,不知道這種觀點從何而來。後來遇到一個網友說王力就是這樣講的,且不說王力是否真得這樣講過,但是《唐詩三百首》總應該讀過的吧,另外《唐人萬首絕句》裡都是格律詩嗎?

1、 王力的說法?

今天的關於詩詞格律的書,無論是披著什麼馬甲,大多數是用的王力教授的理論。

1)王力詩詞格律

但是王力教授在《詩詞格律》其實說得很清楚: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

絕句比律詩的字數少一半。五言絕句只有二十 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字。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古絕可以用仄韻。即使是押平聲韻的,也不受近體詩平仄規則的 束縛. 這可以歸入古體詩一類。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則. 在形式上它們就等於半首律詩。這可以歸入近體詩。總括起來說:一般所謂古風屬於古體詩,而律詩(包括長律)則屬於近體詩。樂府和絕句,有 些屬於古體,有些屬於近體。

2)漢語詩律學

王力教授的《漢語詩律學》相比較《詩詞格律》,內容充實了許多,但是對於絕句的看法是一致的。如下圖:

絕句應該分為古體絕句和近體絕句。

2、方舟子的《詩律淺說》

查資料時,偶然看到了方舟子也寫過一篇文章(方很久以前在網絡詩壇很活躍,是骨灰級人物),這本書開頭就是:「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是不是很多關于格律的書都是這樣說我就不清楚了,我估計好多人大概都是因此而斷章取義吧,認為作者既然這樣說了,那麼自然絕句一定是格律詩。

其實作者的本意未必如此,後邊還有:其實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端「,如果開頭說;古體詩,包括絕句、歌行體等……就不會有這種誤會。

用方舟子不是蹭熱點,他最近已經很不熱了,只是說有一定的代表性。近體和古體都有絕句這是常識,作者覺得不必說得那麼清楚,可有的人就會錯誤地理解為絕句一定是格律詩。

格律詩當然有絕句,古體詩當然也有絕句。

3、《唐詩三百首》等古書裡的絕句

《唐詩三百首》裡的絕句目錄下有大量的古體絕句,比如平聲韻的五絕有:李白的《靜夜思》、《怨情·美人卷珠簾》,劉長卿《聽彈琴》等,韋應物的另一首折腰五絕《夜寄邱員外》;

仄聲韻的五絕有:王維的《鹿柴》,孟浩然《春曉》,裴迪《送崔九》,賈島《尋隱者不遇》。

另外清朝王士禎《唐人萬首絕句選》和南宋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中也有大量的非格律絕句。我一直很奇怪:那些認為絕句一定是格律詩的人是哪裡找來的標準?

第二、曹雪芹說過學詩不必學格律嗎?

曹雪芹在《紅樓夢》借林黛玉教香菱學詩的一句話,被人用來作為學詩不要學格律的證據,先看看林黛玉說了什麼?

香菱找黛玉學作詩,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又道:「平仄是末事,詞句也次之,第一是立意要緊,意趣真了,詩自是好的……

很多人拿這句話用作對格律詩的批判,原因呢是沒看懂黛玉的意思,而古代讀書人是不可能誤解的。

她的意思是:作詩不一定非要作格律詩,可以作不講究平仄的古體詩,一樣也是好詩。但林黛玉還是首先教給香菱格律詩的創作規則,然後再說的這句話。對古代讀書人來說,格律詩(近體詩)是必學內容,只是香菱初窺門徑,所以林黛玉才這樣說。那麼香菱寫的詩是什麼樣呢?我有一篇文章《紅樓夢林黛玉教香菱作詩,曹雪芹的意思真得是寫詩不用學格律嗎?》,您有時間可以看看。

第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認為「孤篇壓全唐」。

這個「孤篇壓全唐」五個字的始作俑者竟然查無此人了,不知道是誰的發明。能夠找到的類似的話是王闓運的「孤篇橫絕,竟為大家「,還有的就是聞一多推崇的」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但是這兩個人僅僅是在宮體詩的範疇裡談論這首《春江花月夜》,從來沒有把這首詩抬高到」全唐「第一的位置。

因為內容較多這裡不細談了,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不要曲解 聞一多、王闓運從未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對於程千帆、王闓運、聞一多3人的見解有詳細的論述。

第四、結語 關於前人或者學者的話

無論是哪位學者的書籍和理論,我們後輩當然要尊重並學習,但是不要盲從,避免一葉障目。何況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走馬觀花,根本就沒有真正領會作者的意圖。

現在的格律知識大多以王力教授理論為準,但是王步高教授說王力書裡也是有些不足之處,王步高教授在清華的課程網上有視頻,也是有一點點小疏忽的。

清末大儒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看不上周邦彥:」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可是在後來寫的《清真先生遺事》裡,卻讚揚贊周邦彥:「詞中老杜 ……. 兩宋之間,一人而已」。可見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見解。

同一本書不同的人閱讀還會有不同的認識,有人深有人淺,有人甚至還會誤解。但是因此而產生了一些爭論卻是好事情,道理不辯不明,只要不是遇到胡攪蠻纏的人,爭論總是能有助於進步的。

@老街味道

紅樓夢林黛玉教香菱作詩,曹雪芹的意思真得是寫詩不用學格律嗎?

不要曲解 聞一多、王闓運從未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有人說李白《靜夜思》不符合平仄對嗎?細解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

相關焦點

  • 《春江花月夜》賞析並「孤篇壓全唐」質疑
    初唐正是樂府詩和七言古詩交織的時期,格律詩已經萌芽,我們從中已經能看到這三者的影子,不然就讓筆者分析一下其平仄,來說明作者也開始有意無意間應用了律詩的規則。本詩平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 詩詞格律簡便入門(一)
    當代人也普遍喜歡詩詞,不少人想從事詩詞創作。但我們常常看到,有的詩貌似律詩,或五言或七言,內容、意境也不錯,卻不合格律。這是因為不少人對詩詞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詩是要講平仄的。開國領袖、也是偉大詩人的毛澤東就說過:「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 講平仄、論格律,這對寫詩的人來說,當然是一種束縛。
  • 律詩與絕句
    自漢到唐,五、七言詩經過了長期發展,在題材走向、 格律形式、藝術手段、風格傾向等方面都基本成熟,絕句、律詩的格律結構也最後形成。絕句、律詩,都是格律詩。格律詩是按照嚴格的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字數、行數、句式、音韻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種規定就是所謂的絕句律詩格律。一、古體和近體從格律上看,詩可以分成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 絕句和律詩如何營造意境(不談格律)?
    而絕句和律詩則分別是四句和八句的韻文,它們和其他詩體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嚴格遵守平仄格律。 既然不要談平仄格律,那麼實際上就是討論一篇韻文如何寫好,再簡化一下,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問的: 如何營造一篇文章的意境? 我們把這篇文章的意境營造好了,再做出詩歌化的文字裁剪(合格律),不就可以了?
  • 詩詞格律——五言絕句
    ,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出現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南朝陳代的徐陵主編《玉臺新詠》就有「古絕句」的名稱。但這種絕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有些詩人不願受格律的約束。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是律絕。      五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體裁之一,屬於絕句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源於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民歌影響,成熟定型於唐代。
  • 律詩的格律
    葛連元作律詩的格律所謂的格律指的就是詩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講平仄,嚴格壓韻,而且律詩的中兩聯要對仗等。1、  詩有定句:一首絕句是四句,一首律詩是八句。2、  句有定字:五言詩的每一句有五個字,七言詩的每一句有七個字。3、  字講平仄: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講了字的平仄,以及句中,句間平仄的排布規律。4、  嚴格押韻:就是一韻到底。中間不許換韻。
  • 舉例詳說絕句、律詩之格律
    絕句有古絕、律絕之分,這裡討論的是律絕。天涯(唐·李商隱)押麻韻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3)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韻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望喜驛別嘉陵江水(唐·李商隱)押覃韻千裡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於藍。今朝相送東流後,猶自驅車更向南。(3)平起平收首句入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一首不講格律的詩,卻成了吟詠黃鶴樓的千古絕句!
    一提到古詩,大家很容易就想到唐詩,想到律詩和絕句。的確,唐代的文墨大家們,用他們的唯美情懷和高超技藝,創作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水到渠成地把古詩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其實不然,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而這個「古」與「近」的時間界限,就是在唐代;「古」與「近」的區別,就在于格律。換句話說,唐代以前,古詩不講究格律;唐代以後,產生了詩詞格律,進而衍生出了平仄、韻腳、對仗、粘連等等更加規範的古詩創作規則。
  • 詩詞基礎 |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絕句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 王力《詩詞格律》(1)
    目錄目錄第一章 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節 韻 第二節 四聲 第三節 平仄 第四節 對仗第二章 詩律 第一節 詩的種類 第二節 律詩的韻 第三節 律詩的平仄 第四節 律詩的對仗 第五節 絕句 第六節 古體詩第三章   詞律 第一節 詞的種類
  • 學習吟誦之詩詞格律
    學習吟誦之詩詞格律之前的課程裡,講到了吟誦的讀書規律和基本知識點,準備工作做完了,現在可以帶領大家接觸詩詞格律了。我將用接下來三篇文章的內容,給大家介紹詩詞格律。格律是一個專有的名詞,它是指唐朝以後出現的一種詩的形式結構的一個固定模式。它正式出現在武則天時期。
  •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關於古典詩詞寫作方面的資料網絡有很多,或許一般都是洋洋萬言的長篇,大家很難有耐心看下去。我隨便就古典詩詞說幾句,對不對的大家再糾正。看來的朋友有可以按格律寫的,也有才接觸不太了解的,所以就低不就高,從最基本的說起。
  • 這3本書,帶你邂逅千古詩詞的格律之美
    《詩詞格律》作者: 王力「平」就是平聲,有陰平陽平之分;「仄」即不平,包括上入去三聲。平仄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著促使「聲調鏗鏘」。平仄的對立實質上就是高低和長短調的對立。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律詩的平仄一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以前學習詩詞的時候不覺得那些詩人有多厲害,直到看了這本書,才發現一首詩、詞裡面竟然隱藏了那麼多的知識,才發現古人們的智慧真的是無窮無盡的。當然也讓我意識到了,學習和發揚這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 王力《詩詞格律》(上)
    第三節 律詩的平仄第四節 律詩的對仗第五節 絕句第六節 古體詩第三章 詞律第一節 詞的種類第二節 詞韻,詞的平仄和對仗第三節 詞譜第四章詩詞的節奏及其語法特點第一節詩詞的節奏第二節 詩詞的語法特點第一章 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概念第一節
  •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後面還有詳細說明)。
  • "平仄"知識介紹、絕句與律詩的區別
    但這種絕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zè)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有些詩人不願受格律的約束。在律絕盛行以後,古絕句仍然被沿用發展下來。古絕句五言特多,而七言特少。這裡我們就把兩種絕句分開來討論。律絕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絕句[唐] 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不懂詩詞格律,能寫詩詞嗎?
    不懂詩詞格律,能寫詩詞嗎?當然可以。格律是個什麼東西?「格」指格式,「律」指音律,「格律」是指在漢字音韻學發展到較高層次的時候,唐人為了避免大家寫詩的時候出現語病、音病而開發出來的一套平仄格式和規則。
  • 三天學會詩詞格律,詩詞愛好者必讀
    4、我教詩詞格律已經是20多年前的事了。許多東西都已經淡忘。而現在又實在懶得再去翻數據。所以如果有遺漏的重要內容。您可以補充。先謝了。5、詩詞格律有的人可以研究一輩子。說它是中華文明中的瑰寶、博大精深等等等等都不為過。三節課自然只能是一個入門。但是我希望做到使您使用時會覺得基本夠用。更多的。歡迎初學者來進行格律方面的交流。
  • 詩詞常識:律詩和絕句分不清?教你分清,除句數不同還有不同處!
    在律詩方面成就最高。七絕、七律、五絕、五律的字數:七絕和七律每句都是七個字。五絕和五律每句都是五個字。◆如:近體詩的格律規則之一:仄起首句不入韻式絞盡腦汁去湊字還要符合律詩規範。所以律絕就出現了或者借鑑於古絕參照律詩而興起。3、創作上,絕句常常洗鍊,律詩容易囉嗦。
  • 古詩是律詩還是絕句?一個小技巧讓你快速區分
    同理,在國家倡導「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興起了讀詩詞熱潮,小孩在讀詩,青年人在讀詩,老年人也在讀詩。那麼,怎麼區分你讀的古詩是律詩還是絕句?也有方法辨別。下面的一個小技巧讓你快速區分。在區分律詩與絕句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詩的類別。詩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古體詩,不分格律,主要分為兩類,五言古詩與七言古詩。一句有五個字的為五古,七個字的為七古。